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50)
2023(12884)
2022(11014)
2021(9870)
2020(8230)
2019(18944)
2018(18551)
2017(35383)
2016(19169)
2015(21802)
2014(22060)
2013(22315)
2012(21586)
2011(19985)
2010(20415)
2009(19089)
2008(18900)
2007(17319)
2006(15606)
2005(14568)
作者
(59611)
(49962)
(49950)
(47544)
(32045)
(24092)
(22791)
(19491)
(19001)
(17856)
(17320)
(16744)
(16157)
(16136)
(15717)
(15538)
(14869)
(14839)
(14427)
(14420)
(12754)
(12481)
(12257)
(11575)
(11367)
(11357)
(11158)
(11118)
(10270)
(10001)
学科
(106682)
经济(106598)
管理(49195)
(47626)
方法(36996)
(35089)
企业(35089)
数学(32363)
数学方法(32107)
地方(30694)
中国(28731)
(27270)
业经(21328)
(20934)
(19993)
农业(18938)
地方经济(17841)
(17014)
贸易(16999)
(16684)
(16290)
(15515)
金融(15511)
环境(15308)
(15071)
银行(15040)
(14603)
(14434)
(14206)
理论(12146)
机构
学院(292572)
大学(291424)
(131946)
经济(129233)
研究(111075)
管理(105271)
理学(88825)
理学院(87618)
管理学(86184)
管理学院(85618)
中国(83996)
科学(67633)
(63608)
(58701)
(57431)
研究所(53004)
(52508)
中心(49455)
(46586)
财经(44742)
业大(42109)
经济学(41974)
北京(41088)
(41087)
农业(40963)
师范(40715)
(40322)
(39321)
经济学院(37573)
(36812)
基金
项目(185049)
科学(144576)
研究(135934)
基金(131906)
(115402)
国家(114421)
科学基金(95900)
社会(86953)
社会科(82346)
社会科学(82324)
(72936)
基金项目(69324)
(61711)
教育(60843)
自然(59182)
自然科(57702)
自然科学(57684)
自然科学基金(56643)
编号(54998)
资助(53893)
(46921)
成果(45559)
重点(42742)
(40586)
课题(39310)
发展(38032)
(37574)
(37438)
国家社会(36209)
创新(35276)
期刊
(159673)
经济(159673)
研究(93075)
中国(63123)
(49112)
学报(45762)
(43466)
科学(42819)
管理(38913)
大学(33871)
农业(33131)
学学(31915)
教育(30574)
(30126)
金融(30126)
技术(26096)
经济研究(26031)
业经(24913)
财经(23028)
问题(21020)
(20039)
(17894)
技术经济(16742)
(16498)
世界(15099)
资源(15062)
统计(15016)
商业(14505)
国际(14465)
经济问题(13601)
共检索到4632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郑炎成  鲁德银  
文章认为,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总的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源于三者之间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并且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比地区之间总的经济不平衡扩散更快;而三大地区之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对地区不平衡影响不大。这似乎说明:中、西部地区内部县域经济与非县域的城市经济的差距明显且呈进一步拉大趋势,而东部的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则正趋于平衡发展。因此,发展县域经济是缩小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关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利昌  罗必良  
县域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环节,无论在人口数量、所辖地域范围,还是在经济发展中,正在日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广东作为经济发达省份,要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与城乡和谐发展目标,想方设法壮大县域经济将是其发展的关键所在。针对广东不同地区县城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并提出推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代明  覃剑  
流域经济是以水系为轴线的区域经济,其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其研究为区域开发提供新视角。通过对珠江主干西江流域的实证分析,测度并比较其上、中、下游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情况,发现流域经济常常呈逆地理梯度状分布,即逆水系上行,受区位自然变异带来的直接限制作用和由此衍生而来的其他因素的间接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逐渐降低,地理空间与经济空间不相称由此成为常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运用区域规划的思想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卓建伟  史清华  
都市农户是介于城市住户与一般农户之间的特殊群体 ,其经济发展路径明显有别于一般农区的农户。在大都市光环照耀下 ,他们的收入水平怎么样 ?发展均衡吗 ?增长速度快吗 ?统计数据表明 :都市农户经济收入水平不足城市居民的一半 ,收入增长出现徘徊 ,而且发展极度不均衡。这一现状与国家宏观经济增长、与大都市繁荣发展形成强烈反差。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定点观测户数据的统计分析 ,寻找造成都市农户收入两极分化的根源 ,为其他学者研究如何提高都市农户收入水平提供一些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生霞  陈婷婷  
文章以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测度方法设计为基础,对缩小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具体方案进行了实施效果研究。以全要素生产率(TFP)和人均GDP为研究变量,融合不同测度方法的互补优势,构建经济发展不平衡指数(EIDI)、Theil-L指数和Zenga指数分别测算了2004—2019年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程度,发现三大地区和全国的经济不平衡呈现先减少后扩大的演变态势,证实了2004—2016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缩小的研究结论。对Theil-L指数进行分解,发现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是引起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且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对总不平衡的贡献度最大,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次之。进一步研究发现,减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差距是实现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最优路径,且不平衡程度平均可减少8.24%;缩小区域内差异是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潜在路径。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孔繁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无论在总量上还是结构上都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从消费的视角来看,东西部地区居民的消费行为差异所导致的消费对整个经济拉动作用的大小是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λ假说,通过对两地区1978年-2004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显著差异的存在;而提高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及边际消费倾向、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发展西部地区金融信贷市场和培养西部地区居民积极的消费理念等政策方法是解决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可行手段。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孟祥林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发展中大国一般都要经历的一个历史过程,即工业化初期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其差距逐步缩小,这也是我国现阶段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目前,我国东西部差距的不断扩大所产生的双面影响是:一方面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西部地区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诱发和激化我国转轨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等;另一方面会产生一定的积极效应,如让基础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先发展起来,可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全国的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是缓解东西部差距拉大的有效措施,但由于其操作实践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一是充分发挥财政功能...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楼国涛  汪金剑  徐丹秋  
反向抵押贷款是一种新型金融产品,其主要受众群体为拥有住房且具有养老需求的老年人口。本文基于我国省际间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对影响反向抵押贷款推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提炼,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发展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人口结构是制约我国反向抵押贷款业务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因子评分表明反向抵押贷款有望最先在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开办。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聚类分析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六大类,也得出了反向抵押贷款业务有望最先在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最先推广的结论,印证了以上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黎禾  
在改革开放的1978年以前,我国政府实行的是区域均衡发展战略,进行生产力合理布局,偏重内地建设,但这并没有改变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据世界银行统计,1980——1992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达每年9.1%,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其增长率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3倍。然而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差异很大,1979年至1992年间,增长率最高的广东省为13.3%,最低的黑龙江省为6.2%,相差7.1个百分点。1992年以后,这种差距更大了,1992年的GDP增长率最高的省是江苏,为26.2%,最低的黑龙江省为6.5%,相差19.7个百分点...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孔海涛  
通过对283个城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程度的提升能够显著缩小地区生产率差距,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程度的增强,则有扩大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倾向;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程度的增强对东中部区域城市生产率差距影响更加明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沈立人  
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之一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相互之间的差距还在随快速增长而不断扩大。能否经以控制而给以调整,力争逐步走向相对平衡,成为建设实践和理论研讨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芯  陆小莉  
文章以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组合测度方法设计为基础,从全国、南北、三大地区和省域共4个层面探究了1990—2019年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并对接下来5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走势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第一,绝对离差、泰尔指数与阿特金森指数的组合测度结果表明,全国和南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均呈现“倒U”型变化特征;第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因素的区域分异特征明显,教育水平和生产资料对东部地区不平衡的调节作用最强,政府干预、生产资料、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效应最大,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受到技术进步和对外开放的逆冲击效应最为显著;第三,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不仅存在很强的时间依赖特性,而且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演变特征,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2016—2024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存在“倒U”型变化趋势,这也证实了政府干预过度会扩大地区差异、生产资料流动性加强与对外开放力度加大有助于缩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论。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吴开俊  
“两基”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势必会对“两基”在各地区间的推进带来一定的影响。只有把握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才能制定出既有利于全局发展 ,又有利于各地区相互协调、促进的政策 ,尽快缩小地区教育发展的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