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45)
- 2023(14141)
- 2022(12290)
- 2021(11443)
- 2020(9490)
- 2019(21758)
- 2018(21553)
- 2017(42596)
- 2016(22932)
- 2015(25584)
- 2014(25808)
- 2013(25580)
- 2012(23757)
- 2011(21544)
- 2010(21877)
- 2009(20071)
- 2008(19264)
- 2007(17077)
- 2006(15331)
- 2005(13719)
- 学科
- 济(110439)
- 经济(110343)
- 管理(65837)
- 业(60484)
- 企(48777)
- 企业(48777)
- 方法(42411)
- 数学(37035)
- 数学方法(36622)
- 农(27074)
- 地方(26949)
- 中国(25982)
- 财(23235)
- 学(22454)
- 业经(22115)
- 农业(18518)
- 制(17379)
- 贸(16982)
- 贸易(16973)
- 易(16366)
- 地方经济(16065)
- 环境(16065)
- 和(15482)
- 理论(15153)
- 策(14544)
- 银(14212)
- 银行(14174)
- 融(14079)
- 金融(14076)
- 行(13569)
- 机构
- 学院(329726)
- 大学(329675)
- 济(141729)
- 经济(138730)
- 管理(131020)
- 研究(115343)
- 理学(112918)
- 理学院(111653)
- 管理学(109909)
- 管理学院(109307)
- 中国(85307)
- 京(69990)
- 科学(69433)
- 财(63347)
- 所(57880)
- 研究所(52486)
- 中心(51198)
- 财经(50172)
- 农(49874)
- 江(49058)
- 业大(46211)
- 经(45524)
- 北京(44632)
- 范(44155)
- 师范(43846)
- 经济学(42760)
- 院(41808)
- 州(39235)
- 农业(38594)
- 经济学院(38149)
- 基金
- 项目(221103)
- 科学(174287)
- 研究(164476)
- 基金(160173)
- 家(138432)
- 国家(137283)
- 科学基金(117974)
- 社会(104146)
- 社会科(98681)
- 社会科学(98655)
- 省(85611)
- 基金项目(84531)
- 自然(75385)
- 教育(74427)
- 自然科(73539)
- 自然科学(73525)
- 自然科学基金(72177)
- 划(71885)
- 编号(67551)
- 资助(66192)
- 成果(55367)
- 重点(49258)
- 部(48871)
- 发(48687)
- 课题(46486)
- 创(45147)
- 国家社会(42514)
- 创新(42135)
- 教育部(41970)
- 人文(41421)
- 期刊
- 济(163830)
- 经济(163830)
- 研究(103799)
- 中国(60686)
- 管理(48781)
- 学报(47695)
- 财(46204)
- 科学(45816)
- 农(45558)
- 大学(36211)
- 教育(35119)
- 学学(34142)
- 农业(31474)
- 融(30228)
- 金融(30228)
- 技术(28893)
- 经济研究(26541)
- 业经(25120)
- 财经(24611)
- 经(21106)
- 问题(20741)
- 技术经济(17700)
- 图书(16531)
- 理论(16293)
- 贸(15449)
- 现代(15428)
- 业(15188)
- 科技(15072)
- 资源(14762)
- 实践(14667)
共检索到494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熊桉 曾宪初
县域经济增长方式长期难以实现根本性转变,主要源于人们对县域经济转变增长方式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在实践中存在偏差。制度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县域经济转变增长方式,关键在于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提供有效运行机制与规则。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郑晓幸 刘晓松
文章认为,县域经济步入起飞阶段后经济得以健康成长的前提和条件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它也是经济质量得以提高的根本性问题。目前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因此,转变县域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促进这一转变的实现,文章提出了如下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结构升级;重点发展基础产业,确立和培育支柱产业;(2)不断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增强企业实力;(3)从县域经济实际出发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4)转变政府职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红
针对辽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现状 ,本文以探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和特征为切入点 ,对辽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难点、重点及途径等做了剖析 ,指出转变政府职能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 ,应采取改造创新的滚动式、替换式、多元化的战略 ,重视教育和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是转变增长方式的根本出路。最后提醒人们关注转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增长方式 辽宁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丁和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等问题,不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经济将难以继续保持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此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 环境污染 难点 对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化民 李角奇
一直以来,我国没有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制度环境和长效机制。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以经济发展为目的,与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调整相结合,重在机制化建设。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实证分析 机制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曾向阳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新一轮国际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必须紧跟发展形势,站在发展前列,适应发展要求,通过加快自身增长方式和经营模式的转变来服务和支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地域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迟福林
在我国,全面、深入地讨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最近一二年的事。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已经开始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在某些认识方面并不一致。 到目前为止,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济矛盾和经济风险。我认为,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蒋年云
广州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蒋年云·一、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经济体制方面的前提条件当前,实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具备一些经济体制方面的条件。1、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次上,加快市场经济机制的形成和完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集约型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文臣 漆向东 王艳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文东 杨美寅
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主要障碍和对策李文东,杨美寅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今后十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内集约型转变。同时从略上对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个基本要求:即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铸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志光
内江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思路及对策罗志光本文认为,四川省内江市未来15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目标是:农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生产条件极大改善和提高;乡镇企业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农民生活实现小康;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基本形成金融、商贸、综合服务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宁 胡容邦 陈柏源 田慧丽 李德伟 李小亚
文章就四川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现状和原因,分别从农业、工业、流通企业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在分析农业的投入,工业的投资结构与投资总量,流通企业的布局和竞争秩序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具体的财政对策:(1)四川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是保证农业投入。(2)四川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应区别对待,对经济较发达地区要优化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对老、少、穷地区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其经济发展。(3)四川流通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重点在于树立市场观念,合理布置流通网点,促进市场正当竞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熀松
本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回顾了有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的研究;第二部分分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国际经验;第三部分论证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第四部分分别从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的角度,对上海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实证研究;第五部分提出了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薛白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所造成的失业具有自然失业属性,自然失业率在经济转型期随时间会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增长方式转变初期,由于市场很难迅速消化淡出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失业成本,这使政府成为最可行和最主要的成本支付者。通过对失业形成机理的分析,将政府主导强制型增长方式转变所引致的失业成本划分为市场退出型失业成本、结构转换型失业成本、福利导向型失业成本、环保限制型失业成本等类型,并对政府所需支付的失业成本的衡量方法进行了理论探讨,以使政府有的放矢的去解决转型阶段中的失业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