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16)
2023(15353)
2022(12478)
2021(11343)
2020(9683)
2019(22000)
2018(21781)
2017(42188)
2016(22979)
2015(25700)
2014(26029)
2013(25566)
2012(23238)
2011(20710)
2010(20384)
2009(18868)
2008(18538)
2007(16364)
2006(13827)
2005(12331)
作者
(66051)
(55572)
(55052)
(52926)
(35064)
(26818)
(25283)
(21653)
(21060)
(19623)
(18780)
(18764)
(17542)
(17377)
(17336)
(17086)
(16956)
(16511)
(15983)
(15849)
(13604)
(13556)
(13460)
(12696)
(12538)
(12476)
(12219)
(12218)
(11202)
(11047)
学科
(100223)
经济(100124)
管理(64063)
(61575)
(48851)
企业(48851)
方法(46579)
数学(41716)
数学方法(41173)
中国(27358)
(26611)
(26491)
地方(22587)
业经(20389)
(19896)
农业(18181)
(16646)
(16151)
贸易(16147)
(15666)
(15621)
财务(15613)
财务管理(15580)
企业财务(14845)
理论(14371)
环境(14236)
(14236)
银行(14203)
(13981)
金融(13978)
机构
大学(327851)
学院(327599)
(134756)
经济(131932)
管理(125983)
理学(110024)
研究(108962)
理学院(108733)
管理学(106460)
管理学院(105844)
中国(80615)
科学(68704)
(68547)
(60425)
(55662)
(54575)
中心(50876)
业大(50066)
研究所(50035)
财经(49099)
(47927)
(44770)
农业(43939)
(43358)
师范(42903)
经济学(42573)
北京(42009)
(39748)
经济学院(38676)
(38276)
基金
项目(228733)
科学(181474)
基金(168394)
研究(162362)
(147741)
国家(146590)
科学基金(126592)
社会(105066)
社会科(99736)
社会科学(99710)
基金项目(89256)
(89055)
自然(83304)
自然科(81428)
自然科学(81404)
自然科学基金(79927)
(75656)
教育(75270)
资助(68647)
编号(64266)
重点(51897)
成果(51010)
(50515)
(49267)
(47159)
科研(44566)
国家社会(44379)
课题(44300)
创新(44241)
教育部(43228)
期刊
(138623)
经济(138623)
研究(90056)
中国(57054)
学报(52924)
(49353)
科学(48707)
(47393)
管理(43928)
大学(40128)
学学(38071)
农业(33397)
教育(30507)
技术(28776)
(26934)
金融(26934)
财经(23923)
经济研究(22827)
业经(22569)
(20557)
问题(20400)
(17873)
统计(17573)
(16347)
技术经济(16090)
(15955)
资源(15127)
商业(14608)
理论(14554)
科技(14467)
共检索到462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牟晓光  
本文以中国东部三大城市群落的崛起为例,运用了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的方法研究了城市群落崛起中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异质性,实证结果表明,2003和2004年城市群落崛起过程中,受益最大的地区为低收入地区,区域收入差距呈现出缩小的趋势;2005~2007年,这种趋势出现了新的变化,低收入地区反而成为城市群落崛起过程中获益最少的地区,这说明了城市化进程进一步缩小了地区收入差距的趋势出现了反转,高速的城市化过程扩大了地区的收入差距。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黄静  王周伟  杜永康  
本文利用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法,研究教育收益率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在城市化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间的空间差异性,为制定更适宜的政策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收益率高出高收入群体4.3%。随着学历的提高,教育收益率越来越高,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教育收益率远高于未受高等教育的群组。对于中等及以上收入群体,城市的教育收益率显著高于农村;对于低收入群体,城市和农村的教育收益率没有显著差别。城镇化率对于中等及中等偏上收入群体的教育收益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红梅  陈典  王鹏程  
本文基于西南民族地区1433位农业转移人口的实地调查数据,构建了市民化指标体系,分别采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异质性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市民化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如下:考察异质性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应区别考虑个体的市民化程度。人力资本对低度市民化群体起到的推动作用更明显,而培育集体社会资本、再生社会资本则对促进高度市民化群体的稳定有意义,故应针对处于不同程度市民化的个体采取差异化措施以推进市民化进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席艳乐  张相文  曹亮  
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库2004~2009年的数据,运用IV方法和基于控制函数的分位数回归方法,测算了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劳动力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扩大了男女性别工资差距。更为重要的是,分位数回归显示,贸易自由化对同一样本内部不同工资水平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高工资劳动力尤其是高工资的男性劳动力从贸易自由化中获益最多,而低工资劳动力尤其是低工资的女性劳动力最容易受到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工资损害。因此,通过发展教育提升女性的人力资本水平意义重大,这也是缩小性别工资差异,最终实现两性平等的关键所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慧  范丽伟  孙秀梅  
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2006—2017年中国188个地级市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效率差异视角下城市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城市能源效率的平均水平略有下降。其中,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能源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京津冀城市群的能源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和科技支出阻碍了城市能源效率提升,经济水平和对外开放促进了城市能源效率提升。各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表现出明显的分位异质性,且不同因素对能源效率变化的边际贡献随着分位数的提高而不同程度地降低。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茹玉骢  王文雯  
本文在对2002~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匹配基础上,分位数回归研究表明:道路和电信基础设施对于企业效率影响为负,中等教育基础设施对企业具有正向作用,而高等教育基础设施仅对中等效率企业具有正向影响,医疗基础设施仅对高效率企业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此外,按企业所有制分类的稳健性检验发现:道路、电信、教育和医疗基础设施对不同性质和不同效率水平的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加强民生基础设施的投资、优化基础设施投资结构有助于企业效率的提升,且企业自身效率的提升和企业所有制结构的改善也有助于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边际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征宇  孙广亚  杨超  周亚虹  
传统分位数回归方法(QR)可以揭示解释变量对因变量的异质性边际影响,因而在实证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QR方法的缺点是估计结果的阐释依赖于不可观察扰动项的经济学含义。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因变量条件分位数回归(outcome conditioned QR,简称OC-QR)方法,用于分析政策效应的异质性。OC-QR的优点是能够直接识别并估计因变量位于其无条件分布的某一分位点(区间)时,解释变量对因变量的平均边际影响。新方法不仅能够刻画关键解释变量对因变量的异质性影响,并且具有更清晰的经济学解释。本文研究了OC-QR的识别、估计与推断步骤,还进一步讨论了OC-QR与OLS、QR以及Firpo et al.(2009)提出的无条件分位数回归(UQR)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后,运用该方法研究了房价上涨对家庭消费的异质性影响,以及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对不同工资水平人群的作用。结果表明OC-QR方法能较好地捕捉政策效应的异质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牛品一  陆玉麒  彭倩  
识别城市化动力机制对城市化持续、合理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发现,以往对城市化动力机制的计量研究多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对城市化的发展动力判断过于粗略的问题。文章首先通过变异系数、核密度估计方法,描绘出江苏省城市化发展分布状况,发现江苏省历年城市化相对差异基本稳定,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呈现出"双峰趋同"的态势。分位数回归方法能精确地描述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在特定分位点的边际效应,因而可使用分位数回归与OLS回归对比分析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因子。以2005年为界,将研究时段分为两个阶段,前后城市化动力因子存在明显差异OLS回归发现,行政力对城市化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小,而市场力量、外向力等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相对增大。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行政力量对城市化高的地区影响较弱,外向力对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的影响要大于城市化水平低的地区,市场力对城市化的影响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则经历了一个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产业结构的影响复杂多变。由此发现,江苏省城市化在不同阶段发展路径有不同的侧重点。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家龙  黄乾  
基于均值分析的经典OLS回归掩盖了身份变量对于不同收入点的作用大小和显著性,本研究引入分位数回归,重点分析身份差别对于收入分布的影响及影响的规律性。利用2013年家庭住户收入调查(CHIP)数据,研究发现:(1)户籍身份对收入的条件分布具有呈"U"形的显著影响。(2)党员身份对中高端收入人群具有扩大收入差距的效应。(3)就业身份的影响差异明显,固定职工、长期合同人员相对于临时合同、没有合同人员在收入分布的中高端具有显著且更大的影响;在任一收入分位数水平上,固定职工、长期合同、临时或短期合同、没有合同的收入回报依次降低。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家龙  黄乾  
基于均值分析的经典OLS回归掩盖了身份变量对于不同收入点的作用大小和显著性,本研究引入分位数回归,重点分析身份差别对于收入分布的影响及影响的规律性。利用2013年家庭住户收入调查(CHIP)数据,研究发现:(1)户籍身份对收入的条件分布具有呈"U"形的显著影响。(2)党员身份对中高端收入人群具有扩大收入差距的效应。(3)就业身份的影响差异明显,固定职工、长期合同人员相对于临时合同、没有合同人员在收入分布的中高端具有显著且更大的影响;在任一收入分位数水平上,固定职工、长期合同、临时或短期合同、没有合同的收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明  
Moran’s I指数和LIsa指数的分析表明,中国制造业各主要指标在省域层面上都呈现出空间相关性,且相关密切程度和相关范围在逐步扩大;制造业空间地理加权生产函数表明,资本对制造业产出影响程度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资本对产出影响程度较小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劳动要素对制造业产出影响程度较大的区域集中在华东、华南和西南等人口密度普遍较大的地区;制造业分位数回归生产函数表明,在制造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资本要素对产出的影响远高于劳动要素而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资本要素对产出的影响在逐渐的减小而劳动要素对产出的影响在逐渐加大,在制造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劳动要素对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寇恩惠  刘柏惠  
在我国城乡统筹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农民工"短工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工资差距展开分析。在修正劳动参与和短工化的样本选择问题基础上,使用分位数回归方法估计农民工工资函数,并且使用MM方法对短期农民工和长期农民工的工资差距进行分解。结果显示高学历、培训经历、本地就业以及通过亲缘和正规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的人,获得长期合同的可能性较高;地区和教育对农民工工资的贡献较大;两种合同类型的农民工在工资分布的底端存在较大差距,农民工的工资差距存在"粘性地板效应"。这些结论对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提高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加快城镇化进程,平衡区域间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卫亚  袁军江  陈新涛  
笔者采用面板模型识别中的变系数变截距检验方法将全国31个省份划成5个区域,使得区域内的模型变为面板变截距模型,然后采用动态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区域异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面板模型识别中的变系数变截距检验方法在区域划分中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艳春  孙凯  
利用1978-2014年辽宁省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清晰的刻画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同程度城市化水平阶段动力因子中各个指标变量对于城市化水平作用的强弱及方向。研究发现:内源力对城市化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市场力具有显著负向作用,行政力和外向力作用强弱及方向是由其内部所含的各个因素共同作用决定。根据研究的结论,提出了加快辽宁省城市化进程的有力措施,为制定辽宁省持续、高速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林勇  吴甜甜  
利用对异质性分析较为成熟的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对全国311个城市2005-2012年数据进行了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房价对城镇居民消费整体具有显著弱财富效应,但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影响差异较大。通过k-均值法对各城市进行了聚类分析,将全国城市分为五线。房价对一线城市居民消费影响表现出弱挤出效应;对二、三、五线城市居民消费影响表现为弱财富效应;对四线城市居民消费影响表现为显著财富效应。同时得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依然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最重要因素,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对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显著促进了城镇居民消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