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44)
- 2023(12654)
- 2022(10481)
- 2021(9324)
- 2020(7973)
- 2019(17665)
- 2018(17284)
- 2017(33701)
- 2016(18152)
- 2015(19504)
- 2014(18918)
- 2013(19088)
- 2012(17471)
- 2011(15270)
- 2010(15299)
- 2009(14312)
- 2008(14271)
- 2007(12491)
- 2006(10969)
- 2005(10035)
- 学科
- 业(82966)
- 济(77362)
- 经济(77266)
- 企(74476)
- 企业(74476)
- 管理(66555)
- 方法(36495)
- 数学(28203)
- 数学方法(28013)
- 业经(27392)
- 财(27009)
- 农(26058)
- 务(20179)
- 财务(20168)
- 财务管理(20151)
- 农业(19182)
- 企业财务(19153)
- 技术(17924)
- 中国(17696)
- 贸(16752)
- 贸易(16747)
- 制(16714)
- 易(16364)
- 划(14043)
- 策(13619)
- 和(13533)
- 理论(13125)
- 融(12287)
- 金融(12287)
- 体(12080)
- 机构
- 学院(261190)
- 大学(257470)
- 济(113548)
- 经济(111602)
- 管理(106692)
- 理学(92566)
- 理学院(91684)
- 管理学(90570)
- 管理学院(90093)
- 研究(84394)
- 中国(66695)
- 农(54071)
- 京(52649)
- 科学(51833)
- 财(51561)
- 所(43114)
- 业大(43087)
- 农业(43084)
- 财经(41596)
- 研究所(39330)
- 中心(38737)
- 江(38699)
- 经(38093)
- 经济学(34461)
- 北京(32196)
- 经济学院(31405)
- 财经大学(30974)
- 商学(30747)
- 商学院(30471)
- 州(30457)
- 基金
- 项目(178020)
- 科学(141301)
- 基金(132778)
- 研究(124315)
- 家(118145)
- 国家(117102)
- 科学基金(100932)
- 社会(83092)
- 社会科(79015)
- 社会科学(78991)
- 基金项目(70641)
- 省(69423)
- 自然(66624)
- 自然科(65218)
- 自然科学(65197)
- 自然科学基金(64181)
- 划(57874)
- 教育(54296)
- 资助(53006)
- 编号(47120)
- 业(41942)
- 创(40590)
- 重点(39677)
- 部(39026)
- 发(37974)
- 创新(37169)
- 成果(35913)
- 国家社会(35476)
- 科研(34723)
- 计划(33307)
- 期刊
- 济(121815)
- 经济(121815)
- 研究(70529)
- 农(48969)
- 中国(45929)
- 学报(43940)
- 财(42242)
- 管理(41792)
- 科学(40146)
- 农业(33645)
- 大学(32826)
- 学学(31615)
- 融(24973)
- 金融(24973)
- 业经(22073)
- 业(21136)
- 技术(21089)
- 财经(20903)
- 经济研究(19974)
- 经(18042)
- 问题(16295)
- 教育(15224)
- 技术经济(15059)
- 贸(14571)
- 国际(14162)
- 商业(13382)
- 世界(13345)
- 版(12837)
- 现代(12811)
- 科技(12509)
共检索到380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洪仁婧 孔凯歌 宣烨
文章以2005—2016年中国30个省市为研究样本考察了近年来中国参与国际分工体系与生产性服务业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近年来中国参与国际分工体系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具有负向作用;基于门槛效应可知这种负向作用随着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提升不断减弱;基于中介效应的机制分析表明参与国际分工体系通过促进城市化进程、降低政府干预程度加剧了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阻碍作用,而通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解了阻碍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袁丹 雷宏振
构建数理模型揭示了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理论关系,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率的影响,并分地区进行了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存在显著的集聚经济效应,多样化集聚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增进的主要动力,显著促进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提高。专业化集聚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纯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分地区看,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受到多样化集聚和人力资本显著的推动作用。西部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进是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覃成林 杨晴晴
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发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口密集区与我国高速铁路网络高度耦合,呈现全国性集聚与省域集聚并存的特点。高速铁路的"廊道效应"促使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密集程度差异呈扩大趋势,而并未对非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密集程度产生明显影响。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的基础上,引入城市每日高速铁路运营的频次,以此改进可达性的测度方法。结果显示,高级网络节点城市的向心集聚力在高速铁路"虹吸效应"的作用下呈规模递增趋势,并通过扩大与周边腹地差距,形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核心城市。在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的基础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信东
虚拟经营是以企业运行功能为分工与合作对象的经营模式,虚拟经营的广泛实施,加速了许多具有服务属性的运行功能从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中分离出来,同时以运行功能为对象的社会分工与合作也要求这些分离出来的运行功能以独立企业的形式与实施虚拟化经营的企业进行功能互补,如以虚拟企业联盟体的形式运作,进而促进和扩大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虚拟化经营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统计范围及统计方法都产生了诸多影响。
关键词:
虚拟经营 生产性服务业 统计与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覃成林 杨晴晴
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发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口密集区与我国高速铁路网络高度耦合,呈现全国性集聚与省域集聚并存的特点。高速铁路的"廊道效应"促使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密集程度差异呈扩大趋势,而并未对非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密集程度产生明显影响。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的基础上,引入城市每日高速铁路运营的频次,以此改进可达性的测度方法。结果显示,高级网络节点城市的向心集聚力在高速铁路"虹吸效应"的作用下呈规模递增趋势,并通过扩大与周边腹地差距,形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核心城市。在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的基础上,运用动态VPM模型,分析了高速铁路影响下的各个核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和扩散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口密集区域的范围有向高速铁路沿线收缩与向高级网络节点城市收缩的态势,呈现局域的集聚和全域的分散状态。长期而言,生产性服务业有向多核心网络式结构演变的趋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袁中华 詹浩勇
国家价值链构建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知识分工的内生互动与循环累积效应,有利于促进专业化市场的形成、系统集成商的培育和技术创新,为国家价值链的生发提供基础性条件。基于这一机理,应强化城市间与区域间的功能分工,构筑区域间优势互补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格局,充分发挥政府在国家价值链重构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宁坤
产品内分工程度的加深不但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增加,同时也减轻了我国当前的就业压力,而服务业的兴起又能加快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转型。本文利用"JK模型"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和产品内分工的关系。并选取中国近23年来的产业数据,运用spss17.0的向后剔除法,选取了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房地产业、零售批发业这四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生产性服务行业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四大行业能够降低交易成本、达成规模经济,从而促进产品内分工程度的加深。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生产性服务业 “JK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毛海欧 刘海云
文章构建了包含全球生产网络位置的产品内分工模型,探讨影响国际分工地位的机制,研究发现中心位置和结构洞位置对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且生产性服务业起着关键的中介作用。文章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测算出中国制造业17个细分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和全球生产网络位置指标,运用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进行了相应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全球生产网络中心度提高促进了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结构洞位置改善也显著提升了国际分工地位,但中心位置与结构洞位置对分工地位有交互影响,高中心度、高限制度特征的网络位置不利于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是全球生产网络位置影响国际分工地位的中介渠道。进一步拓展分析表明,相较点出网络中心位置,点入网络中心位置改善对国际分工地位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中介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弱于非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中介作用;中国制造业的亚太和欧洲生产网络位置对国际分工地位具有差异化影响,欧洲生产网络中心度提升更能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卢福财 徐远彬
相对现阶段我国工业发展水平,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不足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构建了一个纳入互联网、交易成本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理论模型,并采用我国2008—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互联网、交易成本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互联网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会使得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交易成本的中介效应,互联网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发挥互联网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大网络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互联网 生产性服务业 交易成本 中介效应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钟韵 邹云龙
处在转型升级时期的产业发展势必受到经济转型的影响,影响因在不同等级城市而不同。构建经济转型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分析框架,将反映经济转型的全球化、市场化和去中心化作为影响产业发展的三大主要解释变量,探讨经济转型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进一步细化研究,运用城市等级理论对全国286个地级市进行等级划分,以对比经济转型在不同等级城市中对生产性服务业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1)经济转型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并未完全体现出来;(2)全球化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不论在全国还是各等级城市都是最大的;(3)市场化对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欢 卢泓宇
文章利用2005—2020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利于加快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但会妨碍邻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2)现阶段的政府干预无法达到预期的正向效果,无论是直接效应、间接效应还是总效应都显著为负,表明政府行为难以为本地区或邻近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3)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尽管不利于提高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但对邻近地区而言仍可以发挥正向作用,并且总效应为正,总体来说,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利大于弊;(4)对外开放以及城镇化仍然对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表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还可以持续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而城镇化进程也会改善人均生存环境,提高生态资源的集约利用效率,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郭海生 窦大鹏 匡增杰
生产性服务业是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如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是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我国目前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03~2019年我国分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影响。结论认为:人口老龄化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产生促进作用。人口老龄化主要通过人力资本累积效应和信息传播效应,增加了企业间的知识溢出水平,从而增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人口老龄化主要通过减少劳动力的供给水平,降低劳动力和企业的匹配机会和质量,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产生负面影响。总的来看人口老龄化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净效应为正。因此,政府应该顺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以市场为导向,促使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同时也要加强政策引导,规避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双双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日趋明显,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个新引擎成为很多行业促进自身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手段,而生产性服务业是发展国家经济日益重要的行业,研究电子商务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对在电子商务时代更好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深刻的意义。本文以生产性服务业三大要素为重点,论述了电子商务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并用计量模型做了实证分析,分析认为电子商务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生产性服务业 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耀中 江茜
本文基于垄断竞争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效率的内在机理,采用2003-2012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非导向的VRS SBM超效率模型测度农业现代化效率,实证检验不同地区间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现代化效率的内生关系。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现代化效率之间相互促进,东部地区两者相互推动效应较小,中西部地区短期内有所波动,而长期表现较为显著的相互推动关系。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农业现代化 效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德超
本文从产业间垂直联系的角度出发,利用2000-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FDI对我国工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制度改善对生产效率影响的情况下,生产性服务业FDI的增加与我国内资工业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反之,这种相关性变得微弱且不显著。然而,即使在考虑制度改善对生产效率影响后,生产性服务业FDI的增加依然能显著提高我国外资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这一研究结果为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企业生产效率影响的理论依据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也为我国调整吸引外资政策提供了借鉴参考。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FDI 生产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