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57)
2023(8566)
2022(6907)
2021(6336)
2020(4765)
2019(10810)
2018(10214)
2017(19813)
2016(10107)
2015(11123)
2014(11267)
2013(10972)
2012(10100)
2011(9572)
2010(9648)
2009(8978)
2008(8668)
2007(8012)
2006(7249)
2005(6204)
作者
(28306)
(24089)
(23769)
(22467)
(15139)
(11468)
(10702)
(9132)
(9058)
(8350)
(8145)
(8052)
(7608)
(7380)
(7306)
(7260)
(6920)
(6749)
(6746)
(6648)
(5940)
(5663)
(5551)
(5545)
(5350)
(5291)
(5243)
(5078)
(4768)
(4753)
学科
(49594)
经济(49548)
(32372)
管理(28268)
(26164)
(23168)
企业(23168)
农业(17816)
地方(16289)
业经(15352)
方法(14972)
中国(13791)
数学(11623)
数学方法(11493)
(10790)
(9998)
(9097)
(8752)
地方经济(8638)
(8267)
理论(8155)
农业经济(7884)
(7606)
银行(7604)
(7562)
金融(7560)
(7361)
发展(7301)
(7285)
(7149)
机构
学院(153611)
大学(149916)
(64575)
经济(63090)
管理(60224)
理学(52351)
理学院(51723)
管理学(51030)
研究(50876)
管理学院(50695)
中国(38663)
(30381)
科学(28994)
(28900)
(25019)
中心(23840)
(23505)
(23400)
财经(23052)
(22953)
师范(22848)
研究所(21271)
(20858)
经济学(20122)
业大(19707)
(18747)
(18486)
北京(18427)
师范大学(18275)
经济学院(18052)
基金
项目(103319)
科学(83846)
研究(81422)
基金(75739)
(64394)
国家(63760)
科学基金(55769)
社会(54870)
社会科(51686)
社会科学(51678)
(40720)
基金项目(39997)
教育(36170)
编号(34414)
(33680)
自然(32322)
自然科(31548)
自然科学(31543)
自然科学基金(30958)
成果(28091)
资助(28021)
(24711)
课题(23463)
重点(23370)
国家社会(23035)
(22922)
(21840)
(21018)
发展(20764)
(20690)
期刊
(80916)
经济(80916)
研究(45004)
中国(30553)
(29695)
科学(21114)
管理(20951)
(20619)
农业(19078)
学报(19073)
教育(17511)
业经(17299)
大学(15728)
(15067)
金融(15067)
学学(14892)
技术(11745)
经济研究(11237)
财经(11182)
问题(10607)
(9768)
农村(8941)
(8941)
农业经济(8854)
(8119)
资源(7871)
商业(7779)
现代(7501)
经济问题(7436)
社会(7274)
共检索到227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发祥  郭科  
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浓厚中国特色和特定含义的社会治理单元。以县为研究对象、基本单元和方法,是观察中国社会总体性问题的一个新视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县域”是关键环节。在梳理县域空间、县域行政、县域经济等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县域乡村振兴存在的创新思维缺乏、规划编制失焦、城乡资源失配、治理能力不足等痛点和难点,从理念引领、编制规划、产业兴旺、基础设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等维度,提出了一个具有本土特色的可操作的行动方略,对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县域层面的高质量实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柱智  
通过资源下乡支持建立适合农村社会特征的简约养老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路径。基于中部三省九县的调研发现,近年来尽管养老服务项目财政投入不断增加,大量养老服务机构不断完善,但是存在资源投入的内卷化问题:公办养老机构床位大量闲置、养老产业化排斥农村老人、社区养老无法运转。为了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困境,县域政府形成了简约养老的新探索,包括有机养老、小作坊式养老院、老年人协会,充分体现了中国式农村养老的基本特征。县域要建立简约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需要从理念上坚持促进养老服务体系的“简约化”,识别农村老年人的经济社会特征,充分挖掘农村内部资源,实现养老服务的社会嵌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柱智  
通过资源下乡支持建立适合农村社会特征的简约养老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路径。基于中部三省九县的调研发现,近年来尽管养老服务项目财政投入不断增加,大量养老服务机构不断完善,但是存在资源投入的内卷化问题:公办养老机构床位大量闲置、养老产业化排斥农村老人、社区养老无法运转。为了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困境,县域政府形成了简约养老的新探索,包括有机养老、小作坊式养老院、老年人协会,充分体现了中国式农村养老的基本特征。县域要建立简约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需要从理念上坚持促进养老服务体系的“简约化”,识别农村老年人的经济社会特征,充分挖掘农村内部资源,实现养老服务的社会嵌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婧雅  
县域作为城乡连接点,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切入点,也是乡村振兴的基本单元。作为国家治理效能的关键,县域治理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从县域寻找切入点和增长点,既符合乡村振兴的根本要求,也是国家治理能力服务乡村的重要体现。本文在县域治理框架下探索乡村产业振兴存在的现实困境,并提出对策建议,为深化乡村振兴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晓军  宁国良  
(一)探索开辟县域产业振兴的新路径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国家层面要从规划、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县级城市产业发展,县级城市要加快推进县域产业振兴,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大龙头"的作用,不断扩大县域经济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切实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的环境承载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董菁  毛艳飞  张良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振兴乡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为促进该产业的健康发展,应从整体上进行战略布局,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更应注重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和生态宜居环境的建设。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楝子  
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全域乡村旅游尚无明确的概念,更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在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全域乡村旅游的概念进行界定,并根据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要求,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起全域乡村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以重庆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特色镇作初步实证研究,以期反映乡村区域全域乡村旅游的综合发展水平,为全域乡村旅游的建设评价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爱君  宋李毅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实现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是我国当前的重点任务。县镇具有同时连接城乡的重要功能,和谐的城乡关系能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对乡村生态振兴有重要推动作用。通过研究县域城乡融合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条件及县域城乡产业、地域及社会融合对乡村生态振兴的推动作用,提出县域城乡融合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路径,为我国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思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谢忠洲  彭强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应从宏观层面对涉农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精细化、体系性的制度安排。当前形势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须从农业数字化改造、优美宜居农村建设、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打造等多维目标出发强化法律和政策间的协同互动,既要关注法律的稳定性,又要关注政策的灵活性。而《乡村振兴促进法》可以为现行关涉乡村振兴战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互动提供桥梁,推动法律与政策合力的整合。因此,立法中应从法律适用范围的差异性出发,将相关法律大致划分为基础供给和增量供给两类,并采用包裹修订的模式制定转致条款、立法授权条款,强化制度间的协调性。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魏后凯  崔凯  王瑜  
乡村振兴既是发展目标,也是发展手段和发展路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逐步实现城乡共富和乡村共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战略选择。在共同富裕视域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是要瞄准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长期目标,加快推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中期目标,为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战略路径选择上,要从内生增长和成果共享两个方面着力,既要激发乡村内生活力,释放乡村增长潜力,推动乡村振兴和整体富裕,又要完善共享机制,促进先富带动后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实现农民生活共富,走内生型乡村振兴与共享发展之路。在具体推进策略上,要科学把握乡村差异性,建立差别化的支持策略,合理确定政策供给的优先序,实施分区推进与分类推进并举,探索创新多元化的乡村共富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实现乡村共同富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琳  
乡村文化振兴是城乡融合与乡村内生发展的基础。基于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视角,对四川崇州的文化振兴实践进行了嵌入性案例研究,揭示了县域乡村文化振兴的空间再生产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文化振兴是通过文化治理政策创新、文化要素融合与参与媒介升级的迭代发展,逐步构建城乡多层级社会互动机制的差异化空间生产过程。创新融合型要素网络、开放学习型参与载体、共创共享型治理场域构成了这一过程的关键要件。文化振兴的创制互动在时空上形成了村域系统性更新、镇域复合性联动、城乡包容性融合三层空间形态的差序迭代,引发了复合性的城乡文化经济社会再生产。这表明乡村文化处于深刻复杂的变迁过程,应当在充分挖掘、修复、创新乡村本土文化要素基础上,从空间再生产角度推动文化要素融合与参与载体升级,实现文化发展的多重功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琳  
乡村文化振兴是城乡融合与乡村内生发展的基础。基于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视角,对四川崇州的文化振兴实践进行了嵌入性案例研究,揭示了县域乡村文化振兴的空间再生产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文化振兴是通过文化治理政策创新、文化要素融合与参与媒介升级的迭代发展,逐步构建城乡多层级社会互动机制的差异化空间生产过程。创新融合型要素网络、开放学习型参与载体、共创共享型治理场域构成了这一过程的关键要件。文化振兴的创制互动在时空上形成了村域系统性更新、镇域复合性联动、城乡包容性融合三层空间形态的差序迭代,引发了复合性的城乡文化经济社会再生产。这表明乡村文化处于深刻复杂的变迁过程,应当在充分挖掘、修复、创新乡村本土文化要素基础上,从空间再生产角度推动文化要素融合与参与载体升级,实现文化发展的多重功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洪惠坤  蔡智聪  廖和平  王刚  刘亭  
乡村“居住—就业”协同是推进共同富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论文以重庆市2007、2014和2020年3期分县截面数据,基于共轭发展视角,从乡村“居住—就业”协同的量和质2个方面,构建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测算综合居业协同度,从而揭示其时空分异特征,进而划分居业协同类型,并提出差异化的振兴路径。研究发现:(1)重庆市乡村居业协同度时空差异显著,总体呈“量”“质”齐升的良性发展趋势及“中高周低”的空间格局特征;乡村居业平衡指数总体呈平衡趋势发展及“局部突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特征;乡村居业效率指数呈平稳上升趋势及空间分布格局呈“团块状”向“西高东低”转变的特征。(2)县域乡村居业协同类型可划分为高协同型、中协同型、平衡中等型、平衡中低效型、强就业中低效型、强居住中低效型6种类型,协同型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核心区域,乡村居业中轻度失衡类型主要集中在主城都市区外围区和渝东北区,乡村居业重度失衡类型主要集中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区县。(3)县域经济水平更为发达的主城都市区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度高,更能吸引本县乡村人口在县域内居住就业;精准扶贫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渝东北渝东南经济水平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乡村居业协同增长趋势明显快于主城都市区,乡村人口回流效应初显。最后,基于乡村居业协同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差异化的乡村振兴路径。研究结果可为协调人地关系、激活农村内生动力、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宜居宜业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示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琳  
乡村文化振兴是城乡融合与乡村内生发展的基础。基于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视角,对四川崇州的文化振兴实践进行了嵌入性案例研究,揭示了县域乡村文化振兴的空间再生产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文化振兴是通过文化治理政策创新、文化要素融合与参与媒介升级的迭代发展,逐步构建城乡多层级社会互动机制的差异化空间生产过程。创新融合型要素网络、开放学习型参与载体、共创共享型治理场域构成了这一过程的关键要件。文化振兴的创制互动在时空上形成了村域系统性更新、镇域复合性联动、城乡包容性融合三层空间形态的差序迭代,引发了复合性的城乡文化经济社会再生产。这表明乡村文化处于深刻复杂的变迁过程,应当在充分挖掘、修复、创新乡村本土文化要素基础上,从空间再生产角度推动文化要素融合与参与载体升级,实现文化发展的多重功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单莹  唐智彬  
县域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底层结构,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盘,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嵌入地方”“服务农民”“突出公共性”以及“重视基层创新”等重要经验。乡村振兴背景下,应从县域职业教育的稳定结构、开放功能、多样形态、协同机制以及可持续生态等方面,系统理解与优化县域职业教育的基本框架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定位。当前,县域发展与治理模式转变引发的价值“虚化”、发展底层逻辑转换造成的功能“窄化”以及结构性缺陷突出导致的形象“矮化”是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推动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县域职业教育结构,构建发展新秩序,优化内容体系,突出系统多重目标、多种形式以及多类产出;重塑县域职业教育的“地方性”,理顺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加强面向县域职业教育的制度供给,以县域公共服务制度、财政治理制度以及评价制度改革来引导和保障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