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
2023(54)
2022(51)
2021(33)
2020(34)
2019(43)
2018(51)
2017(104)
2016(57)
2015(83)
2014(81)
2013(66)
2012(67)
2011(68)
2010(66)
2009(60)
2008(55)
2007(47)
2006(44)
2005(38)
作者
(179)
(151)
(137)
(128)
(94)
(65)
(62)
(60)
(59)
(56)
(54)
(53)
(52)
(46)
(44)
(42)
(39)
(38)
(38)
(37)
(34)
(33)
(33)
(32)
(31)
(30)
(30)
(29)
(28)
(28)
学科
(263)
贸易(263)
(261)
(216)
经济(213)
(182)
管理(136)
(115)
(110)
出口(109)
出口贸易(109)
(109)
国际(105)
关系(100)
市场(93)
概况(91)
产品(89)
价格(87)
产品价格(86)
农产(86)
农产品(86)
进出(85)
进出口(85)
进出口贸易(85)
世界(81)
农业(79)
(75)
作物(66)
(66)
粮食(66)
机构
学院(936)
大学(880)
(501)
经济(498)
研究(412)
中国(351)
(333)
管理(309)
理学(270)
理学院(269)
管理学(266)
管理学院(266)
农业(262)
(220)
科学(204)
研究所(201)
(200)
业大(191)
(169)
中心(168)
(150)
科学院(146)
(143)
(141)
(139)
经济学(139)
财经(139)
发展(138)
(138)
农业大学(136)
基金
项目(581)
研究(490)
科学(450)
基金(432)
(400)
国家(398)
社会(312)
社会科(300)
社会科学(300)
科学基金(292)
编号(249)
基金项目(206)
教育(191)
成果(188)
(178)
资助(170)
中国(169)
(169)
(163)
(154)
社科(148)
国家社会(147)
(146)
自然(145)
重点(145)
课题(143)
(140)
自然科(139)
自然科学(139)
自然科学基金(137)
期刊
(469)
经济(469)
(352)
农业(289)
世界(218)
研究(212)
(195)
(193)
中国(183)
国际(182)
问题(123)
(108)
贸易(108)
学报(106)
国际贸易(96)
科学(93)
大学(91)
学学(91)
管理(89)
业经(85)
经贸(81)
(76)
(70)
论坛(70)
外经(64)
对外(64)
农业经济(60)
经济问题(60)
(60)
金融(60)
共检索到1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成贵  王红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白石和良  刘启明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晏莹  龙方  
本研究以美国、日本、韩国3国为研究对象,从配置目标、配置制度和配置模式3个方面对国外粮食安全保障资源国际配置的路径选择进行了科学分析及综合评价。在分析和借鉴国外实践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目前的现状和障碍,提出了中国粮食安全保障资源国际配置的相关对策和建议,旨在保证中国未来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邓大才  
谁来养活中国、怎样养活中国是当前国内外学界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本文以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粮食安全、粮食供给和粮食增产的因素分析,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粮食安全和粮食增产途径并不源于耕地、粮食播种面积及国际贸易,而是源于技术和生产条件。前者主要是复种指数提高和良种的推广,后者主要是化肥的施用。粮食安全则主要依赖于种子技术改革和中低产田的改造,其次是提高复种指数和化肥施用水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国祥   程秀娟   朱文博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农业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逐渐深化,农产品国际贸易规模快速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国际合作实现新突破。中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不仅要求种源安全和数量安全,而且愈发重视质量安全和供给能力安全。新形势下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面临着进口种源“卡脖子”、大豆逆差扩大危机、国际竞争力短板与全球不确定因素冲击等挑战,加剧了粮食安全风险和脆弱性。新征程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种源绝对安全,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牢牢守住粮食数量安全底线,构建多元化供给体系;着力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重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安全,强化农业供应链韧性,构建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新格局,保障中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静  陈亮  冯卓  
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新自由主义农业政策为利器,不断推动本国农业垄断资本国际化,凭借技术优势、规则优势与资本优势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体系,引发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的困局,逐步渗透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与贸易,力图蚕食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主权,达到控制全球粮食产业的目的。而近些年来,国际农业垄断资本更是利用粮食的金融化、能源化趋向为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因此,为避免重蹈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覆辙,积极应对国际农业垄断资本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中国应在经济新常态下实施粮食安全新战略,以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与粮食生产结构调整为基础,以合理运用WTO规则和政策规制国际农业垄断资本为抓手,以金融制度支持农业、促进农村发展为依托,尽快实现中国粮食生产的现代化,切实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静  陈亮  冯卓  
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新自由主义农业政策为利器,不断推动本国农业垄断资本国际化,凭借技术优势、规则优势与资本优势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体系,引发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的困局,逐步渗透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与贸易,力图蚕食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主权,达到控制全球粮食产业的目的。而近些年来,国际农业垄断资本更是利用粮食的金融化、能源化趋向为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因此,为避免重蹈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覆辙,积极应对国际农业垄断资本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力  杨阳  
本文基于"国家钻石"模型,以面临国际市场与气候变化双重风险较大的四类主要粮油作物——玉米、大豆、花生、油菜籽为例,实证分析了气候风险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表明,气候风险并未显著影响到中国粮油作物的国际竞争力。但是,这一"黑盒子"之中存有一些令人警觉的传导机制:一类是"正向影响+负向传导"型,即气候风险会促使粮油作物劳资比、相对价格上升,从而进一步导致国际竞争力下降;另一类是"负向影响+正向传导"型,即气候风险会导致相关(下游)产业竞争力、产业集聚度下降,进而削弱其国际竞争力。这暗含着在未来更长一段时间内,这些气候风险的负向效应可能逐步释放与扩散,国际竞争力的维持存有隐忧。基于此,完善气候防...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雅鹏  
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呈现明显加剧趋势,粮食正逐渐成为全球投机资本追逐的重要目标。粮食市场与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联动关系日趋紧密,粮食"金融化"属性日益凸显以及金融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全球粮食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粮食安全受到威胁,防范和化解国际粮食金融化风险已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焦点。祁华清教授和宁宜希教授合著的《国际粮价波动下中国粮食安全实证研究》(经济日报出版社,2014年版)一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版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洁  
在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的背景下,国内粮食的刚性需求仍得不到满足,而农业资源的过度消耗,粮食生产成本增加、进口粮食对我国农业的冲击使优化农业资源、借助国际粮食贸易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之路成为必然选择。本文针对粮食安全与贸易关系进行了讨论,分析了粮食贸易对于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基于贸易视角提出了改善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措施。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玉娟  孙浩然  
我国粮食进口规模逐渐扩大,进口市场越来越集中,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通过分析发现,形成我国粮食进口现状的原因包括:我国粮食产需存在一定缺口,粮食生产人工成本及土地成本比重大,进口粮食价格低于本土粮食价格,《农业协定》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不平衡,我国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依据结论提出要增强粮食自给能力与防范风险能力,衔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WTO的作用,坚持粮食价格支持制度,从而更好地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尹文静  侯军岐  
我国的粮食安全在新时期呈现出新局面,专家学者就此提出了诸多对策建议。本文主要探讨利用国际市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从国际市场的粮食可供性及经济可行性分析利用国际市场的可行性,并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毛学峰  刘靖  朱信凯  
本文重点从粮食结构、粮食流通与贸易环节等方面评估国内粮食安全状况。研究发现,当前所谓"十一连增"准确的说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总量实现了"十一连增",而且是相对于粮食产量一个历史低点(2003年)粮食产量水平,主要来源于玉米产量提高,口粮增加有限,而且中国粮食进口状况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从之前调剂余缺向大规模进口转变;从粮食产品结构来看,口粮,尤其稻米,面临更大贸易风险;未来粮食不安全更多表现为粮食流通与贸易问题。因此,政府在重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同时应当更加关注粮食流通与贸易能力建设。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田甜  李隆玲  武拉平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