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84)
2023(11356)
2022(9557)
2021(8534)
2020(7111)
2019(15548)
2018(15136)
2017(28584)
2016(15354)
2015(16445)
2014(15436)
2013(15107)
2012(13980)
2011(12450)
2010(12007)
2009(11052)
2008(10586)
2007(9369)
2006(8017)
2005(6735)
作者
(44170)
(37097)
(36822)
(34625)
(23276)
(18036)
(16269)
(14457)
(13985)
(12864)
(12707)
(12318)
(11992)
(11421)
(11412)
(11344)
(11211)
(10953)
(10597)
(10505)
(9442)
(8863)
(8858)
(8440)
(8380)
(8132)
(8070)
(7993)
(7432)
(7417)
学科
(65098)
经济(65048)
(45461)
管理(44989)
(35698)
企业(35698)
方法(26413)
数学(23671)
数学方法(23518)
地方(19825)
(18786)
中国(16886)
技术(16721)
业经(14467)
(14345)
农业(13641)
(12654)
技术管理(12337)
(11978)
贸易(11970)
地方经济(11602)
(11594)
环境(10728)
(10008)
(9357)
金融(9356)
(9062)
银行(9011)
(8965)
产业(8674)
机构
学院(208172)
大学(205768)
(88150)
经济(86619)
管理(81330)
研究(72181)
理学(71755)
理学院(70915)
管理学(69739)
管理学院(69354)
中国(52527)
科学(46865)
(42447)
(41440)
(36687)
(36365)
业大(36331)
研究所(33679)
农业(33544)
中心(33396)
(31772)
财经(29706)
经济学(27223)
(27140)
(26400)
(26131)
师范(25746)
(25436)
经济学院(24804)
北京(24696)
基金
项目(153489)
科学(122203)
基金(111993)
研究(106674)
(100355)
国家(99541)
科学基金(85462)
社会(71172)
社会科(67650)
社会科学(67632)
(65030)
基金项目(60668)
自然(56159)
自然科(54932)
自然科学(54913)
自然科学基金(53967)
(52652)
教育(47866)
资助(42894)
编号(40002)
(38071)
重点(35274)
(35180)
创新(34746)
(32502)
计划(30185)
国家社会(30019)
成果(29594)
(29513)
科研(29461)
期刊
(91602)
经济(91602)
研究(56185)
中国(42667)
学报(38584)
(37753)
科学(34591)
管理(30006)
大学(28335)
学学(27240)
(26546)
农业(25638)
教育(19402)
技术(17016)
(16693)
金融(16693)
业经(16319)
经济研究(15824)
(14373)
财经(14015)
科技(13649)
(12157)
问题(12118)
技术经济(11187)
(10777)
资源(10676)
业大(10425)
商业(10419)
(9946)
(9315)
共检索到297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怀超  田晓煜  何智敏  
将省域创新分为策略性创新和实质性创新,采用2010—2020年我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双向FDI协调对省域创新的影响以及地区异质性,考察该影响中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作用和省域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双向FDI协调对省域策略性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省域实质性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即双向FDI协调对省域创新发挥增“量”但不提“质”的作用。地区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双向FDI协调对沿海和内陆地区策略性创新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双向FDI协调显著促进了沿海地区实质性创新,对内陆地区实质性创新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的调节和中介检验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增强双向FDI协调对省域策略性创新的影响;省域吸收能力在双向FDI协调影响省域策略性创新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于珂  高红贵  徐运保  
通过构建调节效应模型,研究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以及政府质量在二者之间发挥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同时政府质量正向调节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积极作用;(2)在0.1~0.3分位点处,即当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较低时,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双向FDI只有在中高分位点处方能显著促进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3)随着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政府质量的正向调节作用呈现出边际递减的规律,但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正向偏效应自低分位点至高分位点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于珂  高红贵  徐运保  
通过构建调节效应模型,研究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以及政府质量在二者之间发挥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同时政府质量正向调节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积极作用;(2)在0.1~0.3分位点处,即当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较低时,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双向FDI只有在中高分位点处方能显著促进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3)随着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政府质量的正向调节作用呈现出边际递减的规律,但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正向偏效应自低分位点至高分位点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潘庆婕  
基于跨区域贸易成本和通勤成本的视角,以2001—2019年259个城市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高铁开通对城市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实现技术创新的“增量提质”,显著提升城市的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在同一经济带中,高铁开通对城市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异质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纪凤  王宏瑞  孙军  
为系统梳理双向FDI协调影响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路径与机制,利用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长三角38个城市2011—2020年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并建立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双向FDI协调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双向FDI协调可以显著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并且这一作用的部分效应是通过市场一体化的中介效应实现的,同时环境规制、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产业结构均能有效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效率。门槛效应研究表明,在跨越市场一体化、环境规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门槛变量后,双向FDI协调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显著提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异质化条件下,双向FDI协调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趋势,当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至较高水平时,环境规制的影响将逐步超过双向FDI协调。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娟   张翔  
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推动双向FDI高效互动与协调发展,是提升中国区域经济韧性的重要路径。基于2003-2021年中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双向FDI协调发展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韧性提升,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区域经济韧性存在空间依赖性,双向FDI协调发展对邻近地区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面溢出效应;机制检验表明,双向FDI协调发展通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创新水平间接促进区域经济韧性提升;拓展性分析发现,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韧性的提升效应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依次减弱,考虑税赋冲击、金融危机以及人口结构冲击后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韧性仍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文章澄清了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对如何通过双向FDI政策赋能区域经济韧性提升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思路。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兵   张露文   周宏伟   张树锋  
本文基于2007—2018年区县层面的修正专利数据,采用渐进式多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开发区升格政策对区县创新“质”与“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开发区升格政策使所在区县专利申请数和被引用次数分别增加23.22%和20.25%,推动开发区扮演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角色,激发域内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化与一体化,进而实现创新成果与实体产业的有机融合;升格政策通过政策优惠效应、企业成长效应和集聚效应等渠道提升所在区县的创新水平,其效果因专利类型、开发区类别和规模及地区政府效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最后,进一步的分析证实升格政策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金永  薛军  冯帆  华攀  
双向FDI(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中国区域创新具有深刻的影响。本文使用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5—2016年面板数据,在厘清双向FDI影响区域创新机制的基础上,探究双向FDI与中国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弱于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2)中国外商直接投资通过"贸易促进效应"和"人力资本提升效应"对区域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但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受限于投资结构仅能通过"人力资本提升效应"促进区域创新;(3)中国双向FDI与区域创新的关系在不同发展阶段和是否为资源型城市层面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文章的研究结论可能为推进中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提供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国胜  杜鹏飞  
本文在企业层面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对技术创新数量、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机理,并利用2014—2018年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匹配文本挖掘整理的数字化转型指标及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中的企业专利信息等,实证检验了这一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只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增量”,没有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质”。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双重套利”与“同群效应”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为套取政府补助或在资本市场中高位套利,企业热衷于利用数字化转型优势来提高技术创新数量,这会抑制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创新“提质”效应;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技术创新的“同群效应”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策略趋同,这会加剧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创新“增量”效应、抑制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创新“提质”效应。本文研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培育企业高质量技术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谷城  张树山  
智能制造的实施是我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重要手段,亦是兼得企业绿色创新的关键。借助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2020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智能制造总体上能够实现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且主要通过提高企业效率、强化内部控制水平以及缓解融资约束三条路径驱动企业绿色创新行为。从企业、行业、地区异质性因素来看,当企业的生命周期处于成熟期、行业属性为低碳行业、位于胡焕庸线东侧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地区时,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存在显著的绿色创新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智能制造的实施对同行业非试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具有溢出效应,而提高行业内实施智能制造的企业数量能够强化这种作用效果;另外,智能制造的实施对企业发展存在经济后果,企业可以借助智能制造的实施来提高绩效水平。研究结论验证了智能制造可以激励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对于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晓莉  孙琪琪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论证进口中间品的强度、种类、质量以及行业竞争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阐明进口中间品与生产率相结合产生的溢出效应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作用;随后使用2001—2007年工企库与海关库数据验证这一理论的正确性。研究发现:单纯增加中间产品的进口强度对企业研发创新有抑制作用;进口中间品是通过与企业生产率相结合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对企业研发创新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一促进作用会随着进口中间品的质量的提高与种类的扩大而增强,随着行业竞争的激烈而减弱。本文也进行了一系列异质性检验。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苏二豆   金祥义   薛军  
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以数字产业为主要标的产业的跨国直接投资(数字型OFDI)日益活跃。本文评估了境外投资数字产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型OFDI能显著提升中国企业的创新表现,其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度量的“量”的维度,但未体现在发明专利知识宽度度量的“质”的维度;高科技企业、政府数字关注度较高地区企业的创新数量受数字型OFDI的影响更为明显;数字技术知识共享机制和研发投入激励机制是数字型OFDI促进企业创新增量的两个关键渠道,而管理者短视是数字型OFDI未能带动企业创新提质的重要原因。该研究结论可为政府如何更好地支持企业参与数字产业投资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苏竣  张煜  
采用2009—2018年海南省数据构建科技创新环境和经济子系统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评测海南省创新环境和区域经济的综合水平,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一步测算二者的宏观耦合关系,并应用灰色关联度法考察经济系统各指标对创新环境的影响,借以揭示指标层面的微观耦合机制。研究发现:海南省整体创新环境和区域经济水平均在不断提升,两系统经历了由劣质高耦合、中等高耦合到优质高耦合三阶段,从极度不协调发展到高度协调;经济因素中,地区生产总值等一般经济环境因素对创新环境影响最强,高技术产业对创新环境的影响最弱。提出海南省值得引起海内外创新人才的关注,要进一步提升创新环境水平,应首先致力于发展区域经济,给高技术产业以更多支持、促使其发挥更大的创新影响,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等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向丽  
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实证测算了2009—2013年中国省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并分析了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省域整体科技创新综合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且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所有省份均属于科技创新滞后型;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总体偏低且变化平稳,但考察期内不同省份存在明显的时间分异,并呈现出显著的"东高、中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艾良友  郗永勤  
采用全局主成分和协调发展度测量等评价方法研究发现:在时序演变上,2005年以来我国省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都有显著提高,但二者协调发展水平在大部分省份呈现下降趋势,一半以上的省份处于濒临失调和严重失调状态,不同类型的滞后因素各有差异;在空间演化上,省域创新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的空间集聚性特征越来越明显,良好协调发展和勉强协调发展的省份越趋向于沿海发达地区,濒临失调发展地区逐渐向东北、中部及周边地区集中,严重失调发展地区向"新-青-宁"等地带演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