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76)
- 2023(20534)
- 2022(17293)
- 2021(16146)
- 2020(13614)
- 2019(31089)
- 2018(30849)
- 2017(59727)
- 2016(32073)
- 2015(36064)
- 2014(35464)
- 2013(34764)
- 2012(31280)
- 2011(27982)
- 2010(28048)
- 2009(26442)
- 2008(25914)
- 2007(22942)
- 2006(20227)
- 2005(18082)
- 学科
- 济(128882)
- 经济(128706)
- 业(110784)
- 管理(106709)
- 企(98342)
- 企业(98342)
- 方法(59399)
- 数学(48950)
- 数学方法(48136)
- 财(39984)
- 农(38540)
- 业经(36944)
- 中国(32215)
- 制(30211)
- 务(27691)
- 财务(27598)
- 财务管理(27546)
- 农业(26264)
- 企业财务(26102)
- 理论(24817)
- 学(23577)
- 技术(23280)
- 地方(22857)
- 贸(22474)
- 贸易(22461)
- 和(22400)
- 银(21780)
- 易(21748)
- 银行(21740)
- 划(20866)
- 机构
- 学院(452840)
- 大学(449185)
- 管理(182503)
- 济(179944)
- 经济(175997)
- 理学(157375)
- 理学院(155732)
- 管理学(152795)
- 管理学院(151950)
- 研究(141828)
- 中国(111241)
- 京(94862)
- 财(87095)
- 科学(86266)
- 农(71288)
- 所(69413)
- 财经(69024)
- 江(67562)
- 中心(65778)
- 业大(65376)
- 经(62667)
- 研究所(62617)
- 北京(59410)
- 范(57188)
- 师范(56672)
- 农业(55490)
- 州(54313)
- 经济学(53874)
- 院(51819)
- 财经大学(51162)
- 基金
- 项目(303609)
- 科学(240736)
- 研究(224570)
- 基金(221104)
- 家(190812)
- 国家(189181)
- 科学基金(165171)
- 社会(141800)
- 社会科(134410)
- 社会科学(134374)
- 省(119242)
- 基金项目(116333)
- 自然(107493)
- 自然科(105065)
- 自然科学(105041)
- 教育(104515)
- 自然科学基金(103136)
- 划(99101)
- 编号(92640)
- 资助(91334)
- 成果(74278)
- 重点(67399)
- 部(66767)
- 创(64628)
- 发(63808)
- 课题(63090)
- 创新(59847)
- 国家社会(58053)
- 教育部(57989)
- 制(57988)
- 期刊
- 济(200393)
- 经济(200393)
- 研究(131700)
- 中国(86138)
- 管理(72232)
- 财(70847)
- 农(65858)
- 学报(65830)
- 科学(62611)
- 大学(51791)
- 教育(50617)
- 学学(48899)
- 农业(44963)
- 技术(43041)
- 融(42194)
- 金融(42194)
- 业经(35365)
- 财经(33933)
- 经济研究(31216)
- 经(29073)
- 问题(25583)
- 业(25455)
- 技术经济(23244)
- 现代(21191)
- 版(21159)
- 商业(20931)
- 理论(20929)
- 财会(20892)
- 科技(20853)
- 图书(20574)
共检索到666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鲁迪 缪小明 尚甜甜
近年来,可持续商业模式成为企业管理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作为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在位企业如何构建可持续商业模式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采用双加工视角以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展开纵向案例分析,揭示了两种认知加工过程对在位企业实现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影响,并阐明在位企业可持续商业模式的演化机理。研究发现:(1)分析式加工适合于较高动荡性或较高复杂性的环境,而启发式加工适合于动荡性和复杂性两者都高或都低的环境;(2)高层管理者借助分析式与启发式加工的时序性交互作用,促使在位企业可持续商业模式关注范围逐渐从自身扩展到用户,再到市场利害相关者,最终到非市场利害相关者;(3)在位企业可持续商业模式演化经历被动、反应、战略与前瞻四个阶段,逐步实现从传统商业模式创新到社会导向可持续商业模式创新,再到技术导向可持续商业模式创新,最后到组织导向可持续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勇 齐讴歌
以陕西鼓风机集团为案例,采用共演模型展现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过程中市场环境与服务设计的共演过程。从制造业服务化过程来看,陕鼓根据市场和竞争者的变化,公司高层经营理念发生变化,进而形成公司的服务目标和战略,并根据服务化理念及战略进行技术研发和组织结构调整,最终设计服务内容。从服务化过程与保障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及相互影响来看,在不断进行技术研发的过程中延伸服务范围和内容,即技术研发与服务设计密切相关并协同发展。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共演模型 陕鼓集团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韵江 赵宏园 暴莹
本文以猎聘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研究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资源编排动态演化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新创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经历着纵向资源结构化—横向资源结构化—双向资源结构化的资源获取过程;通过丰富性重组、开拓性重组和多元化重组三种资源配置方式,形成商业模式创新所需要的能力;采取补缺式、桥接式和迭代式的环境撬动方式,实现价值创造;将战略定位与资源编排手段有效匹配,可以实现商业模式在新颖性和效率性方面的创新。本文既丰富了资源编排演化方面的文献,还可以为新创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践行动提供管理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韦影 周梦祎
通过对全球大型家电企业海尔集团1992—2017年的纵向案例研究,考察智能制造转型背景下企业动态能力三个维度(感知能力、获取能力和重构能力)的演化特征。研究发现,在智能制造转型的三个不同阶段,海尔集团动态能力的不同维度分别发挥主导作用。在智能制造萌芽阶段,感知能力占主导地位;在数字化制造阶段和数字化网络化制造形成阶段,重构能力占主导地位。
关键词:
动态能力 演化 智能制造 案例研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璐 周琪 苏敬勤 长青
选取蒙草生态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商业模式更新迭代过程中战略导向与动态能力对资源行动的作用分析,揭示新创企业商业模式的形成机理及创新路径。首先通过对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蒙草生态)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进行纵向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企业如何通过战略导向选择和动态能力构建进行资源配置和行动模式选择,剖析并最终归纳出资源行动作用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的形成机理及创新路径。研究发现:新创企业资源行动受战略导向与动态能力协同匹配的作用影响,且会经历"拼凑—编排—协奏"的演化过程;资源行动带来的有效资源整合和流程创新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形成,并随资源行动演化实现"市场需求型商业模式—技术创新型商业模式—共享开放型商业模式"的创新演进过程。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韩继超
重构和创新企业价值链,明确企业将做的正确"事情"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鼓风)过去产品为单台产品,用户需要自己创造系统解决方案。企业价值链条比较简单,包括主辅两条链:主体活动即产品研发-试制生产-定型-批量生产-原料供应-生成加工-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售后服务;辅助活动即企业基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学敏 王海军 温兴琦 孟翔飞
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是企业解决关键核心技术掣肘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力手段。由此,探讨其演化路径与运行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以模块化为视角,从情境、结构、模式、机制4个层面对沈鼓集团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演化路径进行纵向单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政策、市场、技术情境赋能下,产品模块化、组织模块化与平台模块化构成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结构基础;模块化驱动下,产学研深度融合运行模式、资源整合机制、知识转移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逐渐演化形成;情景赋能与模块化驱动下,产学研合作创新策略经历松散耦合型产学研结合策略、优势加成型产学研协同创新策略到多维嵌入型产学研深度融合策略的演化路径。结论可丰富产学研合作创新理论,为相关企业产学研合作策略选择提供借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娟 邢建国
新企业生存和成长与创业机会类型及开发方式密切相关,但对于如何进行创业机会开发以促进企业成长的研究甚少。通过对4家企业跨案例分析,探索商业模式设计与创业机会识别方式匹配如何影响新企业成长,研究发现:创业机会识别、商业模式设计能够通过发挥新企业优势、克服劣势提升创业绩效;商业模式设计与创业机会匹配对创业绩效有显著影响,不同匹配方式对绩效的影响不同;新颖型商业模式与发现型创业机会或创造型创业机会匹配均能产生较好的创业绩效;效率型商业模式与创造型创业机会匹配能产生较好的创业绩效,但其与发现型创业机会匹配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不确定。
关键词:
新企业 创业机会 商业模式 创业绩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培 杨惠晓
数据作为一种新的资源要素极大推动了平台型商业模式创新,而数据驱动新创企业应用数据资源开展平台型商业模式创新内在机理尚未解释清楚。本文沿着“数据资源—业务活动—创新类型—网络效应”的逻辑主线,基于必要商城展开纵向案例研究。研究发现,数据资源属性对数字原生新创企业平台商业模式创新产生差异性影响,数据穿透性影响数据获取与业务活动重构,数据扩展性和自生长性影响数据应用与平台主体的深度参与和协同创新;数字原生新创平台商业模式创新具有从效率型到锁定型的演化路径,创建阶段是以跨边网络效应为主导的效率型创新,成长阶段呈现为跨边与同边网络效应并存的锁定型创新。研究结论丰富和拓展了数据驱动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相关理论,为新创企业进行可持续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欣兰 张超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加速了汽车产业链的变革与重塑,如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突破产业链短板,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以比亚迪为例,从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视角分析企业价值创造的路径与形成机制,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企业全产业链商业模式价值创造的理论框架,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全产业链商业模式与价值创造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新的理论探讨,丰富了全产业链商业模式在价值创造领域的应用研究,为新能源汽车企业价值创造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石胜民 徐艳梅
本文通过A集团公司创业的纵向单案例研究证实了企业通过实施公司创业战略实现持续增长并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可行性,从而验证了公司创业战略模型。研究发现模型各要素关系在不同阶段存在差异,说明实施公司创业战略是一个渐进性的学习过程;研究还对模型中的个别命题进行了深化和补充。结合中国装备制造业和装备类产品的独特性,提出了中国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实施公司创业战略走出增长动力和竞争力缺乏的双重困境的理路。文章最后提出了管理启示,本文的研究局限,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及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媛 孙新波 钱雨
数字化转型彻底颠覆了制造企业传统的价值创造逻辑,但其价值创造的实现和演化机制仍然不甚清晰。本文以酷特智能2003—2022年的连续数字化转型实践为例,探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通过有效的资源编排行为促进价值创造的实现及其演化。研究发现:企业在单点突破-多业务整合打通-生态互联的连续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在效率驱动-用户需求驱动-利益相关者需求驱动下,采取适配的资源编排行为实现价值创造。在连续数字化转型的不同阶段,企业的资源编排呈现出外部获取加内部积累资源到资源协同共享的结构化方式构建数字资源池,进一步整合资源生成信息化能力-数字化运营能力-数字生态合作能力,最终利用能力实现产品价值创造到数字价值创造的跃迁。据此,本文提出资源编排视角下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价值创造演化机制模型,一定程度上打开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如何通过有效地管理和配置数字资源实现价值创造的“黑箱”,贡献于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的资源编排和价值创造理论,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层面的指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金灿灿 王竹泉 王海龙
本文以海尔集团财务共享中心为纵向案例研究对象,通过公开渠道和半结构性访谈的方法,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考察海尔集团20072014年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和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和运行情况,研究财务共享模式是如何提升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研究发现:在财务共享实施的各阶段,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财务共享模式不仅可以提升财务流程效率,还可以通过流程标准化和资源整合,加快资金流和信息流传输速度,理顺营运资金流通渠道,从而提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关键词:
财务共享模式 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渠道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金灿灿 王竹泉 王海龙
本文以海尔集团财务共享中心为纵向案例研究对象,通过公开渠道和半结构性访谈的方法,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考察海尔集团2007~2014年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和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和运行情况,研究财务共享模式是如何提升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研究发现:在财务共享实施的各阶段,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财务共享模式不仅可以提升财务流程效率,还可以通过流程标准化和资源整合,加快资金流和信息流传输速度,理顺营运资金流通渠道,从而提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关键词:
财务共享模式 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渠道管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陶哲雄 边昌 李彬
创新是企业在当今动态变化的环境中获取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随着企业技术创新范式的转变,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不仅源自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还源自企业所嵌入的战略网络的资源和能力。本文以陕西鼓风机集团为案例研究对象,从企业战略网络视角切入,具体研究联结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显示,联结强度对企业渐进性创新有正向影响,对突变性创新有负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间接的,需要通过组织学习这一中介环节的传递来产生效应。
关键词:
战略网络 联结强度 组织学习 技术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共演下企业能力升级——吉利汽车纵向案例研究
不完全契约、分工位置与制造业价值链纵向组织模式关系研究
装备制造业集群中企业纵向合作关系的演化分析
基于一个纵向案例的“绑定式”商业模式创新分析
基因演化视角的学术创业企业成长机理研究:基于东软集团的纵向案例
制造业产业聚集与纵向分离的实证研究
智能制造企业国际创业机会实现的过程机制——数字化赋能视角下小米公司的纵向案例研究
新企业商业模式图式的演化过程与机制——拼凑视角下的案例研究
在位企业如何开拓新技术市场:商业模式与组织身份共演视角
商业模式多元化及其创造价值的机理:资源协同还是场景互联?——美团2010—2020年纵向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