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53)
- 2023(11083)
- 2022(9062)
- 2021(8073)
- 2020(7029)
- 2019(15696)
- 2018(15017)
- 2017(30152)
- 2016(15719)
- 2015(17519)
- 2014(17303)
- 2013(17114)
- 2012(15961)
- 2011(14209)
- 2010(14691)
- 2009(14626)
- 2008(13825)
- 2007(12501)
- 2006(10920)
- 2005(10263)
- 学科
- 济(71706)
- 经济(71594)
- 业(55361)
- 管理(55070)
- 企(45990)
- 企业(45990)
- 方法(35584)
- 数学(32643)
- 数学方法(32490)
- 融(29547)
- 金融(29545)
- 银(27438)
- 银行(27432)
- 财(27201)
- 行(26356)
- 中国(24856)
- 制(22196)
- 务(18428)
- 财务(18402)
- 财务管理(18365)
- 企业财务(17734)
- 农(15866)
- 业经(14924)
- 体(13790)
- 地方(12805)
- 贸(12624)
- 贸易(12614)
- 易(12330)
- 体制(12071)
- 中国金融(11527)
- 机构
- 大学(227904)
- 学院(225558)
- 济(107462)
- 经济(105526)
- 管理(90599)
- 理学(77643)
- 理学院(77004)
- 管理学(76141)
- 管理学院(75711)
- 研究(69010)
- 中国(65212)
- 财(58749)
- 财经(46021)
- 京(44631)
- 经(41928)
- 经济学(36633)
- 财经大学(34862)
- 中心(34844)
- 经济学院(33466)
- 科学(33317)
- 江(33141)
- 所(31663)
- 融(30894)
- 金融(30380)
- 北京(28093)
- 研究所(27733)
- 农(27577)
- 商学(27191)
- 商学院(26957)
- 银(26752)
- 基金
- 项目(145095)
- 科学(117672)
- 基金(111713)
- 研究(108842)
- 家(93805)
- 国家(93072)
- 科学基金(83040)
- 社会(75830)
- 社会科(72371)
- 社会科学(72357)
- 基金项目(58371)
- 省(53614)
- 自然(50829)
- 教育(50279)
- 自然科(49754)
- 自然科学(49745)
- 自然科学基金(48949)
- 资助(46628)
- 划(44476)
- 编号(41600)
- 部(34937)
- 制(34466)
- 成果(34296)
- 国家社会(32981)
- 重点(31943)
- 教育部(31915)
- 人文(31087)
- 创(30955)
- 性(29448)
- 发(29387)
- 期刊
- 济(111371)
- 经济(111371)
- 研究(75763)
- 财(47680)
- 融(47022)
- 金融(47022)
- 中国(42342)
- 管理(34311)
- 学报(27012)
- 科学(26030)
- 财经(24786)
- 农(24378)
- 大学(22902)
- 学学(22025)
- 经(20990)
- 经济研究(19332)
- 技术(16979)
- 教育(15466)
- 业经(15309)
- 问题(14701)
- 农业(14512)
- 贸(13402)
- 理论(12516)
- 国际(12340)
- 财会(11720)
- 技术经济(11316)
- 统计(11113)
- 实践(10964)
- 践(10964)
- 策(10438)
共检索到347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许宁 宇超逸
金融双向开放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由之路。为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有必要评估双向证券投资的宏观金融风险。基于2000—2020年20个新兴经济体的季度数据,研究双向证券投资对宏观金融风险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外商证券投资(FPI)短期内提高新兴经济体宏观金融风险,长期则会降低宏观金融风险,对外证券投资(OPI)对本国宏观金融风险无论短期或长期均未产生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债权资本,股权资本的风险效应更强;与小规模相比,大规模FPI的风险效应更强;从经济体各部门来看,长短期风险效应适用于企业部门与政府部门,FPI能够抑制金融部门违约风险,家庭部门则并不敏感。机制分析发现,FPI短期内通过促进本国信贷规模扩张提高宏观金融风险,长期通过增强本国金融市场流动性降低宏观金融风险。研究结论可为新兴经济体预防和控制金融风险以及为中国高质量建设金融强国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宫晓琳
本文分步骤、分层次的解析了系统性/金融危机酝酿及演化过程中,宏观金融风险在各类因素推动下加速增高的具体机制——风险联动综合传染机制。同时利用我国2000—2008年系统性宏观金融数据实证分析了风险传染的现实状况和不同实现机制。文章旨在从更为全面的角度分析:宏观经济/金融脆弱性的演变机制及局部性负面冲击升级演变为系统性危机的轨迹和速度。
关键词:
宏观金融风险 CCA方法 风险传染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沙文兵 钱圆圆
基于TVP-VAR模型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对宏观金融风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汇率、利率机制是人民币国际化对国内宏观金融风险传导的重要渠道,特别是2015年之后,利率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宏观金融风险的中介作用较强。由于现阶段我国的资本与金融项目管制仍然较为严格,人民币国际化通过资本账户开放机制对宏观金融风险的影响程度有限。为有效减轻人民币国际化对国内宏观金融稳定的不利冲击,需进一步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形成市场化的利率调控和汇率形成机制;继续实行审慎、渐进的资本账户开放策略,推动国内金融市场深化发展;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推进以宏观金融稳定和风险防控为目标的监管改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宫晓琳 杨淑振
本文利用未定权益分析方法(CCA),基于我国2000~2008年系统性宏观金融存量数据,深入探讨了宏观金融风险的演变速度与机制。在明晰了主要风险因子及其波动原因的基础上,本文首先量化分析并直观演示了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层面宏观金融风险积增的非线性速度和轨迹;进而研究了同样具有危害性的部门间非线性风险传染机制和速度。论文旨在为增强宏观金融审慎监管的可操作性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关键词:
宏观金融风险 非线性 风险积增和传染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超 张瑞雪 朱相宇
金融风险与宏观经济风险相互交织、密切相关,二者之间的交互行为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通过构建金融压力指数和宏观经济风险指数,采用DCCA、MF-ADCCA、基于时间延迟的DCCA算法与TVP-VAR模型分析金融风险与宏观经济风险之间交叉相关的、非对称的、方向性的、时变性的复杂交互行为,结果表明:金融风险与宏观经济风险呈双向交叉影响作用关系;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风险的影响相对较大,且金融风险的累积会加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而金融风险的释放却不能及时带来经济的繁荣;金融风险与宏观经济风险间具有显著的时变关联性,宏观经济风险对金融风险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有鑫 王祎帆 杨翰方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扩大,输入性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稳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将金融稳定概念引入传统的“三元悖论”进行机制分析,发现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实施有利于提升金融稳定性。本文系统梳理监管机构使用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详细探究作用机制,构建政策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宏观审慎政策可以通过调节跨境资本流动降低输入性金融风险,缓解外部风险对国内风险的传导。拓展研究表明,政策对于控制外汇市场输入性风险效果最好,股票和债券市场次之;仅针对外汇跨境流动的政策工具效果好于仅针对人民币以及同时针对外汇和人民币跨境流动的工具;数量型工具对控制股票和债券市场输入性风险效果更好,而价格型工具对外汇市场风险防范作用更强;政策对新兴经济体输入性风险的整体防控效果好于发达经济体;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使用,可以强化风险防范作用。在上述结论基础上,本文提出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葛志强 姜全 闫兆虎
系统性风险是金融危机的来源,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实证结果表明,尽管我国目前的总体系统性风险处于相对安全区间,但受房地产信贷、政府债务风险较高及汇率波动、宏观环境稳定性下降等因素影响,我国整体系统性金融风险自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快速上升,潜在威胁不容忽视。我国应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加强逆周期调控,弱化金融机构的顺周期行为,建立风险预警,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义举 冯乾
本文以破产风险Z值来代表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状况,基于宏观审慎评估视角实证分析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宏观审慎评估会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因而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显著抑制金融风险;由于存在显著非对称性,宏观审慎评估的效应差异显著存在,对于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低、规模较小的银行,宏观审慎评估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更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博 齐炎龙
自2007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宏观金融风险测度成为业界及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源于对金融风险的管控失效,而金融危机的治理需要重新认识及测度宏观金融风险。本文主要基于对本次金融危机后有关宏观金融风险的测度理论、方法与争论进行分析及总结,进而从金融脆弱性、系统性风险和金融传染三个角度对宏观金融风险的测度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并就宏观金融风险测度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廷干
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还远未见底,深化宏观金融风险研究对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宏观金融风险进行概念辨析,寻找宏观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探求相关金融变量的作用机制,对金融预警监测方法进行评介和比较分析,试图为调控和管理金融风险提供新思路和新判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尚希
宏观金融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其责任主体是政府,而微观金融风险属于个体(私人)风险,其责任主体是金融机构。中国的宏观金融风险仍处于发散状态,呈现出行业特性(风险业)与金融转轨风险“叠加”的特征。当前的金融改革既是防范宏观金融风险的战略举措,其改革本身也是宏观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政府防范宏观金融风险需要改变“一事一议”的个案方式,迫切需要建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的应急反应机制,并把宏观金融风险纳入国家财政风险管理框架,以避免政府财政责任变为仅仅是事后买单。
关键词:
宏观金融风险 公共风险 政府财政责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史建平
1997年以来的亚洲金融危机,使有关国家遭受惨重损失,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有的甚至面临国民经济的崩溃边缘。在对这场危机的原因和后果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在现代经济社会,金融的发展既可以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将一国的经...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肖飞 张希羚 徐龙炳
宏观审慎工具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以上市银行为样本,基于宏观审慎政策指数,从宏观审慎工具视角研究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宽松型和紧缩型宏观审慎工具均能显著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且二者表现并无差异,在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宏观审慎工具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实现。异质性分析显示:当银行竞争度高、透明度低时,宏观审慎工具的作用效果更显著,表明宏观审慎工具有效性的发挥是情境依赖的。本文从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视角丰富和补充了宏观审慎工具应用评价的研究,在宏观审慎工具运用情境方面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全国工商联不动产商会房地产金融课题组 陈洪波 王震
本文通过对房地产业中资金循环的三个环节以及影响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宏观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的分析,研究了存在于我国房地产业中的宏观金融风险。通过与国际经验的比较,发现存在于我国房地产业中的宏观金融风险主要集中在开发企业环节,但是仍处于比较合理的范围内;宏观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房地产业的本轮上升;制度因素对房地产宏观金融风险影响较大。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的分析发现,存在着对房地产业金融风险的误读,对此需要进行客观评价。最后提出了从制度建设方面防范房地产宏观金融风险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