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43)
2023(16817)
2022(14126)
2021(13025)
2020(10574)
2019(23836)
2018(23157)
2017(44017)
2016(23413)
2015(25875)
2014(25673)
2013(25054)
2012(23181)
2011(21097)
2010(21043)
2009(19142)
2008(18231)
2007(15745)
2006(14059)
2005(12807)
作者
(66069)
(55295)
(54711)
(52024)
(35057)
(26416)
(24848)
(21333)
(21050)
(19488)
(19004)
(18691)
(17451)
(17404)
(16966)
(16956)
(16285)
(15795)
(15791)
(15711)
(13745)
(13394)
(13188)
(12764)
(12444)
(12400)
(12000)
(11844)
(11105)
(10795)
学科
(114604)
经济(114503)
管理(67063)
(59681)
(46742)
企业(46742)
方法(41467)
数学(36239)
数学方法(35784)
中国(32111)
地方(30893)
(28997)
业经(24268)
(22563)
(21689)
环境(20437)
农业(20354)
(17724)
地方经济(17719)
(16911)
贸易(16895)
(16288)
(16255)
(16244)
(15897)
金融(15894)
(15482)
银行(15466)
(14980)
理论(14960)
机构
学院(328791)
大学(326635)
(143132)
经济(140300)
管理(125502)
研究(117191)
理学(107584)
理学院(106369)
管理学(104584)
管理学院(103963)
中国(88553)
科学(69849)
(69552)
(62699)
(58230)
中心(53861)
研究所(52713)
(50698)
(50050)
财经(49789)
(45295)
(45235)
业大(45230)
师范(44878)
经济学(44581)
北京(43740)
(43119)
经济学院(39829)
(39730)
农业(39003)
基金
项目(223720)
科学(177852)
研究(165918)
基金(162242)
(141248)
国家(140088)
科学基金(120921)
社会(108053)
社会科(102528)
社会科学(102505)
(87687)
基金项目(85244)
自然(75772)
教育(75668)
自然科(73913)
自然科学(73898)
(73434)
自然科学基金(72537)
编号(67183)
资助(65246)
(53632)
成果(53147)
重点(51238)
(49256)
课题(46542)
(46464)
国家社会(45647)
创新(43509)
发展(42972)
教育部(42510)
期刊
(164699)
经济(164699)
研究(99422)
中国(69746)
管理(47812)
(47572)
学报(47170)
科学(46306)
(46279)
大学(36499)
教育(36363)
学学(34276)
农业(31987)
技术(31249)
(30393)
金融(30393)
经济研究(26831)
业经(26643)
财经(24777)
(21533)
问题(21240)
资源(18088)
技术经济(17060)
(17002)
图书(16675)
统计(16111)
(15503)
世界(14946)
商业(14857)
(14746)
共检索到503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彪   黄征学   党丽娟  
基于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三维分类框架,本文将全国县域分为领先型、潜力型、基础型三类。其中,领先型县市187个,未来发展主要受限于空间范围狭小、行政等级偏低,应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扩权赋能激发县域发展自主性和能动性,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潜力型县市687个,主要面临过早过快“去工业化”、人口和资金外流、经济调控能力弱、开发区作用不突出等问题,未来需要以锻长补短为核心,开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两大引擎,培育县域经济新增长点。基础型县市996个,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生态、能源和边疆安全重任,客观上牺牲了发展权,统筹发展和保护压力大、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难度高,需要国家和省级层面统筹协调和利益补偿,推动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将资源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静梅   钟浩   李钰琪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构建了包含实体经济夯实、平安中国先行等八大准则的评价体系,测度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引入文本分析算法对指标差异化赋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由同质化考核到差异化考核的转变。进一步运用因素分解法、泰尔指数、相对β收敛模型刻画其演变特征,结果显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东部与中部整体水平较高,西部与东北部增速凸显;对八大准则进行分解发现,民生福祉增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的贡献最大,不同地区已经显现出差异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此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差异逐渐缩小,这也体现在全国层面存在显著的“追赶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造成整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区域内差异,打破了“唯地区论英雄”。稳健性检验表明,差异化测度结果并不受关键词提取算法的影响,相关结论依然成立。为此,政府应找准定位,夯实长板,弥补不足,以民生为导向,打破唯地区GDP论英雄,强化区域合作,缩小发展差距。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怡  
我国县域乡村具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县域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崛起,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县域的实际情况发展本区域旅游产业,能够壮大地区旅游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本文分析了发展县域旅游产业的意义,总结县域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分析探索相应的突破举措和发展路径,为县域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振华  孙学涛  李萌萌  江金启  
利用中国1856个县域面板数据,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结构红利进行了测度,并将其分解为产业结构效应、劳动力转移效应和资本转移效应,进一步采用空间SARAR模型分析县域结构红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存在显著的结构红利,分解后发现产业结构效应和劳动力转移效应为正,资本转移效应为负;县域结构红利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规模结构提升主要通过影响县域产业结构效应和资本转移效应进而影响县域结构红利;财政支出占比提升不利于释放县域结构红利。提出了释放结构红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选择,并给出了三点促进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钞小静  廉园梅  沈路  
本文基于数字经济加快发展的时代背景,立足“条件—过程—结果”的三维框架,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与均值赋权相结合的方法测算2013—2020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而利用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指数和Markov链刻画其时空演进趋势,使用Dagum基尼系数及空间收敛模型分析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且条件维度、过程维度和结果维度三者之间的相对差距不断缩小;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始终领先;各地级及以上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依存性,具有“俱乐部趋同”特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间差异高于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差异,并占据主导地位;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大西北和东北综合经济区具有显著的σ收敛特征。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云凡  吴家庆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就需要走根植本地、深度挖掘发展品质经济的路径。县级党委领导班子担负着基层堡垒的重要作用,是地方发展的"一线指挥部"。对县级党委领导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是决定县级领导班子究竟怎样开展工作的"指南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有怎样的考核评价机制就有怎样的领导行为。要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就必须提升基层党委领导内生发展能力,去除唯GDP的政绩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健生  任蕾  
县域竞争在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地方财力显著增强的同时,也给县域经济带来了诸如区际壁垒与边界效应强化、产业同质化与产能过剩、公共支出结构扭曲、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抑制等负面影响,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就是在竞争中加强合作,从竞争走向竞合。县域竞合是县域竞争与县域合作的有机统一,能促进县域间有理性的竞争与有效率的合作,是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平衡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实现资源的地域分工、产业的规模经济、要素的合理利用、生态的永续发展为标志。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按照国土空间功能状况实现县域产业专业化,依托城市经济联系形成县域产业关联,通过资源最大化利用促进县域产业规模化,运用财税制度化转移完善县域产业补偿,建立跨地区组织协调机制构建县域产业生态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强   赵春艳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出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的原则,将县域经济体的产业划分为追赶型、领先型、转进型、换道超车型和战略型等五种类型。有为政府,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需要根据不同产业类型提供因势利导的支持,在发展产业过程中也要继续深化改革破除城乡融合所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明  王卫  
作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体系,区域经济是物质财富生产过程的重要地域空间体现。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已形成“以点辐块,以块带面”的多层战略布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锁钥。为此,必须深刻领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与目标要求,创新发展思路和举措。在飞地经济区域合作模式下,受托主体通过要素投入、利益分享及动态博弈,可实现利益主体帕累托最优,契合新发展格局下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具体而言,飞地经济以跨区协同缓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为统领、以生产布局优化重塑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体系为架构、以绿色创新驱动经济增量创新发展和存量转型升级为动能、以利益分享改革破除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为保障,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战略有机结合,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国斌  韩宇婷  
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质是县域经济由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向高效、集约、公平、均等化发展转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城乡全面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经之路,是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及发展动力新旧转化的综合体现。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产业创新升级难度较大、高端人才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难点问题。为此,需要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机制;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和推广,多支点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为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学良  周泽林  汤新云  
县域经济是我国宏观经济的压舱石,也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最大短板。长期以来,县域经济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县域经济理论在研究视角、研究范式、研究内容及发展模式探索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区域经济理论的差异性特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县域经济发展实际,从县域经济定位、县域经济功能、县域经济结构、县域经济作用四个方面系统剖析县域经济的理论内核。此外,文章还梳理了我国县域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实践探索和主要经验,并对“十四五”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进行了阐释。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邬丽萍  柯颖  谭威  
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产业组织变革,产业价值链片断化分解与空间重组,全球生产网络逐步形成,城市群形成与发展面临新的经济环境。论文在组织梳理城市发展现状、实践背景、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包含空间集聚、产业集聚与全球生产网络区域空间镶嵌的价值区段集聚的集聚经济三维研究框架,分析基于集聚经济三维框架的推动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战略。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宜霞   刘明辉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会计信息对高质量发展的平均影响或增量效应,并涉及部分规范的理论分析,文章采用NCA和QCA方法分析了高质量会计信息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和充分性,探讨了高质量会计信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瓶颈、路径和机制。研究发现,高质量会计信息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条件;除了高市场化水平、高创新水平、高人口素质和高开放水平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充分条件组态外,高市场化水平、高创新水平、高政府治理水平和高质量会计信息是可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充分条件组态,这也是许多不具备人口素质优势和开放优势的省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马勇  王慧  夏天添  
加快推进江西深化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是实现数字经济驱动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高质量发展理论,以江西省2016—2020年的县域经济数据为样本,结合运用计量模型与组态分析方法,探索数字经济如何驱动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发现:“数字基础”“数字融合”与“数字资源”3种数字经济模式均能有效驱动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缺乏产业基础或配套设施的数字经济政策无法有效促进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应从加大数字基础建设力度,优化数字营商环境;加快“数字-产业”融合进程,扩大产业融合外溢优势;加强数字资源吸引力培育,充分发挥资源虹吸效应3个方面入手,促进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振华   江金启  
利用全国1869个县域数据,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指标体系,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测度并描述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进一步从技术进步偏向的视角分析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综合指数均值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存在着显著的全局空间集聚效应和地域差异,障碍因素诊断发现创新相较于其他四个维度障碍度的比例较大。第二,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县域的高质量发展。第三,技术进步偏向在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具体而言,数字乡村建设能够加快促进中国县域技术进步发生由劳动偏向型向资本偏向型的转变,并进而增加县域创新产出来显著推动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应继续强化数字赋能,引导资本更多向县域流动,强化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以发挥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