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96)
2023(9448)
2022(7636)
2021(7081)
2020(5935)
2019(13200)
2018(13005)
2017(25667)
2016(13601)
2015(15148)
2014(15131)
2013(14748)
2012(13427)
2011(11696)
2010(12156)
2009(11697)
2008(11983)
2007(10999)
2006(10006)
2005(9374)
作者
(38056)
(31672)
(31648)
(29809)
(20525)
(14852)
(14283)
(12049)
(11995)
(11797)
(10665)
(10497)
(10429)
(10051)
(9870)
(9539)
(9531)
(9318)
(9155)
(9080)
(7857)
(7744)
(7578)
(7319)
(7277)
(7087)
(7066)
(6912)
(6269)
(6118)
学科
(79469)
(75206)
企业(75206)
管理(63939)
(60032)
经济(59959)
业经(26859)
(25543)
方法(24395)
(22318)
(20671)
财务(20645)
财务管理(20630)
企业财务(19602)
(17171)
数学(16624)
数学方法(16406)
农业(16290)
技术(16266)
(14214)
理论(13428)
(13366)
中国(12885)
(12462)
企业经济(12163)
经营(11796)
(11150)
技术管理(10572)
(10243)
贸易(10237)
机构
学院(202334)
大学(194016)
管理(87981)
(86475)
经济(84814)
理学(74479)
理学院(73916)
管理学(73125)
管理学院(72733)
研究(57789)
中国(49131)
(44038)
(39632)
财经(33839)
(32711)
科学(31178)
(30553)
(29992)
中心(28093)
(27652)
业大(25811)
(25719)
商学(24948)
商学院(24707)
北京(24667)
财经大学(24492)
经济学(24422)
研究所(24142)
农业(23330)
经济管理(22846)
基金
项目(123604)
科学(100084)
研究(95883)
基金(90772)
(75847)
国家(75059)
科学基金(68101)
社会(61604)
社会科(58540)
社会科学(58529)
(49633)
基金项目(47400)
教育(43259)
自然(43245)
自然科(42347)
自然科学(42337)
自然科学基金(41683)
编号(40356)
(39241)
资助(36957)
成果(32643)
(31410)
(29045)
(27206)
重点(26422)
(26402)
课题(26386)
项目编号(26096)
创新(26061)
(25784)
期刊
(103874)
经济(103874)
研究(58855)
管理(39531)
(39319)
中国(37977)
(28933)
科学(22444)
技术(21626)
学报(21504)
(21318)
金融(21318)
农业(20122)
业经(19900)
大学(17448)
教育(17363)
财经(17270)
学学(16458)
经济研究(15929)
(14901)
(12745)
财会(12705)
技术经济(12683)
问题(12578)
现代(11540)
会计(10483)
(10474)
图书(10435)
商业(10274)
世界(10116)
共检索到312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白世春  
信息不对称是当前约束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障碍。本文提出,消除信息不对称、提高透明度的核心在于构建双向激励机制:一是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调整剩余控制权分配比例,为民营企业披露真实信息创造市场条件;二是在金融体系内合理分担信息搜集成本,建立风险与激励相对应的信息搜集机制。与之相配套,还应大力推进人民银行征信体系建设,一方面用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提供真实信息,另一方面使金融机构能够以更低的成本、高的效率得到更完整的企业信息。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范如国  李玉龙  
企业低碳减排中的低碳技术和减排努力程度属于私有信息时,政府需要甄别其碳减排的真实能力并对其减排努力实施有效的激励。针对上述问题,运用博弈论和激励机制理论,建立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并存且企业低碳技术为连续类型下的企业低碳发展的激励契约;对比分析了只存在道德风险单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并通过数值仿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双重信息不对称时,政府的期望收益减少,企业的减排努力程度降低而收益增加;政府应针对不同技术类型的企业设计差异化的契约激励模式,不但可以起到自我选择的甄别作用,还能诱导企业提高低碳努力程度。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车玺玉  
1.信息不对称与非正规金融制度。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性是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在金融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必然导致信贷风险。同时,获取潜在借款人的信息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信息与交易成本的不同种类与组合导致产生不同的金融契约、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不同的金融契约、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所需信息量是不同的。融资规模越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强  曹柬  贺小刚  周根贵  
针对回收处理企业处理能力隐匿的逆向选择问题和努力水平隐匿的道德风险问题,运用激励理论研究不对称信息下政府与回收处理企业的激励契约设计过程。提出分离契约实施的前提条件,比较混同契约与分离契约的有效性,给出能获得政府正向激励的回收处理企业类型,讨论各相关因素对次优契约和努力水平的影响,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两种激励契约下处理能力变化对次优契约、努力水平及双方期望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混同契约相比,分离契约能较好实现回收处理企业的类型甄别和高效激励,有效促进回收处理企业提高努力水平。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宋妍  罗鹏  
有效的锦标赛式薪酬应当满足两个条件:消除道德风险并诱发代理人如实地自行选择。通过假定委托人风险中性、代理人具有风险规避特征,探讨了工资总额事先给定,委托人主观评估对代理人薪酬水平起关键作用的激励机制。研究表明:企业拥有一定讨价还价权的条件下,通过预先代员工支付一笔入场费或会费,可以使得所有员工投入最优劳动水平;或者增加员工数量,锦标赛式薪酬的制度效率也可以得到提升;否则,有限责任约束下,所有员工的劳动投入均不足最优水平。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杜建国  崔乾坤  张靖泉  
应用机制设计理论构建了污染减排技术与努力程度均为企业私人信息的污染减排激励模型,分别设计了混同激励契约与分离激励契约,并对契约相关参数进行了数理分析与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减排技术低的企业始终获得保留收益,减排技术高的企业可以获得额外收益;政府倾向于采用分离激励契约,减排技术高的企业倾向于混同激励契约;分离激励契约不利于企业污染减排技术的提高。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为政府决策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炳利  
本文针对企业年金发展滞后,利用博弈论考察信息不对称下雇主和雇员参与企业年金的微观激励机制。企业年金的人力资源管理价值是雇主的主要激励。在企业内部,雇主希望通过提供企业年金提升工作效率并留住雇员,但效果有待检验;在企业外部,雇主希望以企业年金为信号吸引优秀雇员,但雇主间的竞争、雇员对雇主行为的理解以及雇员的预期增大了雇主收益的不确定性。雇员参加企业年金计划旨在为养老提供储备,这有赖于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的质量和费率。政府规制无法确保机构的质量,增加了雇员收益的不确定性;有效地规制可能导致的垄断和高费率,侵蚀雇员利益。仿真结果证明了理论推演。政策应该着眼于提高雇主和雇员在企业年金市场的预期收益。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卢青  周丽飞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成本,尤其是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往往存在股东与经理人目标不一致的现象,这将引发企业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弱化问题的出现。通过对企业股东与经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在对利润分成合约模型效果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企业激励机制中由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针对企业管理人员激励弱化问题,提出重复博弈下的契约解决法、股权解决法和选择性激励等解决方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嘉南  黄登仕  
本文是关于不对称信息下的公司内部资本预算理论研究的综述。文章首先介绍了建立在委托—代理理论之上的公司资本预算的模型框架;接着讨论了建立在不同激励思想基础之上的单部门模型,并评价各模型对实证研究结果的解释能力。之后对多部门模型的理论研究予以简要介绍,并对单部门模型和多部门模型的共同特征予以总结,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安佑  柴铎  
信息失灵即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会导致经济效率损失,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就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西方经济学家基于经济人假设而建立起了一系列的激励机制,以促使代理人的经营目标与委托人一致,从而避免效率损失。其中,被普遍采用的是薪酬激励机制。但是,薪酬激励机制并不能根除信息失灵的弊病,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本文列举了两个比较隐蔽的方面,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分析"利润分成合约",并利用博弈论来分析雇佣双方的行为选择,结果表明该激励机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会出现失效,雇佣双方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需求,其偏好和行为选择往往不一致,导致效率损失。这个现象被称为"激励惰性"问题。信息失灵的存在还可能使激励机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鹏华  
文章以2013—2021年度沪深A股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探究企业社会责任这一非财务表现对于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研究发现: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可以有效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其中与企业生产经营、利益相关者有关的内部社会责任的作用更显著;信息不对称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与融资约束的影响机制;进一步的检验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对融资约束的改善作用在投资者评价更积极、媒体关注度更高、有政治关联的企业更显著,企业拥有的媒体、政府资源可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起到放大的效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建军  汤华林  杨红玲  
文章从不对称信息角度出发,运用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相关理论,通过建立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激励机制模型,研究集团母公司如何设计有效的报酬合同以及如何在该合同中能同时体现母公司对子公司经营者的财务控制和激励机制的问题,以克服子公司经营者“道德风险”,最终实现企业集团财务价值最大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岳义春  黄磊  
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信息系统外包过程中风险产生的途径和规律,从对实施方依赖程度入手,分析了多重外包、分散外包的风险模型讨论,提出了抽象的信息量的概念,将复杂的信息系统看成是量化了的、一般的信息作业,为企业信息系统外包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徐和  马士华  石宁  
在正常订单和紧急订单供应商共存情况下,分析制造商的最优订货策略。正常订单供应商采购提前期较长,需在销售期前进行订货。紧急订单供应商交货期较灵活,但交货期长短与成本相关且该成本信息为其私有信息。考虑在此条件下制造商的订货策略(与正常订单供应商)和激励合同设定问题(与紧急订单供应商)。最后,比较了紧急订单供应商的存在与否对制造商的订货以及利润的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延利  刘丹  
运用数学分析和博弈论的方法,设计激励机制的数学模型,并引入对监控机制的分析,从而扩展了激励机制的理论框架。分析结果表明:监控机制与激励机制具有相关性,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替代作用,都能激励或引导代理人努力工作。因此,在制定报酬契约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激励机制与监控机制的作用。监控机制的引入,不仅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而且在实践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