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32)
- 2023(7339)
- 2022(6552)
- 2021(5979)
- 2020(5415)
- 2019(12604)
- 2018(12641)
- 2017(24214)
- 2016(13754)
- 2015(15801)
- 2014(16258)
- 2013(16014)
- 2012(15260)
- 2011(13852)
- 2010(14116)
- 2009(13142)
- 2008(13380)
- 2007(12355)
- 2006(10547)
- 2005(9487)
- 学科
- 济(55064)
- 经济(55000)
- 管理(36275)
- 业(33165)
- 方法(26573)
- 企(25933)
- 企业(25933)
- 数学(23426)
- 数学方法(23173)
- 农(16158)
- 财(14520)
- 学(14354)
- 中国(14290)
- 制(12087)
- 贸(11045)
- 贸易(11043)
- 地方(11019)
- 易(10714)
- 业经(10473)
- 农业(10175)
- 理论(9469)
- 银(9152)
- 银行(9105)
- 体(9098)
- 融(8823)
- 金融(8815)
- 和(8699)
- 行(8688)
- 务(8402)
- 财务(8373)
- 机构
- 大学(202335)
- 学院(201238)
- 济(78322)
- 经济(76416)
- 管理(72111)
- 研究(71906)
- 理学(61187)
- 理学院(60456)
- 管理学(59138)
- 管理学院(58775)
- 中国(53801)
- 科学(47203)
- 京(44070)
- 农(43964)
- 所(39199)
- 财(37058)
- 研究所(35737)
- 农业(35074)
- 业大(34970)
- 中心(33186)
- 江(32618)
- 财经(28943)
- 北京(27676)
- 范(26528)
- 师范(26116)
- 经(26057)
- 院(25553)
- 州(25081)
- 省(24190)
- 技术(24084)
- 基金
- 项目(131672)
- 科学(100083)
- 研究(93111)
- 基金(92218)
- 家(82455)
- 国家(81778)
- 科学基金(66998)
- 社会(55592)
- 省(53044)
- 社会科(52450)
- 社会科学(52431)
- 基金项目(48740)
- 划(45006)
- 自然(44096)
- 教育(43489)
- 自然科(43025)
- 自然科学(43004)
- 自然科学基金(42208)
- 资助(38920)
- 编号(38759)
- 成果(32590)
- 重点(30389)
- 部(28915)
- 发(28406)
- 课题(27471)
- 创(26811)
- 计划(26109)
- 科研(25899)
- 创新(25171)
- 大学(24041)
共检索到303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季士治 雷霁霖 王伟继 孔杰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法对2个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养殖群体:西班牙群体(S)和英国群体(E)进行群体间杂交及群体内自繁,得到了S(♂)×S(♀)、E(♂)×E(♀)、S(♂)×E(♀)和E(♂)×S(♀)4个组合的子一代。对各交配组合的受精率、孵化率、畸形率、30日龄和70日龄稚鱼的体长、体质量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杂交组与自繁组在受精率、孵化率及畸形率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杂交组30日龄稚鱼和70日龄稚鱼的体长、体质量与自繁组相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其中S(♂)×E(♀)组30日龄稚鱼的体长杂种优势达到5.43%,E(♂)×S(♀)组70日龄稚鱼体质...
关键词:
大菱鲆 双列杂交 杂种优势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徐田军 王磊 陈松林 田永胜
采用双列杂交设计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两个养殖群体:日本群体(J)和中国抗病选育群体(C)进行群体间杂交和群体内自繁,获得C(♀)×C(♂)、J(♀)×J(♂)、J(♀)×C(♂)和C(♀)×J(♂)4个交配组合的子一代。针对受精率、孵化率、白化率和存活率4个性状进行了组合间的比较,计算了各项性状的杂种优势率,对组间各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组在受精率、孵化率及存活率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其中C(♀)×J(♂)后代在孵化率和存活率两个性状上的杂种优势率分别为33.99%和31.37%。对4个性状的表型相关分析表明,受精率和孵化率的相...
关键词:
牙鲆 群体 杂交优势 抗病力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龚雅婷 傅建军 朱文彬 张林兵 王兰梅 强俊 郜灿 胡桂飞 洪斌 董在杰
为了加快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良种更新,以引进的大口黑鲈美国群体(US)和国内养殖群体(YZ)为基础群体,开展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获得USUS、USYZ、YZUS和YZYZ共4个配对组合;并对子代个体1龄的生长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USYZ杂交子代在体质量、体长和绝对增重率方面具有显著性优势(P<0.05),变异系数也最高;2组杂交子代的生长性状均具有中亲优势,USYZ杂交子代的体质量、体长、全长、头长和体高均具有超亲杂种优势,且在生长性状方面优于YZUS组合。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子代的全长、体宽、体高和体质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区别于USUS,在USYZ、YZUS和YZYZ中体宽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要高于体高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本研究基于群体交配设计,从杂交子代的生长性状方面分析最佳的杂交组合,以期为中国大口黑鲈养殖群体种质改良和新品种培育提供基础。
关键词:
大口黑鲈 生长性状 杂种优势 通径分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香 郑雅友 曾志南 巫旗生 宁岳 祁剑飞
2015年9月–12月,以菲律宾蛤仔福建养殖群体和广东野生群体子一代为亲本,开展了双列杂交实验,建立了两个自交组和两个杂交组,研究了杂交子代幼虫和稚贝的生长与存活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均有较高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但无显著差异。总体上,幼虫期的生长受母体效应影响显著,稚贝期的生长杂交效应主要受交配方式影响。相反,幼虫期的存活受配对方式影响最显著,稚贝期的存活受卵源影响显著。在幼虫期,杂交组与自交组在生长和存活方面差异不显著。在稚贝期,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壳长和壳高在30日龄以后,正反交组的平均生长速率显著快于自交组。在40日龄时,壳高和壳长总杂交优势值达到最大,分别为25.64和27.00。这可能是因为杂种优势的表达具有时期差异性。在幼虫期,福建自交组表现出最高的存活率,为36.45%±1.85%;稚贝期,广东自交组存活率最高,为52.27%±2.13%。在幼虫期和稚贝期的存活率方面,未观测到杂种优势,这可能是由于两个杂交亲本群体与存活相关的基因频率无差异或者检测次数较少所致。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齐明 何贵平 程亚平 肖纪军 王海蓉 邱勇斌
为了从杉木全双列交配试验非平衡资料分析中获得一个合适可靠的方差分量,采用不同方法来估计参试因子的方差分量.研究材料是一套杉木6×6全双列(GriffingⅢ)5个不同性状的非平衡资料,分别建立随机模型和混合模型,采用MINQUE(1)法估计方差分量;对于平衡数据采用Yates方法来分析参试因子的方差分量,以转化分析法的结果为参照对象来比较各方法分析结果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并权衡各种模型和各种方法分析结果获得的信息量和合理性.比较研究发现:(1)对于GriffingⅢ不平衡试验数据,构建随机模型,采用MINQUE(1)法估计参试因子的方差分量,该法获得的信息多,但分析结果与转化分析法和Yates法的结果有差异,且有负的方差分量;(2)平衡数据Yates法的分析结果与不平衡的试验数据转化分析法的分析结果相似,且具有最小方差和无偏性,还可获得母体细胞质效应的信息.在进行GriffingⅢ不平衡试验数据分析时,建议先采用随机模型的MINQUE(1)来估计方差分量,再采用平衡数据的Yates法分析,两者结果可相互应证.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邹宇凡 吴玮杰 白志毅 李典中 蒋军 程熙 李家乐
以遗传多样性高、生长快的江苏滆湖、江苏建湖和安徽芜湖3个克氏原螯虾优异种质群体进行双列杂交试验,得到6个杂交组[滆湖♀×建湖♂(GJ)、建湖♀×滆湖♂(JG)、滆湖♀×芜湖♂(GW)、芜湖♀×滆湖♂(WG)、建湖♀×芜湖♂(JW)、芜湖♀×建湖♂(WJ)]和3个自交组[滆湖♀×滆湖♂(GG)、建湖♀×建湖♂(JJ)、芜湖♀×芜湖♂(WW)],对9个组合生长性能和生态适应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养殖周期内,WW和JJ组合雌雄个体体质量特定增长率、增重率均显著大于其余组合;除GJ和JG外其余组合雄性个体体质量特定增长率、增重率显著大于雌性,3—5月各杂交组生长性状均未见杂种优势;(2)随养殖时间的增加,9个群体克氏原螯虾头胸甲长/体长、腹部长/体长变化明显,头胸甲长/体长逐渐增加,腹部长/体长逐渐减小且5月雌雄个体间出现分化,雌性腹部长占比显著大于雄性。头胸甲宽/体长、腹部宽/体长、尾节长/体长仅4月有明显增加;(3)干露24 h各组虾开始出现死亡,48 h各组存活率出现显著分化,48 h时WW组合存活率显著大于其余组合,GJ和JG两个正反交组在耐干露能力方面呈现出杂种优势。本研究发现克氏原螯虾种质混杂一定程度限制了生长性状杂种优势,但抗逆性表现出杂种优势,适当杂交再选育是重要的育种策略,克氏原螯虾生长和腹部长占比呈明显雌雄二态性,单性育种也是重要方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发 吴征彬 郭介华 刘金兰 孙济中
用3个抗螨海岛棉与6个感螨陆地棉亲本配制36个F_1代组合,根据螨害级别进行了双列杂交分析。试验中抗螨性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占主导地位,亲本的抗螨水平与配合力效应十分吻合,3个海岛棉螨害轻,它们的配合力效应负值较大,陆地棉中以当地品种鄂荆1号的配合力最小。36个组合中抗×抗和感×抗表现抗,而感×感仍表现感,其中仅12个组合(主要为陆地棉×海岛棉)具有显著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在本试验中,抗螨性的遗传符合加性一显性模型,以加性变异为主,广义、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88和0.74,估计出一组显性抗螨基因。
关键词:
陆地棉,海岛棉,抗螨性,双列杂交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德初 彭俊华 龙太康 刘明 吴凡 邵启明 吴元奇
选取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组在“八五”前期育成的一批不育系和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组配,获得42个杂文组合(含3个对照)。1993年,在绵阳、成都、重庆和沪州作正规小区试验,鉴评杂交组合的表现。结果表明:参试杂交组合可划分为早、中、迟熟3组,各熟组内产量等10个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地点及基因型×地点工作效应,这三者的相对重要性因熟组和性状而别。多数组合主要性状表现出了明显的超标优势,在39个新组合中,比相应对照增产的组合有27个(占69.23%),其中21个(占53.85%)显著;表现高产稳产的早熟组合有早显A/201—2、早显A/明恢63、重六A/明恢63等9个;中熟组合有辐74A/...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闫喜武 张跃环 金晶宇 霍忠明 杨凤 张国范
为探讨不同壳型菲律宾蛤仔的杂种优势,于2007年6月开展了壳宽型(W)和壳扁型(P)两种壳型菲律宾蛤仔的双列杂交。实验由2个杂交组PW(P♀×W♂)、W P(W♀×P♂)和2个自交组WW(W♀×W♂)、PP(P♀×P♂)组成。结果表明,杂交子代壳宽与壳长的比值、放射肋数介于两个自交子代之间,表现为中间型。浮游期间,幼虫未表现出生长优势,但表现出一定的存活优势,幼虫大小存在显著的母本效应。PW和W P子代的存活优势分别为(3.43±0.54)和(4.21±0.55)。室内培育阶段,杂交子代稚贝表现出明显的生长、存活优势,但母本效应逐渐减弱,PW和W P子代的生长优势分别为(10.76±2.25)...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双列杂交 壳型 杂种优势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石耀华 王嫣 曲艳波 叶翚 顾志峰 王爱民
杂色鲍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分别自交和杂交产生野生鲍自繁F1代(WW)、养殖鲍自繁子代(CC)、正交子一代(W♀×C♂,简称WC)和反交子一代(C♀×W♂,简称CW)4个群体,采用RAPD分析4个群体遗传特性。就多态位点比例、Nei基因多样性值和Shannon信息指数而言,WW群体比CC群体高;杂交群体WC的值分别为88.76%、0.3246和0.4811,比其余群体都要高,与群体WW最接近;另一杂交子代群体CW除多态位点比例比群体CC高外,其余参数均为最低。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析表明,WW与各群体的遗传距离都较大,其中与CC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849,与两个杂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建章 游昌顺 吕锦松
通过10.5年生9×9半双列杂交后代试验林的生长差异、配合力效应、遗传方差、遗传力和杂种优势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在杉木生长的遗传效应中起主要作用,特殊配合力(SCA)效应起次要作用的结论。在杉木遗传改良进程的不同阶段,应选择具有GCA和SCA效应值不同的亲本分别用于育种园和生产性种子园的建设。
关键词:
杉木 半双列杂交 配合力 选择育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雪芳 王义发 罗红兵 黄璜
以6个糯玉米自交系为试材,采用Griffing方法(4)完全双列杂交,研究鲜食糯玉米株高、穗位高、地上第一节茎粗、地上第一节茎长、生育期、穗重、穗长、穗粗等8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除地上第一节茎长外,其余各性状一般配合力差异均极显著;除穗粗及地上第一节茎长差异显著外,其余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差异均极显著;穗粗主要受加性基因决定,其余性状同时存在加性基因效应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在多数性状上,一般配合力表现较高的自交系有P2、P6、P3和P5;特殊配合力表现较高的组合有P36、P15、P12、P16、P23和P26.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谷龙春 李金碧 喻达辉 黄桂菊 刘建业
以采自广西北海(B)、广东徐闻(X)、海南三亚(S)的3个不同养殖群体的合浦珠母贝为亲贝,按照完全双列杂交的方式,建立了9个交配组合,每个组合10个家系,共90个家系。出苗经60d养殖后,比较各家系的育种值,并对家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壳长的Kung育种值大于20的家系有8个,分别为BX2(表示北海♂×徐闻♀的2号家系,余依此类推)、BX9、BB4、BB5、BB8、BS9、XS3、SB8,其中XS3的壳长及壳宽的Kung育种值和综合评定值均最大,XX3最小。BB4和XS3的综合评定值大于1。壳长的一般配合力为三亚群体17.40,徐闻17.45,北海18.27;壳高为三亚14.74,徐闻14...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遗传育种 双列杂交 家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艳红 李宁 蒋丽 谷伟 张晓慧 杨润清 王炳谦
通过来自渤海、丹麦、道氏、挪威和美国加州的5个虹鳟(Onchorynchus mykiss)养殖群体的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分别在第249天、397天、552天和771天4个时间点观测了体重和体长变化。多重比较分析发现,20个杂交组合与对应5个自繁系之间在体重或体长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采用最小二乘分析法估算了不同时间点体重和体长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反交效应、母体效应及自繁效应值。结果显示,只有少数的遗传效应是显著存在的,而且这些遗传效应在不同性状和不同时间点的表现不尽相同。整个观测过程中,渤海群体和道氏杂交组合的体重和体长生长速度都是最快的,并且在体长上与对应的自繁系比较差异...
关键词:
虹鳟 完全双列杂交 配合力分析 生长性状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汤定钦 井上 诚 明
RAPD作为一简易的DNA分子标记,在得以广泛应用的同时,存在着随机扩增的DNA条带并不遵行显性遗传模式,以及受PCR反应条件影响大等现象。以5个日本扁柏Chamaecyparisobtusa优树无性系及其部分双列杂交的12组合(各含30个体)F1代为材料,探讨RAPD标记的子代遗传及分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优树无性系中供试的46个引物中,14个引物扩增了42条多态的片段,筛选了其中7个引物扩增得来的14条片段进行分析,在子代中均能找到其对应的片段,且这些片段符合孟德尔的遗传分离规律。说明RAPD可作为遗传标记在日本扁柏中用于遗传分析。图1表2参18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