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07)
- 2023(11874)
- 2022(9766)
- 2021(8814)
- 2020(6936)
- 2019(15394)
- 2018(14944)
- 2017(28505)
- 2016(14894)
- 2015(16313)
- 2014(16197)
- 2013(16239)
- 2012(15613)
- 2011(14667)
- 2010(15075)
- 2009(13835)
- 2008(13351)
- 2007(11985)
- 2006(11148)
- 2005(10486)
- 学科
- 济(91168)
- 经济(91087)
- 管理(40337)
- 业(36806)
- 地方(29478)
- 中国(27348)
- 企(25992)
- 企业(25992)
- 方法(25575)
- 数学(22539)
- 数学方法(22411)
- 农(21155)
- 业经(17917)
- 地方经济(17116)
- 学(15649)
- 农业(15536)
- 财(15410)
- 环境(14282)
- 发(13739)
- 制(13585)
- 融(13427)
- 金融(13423)
- 银(12309)
- 银行(12292)
- 行(12030)
- 贸(11801)
- 贸易(11788)
- 易(11187)
- 产业(10391)
- 和(10222)
- 机构
- 学院(223744)
- 大学(222260)
- 济(106651)
- 经济(104510)
- 研究(86654)
- 管理(81049)
- 理学(68393)
- 理学院(67462)
- 管理学(66576)
- 管理学院(66123)
- 中国(65458)
- 科学(49521)
- 京(48029)
- 财(46812)
- 所(43696)
- 研究所(39070)
- 中心(38385)
- 财经(36412)
- 江(34929)
- 经济学(34787)
- 农(34214)
- 经(33088)
- 范(31520)
- 院(31506)
- 师范(31271)
- 经济学院(31041)
- 北京(30920)
- 业大(28391)
- 州(27817)
- 财经大学(26842)
- 基金
- 项目(144244)
- 科学(115686)
- 研究(107149)
- 基金(105878)
- 家(91905)
- 国家(91158)
- 科学基金(78507)
- 社会(73191)
- 社会科(69598)
- 社会科学(69583)
- 基金项目(55773)
- 省(55620)
- 自然(47077)
- 划(46811)
- 教育(46511)
- 自然科(45982)
- 自然科学(45975)
- 自然科学基金(45141)
- 资助(41867)
- 编号(41370)
- 发(38084)
- 成果(33306)
- 重点(32834)
- 部(31730)
- 国家社会(31639)
- 发展(31549)
- 展(31050)
- 课题(29604)
- 创(29371)
- 创新(27713)
- 期刊
- 济(132157)
- 经济(132157)
- 研究(77097)
- 中国(49637)
- 财(34064)
- 农(32760)
- 管理(31515)
- 科学(30734)
- 学报(30424)
- 融(25135)
- 金融(25135)
- 大学(23577)
- 学学(22366)
- 农业(22142)
- 经济研究(22085)
- 教育(21007)
- 业经(20284)
- 财经(19232)
- 技术(19225)
- 问题(18258)
- 经(16893)
- 贸(12582)
- 技术经济(12445)
- 世界(12160)
- 资源(11784)
- 发(11374)
- 商业(11133)
- 业(11121)
- 国际(11098)
- 现代(11009)
共检索到361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熊波 甘涛
为了探究中心城市扩张对周边区域的经济影响,利用2005—2019年间我国县域行政管辖权上移为准自然实验构建三重差分模型。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县域行政管辖权上移能够促进区域内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集聚,有效推动中心城市扩张;第二,行政管辖权上移推动的中心城市扩张能够显著促进县域内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水平的提升;第三,中心城市扩张对于不同初始规模和区位的县级区域存在差异:初始规模较大的县域更能发挥中心城市扩张过程中的集聚效应,经济总量增加更加显著;东部地区县域相对中西部地区在中心城市扩张过程中更能发挥中心城市的推动促进作用。为此,建议我国应该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生产要素的核心作用,推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助力城市群和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行政管辖权 中心城市扩张 集聚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曹萍
本文研究了当代中国中心城市边缘圈域经济的历史演进、发展规律、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从经济学角度对经济转型初期、深入发展阶段和新经济条件下中心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现象进行分析,认为生产要素报酬率、商品市场价格、企业利润的地域空间差异变动、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与完善是诱致中心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现象的内在经济动因,提出应以稀缺性最强且最缺乏市场供求弹性的生产要素为核心,在中心城市与其边缘圈域之间优化配置资源,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虹 林钟高 陈洁
在政府干预这一预设的制度环境下,考察经济发展水平及其货币政策变动对并购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区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同属并购;尤其在货币紧缩时期更是如此,且并购绩效更好,并购后的非效率投资程度也更低。本研究为企业同属并购的经济(市场)逻辑机理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从微观并购行为与经济后果的独特角度进一步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区域异质性效应的存在性,拓展和深化了宏观政策与微观行为互动的理论文献,为企业并购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卢盛峰 陈思霞 张东杰
文章基于"撤县设区"改革的政策实验,使用一种纯数据推动的合成控制评估思路,分析了政府推动型城市化模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推动型城市化,在大多数地区发挥了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辐射和援助作用,但是短期内未能带来人口的实质性城市化;(2)在影响渠道上,这一城市化进程增强了县域财政的收支能力,同时强化了辖区政府在公共服务事务上的支出,进而发挥着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是本文的研究也表明,在政府推动型高速城市化背景下,需要警惕假性城市化及延缓县域经济发展的双重隐患,过快或干预过多的城市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卢盛峰 陈思霞 张东杰
文章基于"撤县设区"改革的政策实验,使用一种纯数据推动的合成控制评估思路,分析了政府推动型城市化模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推动型城市化,在大多数地区发挥了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辐射和援助作用,但是短期内未能带来人口的实质性城市化;(2)在影响渠道上,这一城市化进程增强了县域财政的收支能力,同时强化了辖区政府在公共服务事务上的支出,进而发挥着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是本文的研究也表明,在政府推动型高速城市化背景下,需要警惕假性城市化及延缓县域经济发展的双重隐患,过快或干预过多的城市化模式也可能会损害经济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李秀玉 沈霁
审计法第四十八条规定:"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务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那么,被审计单位在提起行政诉讼时,应该向哪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呢?对地市级审计机关来说,有的同志认为被审计单位应该向地市级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并在审计决定中告知被审计单位。笔者认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方大春 郑垂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永琴
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城市与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西部地区应该以“增长极”理论为基础 ,加快中心城市的发展 ,带动西部整体经济的腾飞。最后就城市今后的发展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增长极 中心城市 区域经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吕广法,朱银城,谷长强
本文从影响城市发展自然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出发 ,综合它们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将城市的发展粗分为 :极化阶段和扩散阶段。并根据城市各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特征 ,提出城市各阶段的发展方向和近中心城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原则 ,从而为城市的发展和近中心城市县域的经济规划作了理论上的初步探讨。
关键词:
近中心城市县域 极化 扩散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奕山 吴重庆 张慧鹏
乡村生产要素通过流动实现集聚是提升生产分工规模和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但要素过度流失不利于乡村自身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前,"乡-城"生产要素流动规模较小;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在重工业发展战略下乡村生产要素被约束流动;改革开放以来,"乡-城"生产要素单向流动趋于加速;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乡村振兴新篇章,致力于改变乡村要素单向外流的局面。近代以来,立足于乡村且突破村庄社区规模的分工生产和集聚性生产没有大范围发展起来,乡村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不强。新中国的综合发展成就为发展现代化的乡村集聚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探索在县域层面整合资源和集聚要素是振兴乡村和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县域经济 城乡关系 要素集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菠阳 王萌 任建宇
基于县域尺度财政转移支付数据,利用空间分析、熵权TOPSIS、GMM动态面板模型等方法,对我国转移支付空间格局及其社会经济发展效应进行测度,研究发现:首先,转移支付分布基本与分配机制吻合,呈现西多东少的基本特征,而税收返还则反之。特定区域如生态功能区、老少边穷地区等转移支付呈现投入增加的态势,总体而言财政转移支付并没未有效缩小地区间发展差异。其次,转移支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可分为总量影响、结构影响和双向影响。其中总量影响为正向影响,结构影响中无条件转移支付主要体现为总量效应,有条件转移支付则会通过影响地方政府决策而产生更为复杂的影响机制,双向影响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对于转移支付具有反向影响,对地方政府财税努力形成负向激励,弱化转移支付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后,综合性转移支付和均衡性转移支付对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均起到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并未有效缩小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差距,其中负向激励和软性公共产品投入不足可能为其中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受诉法院有无管辖权?编辑同志:我是青海省某市郊区土地管理局法规科一名工作人员。我们局管理的土地都是郊区土地,而局机关的所在地设在城区。前不久在全市土地清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某公司非法在郊区占地违章建筑。经几次劝阻无效,于是我局向该公司下发了行政处罚决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翟印礼
本文从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低迷状况的问题分析入手,认为区域性特有的二元结构和制度供给是县域经济水平差异的深刻原因。辽宁省县域经济的发展低迷状况在于体制转换的偏移、市场化的偏移、产业关联的偏移和城镇化的偏移。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在于激活体制、消除二元结构、推行省管县行政体制和全面建设新农村。
关键词:
辽宁省 县域经济 二元结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安永军
区域差异是理解农民城市化的一个重要视角,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起步时间和发展条件不同,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不同,造成农民城市化逻辑的东西差异。农民城市化的东西差异体现在城市化动力机制、农民家庭生计模式、城乡空间跨度和城乡关系四个方面:东部地区在全域工业化基础上,形成了由市场先导和农民主动、全务工型、离土不离乡、融合型城乡关系等特征组成的完全城市化;中西部地区在产业空心化基础上形成了由政府推动和农民卷入、代际分工的半工半耕、离土又离乡、寄生型城乡关系等特征组成的过渡型城市化,前者是高质量的稳定城市化,后者是低质量的半城市化。东部地区农民完全城市化的关键条件是其良好的区位条件下所形成的产业基础,而中西部地区缺乏产业集聚的区位条件,农民城市化并不稳定,将来需要在具备产业基础的大中城市进行二次城市化。
关键词:
区域差异 县域经济 农民城市化 东西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