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51)
- 2023(9005)
- 2022(8149)
- 2021(7751)
- 2020(6506)
- 2019(15206)
- 2018(15309)
- 2017(29245)
- 2016(16276)
- 2015(18281)
- 2014(18199)
- 2013(18125)
- 2012(16518)
- 2011(14752)
- 2010(14470)
- 2009(12939)
- 2008(12417)
- 2007(10497)
- 2006(8918)
- 2005(7498)
- 学科
- 济(59056)
- 经济(58992)
- 管理(43917)
- 业(41602)
- 企(34968)
- 企业(34968)
- 方法(29841)
- 数学(25801)
- 数学方法(25502)
- 学(16425)
- 农(15540)
- 中国(14165)
- 财(13882)
- 业经(13220)
- 地方(12134)
- 和(10773)
- 理论(10557)
- 农业(10483)
- 贸(10437)
- 贸易(10433)
- 易(10109)
- 环境(9897)
- 技术(9880)
- 务(9250)
- 财务(9192)
- 财务管理(9178)
- 制(9102)
- 企业财务(8686)
- 教育(8659)
- 划(8493)
- 机构
- 大学(226982)
- 学院(224960)
- 管理(90845)
- 济(80460)
- 理学(79814)
- 理学院(78893)
- 经济(78550)
- 管理学(77363)
- 管理学院(76993)
- 研究(75206)
- 中国(52466)
- 科学(52334)
- 京(48972)
- 农(42536)
- 业大(40320)
- 所(38839)
- 研究所(36165)
- 财(34650)
- 农业(33801)
- 中心(33307)
- 江(30992)
- 北京(30756)
- 范(29428)
- 师范(29107)
- 财经(28797)
- 院(27531)
- 经(26260)
- 州(25810)
- 技术(25789)
- 师范大学(23583)
- 基金
- 项目(165726)
- 科学(127947)
- 基金(118763)
- 研究(116066)
- 家(105447)
- 国家(104598)
- 科学基金(88670)
- 社会(69217)
- 省(65754)
- 社会科(65416)
- 社会科学(65396)
- 基金项目(64370)
- 自然(61363)
- 自然科(59865)
- 自然科学(59848)
- 自然科学基金(58757)
- 划(55730)
- 教育(52673)
- 资助(49146)
- 编号(47271)
- 成果(37530)
- 重点(37029)
- 部(35049)
- 发(34653)
- 创(34273)
- 科研(32445)
- 课题(32390)
- 计划(32338)
- 创新(31944)
- 大学(30238)
共检索到308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立军 李晓宇 阮燕晔
蔗糖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最终产物之一,也是绝大多数高等植物体内光合产物运输与分配的主要形式。蔗糖转运蛋白在介导蔗糖在植物体内的转运及分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从31种双子叶植物和6种单子叶植物中克隆到83个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前人主要是从整体角度对蔗糖转运蛋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未研究过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蔗糖转运蛋白之间的差异。本研究主要介绍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蔗糖转运蛋白的基因克隆、分类、系统发生、结构、分布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蔗糖转运蛋白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小乔 李科 陈雪梅 蒋湘宁 盖颖
为了系统研究被子植物初生壁果胶结构单糖的组成成分及其与被子植物两纲分类的关系,结合单糖单一环式的衍生化方法,采用GC/MS测定22种被子植物初生壁果胶中单糖组分及含量,并对测得的结果进行主成分、t检验和香农--威纳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被子植物细胞壁果胶由木糖、鼠李糖、岩藻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7种单糖组成,其中鼠李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含量较高;岩藻糖和甘露糖含量极少。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决定22种被子植物间糖含量差异的5种果胶单糖分别为: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鼠李糖和葡萄糖。主成分二维图和t检验结果显示:可通过果胶单糖含量实现被子植物中双子叶和单子叶两纲植物的区分,且木糖和半乳糖决...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英男 彭晓媛 华晓雨 臧威 阎秀峰 蔺吉祥
子叶是植物种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种子萌发与幼苗发育初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具有营养贮藏、光合同化、胁迫防御等多种功能,在幼苗生长时参与贮藏物质动员、调控幼苗发育、子叶光合能力建成等多种重要生理事件。因此,子叶对于种子萌发、幼苗形成以及植物生活史的完成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关于子叶的研究多集中于盐碱、水淹等逆境胁迫下子叶生理功能的变化、子叶缺失对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子叶离体组织培养等方面,但对子叶功能系统性的总结还从未见报道。基于此,本文从子叶的分类及功能、幼苗发育初期子叶相关的重要生理过程等方面对子叶生理功能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童羽 袁炜楠 周云成 于丰华 杜文
针对传统叶绿素分析方法具有破坏性且耗费人力、时间长、成本高的弊端,依据LOPEX’93数据集中双子叶植物的高光谱数据和叶绿素值,构建了双子叶植物基于高光谱的叶绿素含量最佳估算模型,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一阶微分光谱、高光谱特征参数与叶绿素的相关关系,发现724nm波段处一阶导数与双子叶植物叶绿素值的相关性最大,其相关性为0.509;高光谱特征参数RVI、NDVI、TCAR与叶绿素的相关性达到0.7以上,构建基于一阶微分光谱、高光谱特征参数和BP神经网络的叶绿素估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再结合一元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对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叶绿素值与一阶微分光谱在724nm处的光谱数据作为自变量建立的传统回归模型可用于双子叶植物叶绿素的估算,最优建模样本R~2和最优验证样本R_V~2分别为0.541和0.745,RMSE为6.16;基于高光谱特征参数RVI、NDVI、TCAR建立的叶绿素估算回归模型,最优建模样本R~2和最优验证样本R_V~2分别为0.618,0.708;0.632,0.866;0.594,0.654,RMSE分别为6.65,5.61,7.07,将基于高光谱特征参数变量构建传统回归模型时筛选到的光谱参数作为输入,实测叶绿素值作为输出,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其最优建模R2与最优验模R_V~2分别为0.692和0.874,最优验证样本RMSE为5.23,与其他回归模型相比,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最高。研究表明基于高光谱数据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是估算双子叶植物叶绿素值的一种高效的方法。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贡保草 王相泰 尹冰 罗帅伟 杜国祯
气孔作为叶片和大气间的重要通道,其性状反映了植物交换水分和气体的能力;而比叶质量(Leaf Mass per Area, LMA)作为核心的叶经济性状反映了植物利用资源的效率。因此研究两类性状的协同关系及其随环境因子的变化,对于理解植物适应环境及群落的构建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58种常见双子叶植物为研究对象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气孔性状的变异性、分析了气孔性状和LMA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这种相关性对环境梯度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常见双子叶植物的上表皮气孔性状变异大于下表皮,其中上表皮气孔密度(Density)和气孔面积占比(SPI)的变异最大;(2)LMA 和气孔性状(Density和SPI)存在很强的协同关系(P < 0.05);(3)LMA和气孔性状相关性会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上升、随着土壤pH的增加而上升,即LMA 和气孔性状间的协同关系会随着环境梯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本研究结果为环境变化下的植物叶片性状及其适应性策略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冀敏 曾磊 赵凤霞 陈尚武 马会勤
本研究从赤霞珠(Vitis viniferaL.cv.Cabernet Sauvignon)葡萄果实中提取RNA,克隆得到葡萄蔗糖转运蛋白基因VvSUC27;从中蔬6号番茄子叶提取DNA,克隆得到番茄果实特异启动子基因E8。以实验室保存的pCAMBIA 1301为起始载体,分别构建了2个植物表达载体pCE8-SUC27vs和pCE8-SUC27。在这两个载体中,VvSUC27的表达均受番茄果实特异启动子E8的调控,pCE8-SUC27vs含有来自拟南芥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AtVGT1的细胞液泡膜定位的信号肽编码序列和NOS终止子;pCE8-SUC27包含来自葡萄的蛋白质细胞质膜定位的信号肽编码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邵若玄 沈忆珂 周文彬 方佳 郑炳松
ABC(ATP-binding cassette)转运蛋白家族庞大,种类繁多,包括全转运子和半转运子等2种类型。全转运子的核心单元包括2个核苷酸结构域(NBD)和2个跨膜结构域(TMD),而半转运子只含有1个膜结构域(MSD)和1个NBD。植物ABC转运蛋白不仅参与植物体内激素、脂质、金属离子、次生代谢物和外源物质的运输,并且有利于植物与病原体间的相互作用和植物体内离子通道调控等重要的生理过程的进行,是一类重要的跨膜运输蛋白家族。HUGO系统中ABC家族分为A~H 8个亚族,模式植物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极大促进了ABC转运蛋白的研究与发现,近几年已从多种植物中克隆了不同亚族的基因并研究其表达与功能...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婉珍 田发安 任育军 缪颖
植物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包含遗传信息的半自主性细胞器,它们的功能同时受到自身和细胞核遗传信息共同的调控.三角状五肽(PPR)蛋白是一类含有三角状五肽重复结构的核基因组编码蛋白的大家族.植物中的PPR蛋白通常定位于线粒体或叶绿体中,并对这些细胞器基因组转录的RNA进行编辑和修饰,参与许多重要的组织发生和器官形成过程的调控,同时也参与了植物对内外环境变化过程的响应等.因此,PPR是研究植物中细胞器功能和核质互作机制的热点.依据PPR蛋白基序的种类和排列方式,将植物中的PPR分为两大亚类:P类和PLS类.P类由经典的35个氨基酸基序排列组成,主要参与细胞器基因的转录调控;短的S、长的L和经典的P基序排列组成PLS亚族,主要对细胞器基因转录的RNA进行编辑修饰.本文主要从PPR蛋白的结构、亚细胞定位以及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功能等方面着手阐述植物PPR蛋白在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转录和加工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植物发育之间的关系,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设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柴呈森 姜蔚 李娜 刘川 温雪梅 赵惠贤 胡胜武
【目的】探讨单、双子叶作物间EST-SSR引物和标记的通用性。【方法】选取30对小麦、8对油菜和14对白菜的EST-SSR引物,分别以10个小麦、10个油菜、5个大豆品种和5个玉米自交系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及扩增产物的多态性分析。【结果】(1)30对小麦EST-SSR引物中,有29,28和26对引物分别在玉米、油菜和大豆中有扩增产物,可扩增率分别为96.7%,93.3%和86.7%;其中分别有12对和9对引物在单子叶作物小麦和玉米及双子叶作物大豆和油菜中的扩增产物显示多态性,有4对引物在4种作物中的扩增产物均显示多态性。(2)22对白菜/油菜EST-SSR引物中,有18,21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房经贵 朱旭东 贾海锋 王晨
蔗糖合酶(sucrose synthase)是植物糖代谢过程的关键酶,催化蔗糖的合成与分解,在淀粉和纤维素的合成、果实品质的形成、固氮的建立、生殖生长以及糖信号转导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为系统地认识蔗糖合酶及其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概括地介绍了植物蔗糖合酶在结构与定位、生理功能、分子特征、合成与分解活性动态变化以及遗传改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植物蔗糖合酶的研究趋势,以期为蔗糖合酶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蔗糖合酶 结构 功能 调控机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玮 程远 叶青静 姚祝平 王荣青 阮美颖 周国治 刘丹丹 万红建
蔗糖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之一,在植物体内有着多种多样的生理功能。而蔗糖合酶作为糖基转移酶家族的一类,在蔗糖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植物体内,蔗糖合酶可逆的催化蔗糖与二磷酸核苷(NDP)分解生成二磷酸核苷葡萄糖(NDPG)和果糖,该反应是糖代谢过程中最重要的限速步骤。蔗糖合酶在植物体内以基因家族的形式存在,系统发育显示,蔗糖合酶存在3个亚族,且不同亚族存在不同的表达模式。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蔗糖合酶在植物体内主要有几大生理功能,如参与大分子糖类的合成、逆境响应、参与生殖生长、调控果实品质等。综述了蔗糖合酶近些年来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后面的研究做出参考。
关键词:
蔗糖合酶 生理功能 研究进展 系统进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魏佳 魏臻武 张有鑫 颜梦雨 闵学阳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食物来源日益多元化,人们对优质蛋白质食物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促使植物蛋白资源的开发和提取技术的兴起。植物蛋白有动物蛋白无可比拟的优势,通过对叶蛋白深加工制备的蛋白肽,可以进一步提升植物蛋白的营养价值。因此,植物叶蛋白的提取及精深加工备受关注,关于植物叶蛋白提取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也有深究,可谓前人之述备矣。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叶蛋白经典提取方法及精深加工生产蛋白肽的方法进行整理综述,从主要的叶蛋白提取环节着手,回顾了各提取方法的原理知识、操作注意事项并进行优缺点评价,以期为后续植物叶蛋白提取研究及蛋白肽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意见。
关键词:
叶蛋白 提取工艺 蛋白肽 营养价值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马建列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蛋白质资源需求的矛盾日益突显,开发新的蛋白质资源势在必行。本文对植物叶蛋白的性质、开发利用现状、营养及食用价值等做了论述。就合理利用植物叶蛋白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佩 王轲 张伟 杜丽璞 叶兴国
农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土壤病原细菌,携带具有天然转基因功能的Ti质粒或Ri质粒,能将一部分遗传物质插入到寄主植物的染色体上,使其稳定遗传和表达,赋予植物新的性状。所以农杆菌作为最有效的转化媒介,已被广泛应用于多数双子叶植物和部分单子叶植物转基因研究。虽然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转基因沉默几率小,插入基因拷贝数少等优点,但农杆菌介导植物遗传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需要一系列农杆菌蛋白和植物蛋白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外源基因的转入和整合。植物相关蛋白在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AGP)、植物根钙粘附蛋白和类玻连蛋白等参与农杆菌附着于植物细胞表面的过程;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勇 徐春雷 甘莉
油体是植物种子贮脂的亚细胞颗粒,作为植物体中最小的细胞器贮存脂类(主要为三酰甘油),为随后的生命活动及活跃的代谢过程提供能量。油体结合蛋白是依附于油体表面的一类蛋白质,包括油质蛋白、油体钙蛋白、油体固醇蛋白-A和油体固醇蛋白-B。本文综述了植物油体的亚细胞结构、化学组成、大小及其类型,油体结合蛋白的结构特征与功能及其编码基因的表达调控等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植物油体作为一种新型植物生物反应器在生物工程上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