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88)
2023(14794)
2022(11633)
2021(10523)
2020(8601)
2019(19009)
2018(18257)
2017(35838)
2016(18456)
2015(20121)
2014(19852)
2013(19199)
2012(17017)
2011(15074)
2010(14667)
2009(13508)
2008(11776)
2007(9775)
2006(8070)
2005(6940)
作者
(48700)
(40791)
(40280)
(38482)
(25644)
(19646)
(18634)
(15835)
(15633)
(14031)
(13936)
(13727)
(12713)
(12545)
(12432)
(12313)
(12017)
(11904)
(11686)
(11487)
(9811)
(9685)
(9560)
(9387)
(9230)
(9024)
(8864)
(8513)
(8050)
(7953)
学科
(77333)
经济(77266)
管理(52735)
(51660)
(42741)
企业(42741)
方法(34940)
数学(31652)
数学方法(31248)
(26558)
金融(26556)
中国(24624)
(24305)
银行(24295)
(23468)
(21715)
(19849)
业经(19835)
地方(19384)
(16518)
(14825)
财务(14784)
财务管理(14760)
企业财务(14189)
农业(13879)
(12844)
(12700)
贸易(12689)
产业(12589)
(12371)
机构
学院(246056)
大学(244619)
(103637)
经济(101601)
管理(98977)
理学(87008)
理学院(86112)
管理学(84650)
管理学院(84170)
研究(77058)
中国(64018)
(48062)
(47937)
科学(45569)
中心(39674)
财经(39469)
(36363)
(36228)
(35311)
业大(34374)
(34131)
经济学(33837)
研究所(32552)
经济学院(30900)
(30854)
师范(30534)
财经大学(30077)
(28856)
北京(28779)
农业(28286)
基金
项目(181573)
科学(146154)
基金(135430)
研究(133497)
(117492)
国家(116560)
科学基金(102537)
社会(88744)
社会科(84527)
社会科学(84512)
基金项目(71858)
(70761)
自然(65052)
自然科(63647)
自然科学(63632)
自然科学基金(62476)
教育(60744)
(59123)
资助(53209)
编号(52866)
重点(40850)
成果(40649)
(40331)
(39913)
(39443)
国家社会(38432)
创新(36896)
教育部(35343)
科研(35337)
课题(35132)
期刊
(100399)
经济(100399)
研究(66462)
中国(42651)
(36947)
(35851)
金融(35851)
学报(35672)
管理(33904)
科学(33272)
(32040)
大学(28105)
学学(26788)
教育(21425)
农业(21268)
技术(20899)
财经(19019)
业经(17113)
经济研究(17098)
(16383)
问题(12967)
理论(11871)
统计(11453)
科技(11152)
(11112)
(10987)
技术经济(10900)
实践(10862)
(10862)
商业(10846)
共检索到344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科  刘家琳  李宙甲  
随着金融科技迅速发展,准确把握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文本挖掘法,首次手动整理2014—2019年中国2742个县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类新型金融机构数据,并据此分析以新型金融机构为代表的县域金融可得性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县域金融可得性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互补效应”强于“协同效应”,整体上表现出显著的“互补效应”,即县域金融可得性越低越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分维度来看,县域金融可得性越低越有利于拓展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且整体的“互补效应”主要体现在小额贷款公司这类机构。进一步地,在数字创新水平较高、金融监管强度较大的县以及东部区域内,二者之间的“互补效应”更强于“协同效应”。本文为新时期在县域层面继续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有益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鑫  韩青  
县域经济增长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有力支持,农村普惠金融对破解县域经济发展困局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5—2020年我国县域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协同效应促进县域经济增长,传统金融效率低,会弱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和城镇化水平低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为有效推动县域经济增长,应进一步加强县域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区域间数字普惠金融和经济平衡发展;着力提升传统金融效率、发展水平与便捷程度,更好地发挥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协同效应;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提高区域创新水平和投入产出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助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英云  
论县域金融机构重组杨英云一、现行县域金融机构配置的简略描述及现实评价现行县域金融机构配置的特征是:各金融机构发展模式与经营方式的高度趋同性,市场占有份额的均等性。突出表现在:一是人力与物力资源均衡配置,平等推进,以争夺有限的金融资源,造成机构、网点及...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军国  何广文  何婧  
基于对县长个人的问卷调查,测度了县长数字金融知识水平,并分析其对县域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及影响渠道。结果表明,县长高水平的数字金融知识,可以积极促进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拓展覆盖广度、增加使用深度。这是通过提高县长数字金融信任水平和降低数字金融认知偏误发挥作用的,即数字金融知识水平高的县长对数字金融的技术信任和市场信任度更高,且对县域数字金融发展现状的认知偏误更低。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在经济发达的县域,县长数字金融知识对县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更显著。以上发现意味着在官员选任或提升其治理能力时,需重视对其金融知识的考查和提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军国  何广文  何婧  
基于对县长个人的问卷调查,测度了县长数字金融知识水平,并分析其对县域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及影响渠道。结果表明,县长高水平的数字金融知识,可以积极促进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拓展覆盖广度、增加使用深度。这是通过提高县长数字金融信任水平和降低数字金融认知偏误发挥作用的,即数字金融知识水平高的县长对数字金融的技术信任和市场信任度更高,且对县域数字金融发展现状的认知偏误更低。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在经济发达的县域,县长数字金融知识对县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更显著。以上发现意味着在官员选任或提升其治理能力时,需重视对其金融知识的考查和提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庆炜  
近年来,确山县作为河南省普惠金融试点县,在学习借鉴兰考"一平台四体系"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自主创新,努力推进普惠金融工作向纵深发展。2021年,确山县通过构建整合大数据、"云管理"、"普惠通"APP三大系统,形成了"一体两翼"的数字普惠金融架构体系。以大数据精准画像、"云管理"提升服务为两翼,共同支撑"普惠通"APP应用平台主体,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贾子钰   韩廷春  
数字普惠金融为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兴旺提供了重要机遇。利用2014—2019年县域非平衡面板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整体上有助于促进中国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数字红利的作用。其中,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能够产生积极影响,使用深度尚未产生显著影响。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县域第二产业的发展,对于以乡村旅游业为主的县域第三产业的影响则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的缓解和需求效应的刺激是其中重要的机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洋   穆博   穆争社  
数字普惠金融机构加速向县域金融市场扩张,对县域农商银行发展“祸福倚伏”。文章在演化博弈模型中引入学习能力,推演出县域农商银行与数字普惠金融机构之间“竞争—合作—竞合”的三阶段特征,并分阶段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农商银行发展影响之“福”与“祸”。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在全时段为县域农商银行发展增“福”,但在竞争主导阶段增“福”不显著,在合作主导阶段增“福”显著,竞合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机制分析表明,客户资源竞争为县域农商银行发展增“福”不显著,但信贷业务竞争增“福”显著,与数字普惠金融机构合作为县域农商银行的经营规模、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增“福”。异质性分析发现,与农信社和农合行相比,数字普惠金融为县域农商银行发展增“福”更加显著;在省联社对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关注程度较高和金融素养水平较高的地区,增“福”作用更强。文章的研究结论为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农商银行发展之“福”、规避之“祸”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江涛  陈清武  
文章分析了金融机构大量撤并的原因并对县域金融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露丹  
本文在对普惠金融测度和普惠金融减贫效果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选取甘肃省43个国家级贫困县作为样本,采用系统GMM法,对县域普惠金融的减贫效果展开实证分析。结论显示,普惠金融能较好地降低贫困发生率,而贫困具有固化倾向,加大了贫困地区脱贫的难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月丽   纪晓丹  
基于要素市场统一是城乡融合的重要基础,而传统二元转型仅强调农村向城市单向储蓄转移的矛盾,本文在一个新二元转型框架下,研究数字金融能否通过资本下乡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县域城乡融合发展问题,研究选择的视角是数字金融有无通过促进城市部门向农村部门的储蓄转移而放松了农户的融资约束,这打破了传统二元转型框架中储蓄流动的假定。研究发现,利用数字金融改善农村金融市场,对促进县域内资金由城市向农村的流动是重要的,且不同维度数字金融指标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金融促进资本下乡的可持续动力机制,是数字金融对农村金融市场摩擦弱化所诱致的农村投资边际收益水平的提高。同时,数字金融促进资本下乡的效果受农户类型和区域等异质性因素的影响。本文研究得出了通过进一步推进数字金融发展以提高资本下乡的内生动力、县域城乡融合战略应分类实施以及加速传统金融业的数字化改造来构建结构合理和高效的农村金融体系等政策含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董晓林  徐虹  
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户的金融服务(包括存款、汇兑等最基本的服务)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金融排斥现象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本文以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分布作为农村金融排斥状况的代理变量,从金融供给方视角分析影响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因素。研究发现,人口规模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小、金融基础设施状况差的县域更易受到金融排斥。分机构考察表明,商业银行在进行网点布局时更多地关注城镇人口规模与城镇居民收入,而农村信用社在进行网点布局时主要关注人口规模变量(尤其是乡村人口规模),收入变量不显著。考虑到我国县域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传统OLS的均值回归并不能反映所考察问题的全貌,本文运用具有更高稳健性的分位数回归,分析各因素对...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辛立秋  王倩菲  谢禹  
贫困及低收入群体受到较高金融排斥已经成为制约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发展普惠金融能够提高欠发达地区及社会低收入群体金融服务的可获性,实现金融的公平化。本文以黑龙江省的农业大市—绥化市为例,从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运用IFI模型对绥化市各县(市)金融普惠性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绥化市各县(市)金融普惠性水平整体较低,且存在区域性差异。最后,根据测算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高绥化市县域普惠金融水平。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肖晶  
建立广覆盖、多层次的普惠金融体系已成为中国金融业改革的重要任务和方向,作为金融服务的供给者,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的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基于普惠金融的视角,从理论和实证检验两方面深入分析了中小金融机构对家庭正规金融服务使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促进了家庭对存款、贷款基本金融服务的使用,而对理财等较为复杂金融服务的使用无影响,同时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对家庭参与民间借贷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见,中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确实有效地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促进了家庭基本金融服务的使用,在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冯兴元  孙同全  董翀  燕翔  
迄今为止中国缺乏系统度量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数评价体系。本文利用网商银行在全国1884个县(县级市、旗)的业务数据和这些县域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广度、深度与质量三大维度出发,建构了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评价体系,提出了该指数评价体系各级指标得分的测度方法,测度了2017-2019年这些县域的各级指标得分,较为系统地反映了这些县域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研究表明,2017-2019年中国各大地区和各省的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总体提升较大,但各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服务广度和服务深度提升较大,服务质量提升相对不足;数字贷款和数字授信发展最为迅速,数字支付次之,数字理财和数字保险发展相对迟缓。总体而言,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发展空间巨大,应进一步加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普惠金融顶层设计和法规政策,提升县级政府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提高县域人口数字普惠金融素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