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02)
2023(18678)
2022(16091)
2021(14794)
2020(12415)
2019(28553)
2018(28220)
2017(55176)
2016(29905)
2015(33755)
2014(34053)
2013(34096)
2012(31681)
2011(28781)
2010(29045)
2009(27194)
2008(26608)
2007(24012)
2006(21435)
2005(19001)
作者
(88979)
(74663)
(74153)
(70815)
(47308)
(35811)
(33520)
(29276)
(28177)
(26478)
(25292)
(25217)
(23664)
(23474)
(23066)
(23064)
(22266)
(21865)
(21449)
(21296)
(18519)
(18367)
(18137)
(17086)
(16875)
(16659)
(16444)
(16430)
(15212)
(14850)
学科
(143464)
经济(143327)
(83261)
管理(81508)
(60664)
企业(60664)
方法(57848)
(52751)
数学(50919)
数学方法(50428)
中国(35637)
农业(34959)
地方(32549)
业经(31403)
(31025)
(29315)
(23748)
(22622)
贸易(22613)
(21820)
环境(20071)
理论(18963)
(18913)
(18473)
银行(18410)
(18360)
(18258)
金融(18252)
(18150)
财务(18078)
机构
学院(439575)
大学(439027)
(186160)
经济(182170)
管理(170523)
研究(152403)
理学(147622)
理学院(145948)
管理学(143555)
管理学院(142759)
中国(113731)
科学(94298)
(93079)
(85640)
(81385)
(77853)
研究所(70732)
中心(69446)
业大(69028)
农业(66145)
(65924)
财经(65374)
(59413)
北京(58558)
(57930)
师范(57437)
经济学(56836)
(54312)
(52411)
经济学院(51091)
基金
项目(295647)
科学(232167)
研究(215093)
基金(214692)
(187024)
国家(185471)
科学基金(158711)
社会(137197)
社会科(129741)
社会科学(129703)
(115232)
基金项目(114315)
自然(102152)
自然科(99708)
自然科学(99683)
自然科学基金(97906)
教育(96950)
(96411)
编号(87910)
资助(87870)
成果(71082)
重点(65996)
(65379)
(64560)
(60056)
课题(59972)
国家社会(56678)
创新(56173)
科研(56113)
教育部(55526)
期刊
(211873)
经济(211873)
研究(130608)
(83592)
中国(83467)
学报(71085)
科学(65529)
(60896)
管理(58290)
农业(56553)
大学(53667)
学学(51131)
教育(41289)
(40169)
金融(40169)
技术(36807)
业经(36329)
经济研究(32720)
财经(32254)
问题(29665)
(27626)
(27173)
技术经济(22878)
(22266)
世界(20782)
理论(20734)
资源(20468)
统计(20295)
图书(20245)
现代(20198)
共检索到651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学功  吴国玺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然转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增长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采用变率偏差度和贡献率两个指标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中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域内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引转移作用弱,弱作用将延缓中原城乡一体化进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学功  郑敬刚  
对比分析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演变对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显示了城市群中产业结构演变与就业结构变动之间未能协调互动以及城市群中九个城市协调互动程度的差异,揭示了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等因素造成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困难。加快城市化进程,加速服务业发展,创新构建制度体系,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是加速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盈盈  
本文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入手,利用1993年到2012年的有关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不仅不影响农村粮食产量,而且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对于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等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最后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的基本设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海军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当前城乡劳动力自由转移困难、城镇就业饱和的局面下,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出发,运用协整模型和修正误差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均衡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都有力的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中的非农产业、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成  
本文在二元结构经济的分析框架下,依据Ranis.G模型的分析思路,从理论分析中得到启发,认为资本存量、产业结构应该成为本文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中心问题。根据模型的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资本存量在经济增长初期对劳动力转移有显著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劳动力流动有显著影响。由此,笔者进一步从政策层面提出了应对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海涵  杨文健  
从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现状入手,从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与人力资本提升角度分别阐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有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其素质提升有利于社会经济增长。关于农村转移劳动力素质提升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效度测量的各种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乃华  
本文基于收入法核算的分省GDP数据,从GDP内部构成、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等维度切入,考察了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7年间,我国整体劳动收入占比先微幅上升然后大幅下降,直接原因在于受营业盈余占GDP比重上升的挤占,深层原因则与我国以招商引资形式进行的地区竞争弱化了劳动者对企业所有者的博弈力量相关;三次产业收入占比分别呈现在徘徊中上升、先上升继而下降、基本保持稳定演变特征;东部地区劳动收入占比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省际之间劳动收入占比的差距日趋缩小。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我国进一步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基于岭回归的模型和实证分析创新性地表明:1978年以来我国总体经济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改革为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而城市服务业则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向,正规工业部门和建筑业的发展虽然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促进作用,但相对较弱。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使得更多的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出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得第三产业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荆丰  
文章致力于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我国整体经济以及农业经济的影响。研究过程中,我们建立了基于均衡理论的均衡模型,并分别从全国、东部、西部、中部抽取了实证分析所需的数据。实证结果证实了劳动力转移对于我国整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也表明了劳动力转移降低了农用生产资料成本、增加了农用基础投入、促进了农产品产出、加速了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多角度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增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勋来  李国平  
文章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的视角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以此构建分析框架,应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各因素进行了定量测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消除制度因素的阻滞作用、扩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着力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润  吴俊玲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作用形式是通过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之间的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异实现的。由于非农部门劳动生产率高于农业部门,因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正是劳动力从低生产率的部门向高生产率的部门转移,所以,在劳动力的部门转移过程中必然伴随生产率的提高。陕西省整体农业发展水平不高,正因为如此,农业部门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文中1978-2005年间的陕西省内劳动生产率分析印证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为加速这种劳动力的移动提出了一定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于开红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村劳动力逐渐表现为供给过剩,加之我国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现象的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陆续由农村向城市、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文章从实证的角度证实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促进措施,以期进一步发挥农村剩余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朔  冯素杰  
经济增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辅相成,但归根到底,经济增长是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助推器, 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最终要靠经济增长。根据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近几年的数据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与名义GDP的增长率之间存在着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今年国家制定了“压经济增长、保体制改革”以及2005年“转移农业劳动力800万至1000万”的宏观调控目标,对这二者之间关系的正确解读是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的关键。通过分析我们得知,适宜经济结构下的经济高速增长是迅速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必要条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学功  万年庆  
通过变率偏差模型的计算表明,中原城市群中九城市域内二、三产业的增长对其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转移作用强弱差异明显,总体影响表现出弱作用特征。模型计算结果还表明,目前,在二、三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区域发展二、三产业将更有利于转移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黄海燕  黄丽华  金莲  
息烽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县,喀斯特环境的脆弱性导致土地人口承载力低下,农村劳动力剩余现象较非喀斯特地区更为严重,如何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关系到息烽县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经济发展。息烽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维权意识弱以及社会歧视与就业压力增大的现实状况将制约其进一步转移。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调整产业结构,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和劳动力资源数据库,有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并为回流劳动力创业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