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96)
2023(16450)
2022(14066)
2021(13404)
2020(11197)
2019(25612)
2018(25479)
2017(48917)
2016(26830)
2015(30631)
2014(30350)
2013(29394)
2012(26640)
2011(23961)
2010(24546)
2009(22358)
2008(21806)
2007(19382)
2006(16917)
2005(14993)
作者
(75339)
(62501)
(62240)
(59219)
(39842)
(30117)
(28151)
(24400)
(23761)
(22454)
(21384)
(21043)
(19969)
(19732)
(19231)
(19183)
(18691)
(18581)
(17943)
(17936)
(15614)
(15409)
(15136)
(14178)
(14052)
(13955)
(13921)
(13833)
(12636)
(12275)
学科
(99304)
经济(99169)
管理(82970)
(77129)
(67213)
企业(67213)
方法(46651)
数学(40306)
数学方法(39435)
(27740)
中国(27057)
(25786)
(24027)
业经(23781)
理论(21452)
技术(21176)
(20985)
地方(18768)
(17449)
财务(17356)
财务管理(17322)
(16905)
贸易(16893)
(16775)
农业(16771)
银行(16725)
(16509)
(16416)
企业财务(16385)
教学(16190)
机构
大学(375126)
学院(374035)
管理(147882)
(142728)
经济(139278)
理学(128152)
理学院(126713)
管理学(124104)
管理学院(123426)
研究(119810)
中国(88115)
(79818)
科学(74166)
(68617)
(59248)
(55680)
中心(54536)
(54431)
财经(54153)
研究所(53640)
业大(53629)
(51737)
师范(51268)
北京(50709)
(49081)
(45213)
(43636)
经济学(42373)
技术(42269)
农业(42188)
基金
项目(253304)
科学(199589)
研究(188967)
基金(181255)
(156709)
国家(155358)
科学基金(134661)
社会(116700)
社会科(110514)
社会科学(110485)
(101041)
基金项目(95515)
教育(90569)
自然(87416)
自然科(85426)
自然科学(85408)
(84324)
自然科学基金(83886)
编号(78277)
资助(75226)
成果(64568)
重点(56796)
(55626)
(55615)
课题(55573)
(52736)
创新(51248)
项目编号(48609)
大学(48591)
教育部(48417)
期刊
(157613)
经济(157613)
研究(111993)
中国(80050)
教育(58351)
管理(57819)
学报(56034)
(53594)
科学(51977)
(49212)
大学(43875)
学学(40720)
技术(37493)
农业(33925)
(30909)
金融(30909)
财经(26440)
业经(25556)
经济研究(24666)
(22578)
问题(19438)
图书(19205)
科技(19196)
技术经济(18265)
(17872)
理论(17511)
(16900)
现代(16197)
统计(16129)
实践(15955)
共检索到551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迪  王帆  兰杰  
当前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教学在内容与形式、连续性与针对性等方面存在诸多困境,导致其教育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和提升。双向在线学习是对异步在线学习和同步在线学习的融合定义,能够为实现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同质等效"培养提供实践路径,在兼顾非全日制群体特征基础上实现针对性教学、提升碎片化时间利用、强化学习的连续性、持续性引导反馈等。本研究从双向在线学习理念出发,构建新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并在具体课程中实践探索,分析发现该模式在实践中表现出突破工学矛盾、增进师生合作关系等作用。最后,文章基于实践分析结果从教与学两方面提出四点优化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毓  刘凤翔  
如何做到同一标准、同等质量地培养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正面临的挑战。在此形势下,作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机制之一,双导师制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遇、威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对各种要素组合结果进行权衡比较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改革思路。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卢万合  孔肖肖  王鹏  
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经历了近20年的不断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界定了"零课时"课程的概念,从课程选择、指导与考核三个方面探讨了"零课时"课程模式,提出了实施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零课时"课程模式的意义、可行性。最后,以吉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专业为例,说明了"零课时"课程模式的效果。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会杰  聂钢   朱继洲  
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互为补充,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是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管理和共享大学资源特别是数字化网络图书馆等方面,网络教学的应用必将促进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文辉  曹镇玺  
随着研究生教育深化改革逐步推进,非全日制研究生被赋予全新的概念内涵和时代特征,并且在报考人数、录取机制、生源构成、考生选择方面呈现出新形势,同时也凸显出招考机制隐性失衡、计划配置与实际供需错位、在职人员升学渠道趋窄的问题。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内涵发展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要从科学编制计划、创新招考机制、优化生源结构、加强招生宣传四个方面制定新对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钟尚科  张卫刚  杨颉  
借鉴英美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经验 ,我国应整合现行的多种研究生教育形式 ,明确界定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内涵 ,确立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并驾齐驱的地位 ,并打开两者之间的通道 ,使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共同构成完整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卫刚  谢仁业  马桂敏  廖文武  李小平  杨颉  
本文对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 的定义和内涵.从完善、规范、拓展现行研究生教育体系以及构建规范的终身教育体系等方面阐述 了规范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必要性: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贾积有  
介绍了使用网络多媒体交互平台,进行一个学期的教育技术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教育技术前沿"远程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敬锁  
针对农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普遍缺乏实践经历的实际,阐述了构建农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三段"模式的基本内容及其实现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国章  鲍金勇  田立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探讨其科学的职业指导模式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和职业指导与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完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指导应立足于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的差异,把握专业学位培养优势和特色,以校企合作为工具、校外导师为辅助、雇主评价为视角、职业发展为导向,促进其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丁毅强  孙锐  王战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桂林  程翠玉   姜玮  
论述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和紧迫性,指出了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提出了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敬政  裴金宝  
为促进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健康发展,探索适应全日制教育硕士自身发展规律的招生体制、培养模式,是深化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系统分析了在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与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对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体制和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创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蔡劲松  刘建新  马琪  聂晨  
以北京某“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例,对2017—2021年五年间该校非全日制MPA上线考生的生源质量及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对其深造动机及择校因素进行质性分析。研究发现:五年间生源结构在生源年龄、毕业院校、工作单位及专业背景等特征方面呈现出较明显差异;生源质量逐年呈整体提升趋势,且在不同生源特征下体现出显著差异;生源读研深造动机主要表现在提升个人综合竞争力、工作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维度,升学择校因素则主要体现在“成本-收益”考量、办学品牌认同、专业设置对口等方面。据此对提升非全日制MPA研究生招生及培养质量,提出了路径优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丹舟  刘阿芳  唐爽  
案例教学模式作为实践教学思想与理念的具体化,互联网的普及势必驱动案例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和深层次改革。本文针对全日制MPAcc的特点,研究综合运用对比试验,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方法加以考察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驱动案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有效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案例教学动态系统,有效提高了全日制MPAcc教学效率和质量,具有良好的鲶鱼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