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77)
2023(10839)
2022(9017)
2021(8225)
2020(6530)
2019(15096)
2018(14789)
2017(27679)
2016(14647)
2015(16457)
2014(16418)
2013(16534)
2012(16103)
2011(15067)
2010(15234)
2009(14290)
2008(14060)
2007(12426)
2006(11571)
2005(11050)
作者
(43111)
(35832)
(35776)
(34255)
(23241)
(17140)
(16231)
(13788)
(13781)
(12766)
(12596)
(11828)
(11723)
(11645)
(11409)
(11131)
(10660)
(10393)
(10376)
(9773)
(9249)
(8717)
(8691)
(8349)
(8185)
(8139)
(7857)
(7608)
(7235)
(7119)
学科
(91789)
经济(91722)
管理(39304)
(36901)
方法(29156)
中国(27458)
(27096)
企业(27096)
数学(26183)
数学方法(26083)
地方(24667)
(19629)
业经(17006)
(16272)
(16111)
贸易(16096)
地方经济(15751)
(15568)
(13960)
金融(13960)
(13886)
农业(13686)
(13394)
(13278)
(13169)
银行(13160)
(12932)
环境(12735)
关系(10026)
(9954)
机构
大学(223343)
学院(222109)
(113747)
经济(111928)
研究(88988)
管理(79835)
中国(69254)
理学(66925)
理学院(66126)
管理学(65413)
管理学院(64986)
(49727)
(48752)
科学(47524)
(45024)
研究所(40228)
财经(38968)
中心(37888)
经济学(37496)
(35488)
经济学院(33505)
(32911)
北京(32529)
(32283)
(31641)
(29493)
师范(29269)
财经大学(28805)
科学院(26975)
(26312)
基金
项目(135949)
科学(108611)
研究(102625)
基金(100688)
(86952)
国家(86267)
科学基金(73455)
社会(70025)
社会科(66749)
社会科学(66735)
基金项目(51521)
(49685)
教育(45866)
自然(42940)
资助(42298)
(42210)
自然科(41948)
自然科学(41938)
自然科学基金(41222)
编号(39091)
(35793)
成果(32603)
(31974)
重点(31135)
国家社会(30705)
发展(30094)
(29614)
中国(28872)
课题(28452)
教育部(28003)
期刊
(137203)
经济(137203)
研究(80079)
中国(49724)
(36531)
管理(33013)
(30971)
科学(29426)
学报(28742)
(26248)
金融(26248)
经济研究(24093)
大学(22836)
教育(22607)
农业(21628)
学学(21389)
财经(21057)
技术(19605)
业经(19237)
(18435)
问题(18119)
(17050)
国际(16278)
世界(15878)
技术经济(13473)
(12243)
统计(11581)
经济问题(11151)
经济管理(10554)
商业(10217)
共检索到366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田素华  李筱妍  王璇  
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发展是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途径。引进来拓展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广度,发展了中国经济外延;走出去拓展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深度,发展了中国经济内涵。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是中国经济从数量增长到质量增长的加速器。引进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通过竞争效应、联系效应和模仿效应等,提升中国经济质量。发展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通过市场和资源获得效应、人力资本提升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等提升中国经济质量。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并重,有助于中国经济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同时,有效提升中国经济国际竞争优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均能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人均GDP提高,能够显著提高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助推中国技术进步,对劳动工资增加和发展高素质劳动要素有积极意义。要素高质量、产出高质量和效率提升内嵌于经济高质量增长过程。立足世界经济百年大变局,围绕经济高质量增长要求,不断完善利用外资政策和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协调好利用外资政策和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有序发展双向直接投资,可以更好地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汪丽娟  
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旧动能转换期,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开放型经济更需以提升增长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为重。选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区域、分渠道、分时间逐步探讨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变化对经济增长质量及其分类指标的影响,并进一步引入生产率因素考察作用效果变动情况。实证结果表明:(1)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扩大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2)控制生产率因素后,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有利于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发展,但对经济增长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3)危机发生前后,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扩大对三大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都有积极作用,且增长贡献大多集中于经济增长效率方面。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乔敏健  马文秀  
充分把握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有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运用因子分析法系统构建了中国省际层面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动态分析了2011-2017年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显著地推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2)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需要金融业发展与产业结构的配套支撑;(3)税收收入的增加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高志刚  丁煜莹  克甝  
开放发展能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外商直接投资能否成为中国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基于2005~2019年省级数据,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呈倒“U”型关系。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呈“U”型关系,中部地区二者关系不明显,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分维度来看,外商直接投资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呈倒“U”型关系,对绿色发展影响不显著,对开放发展呈正向促进作用。在对影响路径进行分析时发现,技术引进和环境质量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模仿创新、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乔平平  
选取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传导机制、影响效应及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具有积极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环境规制促进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区域异质性;外商直接投资在环境规制与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中发挥重要中介作用;门槛检验结果发现,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关系。基于此,提出完善环境规制政策、差异化引入外商直接投资、统筹全国环境规制空间布局等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乔平平  
选取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传导机制、影响效应及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具有积极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环境规制促进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区域异质性;外商直接投资在环境规制与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中发挥重要中介作用;门槛检验结果发现,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关系。基于此,提出完善环境规制政策、差异化引入外商直接投资、统筹全国环境规制空间布局等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汤春玲   罗子豪   薛洪畅   汤泽刚  
对外直接投资(OFDI)作为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主要形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提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基于2003—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演变特征;继而通过面板双固定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OFDI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探究了OFDI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上升趋势明显,且基本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OFDI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影响,该结论在考虑一系列影响因素后依然成立;(3)OFDI不仅能驱动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近省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4)OFDI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就业水平提升和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宗显  杨千帆  
作为技术高度密集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TFP)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在理论层面梳理了数字经济影响TFP的内在机理,然后采用2011-2018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对具体作用效果和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有效推动了TFP增长,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和经济惯性之后依然成立。技术创新和要素配置效率是数字经济影响TFP的中介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作用效果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提升邻近城市TFP水平。此外,数字经济的作用效果在2015年之后得到强化;相比于中西部城市和外围城市,东部城市和中心城市所享受的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更加明显。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夯实数字技术基础,进一步拓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晓涛  刘笑萍  刘亿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然而当前金融支持体系不能满足高质量海外投资需求。金融支持通过降低融资成本使企业迈过"融资约束门槛",通过充足的资金保证研发投入,帮助企业跨越"生产率门槛"。建立与高质量对外直接投资相匹配的金融支持体系主要包括:各类金融机构优势互补,拓展海外投资多元融资渠道;区域金融发展"补短板",适应开放经济新局面;加快金融机构海外布局,服务企业国际经营需要;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海外融资,拓宽对外直接投资融资渠道。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本刊评论员  
2018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专门就构建更加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健全质量标准和信用体系,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等问题作出部署,意在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构建符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子联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继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革并发挥其优势为关键。通过识别关键性动力并揭示其作用机理后发现:突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约束以重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在新发展阶段下尤其应推进高等教育制度、收入分配制度、自贸试验区开放型制度和新型城镇化配套制度这四类重要且全面的制度改革。不仅是因为它们能够紧密指向和对应推进五大"新发展理念",更是因为它们在发挥"长效作用"的同时还能带来"即时效应",因而能够使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乔  黄瑶妮  
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减税降费与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是契合的,正在助推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新旧动能转换加速、产业竞争优势巩固。今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需进一步打牢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同时更要防范风险、补齐发展短板。为此,从财政的可持续性、税制改革和税收法定等方面持续用力,能有效促进形成更具活力的微观市场主体,保持良好的经济运行状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利军  陈梦冬  
文章以新阶段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立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选取34个指标构建省际可比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运用CRITIC-TOPSIS法对中国31个省份2008—2019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与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整体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分维度、分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地区间创新、开放维度差异较大,协调和绿色维度相对均衡,共享维度高低错落。各区域内泰尔指数变化显示:东部地区各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差距大,且呈扩大趋势;中部地区与东北地区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较小,且相对稳定;西部地区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内部差距逐渐缩小,发展失衡得到有效控制。根据指数平滑法得到的2025年预测值,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得到提升,区域差距还可能进一步扩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升银  吴代彬  任泽娟  
文章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构建了经济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了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归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间演进特征和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上成绩斐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各省份经济质量发展水平均有明显的增长,但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差异显著;空间分异明显,呈典型的“地带性”和“梯度性”分布特征;呈现显著的全局正空间自相关性,局部空间集聚模式以“高-高”和“低-低”集聚为主;海拔高度、科技水平、公共物品供给、经济水平、工业化水平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效应,政府规制没有显著影响;空间效应的影响表现为东部地区最大、东北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再次之、西部地区最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扬  解柠羽  韩清艳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文章依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美好生活、平衡发展、充分发展和绿色发展4个维度来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粗糙集与相关系数指标筛选方法最终选定了12项指标。借助德尔菲-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方法,探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非均衡格局及其成因。研究发现:北京、上海、浙江和广东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最为优异;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仍然客观存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间的发展水平差异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