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45)
2023(7150)
2022(5908)
2021(5681)
2020(4561)
2019(10543)
2018(10050)
2017(19245)
2016(10174)
2015(11649)
2014(11458)
2013(11341)
2012(10797)
2011(10197)
2010(10042)
2009(8983)
2008(8811)
2007(7875)
2006(6970)
2005(6418)
作者
(27764)
(23384)
(23343)
(22224)
(14975)
(11157)
(10539)
(9115)
(8935)
(8158)
(8147)
(7804)
(7702)
(7549)
(7524)
(7337)
(7132)
(6726)
(6701)
(6449)
(6009)
(5578)
(5566)
(5258)
(5237)
(5221)
(5213)
(4864)
(4704)
(4590)
学科
(52788)
经济(52749)
管理(26354)
(24900)
(19242)
企业(19242)
方法(18461)
中国(17331)
数学(16629)
数学方法(16531)
地方(13080)
(12670)
(11860)
贸易(11852)
(11577)
(9495)
业经(9444)
地方经济(8502)
农业(8404)
关系(8273)
(7844)
(7722)
金融(7721)
环境(7677)
(7671)
银行(7667)
(7658)
(7529)
(7468)
(7268)
机构
大学(147672)
学院(146079)
(72458)
经济(71314)
研究(59525)
管理(54756)
理学(46883)
理学院(46281)
管理学(45806)
中国(45778)
管理学院(45503)
科学(32348)
(32196)
(29376)
(29123)
研究所(26879)
中心(25044)
经济学(23358)
财经(23272)
(21667)
(21479)
北京(21021)
经济学院(20992)
(20986)
(20447)
(20446)
师范(20335)
科学院(18363)
财经大学(17413)
业大(17059)
基金
项目(97125)
科学(78968)
研究(73831)
基金(73527)
(64285)
国家(63848)
科学基金(54258)
社会(50351)
社会科(47886)
社会科学(47879)
基金项目(37712)
(34093)
教育(33479)
自然(32247)
自然科(31531)
自然科学(31524)
自然科学基金(30991)
(30511)
资助(30106)
编号(28575)
成果(23728)
(23606)
(22998)
重点(22578)
国家社会(22394)
中国(22273)
教育部(20582)
课题(20516)
(20160)
发展(19538)
期刊
(80759)
经济(80759)
研究(48151)
中国(32068)
管理(21769)
科学(20761)
(19775)
(19766)
学报(18543)
教育(16863)
大学(14626)
(14516)
金融(14516)
经济研究(13974)
农业(13909)
学学(13588)
技术(12119)
财经(11927)
(11921)
国际(11660)
业经(11356)
世界(11018)
问题(10796)
(10471)
(8351)
(7846)
论坛(7846)
资源(7559)
技术经济(7336)
经济问题(6635)
共检索到2290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段锡平  
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潮流,相对欧洲与北美日益成熟和扩大的区域集团化趋势,东亚的区域合作机制显得零散而脆弱。作为东亚地区日益开放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大国,中国的崛起不仅会影响东亚的振兴,同时也会受东亚地区各种经济、政治、安全等因素的制约。因此,积极参与并推进东亚区域合作,通过寻求共同利益达到“双赢”和“共赢”,以获取自身发展的最适环境,是中国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凌燕  李众敏  
在亚太框架下的贸易自由化一直进展缓慢,直到最近,亚太的经济合作才出现实质性的进展。特别是美国不仅与东盟10国签订了贸易和投资框架协议,还与韩国、澳大利亚开始贸易自由协定的谈判,美国对东亚区域合作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对于中国而言,美国参与东亚的贸易自由化进程对其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是值得密切关注的。文章基于GTAP模型对美国参与东亚区域合作的路径进行模拟,并基于模拟结果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不参与东亚区域合作是弊大于利,而参与则是利大于弊。中国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积极参与东亚区域合作是最优策略;二是要注意美国的扼制策略,积极加强自由贸易区建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涂锐  
后危机时代加强东亚区域金融合作具有多重效应,但目前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金融合作功能重叠、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与缺少政治互信等。东亚地区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近期、中期与远期目标。中国要通过逐步建立东亚区域外汇储备合作安排及金融机构、加强东亚区域政策性对话机制构建与区域债券市场建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加快与东亚地区的金融合作进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涂锐  
后危机时代加强东亚区域金融合作具有多重效应,但目前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金融合作功能重叠、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与缺少政治互信等。东亚地区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近期、中期与远期目标。中国要通过逐步建立东亚区域外汇储备合作安排及金融机构、加强东亚区域政策性对话机制构建与区域债券市场建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加快与东亚地区的金融合作进程。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谷源洋  
二战后,东亚从世界上最没有希望的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东亚经济奇迹的动力来自各国不断改革与开放以及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然而,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不平衡,呈现"南强北弱"发展态势。中日两国在东北亚乃至东亚区域合作中拥有举足轻重的促进能力,但是,这种能量至今尚未完全释放出来。这一客观现实引起人们的反思,研究中日两国在东亚区域经济整合中的地位、作用与战略考虑,能够从中找出我们所要了解的答案。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娟  王荣艳  王学成  
入世后中国开始重视建立与东亚区域各经济体的多领域合作,总体来看中国的东亚区域战略始终与其在该地区生产网络的地位紧密相关。随着中国在该区域的经济地位愈发重要,中国所采取的区域战略对其区域和全球化发展就愈发关键。不可否认中国当前所达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震海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与现实经济需求是与各方的承受能力联系在一起的。考虑到利益需求的差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要推动合作,就需要寻找共同利益,谋求共赢互利发展。为此,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应该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渐进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华晓红  庄芮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步伐自20世纪末以来迅速加快,本文认为,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与策略是:以CEPA起步,推进与东盟乃至整个东亚的合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任晶晶  
在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政治中,东亚新地区主义的发展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外交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当前,东亚区域合作外交正在成为中国外交中一个日益凸显的亮点。在新地区主义理论的视野中,中国提出新安全观,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出并倡导“开放的地区主义”思想,为新地区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积极推进“10+3”合作,着力发展“10+1”;积极参与东亚区域合作的制度化建设,支持东盟为推进东亚区域一体化所作的努力;以“10+3”机制为契机,深化中、日、韩三国合作。在未来的东亚区域合作中,中国应在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让东盟国家从中切实受益;继续坚定不移地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发挥大国作用;切实按照《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所规定的各项原则处理同有关国家的海上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大力发展中、日、韩三国经贸合作,切实推进三国次区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建设性的合作精神发展中美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兰  
目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10+3”的总体框架已基本确定,在已经基本成熟的东盟合作经验的引导下,东亚经济体内各个区域性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例如中国与东盟、日本与东盟、韩国与东盟等。但是,中、日、韩三国间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仍面临诸多困难。由于中日两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加之日本经济仍未从低迷状态走出,不平衡的发展态势导致日本对与有中国积极参与的区域合作仍犹疑不决。在对待与东盟的合作问题上,中日两国仍存在一定的竞争与利害冲突,东盟客观上成了中日关系的协调平台。今后,东亚区域合作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中、日、韩与东盟,特别是中日两国的进一步协调与合作。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郭锐  许菲  
新冠疫情暴发后,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饱受打击并进入新的解构阶段,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大,日本经济进一步衰退。从产业链转移的视角看,疫情冲击下的"逆全球化"为东亚区域一体化创造了机遇。伴随东亚国家在防疫及各领域合作加强,区域性短距离供应链有所完善,东亚成为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在此背景下,日本推动经济安全策略调整,旨在提振国民经济、优化海外产业链、主导区域一体化进程。日本的东亚区域合作由相对被动转向更加主动,并突出塑造力建设。不过,世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日本与周边国家多领域分歧加大、国内政治经济环境掣肘等因素,制约着日本东亚区域合作的动向及进度。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宋德玲  李光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任晶晶  
在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政治中,东亚新地区主义的发展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外交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当前,东亚区域合作外交正在成为中国外交中一个日益凸显的亮点。在新地区主义理论的视野中,中国提出新安全观,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出并倡导“开放的地区主义”思想,为新地区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积极推进“10+3”合作,着力发展“10+1”;积极参与东亚区域合作的制度化建设,支持东盟为推进东亚区域一体化所做的努力;以“10+3”机制为契机,深化中、日、韩三国合作。在未来的东亚区域合作中,中国应在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让东盟国家从中切实受益;继续坚定不移地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发挥大国作用;切...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众敏  唐忠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同时,中国与日本、韩国,日本、韩国与东盟也在积极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本文针对东亚地区可能形成的各种不同区域合作方案,分析其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从对总体经济的影响来看,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对于区域合作的模式很难形成一致的看法,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和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虽然对日本、韩国、东盟都有正面影响,但是对日本和韩国的有利程度非常有限。而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则不同,将给韩国带来较大的正面影响,因此,韩国将更愿意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而不是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而中国的利益在于,争取在中国、日本、韩国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而防止东盟与日本、韩国之间的贸易...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泓  
日本作为亚洲经济强国,实施的东亚区域合作战略将决定东亚经济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区域战略的转变并探讨其参与东亚合作的障碍性因素,得出日本只有增进亚洲认同感,循序渐进地开展合作,积极发挥大国作用,才能分享区域一体化的巨 大利益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