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52)
2023(9302)
2022(7892)
2021(7690)
2020(6304)
2019(14550)
2018(14331)
2017(26642)
2016(13877)
2015(15681)
2014(14602)
2013(14454)
2012(13594)
2011(12344)
2010(12069)
2009(11146)
2008(10675)
2007(9037)
2006(7908)
2005(7093)
作者
(35212)
(29399)
(29224)
(27769)
(18862)
(14150)
(13197)
(11316)
(11163)
(10329)
(10013)
(9883)
(9350)
(9307)
(9033)
(8857)
(8711)
(8584)
(8454)
(8225)
(7321)
(6898)
(6761)
(6708)
(6540)
(6510)
(6384)
(6355)
(5832)
(5678)
学科
(56162)
经济(56108)
管理(40424)
(39613)
(33228)
企业(33228)
方法(23088)
数学(19819)
数学方法(19653)
中国(18731)
技术(16201)
(14846)
贸易(14834)
(14535)
(14194)
业经(12628)
技术管理(12201)
(12068)
地方(10873)
(10600)
(10481)
金融(10480)
(9900)
银行(9895)
(9635)
农业(9365)
环境(8932)
理论(8824)
(8419)
(8384)
机构
大学(189184)
学院(186132)
(88428)
经济(87041)
管理(73902)
研究(67400)
理学(63770)
理学院(63013)
管理学(62339)
管理学院(61946)
中国(53519)
(40622)
(37275)
科学(35932)
(31555)
中心(30431)
财经(29962)
研究所(28638)
经济学(28119)
(27572)
北京(26268)
(25859)
师范(25726)
(25689)
经济学院(25246)
(24489)
财经大学(22453)
(22353)
业大(21606)
师范大学(21386)
基金
项目(125428)
科学(102416)
研究(97096)
基金(93959)
(80676)
国家(80040)
科学基金(70111)
社会(65146)
社会科(61955)
社会科学(61944)
基金项目(49905)
(46122)
教育(44702)
自然(42611)
自然科(41760)
自然科学(41753)
自然科学基金(41072)
(39821)
编号(37531)
资助(36876)
(32222)
成果(30198)
(29720)
创新(29153)
重点(28178)
国家社会(28139)
(27929)
课题(26662)
教育部(26457)
中国(25916)
期刊
(95143)
经济(95143)
研究(61717)
中国(41773)
管理(30233)
(27427)
教育(24507)
科学(24175)
学报(20670)
(19517)
(18541)
金融(18541)
大学(17041)
经济研究(16587)
技术(16274)
学学(15509)
财经(14907)
(14063)
农业(13931)
国际(13877)
业经(13510)
(13145)
问题(12804)
世界(12003)
技术经济(10272)
科技(10198)
(9822)
(9215)
论坛(9215)
现代(8540)
共检索到287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朱贻文  曾刚  
以往研究大多仅将展会视为市场营销的平台。近期研究发现,展会已成为知识循环和知识创造的重要场所,对于产业创新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在系统梳理国外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对象—行动—效果"三层路径模型,对参展者在展会中的学习与创新过程进行分析,并以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为案例,检验了该路径在我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展会可以从了解客户需求变化、发现新兴技术发展、把握行业总体趋势3个方面促进参展者的创新活动。具体来看,直接交谈与间接观察等交流方式,在面对客户、合作伙伴和竞争者等不同对象时的效果各异。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朱贻文  曾刚  
以往研究大多仅将展会视为市场营销的平台。近期研究发现,展会已成为知识循环和知识创造的重要场所,对于产业创新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在系统梳理国外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对象—行动—效果"三层路径模型,对参展者在展会中的学习与创新过程进行分析,并以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为案例,检验了该路径在我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展会可以从了解客户需求变化、发现新兴技术发展、把握行业总体趋势3个方面促进参展者的创新活动。具体来看,直接交谈与间接观察等交流方式,在面对客户、合作伙伴和竞争者等不同对象时的效果各异。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朱贻文  曾刚  
以往研究大多仅将展会视为市场营销的平台。近期研究发现,展会已成为知识循环和知识创造的重要场所,对于产业创新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在系统梳理国外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对象—行动—效果"三层路径模型,对参展者在展会中的学习与创新过程进行分析,并以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为案例,检验了该路径在我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展会可以从了解客户需求变化、发现新兴技术发展、把握行业总体趋势3个方面促进参展者的创新活动。具体来看,直接交谈与间接观察等交流方式,在面对客户、合作伙伴和竞争者等不同对象时的效果各异。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辜应康  曾学慧  杨杰  汪彦  
基于参展商需求的多样性和现代展览会服务的特殊性,本研究以2009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为例,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影响参展商感知满意度的5大因素,同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因子分析结果,并揭示参展商感知满意度与展后行为意向之间的关联。研究表明,影响参展商感知满意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因素对参展商感知满意度的影响程度不同,而且参展商感知满意度与参展商再次参展意愿和推荐他人参展等展后行为高度正相关。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2014年4月9-11日南京国际博览中心汇聚中外创新科技船舶海事年度盛会2014"中船展"再度起航根据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需求,具国际性、专业性、贸易性的船舶海事盛会—2014"中船展"将重点展示产业升级改造、产业链优化、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等方面的技术发展;造修船业重点产品与技术;主流船型优化升级技术;新能源辅助动力技术;以及船舶配套的推进、通讯导航及自动化系统等,推进中国船舶海事业的创新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蔡礼彬  
当前迅速发展的会展业不仅需要提倡精细化的管理思想,而且系统化的服务创新也迫在眉睫。本文借鉴服务科学管理工程的研究方法,以博览会游客和有关专家为对象,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数据资料,并利用SPSS19.0进行因子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将游客的需求抽象转换为一系列的工程参数。在绘制会展服务蓝图的基础上,对青岛2014世界园艺博览会服务的38项指标进行质量功能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展会中的人员服务、展会信息和场馆环境对游客来说是最重要的,据此得出资源分配的优先顺序,实现最大化的游客满意度;而对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三对相互矛盾的指标,则采用TRIZ理论化解矛盾,最终实现模式化的服务创新选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敏  郭春敏  熊静雯  
以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BioFach China 2007参展商为调查样本,通过评分赋值法和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中外参展商行为差异和对展览视觉形象的认知水平。结果表明,中国参展商整体认知水平低于境外参展商,行为受认知程度影响。境外参展商在参展理论、参展目的和对展览的重视程度等方面明显高于中国参展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司月芳  刘婉昕  朱贻文  聂雨涵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不满足于仅在国内研发,而是通过跨国并购、建立国际技术联盟以及设立海外研究机构等多种形式将研发活动扩展到海外。论文采用2016—2018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问卷调研数据,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跨境合作研发、跨国并购、设立海外研发机构这3种研发国际化行为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并将企业的社会嵌入性和吸收能力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对研发国际化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发展中国家与地区,中资企业更倾向于向拥有高密度研发能力、汇集全球创新资源与人才、语言沟通障碍较小的发达经济体进行研发投资。其次,跨国并购与设立海外研发机构与企业创新存在显著正相关;相较于单一研发国际化行为,多元化行为对企业产生创新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最后,中资企业研发国际化行为对创新的影响力受到其在东道国本地的社会嵌入性以及自身吸收能力的正向调节。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习近平  
(2018年11月5日,上海)尊敬的各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王室代表,尊敬的各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尊敬的各代表团团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2017年5月,我宣布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经过一年多筹备,在各方大力支持下,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式开幕了!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来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伍士林  窦营  
认证制度源自于20世纪初的英国,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已成为国际上通行的、用于产品安全、质量、环保等特性评价、监督和管理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2009年浙江省所举办的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为平台,通过现场调研来了解浙江林产企业参与国际认证的情况,借此分析了影响浙江林产企业参与国际认证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东强  李彤  
准确进行品牌定位,是塑造会展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酒博会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找出了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白酒专业博览会会展品牌定位存在的定位模糊、缺乏特色等突出问题,运用生态位理论提出了酒博会会展品牌科学定位的对策,主要包括理清目标市场,寻求最适生态位;优化资源配置,拓展最宽生态位;提升产品竞争力,消解生态位重叠。这为酒博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决策和现实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  依绍华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在全球经贸发展增速乏力、多边贸易体系受到挑战的背景下举办的,体现了我国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进博会规格高、成果丰硕,综合效应多元,成为国家级展会的佼佼者。为进一步提升进博会影响力、扩大综合效应,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进博会取得的成效以及带来的产业关联效应和就业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推动进博会更好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2020年6月10日,2020线上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开幕,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在北京主会场出席开幕活动并讲话。张桃林指出,经过近30年的产业化发展,中国薯业已建立起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成为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农业产业之一。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在推动薯业发展、促进国际贸易、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民众营养健康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是一个桥梁,更是一个国际舞台,应该面向农民、企业、
关键词: 博览会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建颖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凝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对全人类发展的重大贡献。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连接中国和世界的新的大平台,是中国主动推动和引领经济全球化、积极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国际平台,是推进"一带一路"共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通过开放、共享中国大市场,既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内外联动,又促进国际贸易平衡强劲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着包容平衡共享可持续方向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军  远铜  
在农业部有关部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和广东省农业厅联合主办,广东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和广州市种子商会等单位承办的"2009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广东农业良种示范展示会"及第二届"中国国际种业高峰论坛"于2009年11月底在广州成功举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