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64)
2023(11041)
2022(8705)
2021(7858)
2020(6405)
2019(14298)
2018(14384)
2017(27749)
2016(15200)
2015(16914)
2014(16825)
2013(16483)
2012(14880)
2011(13408)
2010(13674)
2009(13030)
2008(12727)
2007(11787)
2006(10837)
2005(10136)
作者
(42093)
(36309)
(35342)
(33830)
(22391)
(17184)
(15955)
(13838)
(13639)
(12613)
(12400)
(11791)
(11515)
(11430)
(11224)
(10963)
(10451)
(10391)
(10282)
(10136)
(9046)
(8858)
(8655)
(8337)
(8135)
(8072)
(8067)
(7867)
(7205)
(7070)
学科
(63501)
经济(63398)
(51073)
(46706)
管理(42292)
农业(30867)
(30112)
企业(30112)
业经(20712)
方法(19662)
中国(19584)
(18394)
(18166)
数学(16988)
数学方法(16879)
(15748)
贸易(15742)
(15518)
(13686)
地方(13326)
(12919)
(12282)
(10793)
银行(10781)
发展(10700)
(10688)
农业经济(10578)
(10381)
(10357)
(10102)
机构
学院(216060)
大学(211994)
(95763)
经济(93898)
管理(81486)
研究(74645)
理学(69653)
理学院(69009)
管理学(68024)
管理学院(67665)
中国(59425)
(54356)
(45046)
(44351)
科学(42605)
农业(41108)
(37130)
业大(36947)
(35385)
中心(35273)
财经(34316)
研究所(33042)
(31202)
经济学(29529)
(27191)
北京(27051)
师范(26979)
经济学院(26704)
(26663)
(26077)
基金
项目(141997)
科学(113075)
研究(108698)
基金(104032)
(89874)
国家(89021)
科学基金(76470)
社会(72254)
社会科(68124)
社会科学(68111)
(56062)
基金项目(55051)
教育(47829)
自然(45903)
(45560)
编号(45154)
自然科(44769)
自然科学(44761)
自然科学基金(43981)
资助(40445)
成果(36305)
(33637)
(32547)
(32009)
重点(31488)
(31170)
国家社会(30780)
课题(30495)
(29611)
(28424)
期刊
(116169)
经济(116169)
研究(65843)
(59461)
中国(51230)
农业(39800)
(34563)
学报(32359)
科学(31051)
管理(27563)
大学(26507)
学学(25188)
(25171)
金融(25171)
业经(24600)
教育(21114)
(18943)
技术(17620)
问题(17390)
财经(17196)
经济研究(16070)
农村(15112)
(15112)
(14734)
农业经济(14520)
世界(13571)
(12432)
(12078)
经济问题(11690)
技术经济(10254)
共检索到339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同山  孔祥智  
基于冀、鲁、豫三省779户农户问卷调查发现,部分农户愿意有偿放弃农村土地。如果条件合适,愿意直接出售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比例分别为21.69%和45.92%;愿意以政府征地、换工资收入、换城镇住房、整村搬迁等方式退出农村土地的比例超过59%。对梁平、晋江和平罗等土地退出试点的案例分析发现,无论是承包地、宅基地、其他集体土地还是集体成员身份,实施有偿退出都具有现实可行性。为优化"人地"资源配置,要充分认识实施土地退出的重要性,加快总结试点地区的经验做法,完善农村土地和集体成员身份"一揽子"退出的顶层设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贻芳  钟涨宝  
建立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非农转移,农民群体逐渐分化,农民分化导致农民在土地产权认知、流转意愿、养老保障需求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差异,建立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引导部分有条件的农户从农村有序退出成为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农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而享有,它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权力,更与成员身份紧密结合的社会保障权。建立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需要保障农民的自由选择权和土地权益的实现,重点是建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林佩琪  刘锐  曹广忠  
农村承包地流转是城市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认知状况无疑对承包地流转或退出意愿有重要影响。利用大样本调查数据分析了土地所有权认知状况及其对承包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农地所有权认知与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制度规定并不完全相符,调查样本中近38%农户认为承包地属于农户。对承包地退出意愿的分析表明,认为农地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农民,认为市民化之后应交回承包地、无偿交回承包地的比例更高;认为农地所有权属集体的农民,倾向于认为有偿交回承包地;认为土地所有权属于农户的农民,认为应保留承包地或有偿交回承包地的概率更大。个人属性、家庭属性和村庄属性特征对退出承包地有不同的影响效果。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黎翠梅  李英  刘颖  
论文基于对长沙市206位农民工的调查,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民工农地经营权资本化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性别、参加社保比例、农地分散程度、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农民工年龄、家庭人均收入、耕种意愿以及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对经营权资本化退出意愿影响显著。其中,性别、参加社保比例、农地分散程度以及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呈正向关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兴明  
基于福建省402份农民工调查样本,对农民工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及退出条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揭示出影响农民工承包地退出意愿的显著因素。研究表明,对农民工土地退出意愿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分别是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城镇定居意愿、人均耕地面积、地区经济状况、村距最近县城距离、农田灌溉条件、农地流转情况等,据此提出了促进土地承包权良性退出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后平  邓霞  韩明月  
新型城镇化抛弃了过去偏重于大中城市和城市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文章提出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应遵从农民意愿,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更具现实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后平  邓霞  韩明月  
新型城镇化抛弃了过去偏重于大中城市和城市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文章提出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应遵从农民意愿,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更具现实意义。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力  杨绎  
作为人口城镇化配套措施的农民自愿退出农村地权,与现有法律制度在适用范围、自愿性、补偿标准等方面均有出入。这揭示了现有物权体系对被农村市场经济发展所推动的,农村地权体系向身份型与市场型双向分化趋势的回应与调整能力不足,也反映了地方政府在推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遭遇的转户农民与非农主体之间利益平衡的两难。通过"三权分置"改革,并借助将农村集体组织改组为特别法人,可促使经营权自传统承包经营权的分化而出,以及剩余承包权向法人成员权的转化,进而形成转户农民有偿退出经营权,并有条件保留法人成员权的利益分配方案,以作为人口城镇化背景下农民自愿退出农村地权的规制出路。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范辉  
新型城镇化发展给农地资源保护带来的既有挑战又有机遇。新型城镇化可能会引起新一轮占用农用地,农地转用空间格局将发生变化,农地生态系统功能存在下降的风险,农地质量下降的概率增加等。同时,新型城镇化发展也有利于农地资源保护,主要包括通过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建设能够减少占用农地规模,集约紧凑型城市开发模式有利于农地保护,城镇体系与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空间耦合有助于农地生态功能的稳定,农用地的外部性内在化。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需要借助伦理学的视角进行农地资源保护。人类与农地资源是平等的关系,要以敬重的态度爱护农地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潘扬彬  顾汉龙  宇阳  何雨晴  
本文基于沈阳市383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揭示了农户分化和宅基地价值认知在两者间的中介及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农地转入行为显著削弱了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而农地转出行为显著增强了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农户分化对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起完全中介作用,农地转入行为通过农户分化削弱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中介效应为6.81%,农地转出行为通过农户分化增强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中介效应为7.33%;农户宅基地价值认知发挥部分调节作用,对于农地转入户,宅基地保障价值认知发挥了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对于农地转出户,宅基地资产价值认知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本文对于明确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群体,针对农地流转行为不同的群体制定差异化的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政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韩锦绵  邵佳莹  刘映辰  
从农户角度出发,对其在农地流转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风险系统性地归类,并剖析这些风险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市场和农户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全面综合的农户风险规避机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利平  
中国已进入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阶段,农村土地问题成为困扰其发展的根本问题,其中农地发展权即是问题之一。农地发展权的界定与法律性质的明确关乎农民的财产权利。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地发展权制度存在的农地发展权归属不清、宅基地使用权处理不当及土地征收征用缺乏考量农地发展权保障功能等缺陷。农地发展权制度的创设,应明确农地发展权归属,严格宅基地的使用,强化农地发展权的社会保障功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常伟  顾海英  
当前,中国农村户户务农的农地经营格局已被打破,农地配置的优化引发了对农地承包权退出机制的政策考量。本研究利用沪、浙、苏等相对发达地区的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在农地退出决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农户承包农地的退出意愿进行了考察,特别是分析了城镇住房、农地依赖对农户农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34.85%的样本农户具有承包权退出意愿,对农地依赖弱的农户更倾向退出承包权,但拥有城镇住房却由于财富效应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户承包权的退出意愿,这一研究结论揭示,现有农地退出政策或是一种次优选择,即最有条件退出农地承包权的农户反而倾向选择持有农地承包权。另外,研究还进一步考察了农户对农地承包权退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立争  宁萌  
农业生产集约化、农村人地矛盾的社会现实以及农民分化与户籍制度的变革均要求必须加快完善我国的农地退出机制。各地区的农地退出实践表明,农地退出机制的构建,必须综合考量农民意愿、土地收益以及相应的配套制度。未来应构建农地的"准退出"模式,完善相应的补偿机制,并健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莉  
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不断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化了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和承包权,赋予了农村土地的金融属性。探索农地金融的发展路径,并以此为基础,拓宽传统农村金融服务项目,既可以实现农村金融的飞跃发展,又抓住了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切入点。文章主要是从法制约束、农地流转、农地估价、农业保险和农村社保五个方面探讨了当前发展农地金融的障碍及政策突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