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04)
- 2023(15534)
- 2022(13371)
- 2021(12678)
- 2020(10727)
- 2019(24706)
- 2018(24831)
- 2017(47005)
- 2016(25959)
- 2015(29658)
- 2014(30051)
- 2013(29634)
- 2012(27418)
- 2011(24615)
- 2010(24662)
- 2009(22641)
- 2008(22084)
- 2007(19820)
- 2006(17583)
- 2005(15129)
- 学科
- 济(102695)
- 经济(102575)
- 业(71367)
- 管理(68063)
- 农(50475)
- 企(49206)
- 企业(49206)
- 方法(42830)
- 数学(36970)
- 数学方法(36386)
- 农业(33667)
- 中国(27684)
- 地方(26553)
- 业经(25476)
- 学(24035)
- 财(23651)
- 制(20463)
- 理论(17148)
- 环境(16010)
- 贸(15814)
- 贸易(15803)
- 和(15790)
- 技术(15388)
- 易(15236)
- 体(14924)
- 教育(14887)
- 发(14733)
- 银(14655)
- 银行(14606)
- 策(14227)
- 机构
- 学院(362342)
- 大学(360461)
- 管理(141214)
- 济(135625)
- 经济(132208)
- 研究(124781)
- 理学(121455)
- 理学院(120041)
- 管理学(117677)
- 管理学院(117052)
- 中国(93706)
- 科学(81549)
- 农(80637)
- 京(78588)
- 所(64226)
- 业大(63588)
- 农业(62324)
- 财(61325)
- 中心(58504)
- 研究所(58451)
- 江(57104)
- 范(50648)
- 师范(50149)
- 北京(49276)
- 财经(47820)
- 州(45683)
- 院(45276)
- 省(44193)
- 经(43413)
- 技术(41201)
- 基金
- 项目(250454)
- 科学(194102)
- 研究(183485)
- 基金(176661)
- 家(155085)
- 国家(153697)
- 科学基金(130209)
- 社会(111236)
- 社会科(104746)
- 社会科学(104715)
- 省(101530)
- 基金项目(94418)
- 自然(85658)
- 划(84193)
- 教育(83920)
- 自然科(83544)
- 自然科学(83519)
- 自然科学基金(81952)
- 编号(77787)
- 资助(72470)
- 成果(63206)
- 重点(56175)
- 发(54138)
- 课题(53990)
- 部(53980)
- 创(50990)
- 科研(47740)
- 创新(47553)
- 计划(45847)
- 大学(45538)
- 期刊
- 济(158609)
- 经济(158609)
- 研究(104638)
- 中国(80306)
- 农(79882)
- 学报(63746)
- 科学(56406)
- 农业(54282)
- 管理(47775)
- 大学(47766)
- 教育(46786)
- 财(45707)
- 学学(44682)
- 技术(33619)
- 融(32011)
- 金融(32011)
- 业经(30691)
- 业(26534)
- 图书(22270)
- 问题(21582)
- 经济研究(21558)
- 财经(21476)
- 版(20433)
- 科技(18614)
- 资源(18454)
- 经(18191)
- 业大(18088)
- 技术经济(17445)
- 理论(17023)
- 统计(16203)
共检索到548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枭 王秀茹 汤怀志
为科学地评价基本农田现状及合理地安排其建设布局与时序,本文以绵竹市为例构建了"自然禀赋—利用条件—经济社会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目标与要求,通过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农业特性等级获取定量指标,经专家评议法获取定性指标,共遴选出17个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得出指标权重并计算综合得分,采用分位数回归法对绵竹市基本农田评价分级。结果表明:绵竹市各村评价综合得分为0.01~3.05,可分为4个等级。综合评价值2.35~3.05为高标准基本农田重点建设区;1.80~2.35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备选建设区;1.00~1.80为限制建设区;0.01~1.00为禁止建设区,它们所占面...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业翠 吕小龙 赵国梁
研究目的:从人口发展角度出发,自下而上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模,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为高标准基本农田规模的确定及建设区域划定提供方法参考。研究方法:熵权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研究结果:从人口预测角度出发能够准确预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模,熵权法能够客观反映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体系中指标的重要程度,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和合理划定提供一种方法。研究结论:应用人口预测模型和熵权法,从人口发展变化的角度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模与建设区域的划定提供了新思路;将生态景观条件引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构建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生态景观条件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寿海
本文根据四川省邛崃市耕地地力概况,选择参评因子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布局、重点和内容,分析了邛崃市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效益,进而提出保障其实施的措施。
关键词:
基本农田建设 耕地 保障措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边振兴 杨子娇 钱凤魁 朱瑞雪 康萌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地既要符合建设的内涵和要求,又要实际考虑研究区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条件。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综合评价和时序研究,论文以沈阳市沈北新区为例,借鉴美国土地评价与立地分析(LESA)思想,根据自身限制条件和耕地质量更新成果进行综合质量评价,自然质量因素选取有机质含量及土壤质地等,立地条件因素从基础设施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选取,基础设施条件主要选取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等,社会经济条件主要选取单位面积投入及农业技术人员投入等。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采用自然断点法与K-均值聚类法相结合的方法划分建设时序。结果表明,近期建设区占研究区的43.95%,主要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致力建设设施完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付伟明 刘家兴
本文基于广东省不同地形地貌及自然资源本底条件,在分析上一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优化建设的思考,以期为新一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超 杜昭阳 陈召亚 许皞 陈亚恒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为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三大战略提供手段支撑。该文以商品粮生产基地河北省卢龙县为例,从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适宜性(低度适宜S1、中度适宜S2、高度适宜S3)和空间布局协调性(低度协调C1、中度协调C2、高度协调C3)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与方法体系,采用灰色关联评价和互斥性矩阵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将待评价矢量数据转换成30 m×30 m的空间栅格数据,对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布局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将适宜性指数与协调性指数组合类型中的"S3C3、S2C3和S3C2"覆盖地区确定为优先保障建设区、组合类型中的"S2C2、S1C3和S3C1"覆盖地区确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亚 赵伟 杨柳娇 张正伟 刘欣珂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以重庆市南岸区为研究对象,从基础地力、利用条件、区位条件3方面筛选出12个指标,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综合评价体系,引入熵权法、障碍度模型等测算各评价单元的建设潜力和建设难度系数,最后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耦合两者评价结果,提出了南岸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结果表明:南岸区已基本具备高标准基本农田条件的耕地面积约76.6 hm~2,占永久基本农田总量的11%,其余624.19 hm~2耕地可通过土地整治逐步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在空间上,建设潜力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广阳镇,建设难度等级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分布规律,按照先易后难的建设原则,建设时序也需遵循从北向南的规律依次开展整治工程。研究结果可为南岸区高标准基本农田规划实施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华炯
本论文旨在探讨中国高标准农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构建建议。本文对此提出的建议包括引入区域差异性指标、优化数据支持、广泛参与主体合作、综合考虑指标关系和科学确定指标权重等。这些建议有望提高高标准农田绩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推动农田建设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绩效评价指标 体系建设 中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仇大海 吴国华
广东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经济发展速度令世人瞩目,然而与此相伴而来的另一个变化却是,这个曾经的粮食生产大省,目前全省粮食自给率仅为32%。尤其东莞等一些改革开放初期还是粮食主产区的珠三角城市,现如今不仅耕地保有量锐减,并且存量耕地的土壤质量令人堪忧。东南沿海发达省份的情况与广东相类似,一些普遍性问题在中西部地区也有体现,超前出现在广东的一些问题未来其他省份也可能遇到。因此对广东省的情况进行剖析,有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谭少军 邵景安 张琳 李春梅 蒋佳佳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保证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选取重庆市垫江县为研究区,结合农用地质量分等、土地利用变更等多元数据,利用生态位(Niche)、局部莫兰指数(Local Moran’s I)、多元约束(Multi-constraints)方法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与区位选址,以期为垫江县及类似丘陵地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可参考的科学依据。研究表明:(1)评价指标空间离散性不一,地块连片度、田间道路通达度和地块到居民点距离变异性最强,成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要适当考虑的关键因子;(2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贝贝 金晓斌 杨绪红 周寅康
大规模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当前土地整治的重要任务,论文从分析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入手,将农业生产自然风险综合评价引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划定,在识别区域主要风险类型的基础上,应用可变模糊集理论,借助GIS方法,划分综合风险等级,根据风险强度和整治可行性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结合对关中地区的实例分析,研究表明:①使用可变模糊集理论,综合考虑各单因子风险差异,可减少风险定量化的模糊不确定性;②综合风险由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共同决定,风险评价结果可为筛选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区提供依据;③综合风险等级、集中连片程度和整治潜力共同确定土地整治时序,可为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沈明 陈飞香 苏少青 胡月明 缑武龙 程家昌 吴顺辉
研究目的:探讨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确定方法,为省级土地整治规划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特尔斐法和因素成对比较法。研究结果:划定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由4大因素(潜力、能力、财力、生态环境)、6大因子(耕地整治潜力、水土资源匹配程度、粮食生产政策、耕地连片程度、人均可支配财力、生态建设)构成。对广东省各县(市、区)的影响因子进行量化并计算,最终确定综合评价得分,并将得分较高的40个县(市、区)划作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研究结论:有效量化高标准基本农田重点区域划定的影响因素,构建指标体系,可以使高标准基本农田重点建设区划定更科学合理,并有效指导省级高标准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崔勇 刘志伟
研究目的:探索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方法,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范围选择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多因素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研究结果:(1)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选择合理的评价指标,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体系;(2)根据评价体系,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将各评价指标进行空间叠加,得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等级。研究结论:通过实地踏勘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评价结果定量直观,不仅能够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同时可快速选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范围。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赵其卓 唐忠
本文通过在棉竹的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对农地流转及其合约安排的现状,农户在农地流转交易中合约安排的选择行为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与以往研究不同的发现:在调查地区,农地流转交易中书面合同占很大比例;亲缘和地缘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不再显著;地主在乡是分成合约有效率的现实前提之一;农地流转供给处于租金敏感阶段;农地流转不必然导致农地的掠夺性经营。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农地流转 合约安排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雪莹 邵景安 曹飞
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成效评估对高标准基本农田规划实施、政府决策等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使用访谈数据、图件数据和统计数据,构建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估样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成效。结果表明:1)与建设前相比,农地平整状况维度中耕地连片度增加13.56%。耕地破碎度呈显著离散性,梯田化率明显提升;农业生产条件维度中道路通达度提升25%,空间离散度略微增加,有集聚效应。道路硬化率建设后分布仍呈中部高、两端低的态势。灌溉保证率和沟渠密度显著增加,空间分布均与南部产业结构、地形密切相关;农田生态环境维度植被覆盖率在建设后空间分布仍呈显著离散性。有效土层厚度明显增加,空间分布格局与道路通达性相当;多主体满意度维度农民满意度和公司企业满足度在空间上均表现为南部鹤大台地区满意度最为明显,农民人均新增年收入建设后空间分布较为均匀。2)Ⅰ级成效区,综合成效评价最佳,4个子目标也引起了足够重视,占比为53.26%;Ⅱ级成效区的综合评价次之,4个子目标的投影值也与之匹配,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选址及建成后综合成效凸显的重点区,占比37.62%;Ⅲ级成效区的综合成效相对较差,4个子目标所得投影值也相对较低,占比为9.12%。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评价,应考虑区域独有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程序,有序开展差别化评价。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绩效评价 投影寻踪模型 垫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