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56)
- 2023(18190)
- 2022(15721)
- 2021(14615)
- 2020(12330)
- 2019(27680)
- 2018(27421)
- 2017(52242)
- 2016(28850)
- 2015(31994)
- 2014(31572)
- 2013(30708)
- 2012(27812)
- 2011(25106)
- 2010(24862)
- 2009(23270)
- 2008(22404)
- 2007(19612)
- 2006(17212)
- 2005(14886)
- 学科
- 济(103443)
- 经济(103285)
- 管理(84147)
- 业(77500)
- 企(65121)
- 企业(65121)
- 方法(46350)
- 数学(38943)
- 数学方法(38507)
- 财(30261)
- 农(29609)
- 中国(27867)
- 业经(25000)
- 学(24811)
- 制(24115)
- 地方(19958)
- 贸(19842)
- 贸易(19833)
- 农业(19461)
- 理论(19276)
- 易(19263)
- 务(19258)
- 财务(19177)
- 财务管理(19141)
- 企业财务(18120)
- 银(17519)
- 银行(17444)
- 环境(17255)
- 体(17206)
- 技术(16854)
- 机构
- 学院(399752)
- 大学(399155)
- 管理(153907)
- 济(151035)
- 经济(147650)
- 研究(133522)
- 理学(133412)
- 理学院(131866)
- 管理学(129429)
- 管理学院(128726)
- 中国(98380)
- 科学(85957)
- 京(84435)
- 财(72282)
- 农(71516)
- 所(67499)
- 业大(64093)
- 研究所(61835)
- 中心(60241)
- 江(58637)
- 财经(57657)
- 农业(56566)
- 范(53203)
- 北京(52702)
- 师范(52534)
- 经(52307)
- 院(48692)
- 州(47183)
- 经济学(44971)
- 技术(43422)
- 基金
- 项目(278418)
- 科学(217112)
- 基金(200453)
- 研究(199695)
- 家(177194)
- 国家(175720)
- 科学基金(149467)
- 社会(124968)
- 社会科(118244)
- 社会科学(118218)
- 省(109912)
- 基金项目(106911)
- 自然(98707)
- 自然科(96359)
- 自然科学(96331)
- 自然科学基金(94590)
- 划(92750)
- 教育(92059)
- 资助(81598)
- 编号(81442)
- 成果(65596)
- 重点(62554)
- 部(60157)
- 发(58790)
- 创(58178)
- 课题(56388)
- 创新(54262)
- 科研(53538)
- 制(51447)
- 计划(51411)
- 期刊
- 济(165156)
- 经济(165156)
- 研究(112172)
- 中国(76430)
- 学报(70948)
- 农(64962)
- 科学(61859)
- 财(55643)
- 管理(55160)
- 大学(52644)
- 学学(49924)
- 教育(45416)
- 农业(44286)
- 融(32351)
- 金融(32351)
- 技术(31950)
- 业经(29054)
- 财经(27665)
- 经济研究(26248)
- 经(23663)
- 业(22542)
- 问题(21321)
- 版(20675)
- 科技(20130)
- 图书(18975)
- 业大(18743)
- 理论(17905)
- 商业(17805)
- 技术经济(16893)
- 现代(16885)
共检索到574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兆峰 廖红璐
社交圈是与人息息相关的生活圈,对人们的潜在行为决策影响较大,探寻社交圈对潜在旅游者旅游意愿的影响,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参照群体的视角将社交圈划分为内群体和外群体,将情感作为中介变量,运用"认知-情感-行为"传导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潜在旅游者关于社交圈旅游信息的认知、情感对其旅游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潜在旅游者的内、外群体信息质量感知对情感的影响有差异。潜在旅游者的内群体信息质量感知对情感有负向作用,而外群体信息质量感知对情感没有显著影响;(2)潜在旅游者的内、外群体目的地形象感知均对情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情感的中介效应较为显著,但内、外群体情感的中介效应存在差异。
关键词:
潜在旅游者 旅游意愿 社交圈 参照群体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姚延波 贾广美
基于临场感在社交媒体使用中的普遍存在及社交媒体营销渠道在旅游领域的盛行,本研究引入临场感概念,试图从临场感视角揭示社交媒体旅游分享对潜在旅游者冲动性旅游意愿的影响。研究共进行两次组间实验,实验一检验社交媒体旅游分享形式对临场感的影响差异,实验二在验证实验一所得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临场感对冲动性旅游意愿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在社交媒体情境中,旅游分享的呈现形式越具有生动性,对临场感的影响效应就越明显,但临场感没能对冲动性旅游意愿发挥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心流体验的单中介及唤起和心流体验的链式中介路径,对冲动性旅游意愿产生间接影响。此外,唤起情感也没有直接作用于冲动性旅游意愿,而是通过心流体验对其产生间接影响。心流体验成为冲动性旅游意愿的重要前置要素,体现出冲动性旅游消费相比于一般商品消费的特殊性,为目的地社交媒体营销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颖华
随着旅游者对Web 2.0社交媒体使用的日益增多,旅游虚拟社区相继涌现(如TravBuddy.com,Trippy.com,doyouhike.net),旅游者社交网络行为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社交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普遍应用,集中体现了当下后现代社会的一系列特征:个人主义、透视主义、多元性、去中心化、批判思维等。这些后现代特征如何影响旅游者的社交媒体行为以及旅游者与他人的关系呢?本文拟从后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苏金豹 沈梦程 张德彪
散客旅游日益增多,对于自由行游客目的地规划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如何让不同类型的旅游者群体规划最优旅游路径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通过研究自由行中旅游者群体行为对旅游最优路线选择的影响,以旅游者个人偏好为自变量,旅游随行群体行为为调节变量,目的地景区兴趣度为中介变量,以实现因变量最佳路径的选择。研究得出:一是个人偏好会影响群体对目的地的兴趣度并最终影响最优路径的选择;二是群体行为偏好对个人偏好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并最终影响最优路径的选择;三是群体中的正式或非正式领导对群体偏好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陈岩英 谢朝武 张凌云 黄倩
在旅游危机情景下,线上潜在旅游者的安全沟通已成为影响旅游危机和旅游市场发展走向的重要行为活动,但这一行为体系尚未被系统地识别和检验。本研究以信号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旅游危机情景下线上媒体声量信号对潜在旅游者安全沟通行为的影响模型,以2018年7月泰国沉船事件作为背景事件,436个中文媒体平台的11万余条声量信号作为大数据基础,引入VA R模型进行行为响应机制的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线上媒体的总体声量信号对潜在旅游者的安全信息生产行为和安全信息分享行为具有显著的动态影响,但线上主流媒体、商业媒体、自媒体等分类媒体的声量信号呈现差异化的动态影响效应。潜在旅游者安全信息生产声量对其安全信息分享声量具有显著的动态影响,其中维度内的方差贡献率大于维度外的方差贡献率。本研究识别旅游危机情景下潜在旅游者安全沟通行为的维度结构,对安全行为的表现情景和维度类型进行了拓展性研究,验证了旅游危机线上媒体声量信号对潜在旅游者的动态影响机制,为旅游危机的线上舆情调控和旅游者行为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艾凌 吕兴洋 谭慧敏
自然灾害作为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不仅本身有着极大的破坏力,且事后自媒体发布带有负面偏差的报道还会造成深刻、持续的人为二次伤害。针对此,该研究以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地震为例,通过质性分析解析自媒体负面报道偏差的特征,再采用实验法探讨自媒体负面报道偏差对潜在旅游者到访意愿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1)自媒体负面报道偏差对潜在旅游者到访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2)目的地感知质量和预期作为后悔在此过程中起中介作用;(3)情绪易感性在此过程中起调节作用,潜在旅游者情绪易感性越高,对目的地的感知质量越低,预期作为后悔程度加剧,最终导致到访意愿越低。据此,研究提出自然灾害后目的地恢复性营销工作的策略与建议,完善了灾后信息传播应急管理机制,丰富了信息传播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小连 胡孝平
低碳旅游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的有效展开,离不开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推广。基于对全国范围内大学生的网络调查数据分析,构建了大学生低碳旅游感知价值、参照群体与参与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关系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感知效用对大学生低碳旅游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感知便利对大学生低碳旅游参与意愿的正向影响在本研究中没有得到验证。(2)次要参照群体对大学生低碳旅游参与意愿的正向影响显著,而主要群体对大学生低碳旅游参与意愿的正向影响在本研究中没有得到验证。研究认为,大力创造并宣传低碳旅游的利他与利己价值,形成良好的大学生低碳旅游感知效用体验,发挥学校环保社团或者协会组织的参照群体作用,可以提高大...
关键词:
感知价值 参照群体 参与意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昆 张梦 姬梅
参照群体是消费者行为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以参照群体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自助游方式下的参照群体影响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者选择自助游方式前往某目的地时受到的参照群体影响力更大;此外,参照群体影响力维度之间也存在差异:自助游旅游者受到的价值表达性影响和信息性影响大于功利性影响。研究拓展和深化了参照群体理论,对旅游市场营销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参照群体影响力 自助游 旅游方式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刘法建 徐金燕 吴楠
重游意愿作为旅游行为研究考察的结果变量,对了解旅游者行为、评价旅游市场等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国内外研究者对旅游者重游意愿的影响因素做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但由于受到案例地、样本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对重游意愿的影响因素缺少整合性、系统性的研究,也没有适用于各类型案例地的重游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因此本文尝试运用元分析方法,综合国内外涉及定量研究结果的89篇文献,对各影响因素与旅游者重游意愿的关系强度做了系统的分析。元分析结果表明:满意度与旅游者重游意愿的正相关关系强度最大,而旅游动机最小;样本来源对感知吸引力、旅游动机及目的地总体形象与旅游者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而文献类型的调节作用则不明显。本文总结出的理论模型不仅能对旅游者重游意愿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较好的概括,而且得出的相关结论也利于目的地经营者针对重游市场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
关键词:
旅游者 重游意愿 影响因素 元分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郑国中 王劲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状况的变化昭示了国内外游客行为的调整,而既有服务贸易策略的调整势必会对游客行为产生影响,然而其内在的具体关系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直白。由此,论文从影响国际旅游者行为的各种因素出发,并经由游客感知量化旅游服务贸易策略的影响,通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分析机制得出结论,旅游服务贸易策略的调整对游客的主观认知和预期行为以及旅游地的服务水平产生正向影响,尤其是对于游客的重复旅游意向有着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的影响。从而,相应的政策设计应该关注游客的特性需求,把握其行为影响机制,注重提升旅游地的服务层次延长游客的驻留时间和频繁旅游次数,从而制定出稳健有力的贸易策略,彰显我国旅游服...
关键词:
旅游服务 服务贸易 旅客行为 结构方程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胡兵 傅云新 熊元斌
为揭示旅游者参与低碳旅游意愿的驱动因素和形成机制,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检验低碳旅游情境下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自我效能感对低碳旅游意愿的影响效应。通过对512份样本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1)行为态度和自我效能感对低碳旅游意愿存在正向显著影响,尤其是行为态度的影响力更强烈;(2)尽管主观规范未能直接作用于低碳旅游意愿,而主观规范对行为态度和自我效能感与低碳旅游意愿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效应。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了旅游者参与低碳旅游意愿的干预路径与管理启示。
关键词:
低碳旅游 行为态度 主观规范 自我效能感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秋成 周玲强
基于旅游者环境友好行为的"利他主义"和"集体行动"属性,文章探讨了关系社会资本、集体社会资本、广义社会资本与旅游者环境友好行为意愿之间的理论关系,并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依据371位游客的抽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三个层面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情感连带、群体规范、人际信任)对旅游者两层次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情感连带、群体规范对旅游者环境维护行为意愿、环境促进行为意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人际信任对环境维护行为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环境促进行为意愿的影响则不显著;(3)不同层面社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必强 黎耀奇 翁敏珠
对产品/服务相同的促销信息进行不同的表述,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决策结果差异,这种现象称为“促销框架效应”。促销框架效应是影响旅游企业营销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目前较少有学者聚焦旅游者对旅游产品促销框架效应的偏好和响应。为弥补该研究空缺,文章基于框架效应理论,通过3个实验深入探讨了减损型促销框架(如满减促销:满400元减80元)和获利型促销框架(如满返促销:满400元返80元)对旅游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由于旅游情境之下个体的损失厌恶偏差更加凸显,因此,相对于获利型促销框架,减损型促销框架更能提升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意愿,并且感知价值在其中发挥了完全中介的作用;进一步,旅游者的调节导向显著调节了促销框架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即对于促进导向的旅游者而言,获利型促销框架对其购买意愿的提升作用反而更强。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段黎 胡伶俐 韩小云 李玲 范怡雯
在全球气候变暖催生向低碳经济转型发展的背景下,碳补偿(碳中和)已经成为新的热点研究话题。旅游业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推动旅游业的低碳转型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而培育旅游者低碳旅行意识,促进绿色旅游,是提升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新的增长点。因此,如何有效激发旅游者的碳补偿意愿,并使其付诸行动,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借鉴量化自我概念,基于说服理论和情感-行为的双因素理论,探究旅游过程中碳排放信息对旅游者碳补偿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3个实验,本研究发现:相较于非量化碳排放信息,当量化个体的碳排放信息使用后,旅游者的碳补偿意愿明显更高(实验1);旅游者环境情感中的行为愧疚感和预期自豪感在量化碳排放信息和碳补偿意愿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实验2);旅游者环境情感的产生受到了来自信息框架(消耗vs.保存)和碳排放信息(量化vs.非量化)交互作用的影响(实验3)。
关键词:
自我 碳补偿 环境情感 信息框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慧悦 阎敏君
旅游目的地宣传和营销是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景区的传统核心功能,新媒体高速化发展背景下,以焦点化、碎片化和拼图式为特点的移动短视频,擅于鲜活地表达旅游目的地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影响旅游者的行为意愿。文章以使用移动短视频的旅游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加入交互性和感知娱乐性重构结构模型,探究移动短视频使用对旅游者行为意愿的影响。通过对712份有效样本的检验发现:感知娱乐性、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态度具有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对使用态度具有负向影响;感知有用性、使用态度对旅游者行为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外部因素如交互性和主观规范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娱乐性具有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具有正向影响。基于此,文章对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景区借助移动短视频进行旅游目的地营销提出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