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04)
- 2023(14187)
- 2022(12529)
- 2021(11814)
- 2020(9912)
- 2019(22416)
- 2018(22307)
- 2017(43191)
- 2016(23284)
- 2015(25913)
- 2014(25606)
- 2013(25000)
- 2012(22592)
- 2011(20262)
- 2010(20064)
- 2009(18741)
- 2008(17961)
- 2007(15702)
- 2006(13553)
- 2005(11978)
- 学科
- 济(82841)
- 经济(82743)
- 管理(65625)
- 业(63777)
- 企(52410)
- 企业(52410)
- 方法(41129)
- 数学(35490)
- 数学方法(35062)
- 中国(23894)
- 银(23227)
- 银行(23080)
- 财(22805)
- 制(22229)
- 农(21664)
- 行(21643)
- 学(19801)
- 业经(18818)
- 融(17198)
- 金融(17196)
- 地方(16101)
- 理论(15868)
- 务(15537)
- 财务(15465)
- 财务管理(15436)
- 贸(15256)
- 贸易(15242)
- 易(14803)
- 企业财务(14648)
- 农业(14343)
- 机构
- 大学(318477)
- 学院(317376)
- 管理(126792)
- 济(119535)
- 经济(116679)
- 理学(109371)
- 理学院(108186)
- 管理学(106145)
- 管理学院(105587)
- 研究(102159)
- 中国(83776)
- 京(67467)
- 科学(65530)
- 财(58206)
- 农(52580)
- 所(50907)
- 业大(48507)
- 中心(48251)
- 财经(46902)
- 研究所(46701)
- 江(46048)
- 经(42701)
- 北京(42328)
- 农业(41678)
- 范(40570)
- 师范(40121)
- 州(38469)
- 院(37232)
- 经济学(35679)
- 财经大学(35381)
- 基金
- 项目(221398)
- 科学(173417)
- 基金(160685)
- 研究(159663)
- 家(139997)
- 国家(138867)
- 科学基金(119709)
- 社会(99130)
- 社会科(93835)
- 社会科学(93813)
- 省(86882)
- 基金项目(85454)
- 自然(79857)
- 自然科(78014)
- 自然科学(77993)
- 自然科学基金(76559)
- 教育(73529)
- 划(73294)
- 资助(66931)
- 编号(65260)
- 成果(52013)
- 重点(49233)
- 部(47960)
- 创(46032)
- 发(45918)
- 课题(44489)
- 科研(42972)
- 创新(42890)
- 大学(41257)
- 教育部(41142)
- 期刊
- 济(126003)
- 经济(126003)
- 研究(94827)
- 中国(58391)
- 学报(52332)
- 科学(47021)
- 农(46934)
- 管理(45027)
- 财(43525)
- 融(41690)
- 金融(41690)
- 大学(39021)
- 学学(36872)
- 教育(33903)
- 农业(31429)
- 技术(26888)
- 财经(22082)
- 业经(21179)
- 经济研究(20387)
- 经(18612)
- 理论(16846)
- 图书(16598)
- 业(15861)
- 问题(15770)
- 实践(15752)
- 践(15752)
- 科技(15389)
- 版(14815)
- 技术经济(14439)
- 现代(13955)
共检索到4618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喻采平 彭红霞 黄岩渠
运用改进后的双传染渠道模型,依据2014—2022年42家银行的年报数据,从传染损失、倒闭机构数、银行系统损失和溢出至经济系统损失四个维度测度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结果显示,从传染损失或倒闭机构数量单个维度测量系统性风险并分析其生成机制过于片面。综合银行系统损失和溢出至经济系统损失维度能更全面、准确地测度银行系统性风险。降价抛售、债务违约分别是权益损失、银行破产的主要渠道。杠杆高且银行间贷款占比高的银行更脆弱,溢出风险更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守伟 何建敏
2007年~2009年的金融危机更加强调了银行系统性风险在金融危机形成中的作用,从而引起了学术界和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更为广泛的关注。文章在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内涵梳理的基础上,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有形传染渠道和无形传染渠道,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了系统的评述,最后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未来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银行系统性风险 传染渠道 网络理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包全永
传染效应是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构建经济模型,研究了一个封闭银行系统以及银行间市场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机理。研究结论显示,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传染与扩散效应,这种传染与扩散效应具有自放大性,并最终可能使银行系统失去基本功能。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银行系统性风险 传染效应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郭晨
商业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促使银行间市场交易量剧增,系统性风险积累严重,而系统性风险大小与各家商业银行非系统性风险、风险传染路径与规模有关。通过考察现有金融市场环境下银行间市场交易特征,引入一系列假设和变量对商业银行非系统性风险进行识别,利用网络模型估测风险传染及规模,并最终运用Logit模型找到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商业银行各类表内影子银行业务存在明显的业务替代性和刚性,并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资金过度依赖,系统性风险持续积累;(2)在复杂的金融网络结构下,商业银行风险传染体现为流动性风险与偿付性风险的交叉传染过程。当前我国银行系统体现为较强的流动性风险;(3)风险传染与商业银行非系统性风险有关,而非系统性风险与银行资产配置、交易头寸以及资本金等多项因素有关。
关键词:
非系统性风险 网络传染 风险传染规模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郭晨
商业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促使银行间市场交易量剧增,系统性风险积累严重,而系统性风险大小与各家商业银行非系统性风险、风险传染路径与规模有关。通过考察现有金融市场环境下银行间市场交易特征,引入一系列假设和变量对商业银行非系统性风险进行识别,利用网络模型估测风险传染及规模,并最终运用Logit模型找到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商业银行各类表内影子银行业务存在明显的业务替代性和刚性,并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资金过度依赖,系统性风险持续积累;(2)在复杂的金融网络结构下,商业银行风险传染体现为流动性风险与偿付性风险的
关键词:
非系统性风险 网络传染 风险传染规模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史永奋 崔林林
近年来的金融危机凸显了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是否存在系统性风险成为衡量金融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利用矩阵法构建我国银行的风险传染模型,用最小二乘法和相对熵两种方法分析了不同损失水平下单家银行倒闭可能引起的系统性风险传染。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方法下的风险敞口矩阵更符合实际;2005年的银行风险传染过程会发生一到二轮,且受到负面影响的主要是股份制银行;由于银行核心资本的提高,2009年的风险传染则几乎不会发生。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矩阵法 风险传染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天芸 周开国 黄亮
本文研究作为银行金融机构集聚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经受外部冲击后银行系统脆弱性的内生性及传染机理。本文把系统性风险的形成划分为共同冲击和相互传染两个过程,选取香港上市银行2006年到2011年的股价收益率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中资、港资及外资三个组别的金融机构个体风险特征,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通过测量香港银行体系的条件风险价值,判断香港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并分析影响香港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外生性因素和内生性因素。结果表明,外资银行对共同冲击的抵抗能力较强,而港资银行的抵抗能力优于内地银行;金融机构间的传染和风险溢出效应会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增加,而且不同规模银行对于系统性风险的溢出程度不一样,规模较大银行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子晖 陈雨恬 黄卓
本文基于区分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这一崭新视角,采用前沿的系统性风险分解方法与相对重要性分析技术,准确测度国际输入性风险冲击下,全球49个主要金融市场的系统关联及尾部风险,精准识别我国金融市场的薄弱环节。同时,就不同市场冲击下各影响因素对系统性风险及其子成分的作用方向、影响力度等展开深入研究,剖析输入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渠道。此外,对发达市场、新兴市场风险的影响因素与传染渠道展开对比分析。最后,本文采用条件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各因素在不同风险分位数区间的异质性影响,并考察它们在各时期的渐进演变。在此基础上,为有效应对输入性风险冲击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从而为健全国际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辉 李硕
银行业在维护整个金融系统稳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基础信贷市场又是房地产行业与银行业紧密相连的重要渠道,因此本文将银行间同业市场与房地产行业的银行信贷市场作为一个系统建立了扩展的矩阵模型。本文采用2007-2014年银行和房地产业的公开财务数据,基于扩展的矩阵模型,对我国房地产行业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性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行业与银行业组成的金融系统比单独的银行系统更加脆弱,风险传染速度明显加快;与房地产企业信贷相比,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对银行业的影响更大;相对于清偿能力,银行更容易受到流动性不足的冲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孟飞 罗小伟
文章首先从理论层面对金融科技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联机制进行分析,然后利用边际预期损失MES测度系统性风险,并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基于2011~2019年我国33家上市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种方法对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整体上提高了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2)从作用机制来看,随着金融科技的高速发展,银行机构间的风险传染效应会增强,进而加剧系统性风险;(3)金融科技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相对而言,金融科技对资产规模大、盈利能力强、业务多元化程度高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作用程度较低。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商业银行 风险传染 系统性风险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子丰 周晔
基于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30家中美上市银行的数据,运用Graphical LASSO算法估计和可视化了中美银行间的高维网络结构关联度,同时运用网络中心性、簇系数、小世界效应指数、网络密度等指标刻画银行网络拓扑结构特征和银行间系统性风险传染路径。研究发现:总体上中美银行之间的关联度较弱,系统性风险跨境传染的路径较少;大型银行及系统重要性银行在网络中的影响力较强,部分股份制银行也具有较强的信息溢出效应和调节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小世界效应;金融危机或股灾期间,跨国银行网络的小世界效应和网络密度会增强,国内银行网络的小世界效应也会略有提升,系统性风险的传染路径也随之拓宽。强有力的救助计划或调控政策可以有效抑制,甚至削弱银行网络中的小世界效应,防止系统性风险通过关键节点向其他银行蔓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书斌 王雅俊
本文从资产价格波动的视角,通过对不同市场中银行资产价格变动的分析,构建相应资产价格模型,阐述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机制理论。并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2006~2009年的数据进行检验,得出结论:银行不良资产是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不良资产的增加导致银行贷款规模下降。本文的研究,对进一步理解银行系统性风险传染的微观基础,防范和抑制系统性风险传染,减少银行业损失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微观视角 面板数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宋群英
本文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出发,运用Copula函数方法对中国14家上市银行之间的风险传染性进行分析,使用尾部相关系数作为度量风险传染性的指标。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比较次贷危机前后尾部相关系数的变化,确定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6家银行为中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2)中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传染性非常强,一旦发生风险可能会对其他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因此,这些银行是"大而不能倒"的,必须加强对这些银行的监管,做到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傲琼 刘新宇
传染性渠道和相关性渠道代表了引发系统风险的两种不同机制,这两种渠道对系统风险的影响又取决于金融网络的结构特征。本文通过数理模拟方法研究了系统风险发生概率与传染性渠道、相关性渠道以及网络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银行间的资产收益相关性与系统风险发生概率间关系呈现驼峰形,即降低银行间资产的关联性未必能够降低系统风险发生的概率;传染性渠道的增加会导致系统风险发生的概率增加,两种渠道对系统风险的影响随着银行网络结构的不同而不同。
关键词:
传染渠道 系统风险 金融网络结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凌峰 王治强
随着银行间网络关联不断深化,风险传染性与积累性更加突出,防范和化解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如何通过银行业资本配置的结构化调整,应对风险传染和系统性风险。相对现有研究大多考察如何确定银行适宜的资本水平,以及银行资本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本文以银行业整体为研究对象,考察资本配置与系统性风险的结构化特征,为银行业风险管理提供新的思路。本文采用网络分析法刻画银行间风险传染过程,提出以系统性风险结构为锚,调整资本配置结构以提高两者匹配程度的结构化风险应对策略,并以中国1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提高银行业资本配置与系统性风险在结构维度的匹配程度,可有效降低风险传染,改善系统性风险,验证了结构化风险应对策略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建议监管部门可基于银行业资本配置和系统性风险的结构化特征,实施更为精细的差异化资本监管,实现资本配置的结构化优化,提高银行间网络的风险抵御能力。
关键词:
风险传染 系统性风险 资本配置 结构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