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82)
2023(14677)
2022(12301)
2021(11452)
2020(9794)
2019(22412)
2018(22054)
2017(42683)
2016(22694)
2015(25202)
2014(24198)
2013(23567)
2012(20951)
2011(18428)
2010(18297)
2009(16881)
2008(16584)
2007(14522)
2006(12374)
2005(10817)
作者
(60053)
(50215)
(50166)
(47489)
(32146)
(23965)
(22584)
(19542)
(19020)
(17860)
(17009)
(16818)
(16014)
(15722)
(15530)
(15199)
(15073)
(14569)
(14481)
(14409)
(12261)
(12170)
(12154)
(11498)
(11228)
(11169)
(11103)
(10865)
(9987)
(9821)
学科
(94245)
经济(94149)
(90737)
(89351)
企业(89351)
管理(84655)
方法(48714)
数学(39889)
数学方法(39226)
(32130)
业经(27861)
(24047)
财务(23990)
财务管理(23963)
企业财务(22832)
中国(21705)
技术(21032)
(20200)
(19316)
理论(19188)
(16992)
(16650)
(15850)
贸易(15836)
(15473)
(15297)
地方(14621)
(14432)
技术管理(14345)
(14078)
机构
学院(311578)
大学(307807)
管理(134243)
(130262)
经济(127883)
理学(117109)
理学院(116032)
管理学(114055)
管理学院(113447)
研究(89108)
中国(70044)
(61869)
(61354)
科学(52029)
财经(49483)
(46259)
(45145)
中心(43423)
业大(41730)
(41051)
经济学(40258)
(39407)
北京(37547)
商学(37211)
研究所(37210)
财经大学(37101)
商学院(36874)
经济学院(36523)
(36164)
(35978)
基金
项目(215215)
科学(174864)
基金(160979)
研究(157605)
(138513)
国家(137355)
科学基金(123116)
社会(103896)
社会科(98806)
社会科学(98780)
(85112)
基金项目(85095)
自然(80699)
自然科(79118)
自然科学(79101)
自然科学基金(77780)
教育(74680)
(70142)
资助(65370)
编号(62417)
(50441)
(47977)
成果(47770)
重点(47711)
创新(46260)
(44474)
国家社会(43591)
教育部(42733)
人文(42054)
课题(41977)
期刊
(135393)
经济(135393)
研究(83626)
管理(56753)
中国(56412)
(52778)
科学(41402)
学报(40500)
(32908)
大学(32889)
技术(32701)
教育(31335)
学学(31226)
(25576)
金融(25576)
财经(25032)
业经(22855)
经济研究(22398)
农业(22210)
(21682)
技术经济(18492)
问题(16870)
统计(16616)
(16505)
财会(16493)
科技(15201)
商业(15197)
现代(14666)
(14502)
决策(13885)
共检索到442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崔月慧  葛宝山  董保宝  
近年来,新创企业的创新问题逐渐成为创新与创业研究的焦点之一,网络结构作为影响创新的重要因素也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网络结构的层级性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双元创新划分为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两个维度,突破单一网络层级的研究范式,基于408份有效样本,研究了配对层级之网络强度和网络层级之网络稳定性对双元创新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网络强度和网络稳定性分别正向调节双元创新与新创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同时将网络稳定性视为网络情境变量,研究其与网络强度的交互项对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联合调节效应并获得支持。研究结论对于新创企业利用外部社会网络关系开展创新活动、提升企业绩效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实践价值。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董保宝  尹璐  许杭军  
虽然诸多研究从社会网络的不同视角研究了创业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但却忽略了网络结构的层级性。基于131组有效样本,研究了企业层级之网络中心度和网络层级之网络密度对探索式创新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网络中心度和网络密度分别正向调节探索式创新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而且网络中心度和网络密度也对上述关系具有联合调节效应。文章不仅突破了单一网络层级的研究范式,从多层级网络视角分析企业的创新价值,也将网络密度看作是网络情境变量,分析其与网络中心度的联合调节效应,进一步丰富完善了社会网络理论,同时,文章也对创业理论做出了一定贡献,为管理实践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意见。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董保宝  尹璐  许杭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密  刘秉镰  盛玉雪  
创新过程与创新环境具有阶层结构。文章构建了基于阶层结构的理论与实证模型,指出:(1)创新产出的增加既依赖于创新过程的科技投入、人才存量与增量以及企业所有制特征,又取决于创新环境中物质环境、制度环境与关系环境的匹配及良性发展,还依赖于创新环境与创新过程对创新产出的跨层级交互作用。(2)跨层级交互作用通过规模效应、极化效应与约束效应来影响创新产出。(3)各创新环境相互影响、交叉作用于创新产出,整体上优化了创新过程。(4)提升创新产出应实施结构化调整策略,由注重产业政策向产业政策与区域创新环境政策并重转变并加大政府在跨层级交互作用中的调节能力,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同等对待。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海海  杨柳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装备制造企业集成创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属性既能直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也能通过网络关系间接影响技术创新;网络环境对技术创新有直接的促进影响,网络联系强度是通过网络环境对创新绩效起促进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梦莹  张秀娥  
在知识经济时代快速获取并利用新知识是新创企业生存和成长的关键,学习导向为企业获取和利用新知识奠定了战略性基础,而以往研究忽视了学习导向对新创企业的影响,尤其是在学习导向对新创企业绩效影响的路径方面缺乏深入探索。本文从组织学习理论出发,构建学习导向、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和新创企业绩效关系间的理论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和验证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学习导向能够提升新创企业绩效;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在学习导向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利用式创新的中介作用强于探索式创新的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新创企业管理者应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创新力度、加强异质领域知识的学习来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韩炜  高宇  
高管团队特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已得到高阶理论的充分解释,然而在组织规范缺失的新创企业情境下,高管团队内部网络结构经由什么样的中介路径作用于新创企业绩效,已有研究却存在认知不足。本文利用中国创业企业动态跟踪数据库(CPSED II),从高管团队内部社会网络构造角度入手,实证检验了高管团队内部非正式社会网络联结经由不同类型的商业模式创新,提升新创企业绩效的中介机制。研究发现,高管团队沿着教育背景与行业经验维度所形成的非正式社会网络联结,通过影响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带来新创企业绩效提升;而沿着创业元老和董事兼任维度所形成的非正式社会网络联结,通过影响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促进新创企业绩效提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伟  张善良  王永伟  李意茹  
创新创业过程中离不开创业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基于创新创业的视角,文章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创业者动态行为特征方面关系网络构建行为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机制,并采用227家新创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者关系网络建构行为对新创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部分中介了关系网络建构行为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创业能力正向调节商业模式创新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创业者创业能力越强,商业模式创新对新创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越大。研究成果丰富了当前创新创业的相关研究,也对致力于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伟  张善良  王永伟  李意茹  
创新创业过程中离不开创业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基于创新创业的视角,文章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创业者动态行为特征方面关系网络构建行为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机制,并采用227家新创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者关系网络建构行为对新创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部分中介了关系网络建构行为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创业能力正向调节商业模式创新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创业者创业能力越强,商业模式创新对新创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越大。研究成果丰富了当前创新创业的相关研究,也对致力于取得高企业绩效的创业者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丽文  任相伟  李翼凡  
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归根到底是要实现企业绿色转型、提升企业绩效。鉴于企业发展受内外部因素的联动影响,尝试构建动态环境规制嵌入下战略柔性、绿色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采集173份有效调查问卷,通过层次回归对影响企业转型和绩效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前情境下,战略柔性、绿色创新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提升效应,但是伴随战略柔性强度增大,其贡献度减小;两者交互效应能显著正向提升企业绩效,且绿色创新在不同水平的战略柔性与企业绩效关系中发挥不同中介作用,说明变革管理理念和强化绿色创新是遏制战略柔性过高导致企业绩效贡献度下降的重要措施,绿色创新对战略柔性的效应发挥起到纽带作用;动态环境规制在战略柔性、绿色创新对企业绩效的显著正向影响中存在负向调节效应,表明动态环境下政府规制政策更多地对企业决策和创新行为带来抑制效果。综合研究结果,提出企业应加强内生路径建设、注重环境规制政策引导、实现政企双赢与协同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向永胜  古家军  
根据集群具有的地理边界特性将集群企业的网络结构嵌入划分为群内和群外,并将吸收能力纳入到网络结构嵌入对集群企业两种不同创新能力作用影响的分析框架中。实证研究发现:群内网络异质性、群外网络规模和群外网络异质性对集群企业利用性创新能力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吸收能力在这其中具有调节效应。群外网络规模、群外网络异质性对集群企业的探索性创新能力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吸收能力在这其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而群内网络异质性对集群企业的探索性创新能力具有负向显著影响。因此集群企业在发展双元创新能力过程中,需要在优化集群内外结网形态与加强内部创新投入上双管齐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和跃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向永胜  古家军  
根据集群具有的地理边界特性将集群企业的网络结构嵌入划分为群内和群外,并将吸收能力纳入到网络结构嵌入对集群企业两种不同创新能力作用影响的分析框架中。实证研究发现:群内网络异质性、群外网络规模和群外网络异质性对集群企业利用性创新能力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吸收能力在这其中具有调节效应。群外网络规模、群外网络异质性对集群企业的探索性创新能力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吸收能力在这其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而群内网络异质性对集群企业的探索性创新能力具有负向显著影响。因此集群企业在发展双元创新能力过程中,需要在优化集群内外结网形态与加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闫俊  葛宝山  董保宝  
双元创新对新创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价值不言而喻,然而,由于新创企业新且小的特点,其资源匮乏导致没有足够的资源实施双元创新。因而,现有研究主要从战略视角关注双元创新中的一种创新行为对绩效的影响,缺乏从网络嵌入视角对双元创新的整合型研究。对于存在资源约束的新创企业,利用网络嵌入获取资源来实施双元创新是提升绩效的有效路径。而现有研究已经证明了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能够单独影响双元创新,但鲜有研究探讨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的交互对双元创新的影响以及双元创新在上述交互关系到绩效的转化过程中所起的桥梁作用。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双元理论,文章利用bootstrap方法对187份高科技新创企业样本进行了回归分析,验证了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的交互对双元创新的正向影响,而双元创新在上述交互向绩效转化的过程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文章基于网络嵌入多维视角探究了双元创新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价值,不仅丰富了双元理论,也进一步完善了社会网络理论。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钱锡红  杨永福  徐万里  
在创新的过程中,企业利用外部信息的重要性已逐渐被学界所重视。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强调网络位置对信息收集的重要性,另一种观点强调企业内部吸收能力对信息处理的重要性。本文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管理学相关理论整合了这两种观点,并以深圳市IC产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位于网络中心并占有丰富结构洞的企业在创新方面将更具优势,而企业知识获取、消化、转换和应用能力能有效推动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并且知识获取和知识消化能力越强,则企业通过改善网络位置而获得的创新收益越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廖先玲  陈颖  姜秀娟  闫伟  
基于知识流动视角对SECI模型进行改进,构建企业知识创新能力模型,将知识获取能力、知识传导能力、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整合在这一完整的知识流动过程中。以L企业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UCINET软件进行可视化和定量化研究,对L企业知识创新能力4个维度的网络密度、中心度、凝聚子群进行分析,研究其知识创新能力网络建设状况。研究认为类似L公司的科技类企业要提升知识创新能力,应通过扩大外部联系规模、适当降低核心部门中心度、重视内部凝聚子群等方式整合企业内外各种知识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