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12)
2023(12027)
2022(9841)
2021(9165)
2020(7724)
2019(17322)
2018(16924)
2017(32084)
2016(16728)
2015(18749)
2014(17916)
2013(17987)
2012(16547)
2011(14747)
2010(14941)
2009(14153)
2008(14356)
2007(12976)
2006(11442)
2005(10820)
作者
(45807)
(38414)
(38240)
(36195)
(24573)
(18150)
(17181)
(14710)
(14364)
(13751)
(13128)
(12777)
(12631)
(12102)
(11957)
(11543)
(11514)
(11057)
(10916)
(10530)
(9372)
(9137)
(9119)
(8754)
(8528)
(8507)
(8385)
(8346)
(7745)
(7392)
学科
(83868)
(82374)
经济(82294)
(78083)
企业(78083)
管理(67639)
方法(36250)
(28501)
业经(28289)
数学(28016)
数学方法(27896)
(24351)
中国(22954)
技术(22752)
(20592)
财务(20580)
财务管理(20563)
企业财务(19510)
(18908)
贸易(18895)
(18549)
农业(17585)
(16649)
(15332)
(14865)
技术管理(14525)
(13983)
理论(13753)
(13260)
(13075)
机构
学院(246053)
大学(242014)
(119892)
经济(118224)
管理(103075)
理学(88102)
理学院(87366)
管理学(86629)
管理学院(86146)
研究(80654)
中国(66889)
(54731)
(50604)
财经(43200)
科学(42031)
(39531)
(39028)
经济学(37466)
(36681)
中心(35767)
(34778)
研究所(34688)
经济学院(33892)
北京(32463)
财经大学(32002)
商学(30747)
商学院(30485)
业大(29960)
(28780)
(28439)
基金
项目(154983)
科学(126427)
研究(118312)
基金(116931)
(99774)
国家(98923)
科学基金(87748)
社会(80880)
社会科(77103)
社会科学(77086)
基金项目(60950)
(58552)
自然(53340)
教育(52450)
自然科(52271)
自然科学(52261)
自然科学基金(51498)
(47894)
资助(47107)
编号(45060)
(39363)
(36637)
(36284)
创新(35762)
国家社会(35149)
成果(34816)
重点(34281)
(33943)
(32178)
教育部(32162)
期刊
(134088)
经济(134088)
研究(78301)
中国(50343)
(46648)
管理(46309)
(32767)
科学(31456)
学报(27638)
技术(25879)
(24724)
金融(24724)
农业(23048)
大学(23029)
财经(23006)
经济研究(22740)
学学(21782)
业经(21464)
教育(20625)
(20097)
(18087)
技术经济(17765)
问题(17452)
(16222)
国际(16103)
世界(15617)
现代(12861)
科技(12831)
财会(12359)
商业(11742)
共检索到383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宏兵  刘早云  陈岩  
本文利用匹配后的微观企业数据,通过Probit模型和PPML模型实证检验了双向投资通过双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企业创新决策和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双向投资的协调发展,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制造业企业做出创新决策,且从创新产出和创新投入视角均得到较为稳健的结果。对于不同行业,双向投资的这种影响呈现倒U型,即中等技术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大,高技术、低技术行业的影响则相对较小;且东部地区、外资企业同样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创新决策来看,双向投资的增长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且对中等技术企业、东部和西部地区企业、外资企业的表现更为明显,国有企业双向投资的协调效应不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私营企业的影响则并不显著。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范如国  蔡海霞  
采用2004年至2008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二级三要素CES生产函数分析FDI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可行性,揭示FDI、R&D经费投入和R&D人力资本投入3个投入要素之间以及与企业创新产出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要素间的固定替代弹性系数不等于1,因而证明了运用CES生产函数的可行性;FDI对中国企业创新产出产生正面的溢出效应,FDI流入量每增加1%,能使专利申请授权数增加0.18%;但是通过计算1990年至2008年FDI对企业创新的产出弹性发现,该产出弹性并没有随FDI引进量的增加而增加,反而有所下降;R&D经费投入和R&D人力资本投入是影响企业对FDI知识溢出...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娟   康茂楠   潘梓桐  
本文利用2007—2021年上市企业专利数据,研究OFDI知识溢出对国内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的影响机制及效果。研究发现:OFDI及非OFDI企业知识溢出对国内企业创新质量提升均具有促进作用;OFDI企业实用新型专利知识溢出的创新激励效应更为明显,发明专利知识溢出的创新激励效应则逊于非OFDI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吸收能力、供应商集中度及知识产权保护均显著挤占OFDI企业发明专利知识溢出的创新激励效应。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孔群喜  陈慧  倪晔惠  
基于CH模型,测算2003—2016年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并采用可以有效控制内生性问题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市场分割以及其他因素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能显著提高绿色技术创新,但市场分割通过扭曲本地市场的交易成本间接阻碍了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第二,考虑市场分割调节作用时,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于技术吸收能力的作用影响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第三,从区域角度看,下游生产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而中上游则在更大程度上依赖市场分割(即地方保护);且在存有区际差别市场分割程度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中国吸收逆向溢出技术的作用具有"倒U型"的特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振刚  沈鹤  李云健  
管理创新研究存在“重引进,轻输出”的不足,且大多聚焦于管理创新引进行为,对企业管理创新输出行为尚未作深入探讨。实践中,管理创新输出较普遍,企业出于利己和利他动机,会主动对外输出其内部管理创新。通过整合资源基础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界定了双向管理创新概念的内涵,探讨了引进与输出管理创新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的传导作用机制,并基于广东省1 198家科技型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管理创新引进和输出与创新产出存在倒U型关系;管理创新引进和输出与研发投入存在倒U型关系;研发投入在管理创新引进与创新产出、管理创新输出与创新产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建文  
跨国公司离岸外包使跨国公司与发展中国家本地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这种联系使本地企业在“干中学”、“出口中学”过程中,吸纳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获得能力提升。我国企业要积极承接跨国公司外包业务,通过广泛的组织学习,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郭凌威  闫实强  李思静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时期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今后中国经济要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推动质量、效率和动力的变革。推动海外投资的高质量发展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求海外投资从着重扩大投资规模向着重提升发展质量转变。一方面,海外投资的高质量发展能够帮助实现高质量的技术供给,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中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另一方面,海外投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于娜  
考虑到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滞后性,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跨国公司当期和前1~3期的研发投入、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数和产值对中国企业当期的对应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存在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技术溢出;不同方面的技术溢出的同期效应不一定大于滞后效应,即跨国公司前2期的研发投入对中国企业当期的研发投入的影响要大于跨国当期的研发投入对后者的影响,跨国公司当期的专利申请数和发明专利数对中国企业当期的专利申请数和发明专利数的影响最大,跨国公司前2期的产值对中国企业当期产值的影响最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远浙  钟昌标  叶劲松  
本文重点考察了双向直接投资内外联动对内资企业创新的影响。本文利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层面数据和专利数据库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引进外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内外联动有利于内资企业创新水平的提高;机制作用分析显示,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吸收能力效应以及人力资本效应正向调节着引进外资对内资企业创新的影响,引进外资通过人力资本效应和行业竞争效应正向调节着对外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创新的影响,在国际直接投资影响企业创新时溢出效应与逆向溢出效应互为前提;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类型与动机影响着双向直接投资的内外联动作用,仅在同一东道国市场和仅在不同东道国市场经营的内资企业、以市场开拓为海外投资动机的内资企业从双向直接投资内外联动中获利。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井润田  赵虎  Kevin Steensma  
本文采用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0至2006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企业集团内部的子公司引入FDI对其它内资子公司的经济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企业规模等因素后,集团引入FDI对内资子公司的经济绩效产生正的溢出,同时以上关系受到制度环境因素和集团内部结构因素的调节作用的影响;内资子公司所在区域产品市场的发育成熟度会正向促进集团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而内资子公司所在区域要素市场的发育成熟度会削弱集团FDI的溢出效应;内资子公司已有的技术资源丰富程度有利于增强FDI溢出效应;集团内文化差异小的外资(港澳台资)相比于文化差异大的外资(其它外资)会带来更多的溢出效应。以上结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转...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谢家智  张馨月  
双向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及其知识溢出效应对创新链协同度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验证。基于复合系统协同理论,构造并测度2011—2020年中国38个工业行业创新链协同度,并将知识溢出效应分解为技术知识溢出效应与管理知识溢出效应,实证检验双向直接投资对创新链协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均能对创新链协同度产生正向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突破型行业创新链协同度的积极影响更加显著;知识溢出效应发挥机制作用,其中,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知识溢出效应强于外商直接投资,而外商直接投资的管理知识溢出效应强于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结论可为投资开放背景下构建创新链协同发展机制与路径提供新的经验证据和政策主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进智  任佩瑜  
通过考察1996~2008年我国ICT行业内的外资企业的溢出效应,证实了FDI对我国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FDI和自主技术创新都促进了内资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FDI对内资企业效率的促进作用有一部分是通过促进内资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实现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伟  韩媛媛  赵金亮  
本文使用来自中国企业的大样本微观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对影响企业创新的异质性特征从全要素生产率(TFP)因素进行了拓展,同时将所有制异质性作为"基础因子",综合考察了多维度异质性特征、出口等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1)TFP因素对所有类型企业的创新倾向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表现出明显的"创新自选择"效应;(2)出口参与因素显著提高了各类型企业的创新倾向,但出口密度因素对国有和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对外资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非线性关系并不明显;(3)其他影响因素如企业规模、人力资本等异质性特征在不同类型企业的创新决策中表现各异。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宏兵  文磊  
在匹配2008年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企业数据和对外投资数据基础上,通过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服务业双向投资对不同分位点企业创新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服务业双向投资整体上提升了我国企业的创新竞争力;且这种提升作用呈倒U型的分布特征,即处在创新竞争力分布两端(q10、q90)的企业提升作用较小,而分布中间(q50)的企业则提升效果明显。分行业看,中低技术企业的提升效应比高技术企业更大。分地区看,相对于北京,上海处在创新竞争力分布中间的企业提升作用比分布高端的企业更为显著,而对广东的提升作用则在所有企业均较为明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勃昕  韩先锋  黄钺  
如何通过政府研发资助撬动跨境投资的技术创新溢出是新时代深化全面开放和创新驱动的关键所在。本文以IFDI和OFDI双向演化视角,揭示了跨境投资技术创新溢出的逻辑关系以及政府研发资助的动态调节机制。以介质影响门槛模型和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IFDI技术创新溢出是一个由强到弱的过程,而OFDI技术创新溢出呈现出先抑后扬的“U”型规律;政府研发资助对双向跨境投资技术创新溢出具有显著而不同的门槛影响,当研发资助强度高于0. 2491时,能够撬动IFDI技术创新溢出;研发资助强度高过0. 2501时,能够有效释放OFDI技术创新溢出,相较而言对“走出去”的创新驱动更为有力。相应结论在合理的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时依然成立。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资助对双向跨境投资技术创新溢出的调节影响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特别是在东中西部地区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演化特征。由此为提高政府研发资助效率,双向撬动跨境投资的技术创新溢出红利,提出了动态优化、分区调节的系统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