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14)
- 2023(14036)
- 2022(11461)
- 2021(10633)
- 2020(9001)
- 2019(19792)
- 2018(19667)
- 2017(38244)
- 2016(20598)
- 2015(22884)
- 2014(22423)
- 2013(22026)
- 2012(19798)
- 2011(17518)
- 2010(17981)
- 2009(17172)
- 2008(17450)
- 2007(16106)
- 2006(14280)
- 2005(13361)
- 学科
- 业(93042)
- 企(86326)
- 企业(86326)
- 管理(83064)
- 济(82007)
- 经济(81877)
- 方法(33125)
- 财(31939)
- 业经(30586)
- 农(27254)
- 数学(24116)
- 制(23928)
- 务(23892)
- 数学方法(23856)
- 财务(23850)
- 财务管理(23820)
- 企业财务(22661)
- 中国(21889)
- 技术(21620)
- 农业(19424)
- 理论(18300)
- 体(17237)
- 划(16441)
- 策(16333)
- 和(15501)
- 银(15396)
- 银行(15377)
- 体制(14982)
- 行(14683)
- 融(14226)
- 机构
- 学院(294138)
- 大学(288538)
- 济(121152)
- 经济(118651)
- 管理(118347)
- 理学(100610)
- 理学院(99662)
- 管理学(98342)
- 管理学院(97792)
- 研究(91473)
- 中国(74421)
- 财(62522)
- 京(60196)
- 科学(52970)
- 财经(48190)
- 农(46859)
- 江(46826)
- 所(45157)
- 经(43608)
- 中心(42419)
- 业大(40442)
- 研究所(40097)
- 北京(37721)
- 州(36815)
- 农业(36522)
- 经济学(36478)
- 财经大学(35465)
- 商学(33824)
- 商学院(33508)
- 范(33348)
- 基金
- 项目(187345)
- 科学(149893)
- 研究(140031)
- 基金(136727)
- 家(117679)
- 国家(116617)
- 科学基金(102556)
- 社会(90619)
- 社会科(85931)
- 社会科学(85912)
- 省(75106)
- 基金项目(72033)
- 自然(65367)
- 教育(64271)
- 自然科(63894)
- 自然科学(63877)
- 自然科学基金(62869)
- 划(61240)
- 编号(55712)
- 资助(54620)
- 创(45292)
- 成果(45170)
- 重点(41696)
- 创新(41324)
- 部(41300)
- 业(40708)
- 制(40654)
- 发(39727)
- 课题(38971)
- 国家社会(37553)
- 期刊
- 济(143285)
- 经济(143285)
- 研究(87693)
- 中国(64080)
- 财(54736)
- 管理(52674)
- 农(44979)
- 学报(40425)
- 科学(39917)
- 大学(32326)
- 融(31290)
- 金融(31290)
- 教育(31141)
- 学学(30612)
- 农业(30450)
- 技术(29013)
- 财经(25229)
- 业经(25192)
- 经济研究(22185)
- 经(21774)
- 业(18950)
- 问题(17650)
- 技术经济(16657)
- 财会(16152)
- 现代(15103)
- 科技(14723)
- 商业(14178)
- 会计(14054)
- 版(13675)
- 贸(13308)
共检索到452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田立法 苏中兴
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亟待从低端制造向高端智造转型,但已有研究对于驱动制造业企业突破式创新的人力资源要素属性特征并不明确。本研究提出了人力资本榫卯的概念,基于219家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双元性HRM系统、人力资本榫卯属性与制造业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关系。结果显示:资源导向型人力资源管理可开发人力资本"卯头",协作导向型人力资源管理可开发人力资本"榫眼",人力资本"卯头"对制造业企业突破式创新的直接作用显著,人力资本"榫眼"对制造业企业突破式创新的直接作用不显著;由资源导向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协作导向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组成的双元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通过促进人力资本榫卯突现进而驱动制造业企业突破式创新。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范黎波 郝安琪 吴易明
引资新常态背景下,具有何种质量特征的外商直接投资(FDI)能成为推动我国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关键动力?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构造FDI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测度,后匹配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制造业FDI质量呈上升趋势,且FDI综合质量的提升对本土企业突破式创新具有正向作用。从分项特征来看,具有高开放水平和高社会贡献水平的FDI正向作用最为显著。该作用主要通过增强企业自主研发意愿、改善人力资本结构来实现,且在易被反向工程的行业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大的地区更为显著。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傅国华 王涛 楼润平 潘依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在于创新。文章设计了一种面向突破式创新的新度量指标,并以2015—2021年A股上市制造企业为样本,研究了企业数字化投资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投资对突破式创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数字化投资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仍是显著的。数字化投资主要通过知识吸收能力来影响企业的突破式创新;组织韧性正向调节数字化投资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中,数字化投资对资本密集型企业的突破式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化投资对非国有企业突破式创新的提升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丰富了突破式创新理论成果,为企业通过数字化实现突破式创新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建平 吴晓云
制造企业的知识搜寻方式对其渐进式和突破式创新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而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和知识冗余程度则对以上关系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式。本文以知识基础观和双元创新理论为理论基础,以228家制造类企业为样本,运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对跨界知识搜寻和本地知识搜寻影响渐进式和突破式创新选择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地知识搜寻对渐进式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突破式创新没有显著影响,吸收能力对以上显著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跨界知识搜寻对渐进式和突破式创新均具有促进作用,但与知识冗余的交互不利于促进企业渐进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徐建中 贾大风 吕希琛 杨慧兰
市场需求快速变化和技术变革动荡的双重诱因,使得突破性创新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实现技术跨越的战略工具。装备制造企业开展突破性创新可以获得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及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的创新管理能力和隐性知识吸收能力,进而影响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绩效与过程绩效。完善突破性创新政府政策机制、完善突破性创新支撑体系和强化企业突破性创新主体地位等能有效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关键词:
突破性创新 装备制造企业 技术创新绩效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密 邢明强 许龙
数字化转型能否及如何促进制造企业突破式创新、实现新质生产力提升,已有研究尚未达成共识,有待深入探究。基于人力资本的“能力-动机-机会(AMO)”框架,本文以2012—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并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突破式创新的理论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突破式创新;人力资本的AMO框架能有效解释上述效应,即数字化转型“倒逼”人力资本的能力升级、动机激活并机会增强,从而实现突破式创新。对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驱动企业突破式创新的边际效应更明显;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的提升效应强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瑾 王雪娇
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严重等问题,迫切需要装备制造企业在前沿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逆向研发外包为装备制造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实践中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因此,有必要厘清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本文采用多案例扎根理论的方法归纳了研发合作、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三种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装备制造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装备制造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作用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27家典型案例企业数据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得到了不同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多重因果路径。研究发现,通过研发合作方式进行逆向研发外包无法在短期内帮助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而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方式开展逆向研发外包的企业则有4条路径可以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其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开展逆向研发外包,利用式学习是突破性技术创新发生的核心条件;而通过海外并购开展逆向研发外包,探索式学习则是突破性技术创新产生的核心条件。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存在3个前因要素组态使得基于海外并购的逆向研发外包未能取得企业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随成 姜银浩 朱中华
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了制造企业实施突破性产品创新对供应商的依赖关系,从理论角度剖析了供应商参与创新的前因因素、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企业间学习、制造企业突破性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深入探索了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对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作用,最终构建了基于供应商参与的企业突破性产品创新的理论模型。
关键词:
供应商参与 企业间学习 突破性创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鄂湘 张良 王伟
本文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企业内环境和行业竞争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中小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产生的影响,论文在构建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长三角地区191家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环境、HRM实践对中小制造性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胥朝阳 赵晓阳 徐广
利用2010—2017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实物期权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理论揭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由行为金融学视角出发,考察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突破式创新具有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在先进制造业中更显著;管理者过度自信可削弱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突破式创新的抑制作用;相较国有制造企业,非国有制造企业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更显著,且管理者过度自信在非国有制造企业中的调节作用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发现,融资约束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制造业突破式创新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制造业降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寻求高质量发展机遇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博 毕克新
本文从专利计量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的基本情况,并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探讨了我国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的动态演化规律。研究表明:2005~2015年间,我国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的专利产出呈倒"U"型的动态演进趋势;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存在较大行业差异,重工业具有较高低碳突破性创新专利产出,而行业间差异也表现出呈逐渐扩大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
低碳突破性创新 动态演化 专利 制造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毕克新 李妍 付珊娜
信息化、全球化和绿色化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基于此构建制造业产业升级对低碳技术创新影响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进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总的来说,制造业发展水平在促进低碳技术突破性创新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中产业结构升级对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产业转型升级对制造业全球化水平具有消极影响,而制造业绿色化水平对突破性产品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芮正云 罗瑾琏 甘静娴
外部知识搜寻是新创企业突破创新困境的重要途径,然而其内在作用机理有待深入剖析,尤其对于双元搜寻"平衡性"与"组合性"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揭示。为此本文从外部搜寻双元性出发,引入知识基础的概念构建分析框架。实证结果发现:从单一性来看,新创企业外部搜寻深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呈倒U型,外部搜寻广度对创新绩效具有线性的正向影响;而从双元性来看,外部搜寻深度与广度之间呈现一定的替代效应,二者间的平衡有利于促进创新绩效。本文还探讨了外部搜寻双元性与企业知识基础的匹配关系,即企业知识基础宽度能够正向调节搜寻广度与创新绩效间的作用关系,知识基础深度能够正向调节搜寻深度与创新绩效间的作用关系,且在搜寻广度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到负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知识基础宽度与深度均能放大组合型搜寻的影响效应,而平衡型双元搜寻主要依靠知识基础宽度来发挥作用。研究结论从双元性视角加深了对开放式创新"悖论"的认知,也为新创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芮正云 罗瑾琏 甘静娴
外部知识搜寻是新创企业突破创新困境的重要途径,然而其内在作用机理有待深入剖析,尤其对于双元搜寻"平衡性"与"组合性"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揭示。为此本文从外部搜寻双元性出发,引入知识基础的概念构建分析框架。实证结果发现:从单一性来看,新创企业外部搜寻深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呈倒U型,外部搜寻广度对创新绩效具有线性的正向影响;而从双元性来看,外部搜寻深度与广度之间呈现一定的替代效应,二者间的平衡有利于促进创新绩效。本文还探讨了外部搜寻双元性与企业知识基础的匹配关系,即企业知识基础宽度能够正向调节搜寻广度与创新绩效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