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92)
2023(10655)
2022(8848)
2021(8494)
2020(7112)
2019(16546)
2018(16041)
2017(29664)
2016(16244)
2015(19222)
2014(18768)
2013(17927)
2012(16263)
2011(14891)
2010(15254)
2009(14104)
2008(12930)
2007(11323)
2006(10068)
2005(9197)
作者
(44340)
(36697)
(36632)
(35227)
(23454)
(17531)
(16739)
(14234)
(14110)
(13091)
(12512)
(12405)
(11859)
(11750)
(11578)
(11508)
(10937)
(10765)
(10579)
(10433)
(9332)
(8981)
(8953)
(8370)
(8321)
(8317)
(8175)
(8034)
(7544)
(7419)
学科
(63558)
经济(63502)
管理(38732)
(37651)
方法(30712)
(30508)
企业(30508)
数学(28425)
中国(28311)
数学方法(27847)
(26508)
金融(26507)
(24150)
银行(24134)
(23430)
(16055)
(14982)
(14434)
(14250)
贸易(14232)
(14021)
理论(13297)
业经(13125)
地方(12087)
教育(11425)
中国金融(11301)
(10983)
农业(10638)
(9663)
教学(9626)
机构
大学(223413)
学院(218748)
(94006)
经济(92176)
研究(78283)
管理(78222)
理学(67270)
理学院(66489)
中国(65577)
管理学(64834)
管理学院(64478)
(48008)
科学(45494)
(41913)
(38654)
中心(36913)
研究所(35333)
(34556)
财经(33760)
北京(31398)
(31181)
经济学(31039)
(30986)
(30268)
业大(30153)
师范(29955)
(28222)
经济学院(28028)
农业(27106)
(25650)
基金
项目(145626)
科学(115205)
研究(108545)
基金(105673)
(91984)
国家(91276)
科学基金(78046)
社会(68419)
社会科(65060)
社会科学(65043)
(56243)
基金项目(54016)
教育(53544)
自然(49219)
(48487)
自然科(48218)
自然科学(48210)
自然科学基金(47337)
资助(45394)
编号(43092)
成果(36457)
重点(33957)
(33250)
课题(32223)
(31676)
(31532)
大学(30511)
创新(29381)
教育部(29103)
国家社会(28965)
期刊
(95493)
经济(95493)
研究(71261)
中国(51957)
教育(38025)
(34333)
金融(34333)
学报(34084)
(31877)
(31372)
科学(30939)
管理(30332)
大学(27671)
学学(24610)
农业(21660)
技术(20905)
经济研究(17373)
财经(17332)
(15068)
业经(13217)
(13072)
统计(12653)
(12437)
问题(11991)
国际(11701)
世界(11680)
(11487)
技术经济(10517)
职业(10412)
决策(10097)
共检索到341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均  吴秋怡  
新中国成立后,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工作。党的八大以后提出的"又红又专"模式,修正了苏联专业教育模式,加强了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密切了高等教育与生产实际的关系;红与专的辩证统一,使专业教育有了正确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探索的"通专融合"模式,超越了西方通识教育模式,淡化了通专界限,打破了通专壁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使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都有了灵魂与方向。"又红又专"与"通专融合",都是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表达",对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构建新时代大学人才培养新模式有重大意义。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潘百翔  
近几年专创融合是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热点,也是创新创业教育向深水区推进的重要路径。在分析高职专创融合实现路径的基础上,以高职涉外物流类专业为视角,阐述专创融合的构建模式。旨在为高职其他的商科类专业开展专创融合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全新参考。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盛晓娟  李立威  
以北京联合大学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围绕专创融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定位,在专创融合方面系统化设计了"六阶段+四维度"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搭建了"双创竞赛+专业实践+专业社团"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载体;探索了"教赛研一体、科教创贯通"的专创融合路径。在产教融合方面,进行了基于"社会服务—教学条件资源过程—师资"三位一体的顶层设计。最后,提出了打造基于专创融合、产教融合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何颖  蒋鲲  吴华洋  范大伟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与学校定位、办学基础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统筹考虑、整体设计、分期进行、稳步推进。"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地方综合性大学肩负着服务当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重担。如何科学把握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动向,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区域教育改革及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元军  李曙生  朱健  
产教融合是一项国家层面的职教改革整体制度安排。文章结合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推动产教融合从理念走向制度供给落地的实际举措,即以建设"五融合"为重要特征的高水平产业学院为抓手,分析了高职产业学院"五业"横向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基础、学理逻辑及其长效机制的建构,以此有力促进产业学院的课程、教师队伍的改革和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恰恰  
培养组织体系化、成长方式多元化、技能提升模块化、激励导向正向化、人才管理网络化。高技能人才是员工队伍的核心与骨干,是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多年来,开滦集团唐山矿业分公司(以下简称"山矿公司")通过高技能人才"五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姜玮  
产教赛融合,即把行业、教学与大赛密切结合,依托行业,以赛促学,以产促教。基于物流专业“产教赛融合”发展现状,结合教学与人才培养实践经验,提出加强校企合作育师育人、将竞赛元素融入课程设计、完善激励机制等建议,为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洪永铿  
一、理论诠释:新模式的丰富内涵与现实意义"三方联动,双证融合"是指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政府、企业、学校联动的基础上,通过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互通的教学形式,实现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三方联动是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章安平  张海燕  肖旭  张亮  戴小红  刘一展  王琼  王婧  范越龙  唐春宇  朱慧芬  蔡桂英  
该研究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探索基于POCIB的"三融合"高职外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阐述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剖析了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已经取得的实践成效,较好地破解了高职外贸人才培养规格模糊、高技能外贸人才培养工学结合难以深入、高职外贸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和教学效果不佳的难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杜宇  
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将产业界的实际需求和教育资源紧密结合,以优化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通过问卷和访谈调研产教模式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群体,对问卷和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产教融合下人才培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原因,最终从政府部门、企业、学校、社会组织“四位一体”架构提出优化路径,推动产教融合从发展理念向制度供给的落地,以期为产教模式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文根  
本文针对当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对"三融合"模式的内涵与成效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模式是一种符合高职教育特征和市场营销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沈云慈  
我国高校创业人才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培养理念与机制滞后、创业实践环节难以真正落实、高素质师资不足、创业教材和课程欠缺等问题。校企深度融合创业人才培养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注重整合企业优势资源,借鉴国外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探索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推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万健  陈建军  
创业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生存的能力。只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才能使创新创业教育落地生根。通过创新创业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邵清东  苏兆河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的内涵及其基本特性,对物流管理专业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运行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对运行的总体目标和建设机制进行了分析。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慧  
为了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职业技能竞赛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本文结合会计技能竞赛和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等多方入手,实现"课赛融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