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01)
- 2023(15143)
- 2022(12787)
- 2021(11602)
- 2020(10168)
- 2019(22933)
- 2018(22851)
- 2017(44950)
- 2016(24606)
- 2015(27125)
- 2014(26949)
- 2013(27230)
- 2012(25326)
- 2011(22597)
- 2010(22983)
- 2009(21922)
- 2008(22226)
- 2007(20168)
- 2006(17800)
- 2005(16273)
- 学科
- 济(105511)
- 经济(105390)
- 业(95571)
- 企(83201)
- 企业(83201)
- 管理(82872)
- 方法(50234)
- 数学(41309)
- 数学方法(40999)
- 财(34507)
- 农(33219)
- 业经(30662)
- 中国(26683)
- 务(24497)
- 财务(24472)
- 财务管理(24432)
- 制(23556)
- 企业财务(23240)
- 农业(23147)
- 贸(21400)
- 贸易(21392)
- 易(20862)
- 技术(20075)
- 学(19030)
- 和(17720)
- 银(17562)
- 银行(17505)
- 地方(16798)
- 行(16713)
- 划(16498)
- 机构
- 学院(365840)
- 大学(364274)
- 济(154331)
- 经济(151289)
- 管理(143602)
- 理学(123562)
- 理学院(122273)
- 管理学(120520)
- 研究(120283)
- 管理学院(119849)
- 中国(93937)
- 京(75952)
- 科学(74713)
- 财(73773)
- 农(72154)
- 所(63068)
- 财经(58748)
- 业大(58312)
- 农业(57497)
- 研究所(57048)
- 江(55432)
- 中心(55075)
- 经(53256)
- 北京(47507)
- 经济学(47069)
- 州(43900)
- 财经大学(43425)
- 经济学院(42913)
- 范(42356)
- 院(42351)
- 基金
- 项目(238137)
- 科学(186780)
- 基金(174624)
- 研究(167660)
- 家(154565)
- 国家(153208)
- 科学基金(130347)
- 社会(108079)
- 社会科(102505)
- 社会科学(102472)
- 省(93016)
- 基金项目(92744)
- 自然(86108)
- 自然科(84157)
- 自然科学(84125)
- 自然科学基金(82749)
- 划(78321)
- 教育(75192)
- 资助(71157)
- 编号(66275)
- 重点(53533)
- 成果(52939)
- 部(52718)
- 创(51863)
- 发(50821)
- 业(49855)
- 创新(47879)
- 科研(46541)
- 国家社会(45029)
- 计划(44618)
- 期刊
- 济(169967)
- 经济(169967)
- 研究(102719)
- 农(65596)
- 中国(64998)
- 学报(61913)
- 财(60073)
- 科学(55206)
- 管理(54771)
- 大学(45540)
- 农业(44217)
- 学学(43486)
- 融(35698)
- 金融(35698)
- 技术(30021)
- 财经(29994)
- 业经(29294)
- 经济研究(27319)
- 教育(26533)
- 业(26099)
- 经(25781)
- 问题(23312)
- 技术经济(20687)
- 贸(19824)
- 商业(18237)
- 版(18048)
- 现代(17284)
- 理论(17208)
- 统计(17017)
- 国际(17002)
共检索到539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丹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份(西藏除外)2005-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法,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双向直接投资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初期不显著,但引入外商直接投资与人力资本的交互项后,影响系数显著为正;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通过进一步检验发现,双向直接投资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特征,东部地区需继续发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优势,中部和西部地区则要依靠对外直接投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化升级。此外,城市化水平、市场化指数、产权保护、人力资本以及国内研发水平也对生产性服务业有着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俞萍 洪晨翔
本文基于劳动力异质性视角,使用2000~2019年上市企业数据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测算了我国人力资本质量,并考察了人力资本质量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我国人力资本质量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大体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趋势;(2)人力资本质量对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质量每提升1%,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就提升18.26%;(3)人力资本质量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较为显著,并且显著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产业结构调整;(4)外国直接投资强化了人力资本质量对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的促进效应,特别是对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和创新实力有提升作用。
关键词:
人力资本质量 外商直接投资 生产性服务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石丹 张清正
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经验,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本文较全面地选取工业化程度、对外开放等作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我国3 0个省区的1997-2011年面板数据,以全国和区域角度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应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特点,为不同区域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以有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影响因素 区域差距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孟雪
本文在服务外包的背景下,在生产性服务业中定量分析了反向服务外包对我国生产率的影响。数据样本选择2004-2009年18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并利用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定量计算了我国生产性服务投入以及反向服务外包和当地服务外包的规模。本文的结论是:由于我国服务外包尚处于初级阶段且规模较低,因此反向服务外包对我国生产率产生了负向影响,同时本文也证明了反向服务外包对未来生产率的负向影响会逐渐减少,甚至可能为正;反向服务外包的变化对未来生产率变化的影响为正,因此扩大其规模有助于降低目前的负向影响。同时,本文也得到了行业层面的结论,这些结论有助于我国进一步发展服务外包。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反向服务外包 生产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白雪洁 刘莹莹
从体现型技术进步的角度探讨生产性服务业FDI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内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生产性服务业FDI都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外资的引入能够引导和促进制造业的旧设备更新换代和先进设备引进,通过满足其体现型技术进步需求来提高中国制造业生产率,这种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更为显著;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均体现出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长娟
服务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服务业逐渐成为利用外资的重点领域。本文分析了我国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的历程和行业特征,并结合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服务市场日益扩大开放的背景,对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关键词:
我国服务业 外国直接投资 特征 趋势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华 朱昀
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计量分析方法,从实证角度对近10年来影响我国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的区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市场开放度、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集聚效应对我国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影响最大,彼此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而影响外国直接投资的传统区位因素,如市场规模、市场增长潜力、劳动力成本等,虽然与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但其线性关系并不显著。
关键词:
服务业 外国直接投资 区位因子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凯
在经济服务化的背景下,服务业已逐步取代制造业,成为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结构中的主流。创造吸引国际服务业FDI的有利环境从而实现对服务产业国际转移的顺利承接对于促进我国服务业的进一步增长、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1991-2006年间美国对中国服务业直接投资为例,对中国吸引服务业FDI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启示。
关键词:
服务业 外国直接投资 开放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吕志胜 金雪涛
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品或服务更多地是作为中间投入来生产其他的产品或服务,是联系不同产业的重要角色。与从事物质生产的部门相比,生产性服务业更多地是与智力技术要素成正比,其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从名义GDP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呈现出"二、三、一"的优化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还显著不足。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对于优化、改善其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徐丽霞 田喜洲
从需求角度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法研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外部系统的贡献率要远大于生产性服务业自身的贡献率。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低,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过高,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小;而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不仅直接影响了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且还抑制了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影响到第一、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非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进而又限制了外部系统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只有促进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传统生产性服务的改造和升级,才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宁坤
产品内分工程度的加深不但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增加,同时也减轻了我国当前的就业压力,而服务业的兴起又能加快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转型。本文利用"JK模型"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和产品内分工的关系。并选取中国近23年来的产业数据,运用spss17.0的向后剔除法,选取了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房地产业、零售批发业这四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生产性服务行业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四大行业能够降低交易成本、达成规模经济,从而促进产品内分工程度的加深。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生产性服务业 “JK模型”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黄莉芳 洪琳琳 郭玮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根据1993~2008年数据,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效率的时间和区域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较容易形成规模经济的产业特点。技术有效性不断降低,技术效率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东部和中西部之间,专业化水平、规模经济和市场化水平是影响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效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技术效率 随机前沿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车放 刘昊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保持着迅速增长的态势,是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的重要推动力量。文章以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例,运用就业弹性、投入产出法、结构偏离度等指标对重庆市就业效应进行测度,实证分析了就业效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均较强,且具有较大的就业增长空间。在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中,行业投资水平和行业产出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高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而行业工资水平的提高则不利于该行业就业的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飞 陈晓峰
文章利用区位商指数测度了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水平,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以我国东部地区十个省市2001~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例,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回归估计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水平、技术创新、人力资本、信息化水平、外商投资以及政府政策对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集聚水平 影响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景华
本文借助计量经济模型,对1995-2005年日本服务业对华FDI的决定因素进行经验分析。修正后的模型显示,日本服务业对华FDI主要受中国的市场规模、中国对日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中国服务业增量三个变量所决定。服务业早期的对外投资行为有跟随本国客户的模式,但是本文显示1995以后的日本服务业对华投资已基本摆脱跟随客户的模式。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服务业 决定因素 日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