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01)
- 2023(12640)
- 2022(10510)
- 2021(9676)
- 2020(8530)
- 2019(19267)
- 2018(18960)
- 2017(37371)
- 2016(19327)
- 2015(21272)
- 2014(20629)
- 2013(20451)
- 2012(18471)
- 2011(15994)
- 2010(15757)
- 2009(14603)
- 2008(14540)
- 2007(12593)
- 2006(10778)
- 2005(9413)
- 学科
- 业(89078)
- 济(88117)
- 经济(88028)
- 企(81334)
- 企业(81334)
- 管理(74439)
- 方法(46183)
- 数学(38152)
- 数学方法(37793)
- 财(33214)
- 业经(28778)
- 农(27421)
- 务(23843)
- 财务(23806)
- 财务管理(23777)
- 企业财务(22628)
- 税(21987)
- 税收(20526)
- 收(20349)
- 农业(20185)
- 技术(17991)
- 中国(17794)
- 和(15890)
- 划(15549)
- 制(15509)
- 策(14979)
- 理论(14637)
- 贸(14454)
- 贸易(14449)
- 易(14065)
- 机构
- 学院(271510)
- 大学(265380)
- 济(119497)
- 管理(118286)
- 经济(117668)
- 理学(102927)
- 理学院(102145)
- 管理学(100851)
- 管理学院(100358)
- 研究(73855)
- 财(62134)
- 中国(60888)
- 京(51957)
- 财经(48812)
- 经(44464)
- 科学(40575)
- 江(39792)
- 农(37932)
- 经济学(37014)
- 中心(36351)
- 财经大学(36230)
- 业大(35820)
- 经济学院(33917)
- 商学(33422)
- 所(33336)
- 商学院(33151)
- 经济管理(32190)
- 北京(31630)
- 州(30759)
- 农业(29471)
- 基金
- 项目(182751)
- 科学(148136)
- 基金(137755)
- 研究(136561)
- 家(116704)
- 国家(115695)
- 科学基金(104451)
- 社会(91036)
- 社会科(86719)
- 社会科学(86700)
- 基金项目(73212)
- 省(70883)
- 自然(66904)
- 自然科(65330)
- 自然科学(65312)
- 自然科学基金(64235)
- 教育(62564)
- 划(57717)
- 资助(55803)
- 编号(54113)
- 部(41577)
- 创(41450)
- 成果(41222)
- 重点(39733)
- 国家社会(38764)
- 业(38441)
- 发(38116)
- 创新(37976)
- 制(37289)
- 教育部(37087)
- 期刊
- 济(124162)
- 经济(124162)
- 研究(78158)
- 财(52467)
- 管理(48630)
- 中国(41849)
- 农(33912)
- 科学(32205)
- 学报(31138)
- 技术(28300)
- 大学(25797)
- 学学(25016)
- 财经(24138)
- 农业(23560)
- 融(22600)
- 金融(22600)
- 业经(22386)
- 经(20609)
- 经济研究(20043)
- 教育(17581)
- 务(17431)
- 问题(16665)
- 财会(16361)
- 技术经济(16169)
- 税(15793)
- 业(14946)
- 税务(14041)
- 会计(13647)
- 统计(13636)
- 商业(13536)
共检索到387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宝顺 邓粞元 刘冰熙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问题的同时,也给社会资本方的经营带来影响。企业参与PPP与政府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是否有助于其税负的减轻?基于PPP概念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采用准自然实验框架实证研究了企业参与PPP对其税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参与PPP提高了其避税程度,降低了税负水平。分行业看,建筑业效应在统计上最为显著,而电力、热力等市政建设类项目企业参与PPP后税负不降反升。分区域看,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参与PPP对其税负有显著的降低,而西部地区并不显著。政策启示是在严格执行显性税收优惠的同时,规范PPP项目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
关键词:
PPP 税负 准自然实验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艳 梁日新 李英
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加剧导致企业“脱实向虚”的现状越来越严重,进而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金税三期”这一准自然实验,以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DID)实证检验了大数据税收征管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大数据税收征管显著降低了企业金融化程度。机制检验发现,大数据税收征管通过加剧企业融资约束、缓解代理问题进而抑制企业金融化,有效发挥了“征税效应”和“治理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大数据税收征管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避税动机较强的企业以及公司治理水平较差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而在产权性质不同的企业中没有显著差异。本文丰富了企业金融化和税收征管的相关研究,也为数字经济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卫兵 王利霞
减税降费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支持实体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企业经营策略有着重要影响。作为一项重要的结构性减税政策,"营改增"可能通过两个方向相反的机制影响企业金融化,即增加企业经营性投资而抑制企业金融化的替代效应,以及缓解融资约束而增加金融资产配置的富余效应。本文基于我国 "营改增"改革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减税降费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机制及程度,结果表明:第一,"营改增"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第二,"营改增"主要通过刺激企业经营性投资的替代效应对企业金融化产生抑制作用,但并未显著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第三,"营改增"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强于国有企业,且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主要存在于存贷比较高的地区。上述研究结论表明,减税降费政策除了可直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外,对抑制企业金融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波 赵国昌
基于汽车之家的微观数据和2015年10月开始的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政策,本文运用倍差法考察了车辆购置税的税负归宿,并分析了汽车的车辆购置税和增值税的收入分配效应。本文发现: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优惠的85%为消费者所得;汽车销售价格对税率变化的调整非常迅速;尽管消费者获得了减税优惠的70%以上,但是购置搭载了升级发动机(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消费者获得的减税优惠明显更少;购买外国品牌汽车的消费者获得的减税优惠更多;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未导致收入不平等程度的降低。这些结果表明,我国车辆购置税的税率变化能有效传导到价格,其对消费和环境保护的影响是可期的。作为从价税,车辆购置税的税负归宿为我国间接税税负归宿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车辆购置税 税负归宿 间接税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凯强 陈志刚
在“十三五”期间全面推进和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背景下,基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预算偏离表现为“超收”,而支出预算偏离表现为“少支”的现象,探讨政府预算偏离对企业税负的影响机制。基于地方政府预算偏离影响微观市场主体的机制路径,研究发现政府收支预算偏离程度增加将提高企业的实际税率;一系列经验分析表明,当政府收入预算偏离的幅度提高10%,该地区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的实际税率将分别增加0.46%、0.25%;当政府支出预算偏离的幅度提高10%,该地区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的实际税率将分别增加1.34%、0.62%,企业所得税实际税率的变动幅度更大。此外,相比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企业受政府预算偏离的影响更大;国有企业的税收负担与地方政府的预算行为密切相关,外资企业次之,民营企业相关性最小。本研究为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科学调控政府收支,优化市场竞争环境,完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范润 孙雪娇
本文基于避税代理观理论分析了企业金融化的动因,以“金税三期”刻画企业避税活动的减少并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08~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减少避税活动可以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具体检验其影响机制发现,减少避税活动通过降低企业可支配现金流和代理成本两条路径抑制了实体企业金融化程度。进一步证据显示,在税收征管强度较高、分析师关注度较高、内部控制质量较高以及管理层持股激励较高的情境下,减少避税活动能够更为显著地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研究结论对政府部门进一步优化财税金融制度、引导企业“脱虚向实”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斌 王星月
选取2012—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以金税三期为准自然实验场景,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大数据税收征管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大数据税收征管能够发挥治理效应,显著抑制了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机制检验发现,大数据税收征管可以通过缓解代理冲突和改善信息环境来发挥治理效应,并且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过度投资样本组,可能原因是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是其统筹自身政治属性、社会属性及经济属性后的决策选择,不同于民营企业只考虑单一经济收益。文章丰富了大数据税收征管的经济后果研究,为税务部门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建设,更好发挥外部治理效应提供一定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素波 王耀东
以"营改增"这一税制改革作为研究契机,基于2008~2015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PSM-DID)深入探讨"营改增"政策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营改增"对企业盈余管理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营改增"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会因产权性质、政府补助、高管特征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拓展了税制改革对企业盈余管理影响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
税制改革 盈余管理 营改增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勇 芦雪瑶
资本市场开放是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文章以中国启动"陆港通"交易试点为背景,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避税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引入"陆港通"机制显著抑制了企业避税,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缓解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增强外部监督,削弱企业避税的动机和能力,进而发挥资本市场开放的治理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治理作用在税收征管力度较弱及企业内部治理水平较高的样本中更为显著,与企业内部治理存在协同效应,但未能产生对外部税收征管的替代效应。本研究为坚定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战略、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实现税收公平和正义、促进实体经济稳健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陆港通 企业避税 公司治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辉航 刘小兵 季永宝
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率,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而减税政策是重中之重。文章以西部大开发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1998-2007年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减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减税政策能够刺激实体经济发展,名义税率每下降1%,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0.38%-0.75%。减税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既有直接效应也存在间接效应。直接效应表现为减税有利于存续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间接效应则表现为减税可以刺激更多的创业活动,而新进入企业比存续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异质性检验表明,小企业比大企业对于减税政策更加敏感,而且减税对生产效率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先增加后减小,存在长期收敛效应。文章为我国减税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生产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对于今后税收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减税政策 企业生产效率 双重差分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辉航 刘小兵 季永宝
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率,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而减税政策是重中之重。文章以西部大开发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1998-2007年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减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减税政策能够刺激实体经济发展,名义税率每下降1%,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0.38%-0.75%。减税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既有直接效应也存在间接效应。直接效应表现为减税有利于存续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间接效应则表现为减税可以刺激更多的创业活动,而新进入企业比存续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异质性检验表明,
关键词:
减税政策 企业生产效率 双重差分法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日前印发《2019年全国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要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有明显降低,让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有明显感受。工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落实减税降费2万亿元的政策措施;持续推进清欠专项行动,督促政府部门和国有大型企业对拖欠民营企业的款项年底前清偿一半以上,决不允许增加新的拖欠;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企业满意度;通过调查评估和监督检查,推动惠企减负政策落实,增强企业获得感。
关键词:
减轻企业负担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洪群 戴亦一
以2004—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手工收集的官员到访数据,实证检验了官员到访对企业税收负担的影响。结果显示:官员到访能够显著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与非官员到访企业相比,官员到访企业具有更低的适用税率和实际所得税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官员到访对企业税收负担的减轻作用,不仅受到产权性质和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的影响,而且因"一把手"机制和到访目的而存在差异,即官员到访的税负效应仅存在于非国有企业和税改后公司中;与非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到访相比,只有党政班子成员到访才能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视察和调研等指导性官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淦振宇 踪家峰
基于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考察环境规制对企业实际税负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重点控制区的重点行业实施特别排放限值能够显著降低企业实际税负;机制检验显示,企业债务融资的利息税盾效应以及税收优惠的增多是环境规制促进企业实际税负降低的重要渠道;特别排放限值政策对企业实际税负的影响会因为企业所有制形式、城市间产业结构以及财政压力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特别排放限值引发的企业税负降低能够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环保技术创新水平。研究结论为更好地发挥环境规制及其配套财税激励机制的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依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婧 方军雄 秦璇
交通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创新则是经济增长最为持久的动力。本文利用高铁开通的外生冲击检验交通条件变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能够显著促进当地企业的创新投资。进一步地,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高融资约束、高科技行业及民营企业当中。同时,主要的影响渠道包括技术人才的流动、信息环境的改善和融资约束的缓解等。这表明,交通改善有助于加快区域创新要素流动,促进企业创新的投入产出活动。
关键词:
高铁开通 要素流动 创新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司法改善与企业债务融资——基于巡回法庭设立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续贷限制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基于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并购、企业社会责任与风险承担——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营改增”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力度吗?——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投服中心持股行权能抑制企业违规吗?——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碳排放权交易能提升高能耗企业韧性吗?——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社会责任——基于“陆港通”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股票发行制度与初创科技型企业估值: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环境规制促进了企业贸易方式转型吗——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环境规制与中国制造企业出口升级——基于节能低碳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