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60)
- 2023(9218)
- 2022(8004)
- 2021(7509)
- 2020(6486)
- 2019(15119)
- 2018(14909)
- 2017(29086)
- 2016(16073)
- 2015(17862)
- 2014(18017)
- 2013(17966)
- 2012(16874)
- 2011(15306)
- 2010(15296)
- 2009(13951)
- 2008(13980)
- 2007(12632)
- 2006(10696)
- 2005(9505)
- 学科
- 济(66313)
- 经济(66255)
- 管理(42158)
- 业(39537)
- 方法(30824)
- 企(30230)
- 企业(30230)
- 数学(27480)
- 数学方法(27207)
- 农(19973)
- 地方(17248)
- 财(16417)
- 学(16321)
- 中国(15558)
- 农业(13394)
- 环境(13312)
- 业经(13038)
- 制(11614)
- 贸(11425)
- 贸易(11422)
- 易(10993)
- 和(10613)
- 务(9934)
- 财务(9916)
- 财务管理(9887)
- 银(9550)
- 银行(9523)
- 融(9396)
- 金融(9393)
- 理论(9372)
- 机构
- 大学(227382)
- 学院(227348)
- 济(89337)
- 经济(87191)
- 管理(84214)
- 研究(78591)
- 理学(72874)
- 理学院(71880)
- 管理学(70503)
- 管理学院(70072)
- 中国(58448)
- 科学(52082)
- 京(48800)
- 农(44386)
- 所(40710)
- 财(40434)
- 业大(37649)
- 研究所(37408)
- 中心(37323)
- 江(35285)
- 农业(35045)
- 财经(32466)
- 范(31984)
- 师范(31668)
- 北京(30190)
- 经(29363)
- 院(28555)
- 州(27959)
- 经济学(27525)
- 师范大学(25643)
- 基金
- 项目(156766)
- 科学(122496)
- 基金(113181)
- 研究(111333)
- 家(100149)
- 国家(99362)
- 科学基金(83956)
- 社会(69562)
- 社会科(65860)
- 社会科学(65839)
- 省(62443)
- 基金项目(61615)
- 自然(55705)
- 自然科(54261)
- 自然科学(54240)
- 自然科学基金(53267)
- 划(52842)
- 教育(50608)
- 资助(45355)
- 编号(44652)
- 重点(35914)
- 成果(35751)
- 发(34435)
- 部(34224)
- 创(31998)
- 课题(31034)
- 科研(30597)
- 创新(29980)
- 计划(29776)
- 大学(28676)
共检索到326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詹长根 黄舟 刘若鹏 张聪
本文基于建始县三调基础数据以及2019遥感影像,对建始县进行生态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应用对比分析法研究县级生态修复分区的必要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现存的生态修复分区实施路径应用在县级层面后,可能存在各修复区域之间的区分度不高、修复区命名不科学、工程难以统筹实施等问题,使得生态修复分区失去意义。第二,不再进行生态修复分区而直接落实上位规划定位,直接依据重要生态问题针对修复保护对象进行工程安排设计的实施路径更适用于县域内地理环境和生态问题较一致的地区。研究结论将为县级层面更好地落实生态修复规划工作提供思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友平 冯仲科 常胜
通过在富硒地区的高硒地带设定面积约1.6 hm2的标准地,将网格的交叉处作为取样点采集土样,土样分为两层,即0~20 cm和40~60 cm.共采集土样288个,分别测其全硒及有效硒的含量,并应用地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0~60 cm土层中有效硒的空间异质性最大,分数维较低;不同土层的硒具有明显各向异性的特征,变异函数4个特征参数接近,均为球状模型;变程随土层厚度变化,人为的经营措施对其空间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有效硒 全硒 地统计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付扬军 师学义
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生态修复规划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实施的直接上位指导性规划,基于小流域尺度的生态修复分区研究可以为黄土高原地区县域生态修复分区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以汾河上游为例,首先,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地形特征的方法确定了89个小流域单元,进而定量评估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食物供给四种典型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识别区域主导生态功能,据此划定5个生态功能分区;然后,以生态功能分区内生态群落为基础,通过对不同生态群落的生态功能统计比较,划分12个生态修复分区;最后,将小流域合并得到沟域生态系统单元,进而划分了25个生态修复工程分区统筹后期工程项目实施,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策略。本文提出新的生态修复分区思路,以期为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编制提供指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钱乐祥
本文以开封市郊区地表覆盖分区为例,选择了最能表征该区特征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地表覆盖类型及构成、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及收益等30个指标作为分区指标,应用多元分析方法,对开封市郊区地表覆盖进行了分区探讨。首先以行政村为总体样本单元进行PCA计算,并确定一级区。其次再以PCA的指标得分进行离差平方和法的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以往分区成果,对类别单元作出合理调整,确定二级区。通过判别分析验证分区合理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余初 张素欣 林冰 赵银军 胡宝清
国土生态修复是我国土地整治战略发展的需求,其空间分区与管控是实施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差别化建设的前提条件。以广西各县市为研究单元,在测算和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和需求量基础上,利用象限匹配法、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和供需协调度来定量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关系、空间聚集程度和协调关联性,进而探讨和划分广西国土生态修复的空间分区及其管控措施与建议。研究表明:(1)广西各县市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差异明显。环绕广西的四周山林地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较高,大中城市区则较低。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2)广西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匹配呈现高供高需型、低供高需型、低供低需型、高供低需型四种类型,供需局部空间自相关以高—低或低—高的空间聚集为主,且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协调度平均值为0.531,处于一般均衡。(3)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四类特征和广西地理环境条件,将广西各县域划分为10个分区,并针对各分区提出差异化整治措施和建议。总体上,生态系统服务高供高需型的区域应以保育为主、培育为辅,防止过度开发;高供低需型的区域以保护为主,提高管理水平;低供高需型的区域应以综合改良为主,提高土地效益;低供低需型的区域应以国土生态重构或重建为主,侧重恢复生态系统。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先知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县级统计部门设置执法机构,势在必行。一、必要性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从198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三次统计执法大检查,分别查出了5万多件、7万多件、6万多件统计违...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郝庆 郑筱津 付世华
国土空间格局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诉求的空间体现,也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的基本依据和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在综合分析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现实需求、概念内涵与学理的基础上,对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总体思路与技术流程进行了深入探究。研究发现:(1)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是基于对各类空间要素进行空间分析后的调整,需要运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明确区域的功能定位、划定功能空间与管控边界、明确各类空间格局的优先次序。(2)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是根据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国家战略的调整、区域功能定位的变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等进行动态优化调整,以促使各类要素在国土空间上更加合理地分布与配置,提升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效率和均衡性,增强区域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云一
1988年,山东省在商业企业普遍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又在昌邑、海阳、招远等县进行了将商业局改为经济实体,组建县级国有商业集团公司的改革探索,走出了一条改革行政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兴办经济实体、完善商业服务体系的新路子。最近,李鹏同志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泓江 闫凤英 尹文超
双碳目标背景下,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碳中和建设、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是我国新阶段的战略重点。然而,目前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缺乏减排目标和低碳规划技术手段的融合,导致国土空间规划控碳的行动路径仍不清晰。为此,针对县级城市,从土地利用视角切入,构建了一套融合“方法—机制”的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控碳体系。一方面,开发基于低碳土地利用的空间规划控碳方法体系,通过对土地利用碳效应的“核算分析—预测评估—干预调整”,为低碳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通过创新“编管结合”的控碳机制,将减碳目标与低碳技术系统统筹在以空间规划为载体的编制框架内,并为空间规划引领碳中和建设提供公共政策保障和智慧管理平台。研究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进行方法应用与机制探索,证明了县级空间规划控碳体系的有效性,可推广到其他县级城市的碳中和实践中。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林艳 夏敏 邹伟
开展县域尺度农业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研究,差异化推进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对协调人地耦合系统、促进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以宜兴市农业空间为研究对象,耦合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格局与需求格局,构建供需综合安全格局进行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结果发现:(1)宜兴市农业空间各项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格局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空间差异较大。土壤保持服务需求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总体格局;食物供给服务需求整体较高,空间上与人口分布类似;碳固存服务需求格局表现为“北高南低”;水源涵养服务需求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均匀;生境质量保持服务需求在空间上呈八块状分区。(2)宜兴市农业空间土壤保持、碳固存、水源涵养以及生境质量保持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格局均表现出“南强北弱”的特征,而食物供给服务的高值区位于研究区东北方向及西部腰线区域。(3)依据供需综合安全水平,宜兴市农业空间可分为农业生态重塑区、农业生态优化区、农业生态护养区以及农业生态保育区。结合各分区土地利用现状,分别提出全局治理与重点区域生态重塑、整体优化与关键区域生态修复、综合生态养护与局部生态整治、严格生态保护与控制开发强度等差异化生态保护修复措施。研究为宜兴市及其他类似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婕妤 周小娟 万翔 胡尚军 田野 胡江龙
为探讨湖北省建始县土壤硒分布特征、硒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2015-2020年建始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调查结果,以建始县全域土壤及典型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壤类型硒含量特征、土壤垂直剖面硒含量分布、土壤硒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建始县土壤硒含量介于0.08~64.20 mg/kg,平均值为0.94mg/kg,总体上属于足硒及富硒范畴。在建始县主要的土壤类型中,红壤、棕壤、黄壤中硒含量较高,紫色土中硒含量较低。土壤中硒含量在垂向剖面上变化明显,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土壤硒含量逐渐降低,与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趋势一致。土壤中SiO_2、Al_2O_3、TFe_2O_3和CaO等含量与硒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土壤硒与铬、镉、镍、钼等元素相关性较强,存在伴生关系。同时土壤有效硒含量与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果表明,土壤中硒的来源与土壤有机质密切相关,土壤硒与重金属伴生问题是富硒土壤开发利用的重要限制条件,提高土壤pH是增强硒生物有效性的有效技术途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丰丰 潘高 张灿明 田景剑
生态位是解释自然群落中种间共存与竞争机制的基本理论,对了解植物群落构建及其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湖北建始县日本落叶松群落内10种灌木和12种草本的种群生态位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灌木树种生态位宽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胡枝子(0.746)>山胡椒(0.703)>四照花(0.634)>绣球花(0.602)>绣线菊(0.588)>悬钩子(0.523)>白檀(0.484)>菝葜(0.461)>土茯苓(0.439)>白栎(0.409);草本层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金星蕨(0.926),其次为荩草(0.690)和野燕...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群落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度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方陆明
本文从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发展,森林资源及林业现代化管理的客观要求出发,着重分析研建浙江省县级森林资源微机管理系统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几个主要方面,并提出了县体实施办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倪庆琳 侯湖平 丁忠义 李艺博 李金融
基于2000年、2008年、2016年遥感影像、历史矿井信息以及GIS空间分析方法,应用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范式:综合识别生态源地—经井田边界修正生态阻力面—应用电路理论构建生态廊道—判别生态过程障碍区,将代表生态修复需求、生态过程难易和生态要素特征的生态源地、障碍区和生态阻力面空间叠加,最终划定生态修复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年份生态源地面积平均约占贾汪区面积的17.77%,随着城镇化发展和矿井闭坑等因素影响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生态阻力面变化规律与之相反,并逐步以城镇化发展为主导影响因子。(2)生态廊道分布明显存在整体空间相似性和各镇内部分异性,呈环形沿河流分布或位于植被覆盖较好的低山丘陵区;障碍区明显存在重叠区域,主要分布在京杭大运河以北的区域,以北部和中部较多。(3)划分了生态保育区、生态提升区、生态修复区、生态控制区四个生态修复分区,面积分别为144.38 km~2、189.60 km~2、182.68 km~2、103.34 km~2。研究结论能够为贾汪区生态转型发展和生态修复提供空间指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培峰 焦泽飞
国土空间规划体制具有强烈生态指向意义,生态安全已是国土空间安全的重点。以四川省威远县为研究对象,针对县域生态国土空间的生态资源破坏、生态系统紊乱等问题,利用生态—社会经济系统耦合方法,从要素修复、结构优化、系统价值提升三个角度构筑系统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系统耦合度及子系统综合功效,综合耦合系统时空格局变化分析得出县域生态修复安全目标格局与生态修复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县域生态修复规划具有目标多层次性、系统复合性及途径多样化性,可从宏、中、微观层级提出对策。(2)系统耦合度在0.457~0.497区间浮动,耦合系统现处于拮抗时期向磨合时期发展。(3)依据系统耦合度、子系统综合功效及指标影响度构建"点—线—面"的生态修复格局。研究提出应对县域尺度的生态修复专项规划方法和实践运用,可为当前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