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40)
- 2023(18006)
- 2022(15405)
- 2021(14427)
- 2020(12116)
- 2019(27790)
- 2018(27070)
- 2017(52709)
- 2016(28301)
- 2015(31523)
- 2014(31255)
- 2013(30893)
- 2012(28373)
- 2011(24978)
- 2010(25186)
- 2009(23139)
- 2008(21779)
- 2007(18717)
- 2006(16165)
- 2005(14167)
- 学科
- 济(113970)
- 经济(113856)
- 管理(83199)
- 业(80649)
- 企(66296)
- 企业(66296)
- 方法(51842)
- 数学(45296)
- 数学方法(44717)
- 财(39573)
- 中国(34433)
- 农(30271)
- 地方(28338)
- 融(28271)
- 金融(28268)
- 银(27210)
- 银行(27163)
- 业经(26602)
- 行(26032)
- 制(25428)
- 学(23242)
- 务(22637)
- 财务(22564)
- 财务管理(22500)
- 企业财务(21476)
- 农业(20174)
- 贸(19689)
- 贸易(19673)
- 易(19099)
- 理论(18789)
- 机构
- 大学(386139)
- 学院(384959)
- 济(156762)
- 管理(154885)
- 经济(153401)
- 理学(134686)
- 理学院(133266)
- 管理学(130923)
- 管理学院(130230)
- 研究(126206)
- 中国(99329)
- 京(80979)
- 财(78121)
- 科学(77354)
- 所(61787)
- 财经(59922)
- 中心(59787)
- 农(58603)
- 研究所(56150)
- 江(56013)
- 业大(55672)
- 经(54494)
- 北京(50659)
- 范(49353)
- 师范(48857)
- 经济学(48169)
- 院(46637)
- 农业(45518)
- 州(45503)
- 财经大学(44762)
- 基金
- 项目(269641)
- 科学(212728)
- 研究(198413)
- 基金(196395)
- 家(170387)
- 国家(168994)
- 科学基金(146229)
- 社会(125908)
- 社会科(119556)
- 社会科学(119524)
- 省(105127)
- 基金项目(104260)
- 自然(94335)
- 自然科(92168)
- 自然科学(92150)
- 自然科学基金(90452)
- 教育(90075)
- 划(87822)
- 资助(80936)
- 编号(80925)
- 成果(64831)
- 重点(60397)
- 部(59171)
- 发(58266)
- 创(56343)
- 课题(54589)
- 创新(52616)
- 国家社会(52277)
- 科研(51771)
- 教育部(51099)
- 期刊
- 济(164957)
- 经济(164957)
- 研究(112914)
- 中国(72389)
- 财(62820)
- 学报(58679)
- 管理(54916)
- 科学(53604)
- 农(51538)
- 大学(45165)
- 融(43177)
- 金融(43177)
- 学学(42449)
- 教育(38403)
- 农业(35092)
- 技术(33146)
- 财经(29093)
- 经济研究(27201)
- 业经(27199)
- 经(24973)
- 图书(22693)
- 问题(21413)
- 理论(18990)
- 技术经济(18213)
- 科技(17872)
- 业(17654)
- 统计(17648)
- 实践(17367)
- 践(17367)
- 版(17218)
共检索到564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林
在对县域财政金融服务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1772个县(区)的截面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研究了县域财政金融服务及其二者联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在贫困县与非贫困县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服务和金融服务均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财政服务的影响作用更大,但财政金融服务联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作用不显著;财政服务的促进作用在贫困地区更大,金融服务的促进作用在非贫困地区更大;贫困县财政服务的促进作用大于金融服务,非贫困县金融服务的促进作用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温涛 王汉杰 韩佳丽
本文构建县域居民消费的动态最优化模型,运用分位数回归法,实证分析发现:县域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其消费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且边际消费倾向随消费水平的提升呈现出递减的趋势;财政政策仅在中高及最高消费组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在其余分位点上作用并不显著;金融政策尚未有利于县域居民消费的提升,甚至在中高消费组产生了抑制作用。总体而言,财政金融政策促进县域居民消费的作用并不明显,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异化的财政金融政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温涛 王汉杰 韩佳丽
本文构建县域居民消费的动态最优化模型,运用分位数回归法,实证分析发现:县域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其消费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且边际消费倾向随消费水平的提升呈现出递减的趋势;财政政策仅在中高及最高消费组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在其余分位点上作用并不显著;金融政策尚未有利于县域居民消费的提升,甚至在中高消费组产生了抑制作用。总体而言,财政金融政策促进县域居民消费的作用并不明显,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异化的财政金融政策。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贾子钰 韩廷春
数字普惠金融为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兴旺提供了重要机遇。利用2014—2019年县域非平衡面板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整体上有助于促进中国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数字红利的作用。其中,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能够产生积极影响,使用深度尚未产生显著影响。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县域第二产业的发展,对于以乡村旅游业为主的县域第三产业的影响则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的缓解和需求效应的刺激是其中重要的机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鑫 韩青
县域经济增长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有力支持,农村普惠金融对破解县域经济发展困局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5—2020年我国县域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协同效应促进县域经济增长,传统金融效率低,会弱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和城镇化水平低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为有效推动县域经济增长,应进一步加强县域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区域间数字普惠金融和经济平衡发展;着力提升传统金融效率、发展水平与便捷程度,更好地发挥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协同效应;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提高区域创新水平和投入产出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助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国斌 杨富田
传统的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不合理,限制了县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改善县域产业结构,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与工业生产相关的配套设施产业、"互联网+产业"的信息化产业,不断优化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使东北地区县域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乡村旅游监督管理,树立乡村旅游品牌;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线下物流,促进现代新兴产业结构升级等对策,解决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中的矛盾,推动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高级。
关键词:
新常态 产业结构 县域 东北地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平 周江梅 林国华 陈志峰
文章基于福建省58个县(市)2007-2016年平行面板数据,应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产业升级与农业结构调整对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县域产业升级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产业升级类型选择在不同发展水平县域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果存在明显异质性;第二,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欠发达县域其影响效果更大,但政策实施空间较小;第三,农业财政投入、城镇化率、经济发展水平及基础设施条件对促进农民收入增长都有积极影响,但在不同发展水平县域其影响效果略有不同。研究结论对乡村振兴战略中县域产业升级策略选择和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政策实施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军 张龙耀 马倩倩 黄馨谊
本文使用江苏省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数据库,在建立因子分析模型的基础上,通过22个量化指标测算出2011—2014年江苏省52个县(市)在金融可获得性、金融服务使用情况和金融发展质量3个维度的因子得分,进而构建县域普惠金融发展评价体系,评估江苏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整体趋势以及地域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江苏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是,苏南、苏中和苏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并不一致,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未来发展以普惠金融为定位的中小金融机构、推广移动金融、加强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基础设施投入和全面普及金融知识教育有助于提高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超平 田庆刚 陈静稚 翟琼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构建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对于繁荣农村经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在厘清县域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县域农村金融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县域农村金融生态系统进行了评价和比较,以科学认识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发展的水平,探寻影响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建设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县域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建设总体水平偏低,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县域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状况对当地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具有首要影响;良好的农村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信用环境是促进区域内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保障,农村社会的发展程度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将为农村金融生态系...
关键词:
农村 金融生态系统 因子分析法 评价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课题组
本文从全景式产业-金融史的视角研究了内蒙古县域产业结构变迁和金融发展,着重分析了内蒙古县域产业结构的形成,改革以来金融发展与“小而全”式产业结构的强化与没落的相关性,描述了金融支持下国有银行从亏损到慎贷,从银行与地方政府关系全面紧张到国有银行全面撤出县域的10多年县域金融发展历程。本文认为,内蒙古县域产业的发展历程实质是行政与市场力量此消彼长的客观反映:在金融支持战略下,县域产业发展必然不考虑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随着国有银行发展战略从支持国家发展战略转变为盈利性,县域产业萎缩成为市场选择的客观后果。就此,本文提出了发展中小企业、放开民间资本进入金融的限制和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三个基本策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斌
县域财政作为国家财政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财政地位可以从多个视角进行分析,它既是民主财政制度构建的突破口,又是地方财政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更重要的是县域财政关系到大多数人口的福祉。而县域财政公共服务能力正是其财政地位的综合考核指标之一,鉴于此,本文尝试对县域财政公共服务能力进行诠释,并具体提出提升县域财政公共服务能力的路径,以期获得理论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
县域财政 公共服务能力 提升路径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中山
按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和城市化、集约化的市场定位要求,代表国家利益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面对大量坏帐开始逐步放弃对欠发达县域经济的支持模式,使县域政府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面临着调整的困境。在这种困境中,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实际上就是企业的衰败所带动的行业的衰败甚至消亡,在缺乏外部资金的条件下,旗县政府和企业只能被动接受现实。
关键词:
银行撤并 县域 产业结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传民 袁伦渠
本文首先概述了协同理论和产业结构安全理论,并以中国百强县的调查数据为依据,以协同理论为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找出并分析影响县域产业结构安全的诸多因素,最后根据我国当前产业结构安全的主要特点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协同理论 产业结构安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洛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引导生产要素流向农业、乡村和农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文章选取1999—2020年中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993个县域动态面板数据作为样本,采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回归方法,研究县域金融中介、财政支出与县域人力资本提升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协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县域金融中介、财政支出与县域人力资本提升呈现非线性关系,并且存在协同效应。中国县域金融中介和财政支出进入非协同区制,规模和结构失衡状况没有改观,其中结构协同失衡更为严重。在此基础上,文章就县域金融中介、财政支出协同促进县域人力资本提升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匡国建
本文以财政与金融关系的基本原理作为理论支撑,在比较分析2003年以来广东县域农信社与城区农信社改革绩效差异以及地方财政对两类农信社改革的支持力度差异的基础上,提出统筹推进县域农信社改革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改革以来,县域农信社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但历史包袱仍然较重,主要财务指标与城区农信社相比差距很大。而县级财政普遍困难、无力提供足够资金支持,是制约县域农信社改革成效的重要因素。为此,进一步深化县域农信社改革,要把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县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与增加各级财政对县域农信社解困的投入结合起来,把推进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改革与构建防范和化...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村信用社 财政体制 省直管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