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00)
2023(4859)
2022(4067)
2021(3737)
2020(3138)
2019(6913)
2018(6660)
2017(12767)
2016(7081)
2015(7707)
2014(7596)
2013(7612)
2012(7329)
2011(6649)
2010(6496)
2009(5909)
2008(5853)
2007(5313)
2006(4521)
2005(4250)
作者
(24560)
(20600)
(20306)
(19303)
(13264)
(10193)
(9104)
(8048)
(8018)
(7495)
(7334)
(6923)
(6922)
(6908)
(6698)
(6433)
(6238)
(6200)
(6135)
(5909)
(5386)
(5259)
(5087)
(4873)
(4829)
(4746)
(4501)
(4485)
(4434)
(4317)
学科
(24997)
经济(24958)
(17637)
管理(17246)
(14011)
企业(14011)
方法(11968)
数学(10453)
数学方法(10299)
(8736)
(7253)
中国(7085)
(6662)
(5597)
(5180)
金融(5179)
(5124)
银行(5084)
业经(4887)
(4882)
理论(4779)
(4554)
财务(4547)
财务管理(4532)
农业(4480)
技术(4478)
企业财务(4408)
(4391)
贸易(4390)
(4294)
机构
大学(103403)
学院(101681)
研究(43463)
(37600)
经济(36735)
管理(32476)
中国(30694)
科学(30685)
(29939)
理学(28039)
理学院(27615)
管理学(26834)
管理学院(26666)
(25060)
农业(24649)
研究所(23263)
(23097)
业大(21850)
中心(18787)
(18034)
(16154)
(15752)
农业大学(15409)
(15385)
(14511)
(14506)
科学院(14200)
北京(14180)
财经(14174)
实验(13189)
基金
项目(73824)
科学(56041)
基金(53758)
(52078)
国家(51728)
研究(44952)
科学基金(41189)
自然(30185)
自然科(29526)
自然科学(29510)
自然科学基金(29008)
(28851)
基金项目(27808)
社会(27354)
(25966)
社会科(25900)
社会科学(25888)
资助(23118)
教育(20697)
重点(18019)
计划(17582)
(15999)
科技(15848)
(15846)
编号(15469)
(15267)
科研(15226)
(14448)
创新(14422)
专项(13501)
期刊
(38822)
经济(38822)
学报(29305)
研究(28444)
(27301)
中国(22557)
科学(22377)
大学(20294)
学学(19626)
农业(19113)
(13931)
管理(13011)
(10704)
(10133)
金融(10133)
教育(9549)
业大(9438)
农业大学(8029)
财经(7457)
(7168)
经济研究(7140)
技术(7075)
(6437)
林业(5596)
中国农业(5499)
科技(5402)
业经(5277)
自然(5005)
问题(4974)
世界(4448)
共检索到153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丽明  周燕芝  谭义青  吴自明  谭雪明  曾勇军  石庆华  潘晓华  曾研华  
【目的】探明双季机械直播早稻品种的丰产和稳产特征,筛选出一批适宜在江西双季稻区机械直播的早籼稻品种,为南方双季机械直播稻品种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1个早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江西省3个不同生态区(赣北、赣中、赣南)进行人工模拟机械直播种植,通过聚类分析、联合方差分析和GGE双标图等方法,对双季机械直播早籼稻品种的丰产稳产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各品种的产量存在较大差异,受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效应的影响显著。各生态区供试品种的产量聚类分析显示,赣北、赣中与赣南高产类型品种分别占总数的38.10%、19.05%与23.81%,其中,潭两优83产量最高且稳定性最好,五丰优286及株两优171品种次之,永3优华占产量最低,而两优287丰产性好但稳产性差。与中、低产类型品种相比,高产类型品种有效穗、每穗粒数与总颖花量显著增加,且千粒重与日产量具有显著优势;呈现较好的早生快发能力,分蘖增长率、高峰苗数与成穗率显著提高,且分蘖下降率显著降低;抽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生产量均最高且高产类型品种在干物质输出率、表观转换率和表观转化率具有显著的增加优势。【结论】机直播条件下,丰产稳产早籼稻品种具有生育期适中、分蘖成穗率高、总颖花量大、花后干物质生产量大、干物质输出与转运效率高、日产量高等特点。综合来看,潭两优83、五丰优286、株两优171、永优9380丰产性和稳定性好,熟期也适中,适合在江西双季稻区作早稻直播。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连富  董朋飞  李鸿萍  李潮海  
【目的】为了加快高产稳产广适性玉米杂交种的筛选鉴定。【方法】在河南郑州-海南三亚设置6种鉴定试验环境,于2011—2012年对11个玉米新品种(组合)进行3个生产周期的试验研究,通过与2011年河南9个试验点鉴定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了两地生态环境条件的差异以及两地三季玉米主要性状的生态稳定性和相关性。【结果】河南-海南两地生态环境条件差异较大,与河南相比,玉米生长期间海南一期和海南二期光照时数较河南分别增加2.69%和11.17%,平均温度分别增加-0.39%和11.02%,降雨量分别减少15.49%和8.15%。两地的能量来源河南以短波辐射为主,海南一期、海南二期以长波辐射为主。11个品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封清明  刘润堂  张翠香  
采用Eberhart模式和方法分析了1988~1989年山西省中部地区旱地组区试中6个小麦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地点效应是影响小麦丰产性和稳产性的主要因素。各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存在相当大的差异,高产品种也是适应性强的稳产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没有相关性。晋麦34号(84-16r)是个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的稳产品种,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推广种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陆光远  陈晓婷  余珠  付桂萍  张宗急  赵永国  
为了筛选鉴定适宜我国南方地区种植的早熟油菜新品种,利用AMMI模型分析了国家油菜区域试验早熟组14份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并用GGE双标图方法探讨了这些品种在8个试验点的稳产性,同时还测定了代表性品种的越冬期生物学指标和光合参数,以期解释南方早熟油菜丰产性形成的气候和生理成因。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差异较大,其中S0013的平均产量居第一位(2 191.021 kg/hm~2),而282081的产量最低(1 328.512 kg/hm~2),仅为前者的60%。联合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来源于环境(E)的平方和占主导地位(82.27%),而来源于基因型(G)的平方和占比最小(4.93%);来源于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G×E)虽然偏小(10.17%)但仍然达到极显著水平。利用AMMI模型可解释G×E互作平方和的92.63%。品种的丰产性主要受降雨量影响,而品种的稳定性主要与气温有关。14个参试品种的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黔杂ZW9001>黔杂J9002> C868>05V11>黔杂J9001> WB203>川杂09NH014> S0013>云油杂2号>杂1613>08SH60>282081>荣华906>131(CK);其中,S0013、C868和WB203产量最高,而282081的产量最低。各试点鉴别力依次为:玉溪>保山>吉安>南昌(宜春)>桂林>长沙>安顺。阳光131在桂林试验点的越冬期单株鲜质量最高,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_2浓度(Ci)也较高并且与小区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大,表明较强的光合作用可促进丰产性的形成。通过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参试油菜品种和不同试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估,为早熟油菜新品种选育及试点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慧  刘金荣  王素英  闫宏山  王涛  邢晓宁  邢璐  付楠  
为更准确评价谷子品种的丰产稳产和适应性,提高育种效率,采用GGE-biplot双标图软件,对2010—2011年国家谷子区域试验华北夏谷区组中‘豫谷18’等25个参试品种进行丰产稳产和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1)‘豫谷18’在AEA轴上的垂足最接近正方,丰产性优良;在AEC轴投影距离最短,稳产性突出。2)‘豫谷18’距离理想品种最近,高产稳产性综合表现优于对照品种‘冀谷19’及其他参试品种。3)‘豫谷18’是适应性最广品种,适宜种植区域涵盖华北夏谷区组绝大部分区域。4)与‘冀谷19’比较,‘豫谷18’在华北夏谷大部分区域种植优势明显。综上所述,在华北夏谷区组参试品种中,‘豫谷18’是兼有丰产、稳产和广适应性的理想谷子品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凤云  李伯群  余国东  马强  高志宏  杨明  
渝麦13号是2010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新品种。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小麦新品种渝麦13号的生产特性,以2007、2008两年重庆市小麦区域试验的结果资料,采用区域试验与对照相比较的方法,对渝麦13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渝麦13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综合性状优良,是适合重庆地区大面积生产的小麦新品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开锋  曾德初  郑家奎  况浩池  曾宪平  龙太康  邵启明  吴凡  
用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组“八五”后期育成的一批不育系和恢复系(同时加对照珍汕97A和明恢63)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20个组合,于1996年分别在成都、绵阳、重庆和泸洲进行试验,运用AMMI模型对参试组合的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9个组合的平均产量超过对照汕优63,增产幅度为0.03%~4.06%,占参试组合的42.11%;组合稳定性评价很重要,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达极显著水平,互作效应为基因型效应的二倍;AMMI模型的前两个主成分解释了83.35%的交互作用信息;珍汕97A/734、K42A/734和辐76A明恢/63表现丰产而稳产,辐76A/734和辐76A/生5丰产而不稳产,辐76A/成恢...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金虎  
本文利用福建省2005~2006年区域试验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龙花163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贡献大小为单株饱果数>百果重>主茎高>出仁率>单株结果枝数>百仁重>单株总果数>单株生产力;并建立了产量与构成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277.8421548-5.313796301X3+47.66408548X4+2.7312765480X5-1.1461706607X6-16.548042990X8。应用产量主效应值、回归系数、变异度分析表明:龙花163具有丰产性好,稳产性较好,适应性广的特点,适宜在福建省大部分地区推广种植,在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邱云华  何大文  
本文通过对杂交稻非Ⅱ优系列有代表性的16个水稻品种(组合)的丰产性和稻米品质等性状的综合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目前大面积推广的冈优22的综合性状最优,需进一步研究其相应的制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加大推广力度。新组合八汕A×R7—2,大粒A×R6、冈46A×R7—2的综合性状也较优,应积极组织多点试验和示范,进一步考察其综合性状和适应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中青  李齐霞  宋殿珍  孙万荣  霍成斌  
根据2002-2003年山西省春播玉米中晚熟组(二)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采用主效应值、变异系数、标准差比数、回归系数及高稳系数等多种方法对潞玉13号玉米杂交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是一个产量潜力大、丰产性好、稳定性强、适应性广,适合在山西春播玉米中晚熟区以及国内相应生态区域大面积生产应用的优良玉米杂交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孟祥祯  王玉珍  
1979~1987年,以朝鲜地一号(粳)为母本,印度杰雅(籼)为父本杂交后,用其F_1与垦77-9复交,经6代培育成晚品-28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株型好、产量三要素搭配合理、抽穗早灌浆期相对长、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佳等优良经济性状。产量高而稳,一般亩产550~600kg,高产地块达750~800kg,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10~15%。目前已在河北省大面积种植,在天津、北京和山东等省市大面试种成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珍   云岚   王恬   任晓敏   贾晓娣   吕玉茹  
【目的】评价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种质在不同试点、不同年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筛选出适应性强的优良新麦草种质,为新麦草种质的鉴定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1份新麦草种质各自建立的2个克隆群体为材料,采用联合方差分析和GGE模型,对2个试验点连续2年的8个种子产量相关性状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稳产性及试验点鉴别力和代表性进行分析。【结果】在不同环境、不同年份,21份新麦草种质的种子产量性状均表现出较大变异,其中单株种子产量变异系数最大,为72.41%,且连续2年在包头试验点种子产量性状均高于呼和浩特试验点。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生殖枝数、穗宽、穗节数、千粒质量、单穗种子质量和单株种子产量,在年份、环境(试验点)和基因型(新麦草种质)及其互作效应下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环境和年份效应对新麦草的种子产量性状影响占主导因素。综合新麦草8个种子产量性状的适应性结果显示,在呼和浩特生态区适应性较强的种质是PI 549118、PI 502573、PI 531827、PI 598610、PI 565052和CF 005043;在包头生态区适应性较强的种质是PI549118、PI 619565、PI 502577、PI 598610、PI 531827和PI 578854。高产性和稳产性结果显示,新麦草种子产量性状的稳产性和丰产性表现较好的种质为PI 549118和PI 502572。试点间相关性结果显示,2个试验点之间存在着密切正相关关系。综合考虑鉴别力和适应性,比较理想的试验点是包头。【结论】综合新麦草种子产量性状的GGE双标图,筛选出在内蒙古局部地区有推广价值的新麦草种质为PI 549118、PI 502572和PI 598610,具有代表性和适应性的理想试验点为包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易艳红  王文霞  曾勇军  谭雪明  吴自明  陈雄飞  潘晓华  石庆华  曾研华  
【目的】研究机械开沟穴直播对早籼稻茎秆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为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试验以常规稻中嘉早17和杂交稻株两优171品种为材料,系统比较人工模拟机械开沟穴直播(MFP)、表面穴直播(SBP)与覆土穴直播(SCP)对直播早籼稻出苗率、植株抗倒性能及产量与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与表面穴直播和覆土穴直播相比,人工模拟机械开沟穴直播可提高早籼稻供试品种的出苗率,增幅为5.19%—13.89%,且与表面穴直播处理差异显著(P<0.05)。同时,人工模拟机械开沟穴直播有利于提高直播水稻品种产量,两品种增产幅度为4.52%—11.20%;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产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千粒重提高。此外,人工模拟机械开沟穴直播有利于提高供试品种植株抗折力,降低植株倒伏指数,尤其是第3节间;有利于增加株高、重心高度与第3节间(I3)茎壁厚度和节间粗度,提高不同节间的单位长度节间干重、单位体积节间干重以及木质素含量。大部分节间的节间干重与抗折力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倒伏指数为显著的负相关。节间干重与单位长度节间干重是影响植株倒伏的主要因素,而株高、重心高度、节间长度和节间粗度并不能同时影响植株抗倒伏能力与倒伏指数,木质素与各节间抗折力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人工模拟机械开沟穴直播不仅有利于提高直播早籼稻产量,还显著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降低倒伏风险,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史跃伟  郎胜勇  王志红  张吉顺  曹廷冒  邱萍  
为客观评价烤烟新品种(系)的丰产性、稳定性和品种生态布局,为贵州烤烟新品种(系)的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将GGE方法引入烤烟区域试验分析中,同时采用GGE双表图及AMMI模型,对2011年度贵州省烤烟区域试验8个生态区域、13个烤烟新品种(系)的产量和产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分析方法均能客观评价烤烟新品系的丰产性和稳定性,GGE双标图方法能更直观准确地反映各品系的最佳适应区域。新品系YQ-1的产量和产值均表现最好,GY1007、A18和2010A4具有特殊适应性,GY1007和A18在德江地区有推广价值,而2010A4在道真地区具有推广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岳海旺   卜俊周   魏建伟   刘朋程   王延兵   李媛  
为有效鉴定和评价河北省冬小麦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筛选出适宜河北省推广种植的优良小麦品种,采用稳定性指数(WAASB)和同时选择指数(WAASBY)对2018—2019年河北省冬小麦节水组14个参试品种在10个试点产量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效应是引起产量变异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基因型效应所占比例最小。通过卡方检验发现,AMMI 2和GGE 2分别为AMMI家族和GGE模型的适宜模型,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信号和GGE信号比例分别占84.06%和85.25%。各种稳定性因子主成分分析表明,前2个主成分轴共计解释了方差变量的72.3%。产量与基于混合效应模型稳定因子以及几何适应性指数均呈现出高度正相关。‘衡H1704’‘中农202’‘众信8482’‘MG729’‘金禾16415’和‘石Ta14’等品种被籽粒产量×稳定性指数双标图选为丰产性突出、稳定性好的品种。其中,‘众信8482’的WAASBY同时选择指数得分最高,是参试品种中表现最好的。而‘邯科4242’的WAASBY得分最低,是表现最差的品种。大曹庄、深州、永年等试点适宜种植的冬小麦品种为‘衡H1704’和‘中农202’,藁城、武邑、南皮和邢台等试点适宜种植的冬小麦品种为‘博麦11号’‘邯生414’和‘科茂60’,邯郸和鹿泉等试点适宜种植的品种是‘邯科4242’和‘MG729’,‘众信8482’适宜在深州、辛集、邢台和永年等试点种植。综上,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稳定性指数(WAASB)和同时选择指数(WAASBY)可为河北省冬小麦品种示范和推广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