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89)
- 2023(13879)
- 2022(11398)
- 2021(10372)
- 2020(8654)
- 2019(19774)
- 2018(19375)
- 2017(36829)
- 2016(19672)
- 2015(22028)
- 2014(21798)
- 2013(21784)
- 2012(19982)
- 2011(18041)
- 2010(18226)
- 2009(17664)
- 2008(17938)
- 2007(15991)
- 2006(14289)
- 2005(13635)
- 学科
- 济(94197)
- 经济(94057)
- 业(86252)
- 企(78729)
- 企业(78729)
- 管理(76861)
- 方法(39293)
- 财(32978)
- 数学(30275)
- 数学方法(30105)
- 业经(30071)
- 农(28063)
- 中国(25975)
- 制(23184)
- 务(21791)
- 财务(21770)
- 财务管理(21740)
- 贸(21272)
- 贸易(21257)
- 易(20810)
- 企业财务(20617)
- 农业(19578)
- 技术(18139)
- 体(17212)
- 划(16609)
- 策(16550)
- 和(16361)
- 理论(15923)
- 银(15059)
- 银行(15052)
- 机构
- 学院(293135)
- 大学(291956)
- 济(138629)
- 经济(136434)
- 管理(118261)
- 理学(101207)
- 理学院(100280)
- 管理学(99297)
- 管理学院(98737)
- 研究(97312)
- 中国(80134)
- 财(67723)
- 京(60985)
- 财经(52847)
- 科学(51364)
- 经(48188)
- 所(47160)
- 经济学(44355)
- 江(44012)
- 中心(42910)
- 农(41822)
- 研究所(41787)
- 经济学院(39928)
- 财经大学(39225)
- 北京(38764)
- 业大(35482)
- 院(34991)
- 商学(34575)
- 商学院(34261)
- 州(33821)
- 基金
- 项目(184439)
- 科学(149817)
- 研究(140435)
- 基金(139549)
- 家(118572)
- 国家(117570)
- 科学基金(103856)
- 社会(96148)
- 社会科(91462)
- 社会科学(91444)
- 基金项目(72490)
- 省(68597)
- 自然(62904)
- 教育(62813)
- 自然科(61507)
- 自然科学(61492)
- 自然科学基金(60543)
- 划(56873)
- 资助(56580)
- 编号(53881)
- 成果(44084)
- 部(43607)
- 创(41571)
- 国家社会(41474)
- 制(41428)
- 重点(41081)
- 发(39806)
- 教育部(38749)
- 业(38747)
- 创新(38094)
- 期刊
- 济(158306)
- 经济(158306)
- 研究(94859)
- 中国(59133)
- 财(56419)
- 管理(50537)
- 农(40295)
- 科学(37586)
- 学报(35308)
- 融(30405)
- 金融(30405)
- 大学(29268)
- 财经(28188)
- 学学(27649)
- 农业(27648)
- 经济研究(26098)
- 技术(25389)
- 业经(25174)
- 教育(24646)
- 经(24477)
- 问题(21098)
- 贸(20332)
- 世界(17931)
- 国际(17780)
- 业(17467)
- 技术经济(16967)
- 现代(14782)
- 财会(13940)
- 会计(13874)
- 商业(13704)
共检索到455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琛 赵军 刘春艳
提高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是加快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的内在要求。在自由资本模型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双向FDI协同溢出效应影响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理论机制,并运用多种计量模型以2004—2016年中国大陆30个省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双向FDI的协同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且这一积极影响通过研发要素区际流动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关联特征,形成了"本地—邻地"的空间互动发展合力。在考虑不同形式的空间权重矩阵以及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具有稳健性。进一步的中介机制检验表明,双向FDI的正向协同作用通过技术优势培育效应和产业转型优化效应进行传导,在东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同时,上述中介机制存在非线性的门槛效应,在技术转化能力和产业技术结构水平较高时,双向FDI协同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升级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结论深化了对双向FDI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间复杂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为协调"引进来"与"走出去"有序发展以及推进新时代制造业强国建设提供了经验支持与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文东伟 冼国明
中国出口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如何?本文通过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分析发现,一是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来源于两个极端,即低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中国这两类行业的出口占世界的份额都已经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二是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主要来源于纺织、皮革和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该产业出口占世界的份额接近三分之一;三是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该产业出口占世界的份额达到20%左右;四是中国中高技术制造业和中低技术制造业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较低,这与日本、美国和德国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显著不同。由于中技术制成品通常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关键词:
制造业 出口竞争力 国际比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丽 赵毛泽
文章基于中国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FTAs),利用2000~2018年增加值贸易数据,从FTAs水平深度和垂直深度双重视角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协定深度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TAs深度的提升能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且相较于垂直深度,水平深度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问题处理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FTAs深度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制造业类型和出口目的国(地区)类型不同而具有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FTAs深度可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和促进外商直接投资提升制造业出口竞争力。进一步的反事实模拟表明,加入不同的区域贸易协定均会提升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且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效果最强,其次是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最后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与中国是否加入区域贸易协定的预测结果相比,区域贸易协定水平深度对制造业整体以及分类型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效果更加显著。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谭天骄 李亘
出口退税作为实行增值税的国家普遍使用的贸易政策手段,其目的在于促进一国商品的出口和平衡国际贸易。本文构建了一个新宏观开放经济动态模型,基于2014年出口退税政策变动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探究差异性出口退税能否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结果表明:中国差异性出口退税政策存在产业结构优化效应。不同行业中,出口退税对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的中介效应不同。部分高附加值产业无法通过利润传导途径来影响出口竞争力,农业产品则存在明显时滞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为出口退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决策依据,也为完善税收征管体制建设、提高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出口退税 差异性 制造业 出口竞争力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申君歌 彭书舟
本文将出口质量指数纳入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中国海关数据库,利用熵权法估算了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并利用中国2000~2013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了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其影响渠道。研究发现,在控制内生性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后,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创新通过行业生产效率和出口多样化影响出口竞争力提升。区分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后发现,行业技术创新产出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依然显著。另外,动态模型的估计是最有效率的。区分不同类型的行业后发现,重型制造业、同质性制造业以及中等技术类型行业的技术创新显著促进行业出口竞争力提升。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孙德升
制造业竞争力不强是近年来天津外贸出口竞争力出现了下降趋势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从天津制造业的产业结构陈旧、出口过于依赖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民营制造业对外贸易的竞争力不强等方面分析了天津制造业竞争力不强导致外贸出口竞争力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和专项规划,持续推动天津制造业转型升级"、"围绕国家新基建脉络,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抓数字化变革的机遇,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采取多种举措提升天津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聚焦痛点堵点,为民营企业开展对外贸易营造更好营商环境"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贸出口竞争力 制造业 转型升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神玉飞
外资的流入弥补了一国经济发展的资本缺口,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这些先进的技术在东道国被吸收后必然转化为生产力,其直接表现为一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相对提高。本文简要分析了对外开放以来,外资流入后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变化。
关键词:
贸易条件 竞争力 商品结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欣 桑硕
数字经济时代积极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1年制造业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数字化转型与制造业分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可有效促进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其影响机制为: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创新激励和提高制造业群体数字化水平来实现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水平的提升对中低技术行业出口竞争力的提高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数字产业辐射力为靶向构建行业交流平台;以产业数字化为靶向激发制造业的创新活力;以数字化生产力为靶向加强制造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冰 刘福祥 赵洪宝
文章借鉴新新贸易理论相关观点,将产业集聚的生产率效应融入对出口竞争力影响的理论研究中。进一步利用2002-2013年中国制造业24个行业数据并运用系统GMM方法,对比性研究了产业集聚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效应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更能实现要素贸易条件改善、促进出口竞争力提升,产业集聚应该通过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和垂直关联效应、利用国际市场竞争、增加技术研发投入以及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制造业出口竞争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贵中 罗剑
2011年中国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国际市场份额位居世界第一,但其细分行业的国际市场份额及排名差异较大,产业发展基础和行业地位是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根据劳动生产率构造相对优势指标和绝对优势指标,分析发现中国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相对优势指标大于2而绝对优势指标小于1。根据我国1995-20111995 2011年数据通过面板协整回归结果表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绝对优势指标对其国际市场份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认为,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关键词:
技术密集型 制造业 出口竞争力 比较优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红林 许越
基于增加值贸易指数的核算框架测算并比较使用总量核算与增加值核算两种方法下的38个世界主要国家的制造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排名,以分析增加值贸易对制造业的竞争力的影响,并判断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准确地位。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资源密集型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增加值贸易分析能反映出总量分析无法得出的劳动力、原材料及技术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对于资本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制造业,增加值贸易能反映出总量分析无法得到的中间品贸易对该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从趋势分析及对比结果中可以发现,我国在传统资源密集型及劳动密集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鸿 吴婷 张艺影
在“双碳”背景下,提升中国制造业绿色出口竞争力对发展绿色贸易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引入碳排放权交易价格,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将传统的单位劳动成本改进为单位绿色隐含劳动成本,将出口增加值国际市场份额改进为绿色出口增加值国际市场份额,进而构建绿色出口竞争力指数,测算并比较中国十大制造行业绿色出口竞争力。研究发现,2005—2019年中国大部分制造行业单位绿色隐含劳动成本和绿色出口竞争力指数均在上升,其中单位绿色隐含劳动成本上升最多的是金属制品业,从2005年的0.409上升到2019年的0.780,绿色出口竞争力指数上升最多的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从0.243上升到1.069。回归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和行业规模对中国制造业绿色出口竞争力有显著正向影响。针对以上结论,在“双碳”目标下,论文提出提高劳动生产率、培育可持续竞争优势、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等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鸿 吴婷 张艺影
在“双碳”背景下,提升中国制造业绿色出口竞争力对发展绿色贸易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引入碳排放权交易价格,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将传统的单位劳动成本改进为单位绿色隐含劳动成本,将出口增加值国际市场份额改进为绿色出口增加值国际市场份额,进而构建绿色出口竞争力指数,测算并比较中国十大制造行业绿色出口竞争力。研究发现,2005—2019年中国大部分制造行业单位绿色隐含劳动成本和绿色出口竞争力指数均在上升,其中单位绿色隐含劳动成本上升最多的是金属制品业,从2005年的0.409上升到2019年的0.780,绿色出口竞争力指数上升最多的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从0.243上升到1.069。回归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和行业规模对中国制造业绿色出口竞争力有显著正向影响。针对以上结论,在“双碳”目标下,论文提出提高劳动生产率、培育可持续竞争优势、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邓军
在全球化生产模式下,传统贸易统计方式无法反映各国的实际收益。基于增加值贸易数据来评估中国制造业实际出口竞争力,研究发现:中国具有出口竞争优势的制造行业高度集中于纺织品、皮革和制鞋,电气、电子和光学设备以及其他工业和回收等行业;从时间趋势来看,中国前两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上升,且位居国际前三名;中国纺织品、皮革和制鞋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电气、电子和光学设备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科技发达国家;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通常是主要贸易伙伴国具有竞争劣势的行业,而中国具有竞争劣势的行业却是主要贸易伙伴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两者之间是互补型贸易。此外,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仍主要是低...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詹淼华 徐志远 徐亮
基于2001—2018年CEPII-BACI贸易数据,采用Cox持续时间模型,考察创新行为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持续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1)创新行为能够有效提升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持续时间。创新投入增加1%可以减少9.3%的出口竞争力下降风险,创新强度增加1%则可以提升6.4%的出口竞争力持续时间。(2)创新投入有助于缓解行业融资约束,从而提升出口竞争力的动态稳定性。行业规模与资本密集度的提高降低创新投入和创新质量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持续时间的增量改进效应,却能提升创新强度和创新数量对出口竞争力持续期下降的风险释放能力。因此,政策制定者应着力提升创新质量,并以此为核心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加强以出口竞争力为目标的创新激励政策,提升政策实施的精准性,以更好地实现制造业出口的高质量稳定增长。
关键词:
创新行为 制造业 出口竞争力 持续时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