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47)
- 2023(19668)
- 2022(16911)
- 2021(15699)
- 2020(13233)
- 2019(30035)
- 2018(29779)
- 2017(56525)
- 2016(30866)
- 2015(34833)
- 2014(34694)
- 2013(34262)
- 2012(32018)
- 2011(29131)
- 2010(29849)
- 2009(27959)
- 2008(27633)
- 2007(25284)
- 2006(22826)
- 2005(20883)
- 学科
- 济(134475)
- 经济(134318)
- 管理(101838)
- 业(91426)
- 企(78246)
- 企业(78246)
- 方法(50101)
- 数学(41592)
- 数学方法(41066)
- 中国(37704)
- 财(35981)
- 农(33572)
- 地方(32384)
- 业经(31281)
- 制(29524)
- 学(28486)
- 技术(23618)
- 银(23517)
- 银行(23464)
- 农业(22455)
- 行(22411)
- 理论(22326)
- 融(21941)
- 金融(21937)
- 务(21333)
- 财务(21244)
- 财务管理(21186)
- 贸(21168)
- 贸易(21147)
- 和(20843)
- 机构
- 大学(442723)
- 学院(440290)
- 济(179964)
- 经济(175797)
- 管理(171476)
- 研究(153424)
- 理学(144446)
- 理学院(142766)
- 管理学(140449)
- 管理学院(139605)
- 中国(119131)
- 京(96890)
- 科学(92430)
- 财(88533)
- 所(78144)
- 江(69923)
- 研究所(69859)
- 中心(69638)
- 农(69192)
- 财经(67270)
- 北京(62337)
- 业大(61757)
- 经(60758)
- 范(59098)
- 师范(58548)
- 州(55878)
- 院(55458)
- 经济学(53879)
- 农业(53357)
- 财经大学(49418)
- 基金
- 项目(282788)
- 科学(221962)
- 研究(210095)
- 基金(203011)
- 家(175842)
- 国家(174303)
- 科学基金(149661)
- 社会(132316)
- 社会科(125303)
- 社会科学(125270)
- 省(111299)
- 基金项目(106747)
- 教育(96383)
- 自然(95096)
- 自然科(92836)
- 自然科学(92815)
- 划(92516)
- 自然科学基金(91158)
- 编号(85382)
- 资助(83507)
- 成果(71476)
- 重点(63158)
- 发(62699)
- 部(61888)
- 创(60909)
- 课题(60392)
- 创新(56386)
- 国家社会(54182)
- 制(53503)
- 教育部(53363)
- 期刊
- 济(218396)
- 经济(218396)
- 研究(140688)
- 中国(100219)
- 财(71277)
- 管理(71001)
- 学报(67402)
- 农(64132)
- 科学(62643)
- 教育(54796)
- 大学(51908)
- 学学(48372)
- 融(46010)
- 金融(46010)
- 农业(43370)
- 技术(40752)
- 财经(34458)
- 业经(33766)
- 经济研究(33678)
- 经(29639)
- 问题(26974)
- 业(24385)
- 图书(24214)
- 技术经济(23161)
- 科技(21722)
- 理论(21351)
- 现代(20799)
- 贸(20270)
- 版(20164)
- 世界(19372)
共检索到700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国敏 卢珂
中国碳排放总量于2007年升至世界第一位,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而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国家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论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综合归纳法,首先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目前县级绿色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然后从管理机制层面剖析了绿色经济发展中县级政府所存在的管理理念不科学、职能定位不合理以及财政制度中环保意识缺乏等问题,最后从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完善行政执行机制、健全民主监督机制等方面,探寻县级绿色经济发展中政府管理机制完善的有效途径。结论与建议: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单元的县域经济,必须走绿色经济发展之路。...
关键词:
县级政府 绿色经济 管理机制 创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速建
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是我国“双碳”目标下的必然选择,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美好世界至关重要。将生态问题的思考纳入经济学的范畴,以宏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我国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政府环境治理问题,既可以从环境经济学领域获得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也能在研究论域、视角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进而能够深入地探究和把握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征。在环境经济学视域下评价我国政府环境治理效率和工业绿色发展进程,探究制约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站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战略的立场和高度,以经济学的视角和深度,立足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意蕴,研究和掌握其理论体系和实践逻辑。《“双碳”目标下中国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政府环境治理研究》一书正是从环境经济学的视域出发,试图在探究“双碳”目标下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可行路径的核心议题上有所突破,为在推动中国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政府环境治理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速建
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是我国“双碳”目标下的必然选择,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美好世界至关重要。将生态问题的思考纳入经济学的范畴,以宏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我国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政府环境治理问题,既可以从环境经济学领域获得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也能在研究论域、视角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进而能够深入地探究和把握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征。在环境经济学视域下评价我国政府环境治理效率和工业绿色发展进程,探究制约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站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战略的立场和高度,以经济学的视角和深度,立足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意蕴,研究和掌握其理论体系和实践逻辑。《“双碳”目标下中国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政府环境治理研究》一书正是从环境经济学的视域出发,试图在探究“双碳”目标下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可行路径的核心议题上有所突破,为在推动中国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政府环境治理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东 赵学涛 杨威杉
通过绿色转型创造新的发展和就业机会对于摆脱经济危机、提升国家竞争力并占据全球制高点和领先地位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中国的绿色经济发展将对其未来经济繁荣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这不仅是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和必然需要,也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贡献,将对人类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中国正逐步走向绿色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已经为中国的绿色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正面临各种规模庞大、情况复杂的经济发展、社会转变与环境保护的挑战与机遇,尤其是在宏观层面,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尚不健全,制约了中...
关键词:
绿色增长 绿色发展 创新 中国 战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梁满艳 吴湘玲 曾平
县级政府角色错位,导致中部地区县域发展滞后。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主要承担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的谋划者、县域市场秩序的规范者、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积极推动者、县域内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扶持者和县域内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者角色。这需要牢固树立对人民负责的权力观念,强化政府能力建设,塑造先进县级行政文化。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县域经济 政府角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颖文 于焱
随着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的持续发展,很多相关的研究着眼于此,尤其是在数字经济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有很多的研究,但是整体缺乏系统展示两者之间关系。文章系统地梳理了数字经济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定义与测度方式,并总结各研究在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绿色技术发展的中介影响,主要提出数字金融环境、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聚集效应三方面的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孟耀 张启阳
发展循环经济,绿色投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绿色投资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在绿色发展时代的必然要求;在发展循环经济时,必须建立绿色投资制度。本文在解析了绿色投资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绿色投资与循环经济的关系,提出了绿色投资的方向和发展思路,以及构建绿色投资制度,发展绿色投资,实现循环经济的建议。
关键词:
绿色投资 循环经济 绿色投资制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劬 赵莹 张荣光 王嘉驹
文章基于2005—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政府创新偏好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同时引入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验证产业结构优化在政府创新偏好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政府创新偏好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均在政府创新偏好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正向中介效应,并且还存在单门槛效应;中介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显著的地域异质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崔保华 王增强 邵革军
在绿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加大产业集群发展的力度,实现农业原生态、工业可循环和服务业可持续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绿色经济 地方政府 核心胜任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井万
县级政府经济职能具有实践性、趋利性、综合性、农村性和差异性等特点。经过30年的改革,我国县级政府经济管理的范围不断缩减,管理方式从直接转向间接,管理手段从以行政管理为主转向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但仍然存在着缺位、错位、越位等问题。因此,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准确定位应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基础设施的供给者、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市场秩序的监管者、发展环境的营造者、社会和谐的保障者。
关键词:
县级政府 经济职能 特点 创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红贵
绿色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经济模式。发展绿色经济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多方博弈过程。本文通过建立"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模型、精炼贝叶斯博弈模型和一般博弈模型,分析了绿色经济体系构建中的诸方利益博弈关系。不同的博弈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中央政府以公共利益长期化为核心的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诉求、地方政府政绩导向诉求、企业围绕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消费者在一定观念指导下的效用最大化原则,诸方利益诉求的交集在于实现社会经济的绿色化,减少污染。研究结果表明,发展绿色经济的政策目标和责任目标与政策执行人员自身利益相挂钩的制度安排是制约污染者的有效路径,制度实施机制对制度实施程度及效率有直接的...
关键词:
绿色经济 环境管制 博弈分析 制度实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翠云 王倩
随着环境规制联合治理体系的构建,政府规制工具的变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厘清两者间的互动反馈机制,有助于政府选择合适的规制手段推动绿色经济螺旋式上升。本文基于2007—2016年中国省际环境规制和经济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构造绿色经济绩效指标,运用面板VAR模型测度环境规制体系互动视角下的绿色经济发展与各主体环保行为的互动效应。在此基础上,将绿色经济增长率分解为"追赶效应""创新效应"和"领先效应",分别探究东、中、西部地区3种效应与地方政府环保行为的互动影响。结果表明:①全国层面,绿色经济发展与政府偏好下的命令型环境规制呈互动正相关关系,形成"绿色经济发展—命令型环境规制"的螺旋上升机制,而与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负相关,同时虽然公众环保行为未有效助力绿色经济发展,但绿色经济仍对其存在拉动作用。②分地区考察发现,政府环保工具的选择存在显著的地区依赖特征。绿色经济绩效的提升致使东部地区致力于自主型环境规制的开发,但现阶段绿色经济发展仍依赖于市场型环境规制,中部地区政府环保更依赖于命令型环境规制,而西部地区现阶段并没有环保的意愿。③由于绿色技术的区别,地方政府的规制手段受到不同效应的差异化影响。各地区应综合考虑自身特征,因地制宜完善环境规制体系,设定阶段性技术创新目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叶文辉
文化产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需要政府进行引导和管理,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因此,本文从创新角度出发,在研究本国政府管理现状和学习国外政府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政府管理 创新研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海 沈盈盈 李言
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的新型经济形态,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可能对地区绿色创新发展产生显著影响。本文在采用全国工商企业注册数据量化分析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绿色创新先抑制后促进,整体呈现U型影响特征。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会给地区绿色创新造成一定负担;当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赋能效应”才有所显现,开始有利于地区绿色创新发展。考虑变量衡量误差、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等问题后,研究结论依旧稳健。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主要经由地区融资约束和政府环保重视度这两个渠道对绿色创新产生U型影响。研究结论可为中国更好地利用数字经济发展契机推动地区经济绿色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进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创新 融资约束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广勤 方扶星
发展数字经济是推动城市绿色创新的重要保障。基于2011—2021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推动了城市绿色创新。机制分析显示,产业多样化是数字经济发展释放城市绿色创新活力的重要途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一线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相较于绿色创新质量,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创新数量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仅能够直接推动本地区的绿色创新,还间接推动其他地区的绿色创新;当数字经济发展处于2.429~7.326时,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显著为正;高于7.326时,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创新,并且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产业多样化发展,助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