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84)
2023(16912)
2022(14624)
2021(13461)
2020(11239)
2019(25444)
2018(25271)
2017(48290)
2016(26352)
2015(29666)
2014(29607)
2013(29154)
2012(27143)
2011(24675)
2010(24714)
2009(22519)
2008(21498)
2007(18840)
2006(16684)
2005(14577)
作者
(77096)
(64227)
(63834)
(60960)
(41151)
(30793)
(28950)
(25236)
(24700)
(22882)
(22383)
(21849)
(20771)
(20328)
(19932)
(19738)
(18998)
(18759)
(18548)
(18350)
(16108)
(15891)
(15595)
(14850)
(14451)
(14295)
(14185)
(13895)
(12926)
(12656)
学科
(122230)
经济(122102)
管理(72620)
(65176)
(52754)
企业(52754)
方法(49463)
数学(43370)
数学方法(42969)
地方(30152)
(29392)
中国(29177)
(27824)
(26022)
业经(24415)
农业(20033)
(19595)
环境(17969)
理论(17638)
(17631)
贸易(17622)
(17244)
地方经济(16901)
(16878)
(16361)
金融(16352)
(15569)
银行(15522)
技术(15235)
(15216)
机构
大学(375760)
学院(374002)
(153470)
经济(150182)
管理(144418)
研究(131567)
理学(125073)
理学院(123557)
管理学(121405)
管理学院(120748)
中国(96377)
科学(82434)
(80580)
(69097)
(66470)
(61321)
研究所(60826)
中心(59220)
(58972)
业大(56093)
财经(55478)
(51393)
师范(50876)
(50328)
北京(50316)
(48528)
农业(47905)
经济学(46856)
(44674)
经济学院(42057)
基金
项目(259847)
科学(204608)
基金(188661)
研究(188506)
(165258)
国家(163937)
科学基金(140394)
社会(119146)
社会科(112811)
社会科学(112781)
(101773)
基金项目(100810)
自然(91799)
自然科(89587)
自然科学(89568)
自然科学基金(87950)
教育(86020)
(85700)
资助(77103)
编号(76293)
成果(61487)
重点(58787)
(56990)
(56285)
课题(53233)
(53087)
科研(49722)
创新(49603)
国家社会(49022)
教育部(48538)
期刊
(172721)
经济(172721)
研究(112427)
中国(71183)
学报(61173)
科学(56135)
(54336)
管理(52203)
(51050)
大学(45541)
学学(43007)
教育(40670)
农业(37165)
技术(32341)
(31276)
金融(31276)
经济研究(27936)
财经(27367)
业经(26528)
(23407)
问题(22248)
图书(19160)
(18949)
资源(18904)
技术经济(18631)
科技(17494)
理论(17282)
(16846)
统计(16521)
现代(16517)
共检索到5532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天颖  华明浩  张一青  
以浙江为实证,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县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演化,得出以下结论:2001—2011年,浙江省县域经济差异虽有波动,但整体趋于平稳;浙东北各县域经济差异变化幅度较小,浙西南各县域经济差异逐年减小,而这两个区域间的经济差异逐年增大;浙江省县域经济水平呈现空间集聚态势,"杭—绍—甬"城市带已成为浙江经济的核心发展区域;浙江省县域经济增长空间格局也呈现集聚态势,浙东北地区,尤其是杭州市辖区与绍兴县,始终是浙江省县域经济增长的热点区域,而浙西南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相对较低。研究还从经济发展基础、区位、政策和空间邻近效应这四个方面探讨了浙江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的动因及其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丽  刘霞  吴次芳  
文章探讨了浙江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演化关系,主要运用基尼系数、加权变异系数、泰尔系数及经济区位熵等指标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进行衡量,并在此基础上对各指标进行分形的R/S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县域差异遵守赫斯特律,其在时间上具有典型的自相似性,并且地区间发展差异在未来具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最后,文章对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翊  冯云廷  俞杨安安  
基于浙江省67个县域的人均GDP,利用Arc GIS空间统计分析功能,分析2000—2013年间浙江省县域经济格局的空间演化的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县域人均国民收入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县域经济呈现西南—东北逐步增强的格局;2000—2013年间经济重心和格局比较稳定,略微向东北方向移动;冷热点分析和标准差椭圆也显示了不同县域之间存在分化。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包括第一自然的分异、产业集群的空间联系、政策红利的差异、区域规划的变化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5个方面,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翊  冯云廷  俞杨安安  
基于浙江省67个县域的人均GDP,利用Arc GIS空间统计分析功能,分析2000—2013年间浙江省县域经济格局的空间演化的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县域人均国民收入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县域经济呈现西南—东北逐步增强的格局;2000—2013年间经济重心和格局比较稳定,略微向东北方向移动;冷热点分析和标准差椭圆也显示了不同县域之间存在分化。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包括第一自然的分异、产业集群的空间联系、政策红利的差异、区域规划的变化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5个方面,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浩  苑韶峰  杨丽霞  
以土地投入和土地产出耦合协调度表征土地经济效益,采用空间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分析浙江省县域土地经济效益空间格局演变,揭示其演化机理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05~2014年浙江省各县(市)土地经济效益均提高,但空间自相关性降低;土地经济效益县域间差异扩大,空间分布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东-西方向上;空间分异朝多峰值演化,高值区面积缩减,低值区面积扩张;浙江省土地经济效益主要驱动因素是建成区比重、非农业就业人口、地形起伏度和第三产业比重。分析表明,为提升浙江省土地经济效益,应促进城镇化发展中土地和人口、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提高建成区经济要素投入,提升第三产业比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磊  方成  丁烨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选取生产和生活两类指标,运用差异系数与极化指数模型,对1997—2011年期间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差异与空间极化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指标整体差异扩大,极化效应逐渐增强,生活指标整体差异与极化效应则缓慢变动,生产指标整体差异程度和空间极化效应要高于生活指标;县域经济发展地区间差异与地理分区个数成反比,地区内差异则与地理分区个数成正比;在二区域地理分区条件下,浙东北与浙西南地区之间极化效应均呈现增强趋势,两极分化现象加剧;生产指标在三区域和四区域之间的极化效应变动基本保持稳定,生活指标则在三种区域之间的极化效应均呈现显著增强趋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静  张小雷  杜宏茹  
通过ESDA空间分析,研究1985年以来新疆县域经济格局在空间上的变化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新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较弱的空间自相关性,但集聚作用总体不断增强。热点区的空间结构主要集中在以奎—克—乌为核心的圈形结构,2000年以后热点区显著增加,不断向北疆中部、东疆以及南疆东北部集聚;南疆西南部处于经济发展的冷点区,有不断向东延伸至阿克苏地区的趋势。新疆县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表现为更多的不稳定性和异质性,集聚水平较低,集聚态势总体有所减弱;经济增长热点区的切换较为频繁,地理集中不明显,有从北疆中部向东疆哈密地区、南疆西南部喀什地区转移的趋势;经济增长冷点区主要集中在南疆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西部,县级尺度的经济与增长的区域差异呈现相反的演变趋势。从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上看,多峰值是新疆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的显著特征;经济空间格局的自组织性较强,但有减弱的趋势;空间格局演变中的随机成分较低,而由结构化分异引起的空间差异十分显著,东南—西北方向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较小,东北方向经济发展的异质性则十分明显,空间差异较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余鑫星  宫少颖  吴永兴  
以浙江省58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多指标因子分析、频率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县域经济进行总体评价,并进行空间差异的分析和解释。浙江县域经济实力得分的频数分布呈正偏态,说明得分较低的县(市)占据多数,岱山的经济实力名列第一位。将全省县域划分为8种不同类型的经济发展单元,其中欠发达型县域最多,约占48%;从大区域的分布来看,浙东北的县域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以稳定的和上升的发达型为主,金丽衢地区则以上升的欠发达型为主,温台沿海稳定的欠发达型占多数;各县域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全省经济格局从西南向东北呈现"3+1"的空间格局;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空间异质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江勇  
县级行政区域对浙江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城市交通客流联系强度和联系方向研究浙江省县级层面的空间联系特征,明确单中心与多中心城市表现出差异化空间联系特征,市域外形成浙江北部和东部沿海城市发展轴线,浙江西南山区和东部城市呈现差异化联系格局,判断浙江各城市发展总体处在向心集聚阶段,预测可能形成网络化联系格局。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荣天  张小林  
以江苏省65个县(市)人均GDP为经济指标,测算出1990-2011年的泰尔指数,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及其空间机理作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县域经济总体差异呈现扩大趋势,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及苏北内部、苏南内部差异是江苏省县域经济总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县域经济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发展相似地区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格局,且集聚的程度不断增强;局部空间格局表现为以"苏州-无锡"为核心的圈层空间分布结构;县域经济发展的自组织性较强,空间格局演化中的随机成分较低,而由结构化分异引起的空间差异越来越显著;东北-西南方向县域经济差异较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荣天  
[目的]县域作为中国最基本经济单元,县域经济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基础性地位;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指导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法]以中部地区安徽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6年县域人均GDP数据,运用变异系数、锡尔指数等定量分析安徽县域经济发展整体差异及其不平衡性;通过空间自相关模型描述2000—2016年安徽县域经济差异格局动态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解释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成因。[结果](1)2000年以来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不断在显著,具有"阶段性"特征(缓慢上升期、快速上升期、平稳增长期),四大区域间差异及皖江地区、皖中地区、皖北地区内部差异是研究期间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贡献力。(2)县域经济发展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增强,县域经济局部形成"合肥—芜湖—马鞍山"集聚热点区,以及"宿州—阜阳—亳州"哑铃型塌陷冷点区。(3)资源禀赋差异、交通条件改善及区域发展政策是造成研究期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主要因素。[结论]从制定扶持皖北政策、合理布局县域产业及推动城镇化的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蒋天颖  刘刚  刘程军  
文章根据文献和统计数据,研究重构了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社会保障、生活水平、创新水平、生态环境是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六个主要因子,其中经济发展是主导因子。通过空间分析,进一步研究发现浙江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呈现集聚的现象,整体水平呈现东北方向上高于西南方向上的趋势,并形成以杭州-宁波连线的热点聚集区,衢州-苍南连线的冷点集聚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耀辉  殷晓波  夏咏  
以兵团县域的15个县(市)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南疆地区、北疆地区、环天山北坡地区、乌鲁木齐地区和东疆地区五大分区,运用泰尔指数法和基尼系数法,从空间和产业结构分解两个维度对兵团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004~2013年兵团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不断缩小。从空间分解来看,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主要是由区域内差异引起,而区域间差异对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呈现出不断缩小趋势。从产业结构分解来看,第三和第二产业是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从产业效应来看,产业结构效应和集中效应对兵团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变化影响较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田玉英  孙国民  
总部经济亦日益成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之一。文章以浙江为例,运用唯物辩证法内外因理论分析了县域总部经济发展的动因及作用机理,指出浙江县域总部经济发展是在宏观、微观、行政三种动因耦合作用的结果,并基于发展动因的作用机理对浙江县域总部经济路径来源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红  丁嵩  刘光柱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人均GDP为测度指标,运用ESDA-GIS方法对1997—2010年处于全国经济边缘的广西区内空间差异格局进行分析,发现其县域经济已初现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发展差异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但总体空间集聚水平仍较低。在局部差异方面,高—高类型区集中在桂南县域及柳州、桂林中心城区,低—低类型区集中在桂西及桂中县域。受空间相互作用影响,边缘省区内核心—外围结构显著。经济热点区在保持总体格局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有进一步向桂南沿海的北部湾经济区集聚的趋势。经济增长也具有较强空间关联特征,热点区和冷点区快速跃迁,增长的空间差异缓慢缩小。进而,从历史发展基础、地理区位、开放开发政策和空间邻近效应等方面讨论了边缘省区经济空间差异的动因与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