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75)
- 2023(14700)
- 2022(12619)
- 2021(11570)
- 2020(9667)
- 2019(22081)
- 2018(21778)
- 2017(39875)
- 2016(22583)
- 2015(25558)
- 2014(26172)
- 2013(24718)
- 2012(22797)
- 2011(20498)
- 2010(20975)
- 2009(19295)
- 2008(18839)
- 2007(17655)
- 2006(14986)
- 2005(13288)
- 学科
- 济(80248)
- 经济(80159)
- 管理(67410)
- 业(62196)
- 企(52177)
- 企业(52177)
- 方法(35331)
- 数学(30185)
- 数学方法(29762)
- 中国(25598)
- 农(24183)
- 财(22585)
- 技术(20252)
- 业经(18963)
- 学(18180)
- 制(17713)
- 理论(17450)
- 地方(17316)
- 农业(15864)
- 贸(15255)
- 贸易(15240)
- 易(14759)
- 教育(14376)
- 务(14139)
- 财务(14090)
- 财务管理(14044)
- 银(13973)
- 银行(13932)
- 和(13560)
- 行(13262)
- 机构
- 学院(315388)
- 大学(307105)
- 济(117177)
- 管理(115881)
- 经济(114212)
- 研究(102146)
- 理学(98761)
- 理学院(97605)
- 管理学(95565)
- 管理学院(94988)
- 中国(76546)
- 京(65735)
- 科学(65320)
- 财(55637)
- 农(54053)
- 所(52537)
- 江(51337)
- 中心(48131)
- 业大(47581)
- 研究所(47456)
- 范(44001)
- 师范(43525)
- 财经(43398)
- 农业(42561)
- 技术(41991)
- 北京(41227)
- 州(40978)
- 经(38954)
- 院(37493)
- 经济学(34541)
- 基金
- 项目(205144)
- 科学(159752)
- 研究(154947)
- 基金(141226)
- 家(122728)
- 国家(121576)
- 科学基金(103421)
- 社会(93063)
- 社会科(87888)
- 社会科学(87863)
- 省(86646)
- 教育(75631)
- 基金项目(74457)
- 划(71419)
- 编号(67278)
- 自然(65901)
- 自然科(64360)
- 自然科学(64339)
- 自然科学基金(63134)
- 资助(57259)
- 成果(55104)
- 课题(48902)
- 重点(46997)
- 创(46686)
- 发(44894)
- 部(43842)
- 创新(42761)
- 年(40302)
- 项目编号(40260)
- 科研(38866)
- 期刊
- 济(133301)
- 经济(133301)
- 研究(89909)
- 中国(72754)
- 教育(53631)
- 学报(49197)
- 农(48898)
- 财(45841)
- 科学(43795)
- 管理(42606)
- 大学(36704)
- 学学(33920)
- 技术(33621)
- 农业(33047)
- 融(25541)
- 金融(25541)
- 业经(24005)
- 经济研究(20927)
- 财经(20811)
- 职业(19002)
- 业(18594)
- 经(18009)
- 图书(16992)
- 问题(16777)
- 科技(16367)
- 技术经济(16169)
- 坛(15972)
- 论坛(15972)
- 版(15646)
- 统计(14812)
共检索到473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东霞 郑通祥
文章阐述了就业质量的内涵,分析了国外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和国内高职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进而指出了国内外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不足,最后从就业率的评估、就业结构测评指标的优化、供求关系的分析、薪资状况的测评、社会认可程度的评价五方面提出了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以期不断完善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建立
从"双高计划"建设背景出发,结合新时代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整合前人研究,以职业院校9名就业工作专家和34家招聘合作单位为调查对象,解析并重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运用问卷调查、AHP层次分析、萨迪标度法等进行模式研究和体系建构,归纳整理3类能力结构并计算得出18项评价要素的权重和贡献值,形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尝试性提出模型应用以及竞争力提升策略,为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提供研究依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秦建国
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提高了大学生就业质量,但是,伴随着1999年开始的高校大面积扩招,大学生就业质量急剧下降。本文在关注大学生就业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探索了建立大学生就业质量科学评价体系的原则和指标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婧群
经济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给经济各个方面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就劳动力就业问题而言,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数量和技能的要求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劳动力就业结构。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结构升级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挑战。针对我国当前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研究,重点研究"双困"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当前"双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现状,提出提升"双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双困”大学生 就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学
供给侧改革战略的提出对区域经济和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在分析区域经济与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关系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与区域经济对接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提升学生专业发展能力、加强职业意识培养、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四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举措,以期为高职院校培养适销对路的毕业生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詹丽芹 丁璐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在扩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多。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之一。文章分析了构建学生党建和学生管理工作融合机制的必要性、必要准备和价值内涵,提出了两者深度融合的模式。从而激发培养学生党组织的育人主体意识,贯彻好以学生成长为育人中心目标的先进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方位实现党员教育的信仰引导,全方位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朝阳
面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高职院校必须在发展理念上进行革新。文章指出坚持人才观和社会需求导向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基本原则,契合市场规则、完善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找准定位、契合市场需求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保障。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 发展理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冲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既有量的矛盾,又有质的矛盾,两者交织在一起,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错综复杂。但目前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建立由国家政府支持、社会企业参与、高校主导、大学生为主体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难 职业生涯教育 就业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俞光华 尹同录
智能时代的到来正引发大学生就业的深刻变革。智能化程度深化、水平提升影响就业的替代效应、创造效应、重塑效应日益显现,既挤压了传统就业空间,也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还引发就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据相关研究机构公布的就业数据显示,近几年大学生整体就业难度加大,但在智能产业就业的比例上升,智能化专业毕业生就业更易。提出智能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消解路径:保障人才有效供给,缓解智能化技术对就业的替代效应;激发社会用人需求,放大智能化技术对就业的创造效应;加强人才供需对接,弥合智能化技术对就业的重塑效应。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钟强 刘月秀
通过分析"双创"背景下大学生教育发展变化,借鉴美国大学教育体系的成功经验,探索构建我国大学生和谐教育的新体系: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渠道体系、方法体系、平台体系。构建新体系有利于为大学生和谐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实现创业教育与和谐教育的互补和互促。
关键词:
大学生 和谐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睿祺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要遵循科学性、全面性、简明实用性、超前性、主客观指标结合等原则,其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就业率、人职匹配率、职业稳定性、毕业生待遇、自主创业率、主客观满意度、工作创新率等指标,对每一个指标都有具体的测算公式和权重划分。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一个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过程,上述七大评价指标不可能涵盖全部,因此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讨和提炼。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毕业生 就业质量 评价指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辉 徐凤游 代乔 刘秭岑
在当前“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紧随时代的发展需求创新自身人才培养体系,针对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基于高职院校发展实际,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此更好地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文章重点阐述“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策略,以此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史洪波
就业质量是描述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人才培养对接社会需求的程度和就业状况满足个体需要的程度分别构成就业质量评价的社会标准和个体标准。从现实的状况来看,我国高职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凸显。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高职学生的职业胜任力不足、就业状况未能充分满足劳动者的生存性需要、精神性需要与发展性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提升就业质量的内驱力,高职院校要树立"分类培养"的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学生的精神教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政
"双高计划"呼唤高职院校变革治理模式、明晰治理权责、优化治理结构。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着诸多治理水平提升的现实困境,如"完全科层制"下高职院校难以有效应对复杂环境的变化、行政思维主导导致专业思维在治校过程中的式微、校内外治理主体间存在信息与资源壁垒以及治理体系改革呈现"路径依赖"和"内卷化"趋势。"共治"能为高职院校治理水平的提升提供行动方向,其核心是构建一个多元主体实质参与、多种权力良性互动、权责关系明确合理、具有自组织能力的共治体系。高职院校应以权力决策清单机制为保障,明确共治主体的权责关系;以强化中间组织运作为载体,激发共治主体治理动力;以二级学院共治体系为重点,推进共治体系纵深发展;以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为契机,提升共治体系治理效能。
关键词:
“双高”建设 高职院校 共治 治理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景峰 齐永意 刘治安
阐述了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提出了构建就业质量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构建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组织保障体系、就业质量信息管理体系及评价调控体系,对高职院校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