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44)
2023(2808)
2022(2241)
2021(1971)
2020(1638)
2019(3452)
2018(3564)
2017(5642)
2016(3434)
2015(4118)
2014(4278)
2013(4043)
2012(3768)
2011(3521)
2010(3530)
2009(2672)
2008(2528)
2007(2426)
2006(2031)
2005(1813)
作者
(11045)
(9546)
(9302)
(8869)
(6014)
(4431)
(4171)
(3682)
(3554)
(3488)
(3258)
(3244)
(3106)
(2983)
(2969)
(2959)
(2938)
(2928)
(2911)
(2672)
(2524)
(2447)
(2416)
(2330)
(2170)
(2106)
(2105)
(2089)
(2073)
(2013)
学科
(13462)
管理(13312)
(11150)
企业(11150)
技术(10689)
(10520)
经济(10517)
技术管理(5683)
教学(5038)
方法(4700)
理论(4396)
(4155)
数学(4088)
数学方法(4035)
环境(3920)
教育(3843)
中国(3578)
学法(3442)
教学法(3442)
学理(3174)
学理论(3174)
农业(2754)
研究(2623)
新技术(2568)
高新(2563)
高新技术(2563)
(2528)
业经(2433)
(2368)
(2334)
机构
学院(50683)
大学(48300)
研究(17772)
(17676)
管理(17368)
经济(17213)
理学(14763)
理学院(14621)
管理学(14292)
管理学院(14212)
(12160)
科学(11886)
中国(11083)
技术(10771)
(10727)
业大(10268)
农业(9845)
(9658)
研究所(8855)
(8764)
中心(8022)
职业(7677)
(6938)
师范(6826)
北京(6688)
(6525)
(6472)
农业大学(6420)
(6342)
教育(6144)
基金
项目(35609)
科学(26921)
研究(26704)
基金(22660)
(20633)
国家(20480)
(16857)
科学基金(16786)
社会(14573)
教育(14555)
社会科(13828)
社会科学(13824)
(13614)
基金项目(11943)
编号(11389)
自然(11048)
自然科(10805)
自然科学(10802)
自然科学基金(10599)
课题(9274)
资助(9225)
(9095)
重点(8828)
创新(8496)
成果(8464)
(8142)
(7601)
(7567)
技术(7516)
(7486)
期刊
(18369)
经济(18369)
中国(15923)
教育(14313)
研究(13290)
(11264)
学报(10467)
技术(10144)
农业(8398)
科学(8382)
大学(7481)
管理(7217)
学学(7063)
职业(5892)
(5008)
科技(4700)
(4524)
技术经济(4502)
(4220)
论坛(4220)
技术教育(4129)
职业技术(4129)
职业技术教育(4129)
业大(3584)
农业大学(3080)
业经(2758)
(2671)
经济研究(2599)
财经(2376)
(2351)
共检索到772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选择产量、熟期、抗性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双低油菜品种,因地制宜引种示范推广,实行统一供种,集中连片,区域化规模种植,在种植优质油菜区域内,不允许种植高芥、高硫甙油菜。 二、适时早播 培育壮苗 适时早播早栽,有利于秋发,搭好高产苗架,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雷武逵  
2002~2003年,在广西玉林、桂林、贺州3市8个县大面积示范推广培两优1025、中优桂99、中优838等杂交优质稻和田东香、七桂占、香占等常规优质稻组合,通过实施种子工程、开发优质稻产业、优化品种结构等措施,应用水稻免耕抛秧和旱育抛秧技术、水稻壮秧剂简化栽培技术、节水科学灌溉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等保优增效高产栽培技术,提高了这些地区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两年累计示范推广优质稻新品种(组合)36.2087万hm2,优质稻新品种平均每公顷比老品种增产150kg;累计新增稻谷5000万kg,新增产值5000万元,解决了水稻生产效益、农田水资源浪费和生态环保等问题,取得了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开阳  蔡明历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了Ⅱ优 5 0 1的生育特点和高产栽培技术 ,结果表明 ,Ⅱ优 5 0 1作中稻栽培 ,具有生育期适中 ,较耐高温、穗大粒多和结实率高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早、大田有效分蘖期短 ,株型较好 ,生物产量、净同化率和经济产量高等特点。生产上宜采用每hm2 2 5 .6万穴 (11.7cm× 33 .3cm)的密度和促蘖保花法 ,培育带蘖壮秧 ,够苗晒田提高成穗率、确保足够穗数是获得高产的关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仁怀  卢开阳  
通过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博优湛19主要农艺措施与产量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寻优频率分布分析了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并通过通径分析研究了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博优湛19的主要增产途径是增加有效穗,其次是争大穗。配套的栽培技术模式是:5.4~5.7叶移栽,插植密度39.6~40.2万穴/hm2,施纯N170.7~175.8kg/hm2,P2O5125.4~130.2kg/hm2,K2O126.0~131.4kg/hm2,结合其它科学管理措施,可获得7875kg/hm2以上的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崇辉  
资料分析和试验表明,四川盆地丘陵区油菜低产原因是:土壤结构差、湿度大、有效养分低;气温偏高、温差较小、降雨较多;油菜前期苗弱而达不到壮苗秋发及年后偏施氮肥。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是,稻田早开沟排水,增施有机干粪;稀播早栽促秋发;合理施肥,重前期追肥;即时防治病虫,重点防治菌核病。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履端  陈石品  徐倩华  
以超级稻D奇宝优527为材料,运用多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模型研究播种量、栽插密度、氮肥施用量、移栽期和钾肥施用量对其产量的影响,探索适合其高产的优化栽培技术组合方案.结果表明:纯氮量(X4)、移栽期(X2)、K2O用量(X5)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播种量(X1)、种植密度(X3)对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5个因子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纯氮量(X4)>移栽期(X2)>K2O用量(X5)>播种量(X1)>种植密度(X3).影响产量的各因子间,播种量(X1)与种植密度(X3)间呈极显著的正互作关系,氮肥(X4)与钾肥(X5)间呈极显著的正互作效应,经模拟统计得出其优化的栽培技术组合为:作为中稻种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均  周开达  李贤勇  鲁远源  
根据试验研究及大面积调查,初步探明了亚种间大穗型品种Ⅱ优6078高产的生理基础是光合强度的增加,收获指数的提高及根系活力的增强。夺取其高产的重点是争取足穗,主攻大穗,努力提高结实率。并且得出了Ⅱ优6078高产群体与穗粒结构为有效穗195~210×104/ha,着粒数200~220/穗,结实率85%左右。提出了Ⅱ优6078高产栽培技术:适期早播,培育壮秧;本田栽培密度以13.5×104/ha为宜;本田施纯N180kg/ha左右,N、P、K配比1∶0.6∶0.9;水分管理以湿润灌溉为主,适时进行中期晒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振生  景军胜  张宇文  张和平  常光平  奚雷  
采用不同覆膜方式 ,对渭北旱塬的油菜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覆膜栽培增产效果明显 ,尤以膜上穴播栽培增产显著 ,比露地栽培增产 71.2 8%;膜侧栽培增产效果次之 ,比露地增产 33.36 %。 1999~ 2 0 0 1年3年大面积覆膜栽培的实践证明 ,膜上穴播不便于机械化操作 ,且费工费时 ;膜侧栽培利于机械化种植 ,群众乐意接受 ,3年累计在渭北旱原推广 2 .85万 hm2 ,增产油菜籽 1.85万 t,新增产值 332 6 .2万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冯在根  谢成林  严功林  周长军  
应用农业系统工程原理,对影响稻麦机械化高产栽培的几个关键农艺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小麦亩产400公斤以上、水稻亩产550公斤以上,稻麦亩产950公斤以上的优化农艺组合,同时研究了稻麦稳定高产栽培的配套技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少援  朱应远  曹林  董发文  朱文亮  邱长吉  张满昌  
玉米“四两”高产栽培技术,旨在鄂西北北亚热带与暖温带之间进行熟制改革,改旱地两熟制为三熟制。创建两苗(春、夏玉米营养钵育苗)、两膜(春玉米钵苗塑膜覆盖、中高山玉米地膜栽培)、两定(定产定肥)、两保(保土保水)(即“四两”)的农业系统工程措施,实现年产粮食18134kg/hm2,利润5495元/hm2。与两熟制比,粮食增产10409kg/hm2,净增154%。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维际  耿昭全  刘元剑  王韵雪  杨健康  
昭苦1号是由云南昭通地方苦荞品种大白圆籽荞,经单株集团系统选育而成。通过第七轮国家苦荞品种区域试验,昭苦1号在西南组中比对照九江苦荞增产6.3%,单产在14个参试品种中分别居第2位。2008年通过国家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适宜在四川康定、四川甘孜,云南昭通、云南中甸、云南丽江,贵州威宁等地及与之相近的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德峰  张玉屏  陈惠哲  向镜  张义凯  
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文章利用中国农业统计年鉴数据和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了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和稻作技术发展趋势。探讨了中国水稻生产经历的4个阶段的特点,良种良法配套对水稻增产的贡献,不同阶段创新的稻作技术;简述了全球水稻栽培技术发展的特点;回顾了中国矮秆品种、杂交稻及超级稻品种更替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创新;剖析了水稻高产栽培存在的新问题;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创新与品种生育特性配套的水稻种植制度、生产模式和环境协调的栽培技术,发挥品种产量潜力和应用,可以实现增产增效,促进水稻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伍小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旭  周晓勤  王成洪  
通过从陕西、山西、山东沾化、浙江义乌引进5个北方枣品种与溆浦鸡蛋枣进行栽培对比试验,历经10年的引种、比对、筛选。从中筛选出品质优良、晚熟、抗性强、产量高的山东沾化冬枣作为湘西南晚熟优质鲜食枣品种。进行了该品种的试验研究,并系统组装了冬枣在湘西南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继凤  冯霞  王悦  屠乃美  赵激  
为提高特早熟春大豆湘春豆25号的秋播增产潜力,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苗前期施复合肥、苗后期施尿素等3个主要栽培因子对湘春豆25号秋播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x1)、苗前期施复合肥(x2)两因子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苗后期施尿素(x3)主效不显著,与x1,x2互作显著;湘春豆25号翻秋种植适合高密度、高肥力水平下栽培;中等肥力土壤上栽培,产量2400kg/hm2以上的优化农艺模式有39个,其主要决策因素取值范围:种植密度57.58~61.51万株/hm2,苗前期施复合肥316.8~427.65kg/hm2,苗后期施尿素202.44~284.34kg/hm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