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919)
- 2023(22761)
- 2022(19014)
- 2021(17549)
- 2020(14536)
- 2019(32872)
- 2018(32585)
- 2017(62313)
- 2016(33515)
- 2015(37538)
- 2014(37569)
- 2013(37046)
- 2012(33990)
- 2011(30743)
- 2010(31001)
- 2009(28872)
- 2008(28313)
- 2007(25334)
- 2006(22801)
- 2005(20600)
- 学科
- 济(154567)
- 经济(154398)
- 业(111563)
- 管理(102748)
- 企(91574)
- 企业(91574)
- 方法(60158)
- 农(53148)
- 数学(49431)
- 数学方法(48845)
- 中国(41857)
- 业经(40724)
- 财(38113)
- 农业(35462)
- 地方(34962)
- 学(29499)
- 制(28600)
- 贸(24820)
- 务(24810)
- 贸易(24803)
- 理论(24773)
- 财务(24722)
- 财务管理(24675)
- 技术(24122)
- 易(23990)
- 和(23924)
- 企业财务(23377)
- 银(22472)
- 银行(22428)
- 环境(22098)
- 机构
- 学院(482613)
- 大学(479178)
- 济(203000)
- 经济(198791)
- 管理(189791)
- 研究(164690)
- 理学(162695)
- 理学院(160931)
- 管理学(158243)
- 管理学院(157352)
- 中国(126979)
- 京(102277)
- 科学(98920)
- 财(91778)
- 农(84850)
- 所(82326)
- 中心(75152)
- 研究所(74311)
- 江(73988)
- 财经(72472)
- 业大(71107)
- 经(65837)
- 农业(64832)
- 北京(64614)
- 范(63786)
- 师范(63222)
- 经济学(61066)
- 院(59539)
- 州(59086)
- 经济学院(54695)
- 基金
- 项目(319825)
- 科学(253084)
- 研究(237150)
- 基金(231930)
- 家(200970)
- 国家(199157)
- 科学基金(172244)
- 社会(152109)
- 社会科(143942)
- 社会科学(143905)
- 省(125357)
- 基金项目(122197)
- 自然(109420)
- 教育(108195)
- 自然科(106893)
- 自然科学(106871)
- 自然科学基金(104949)
- 划(104351)
- 编号(97233)
- 资助(94333)
- 成果(78498)
- 重点(71385)
- 发(71368)
- 部(70431)
- 创(67137)
- 课题(66780)
- 国家社会(62952)
- 创新(62349)
- 教育部(60651)
- 科研(60158)
- 期刊
- 济(238048)
- 经济(238048)
- 研究(145391)
- 中国(98899)
- 农(82256)
- 管理(73916)
- 学报(72443)
- 财(71529)
- 科学(69184)
- 大学(56476)
- 农业(55573)
- 学学(53357)
- 教育(53049)
- 融(46933)
- 金融(46933)
- 技术(44974)
- 业经(41652)
- 经济研究(36446)
- 财经(36110)
- 问题(31216)
- 经(31182)
- 业(28821)
- 技术经济(25800)
- 版(23264)
- 世界(22990)
- 图书(22773)
- 现代(22715)
- 科技(22377)
- 商业(22082)
- 贸(21728)
共检索到7368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守德 吴娟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县域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迎来了更好的机遇,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建设和美乡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两者关系并提出假设的基础上,利用山东、河南、黑龙江等六个农业大省近10年县域面板数据,构建现代农业和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两者耦合协调关系,并深入研究影响其耦合发展的因素。研究发现:六个省份的县域经济和现代农业均属于高度耦合、中度耦合协调型;对总样本进行县域经济和现代农业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时,发现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公共预算收入均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正向显著影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基于此,应优化县域经济布局、健全财政管理机制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农业现代化 协调发展 门槛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课题组 叶兴庆 程郁 张诩 伍振军 殷浩栋 韩丹
本文构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以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测算评价全国各省份农业与农村基本现代化完成度,以及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耦合协调情况。研究发现,大部分省份农业与农村基本现代化实现度存在明显不平衡,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协调性也有待改善,农村现代化滞后仍是协调发展的短板。推动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协调发展,应在充分把握好两者相互促进的逻辑关系和协同演进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好两者之间的关联带动机制,做好乡村空间规划,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协同推进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元化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营造“宜居宜业”和“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的环境。同时,还要加强资金投入的有机协同,围绕激发要素活力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伟 张鹏
分别从教育规模和保障以及农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产出增长等方面综合衡量农村教育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基于2007—2011年数据和熵值法研究表明,我国农村教育和农业现代化呈现提升趋势,但部分指标仍存在较大改善空间。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表明,我国各省域农村教育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东高西低"格局显著。从内部机制看,农村教育与农业效率提升关联度最高。推动我国农村教育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需要结合区域具体情况,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改善农业现代化对农村教育的要素支撑、需求引导和创新驱动作用,实现二者上升循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曾福生 高鸣
本文运用SBM-HR-Regoprobit模型,依据2000~201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简称"三化")的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协调发展问题,估计了现代农业因素对"三化"协调发展的影响。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第一,中国"三化"存在失衡现象,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之间及各地区内部发展不协调。第二,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没能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坚实的保障,是"三化"中的"短腿"和"三化"协调发展的瓶颈。第三,农业科技和政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因素,有利于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何宜庆 宋秋韵 姚江
运用耦合模型理论,建立耦合度函数和耦合协调度函数,对2010—2014年中部六省农业现代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六省耦合协调性差异较小且处于中等水平;从空间上看,湖北省耦合协调度最高,农业现代化与区域经济基本协调发展,而安徽、湖南、江西、河北的耦合协调度低,由同步发展转为农业现代化滞后,山西的经济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都比较落后;从时间上来看,中部六省的耦合协调类型的变化较小,总体上呈缓慢发展趋势。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振 孔祥智
促进"四化"协调发展,首先要明确"四化"发展的基本格局。本文通过构建"四化"指标体系,采用几何平均数法与HR评价模型测算出了1998-2013年中国各省市区"四化"综合发展水平与协调发展程度。测算结果显示:第一,我国"四化"发展较快,"四化"关系逐年趋于协调。第二,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其他"三化"与地区间"四化"失衡的问题较为突出,其中农业现代化的滞后性已经严重阻碍了"四化"综合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本文从农业现代化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影响"四化"协调发展的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资本深化、农业科技、农业防灾减灾、乡村工业化与农业税改革是促进"四化"协调发展显著且稳健的因素。根据研究结论,我们认为应从加大农业资本投入、强化科技支农、增强农业减灾防灾能力与促进农村工业化为政策切入点,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四化"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玉
论文对中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认为农业现代化依赖城镇化,同时又推动城镇化不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还是保证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与途径。农村经济与城镇经济脱节,农业与非农产业脱节,农民与城镇市民脱节成为新时期制约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障碍。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用现代企业理念去经营管理农业企业;强化社会对农业发展的全面支持等是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于战平 陈宏毅
作为与城市化相伴而生的都市农业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建立都市型现代农业成为许多大中城市的战略目标,并采取各种措施推进。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尚存在认识的偏差,定位的过分理想化,规划布局不精细,生产经营者素质不适应,农业产业体系中的利益博弈引发价格不合理上涨,与其他区域低水平竞争,生态功能发挥与产品质量保障的矛盾,资源高效化、生态化利用与农民现实利益的矛盾等八个问题,需要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实现持续协调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友良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正确认识建设现代农业与发展县域经济的关系,对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实现具有重大意义。建设现代农业需要壮大县域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将为现代农业拓展市场的发展空间,提供技术装备与资金支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转移,培育并吸引优秀农业人才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实践证明,县域经济的强弱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建设现代农业必须立足于县域。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现代农业 评价体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静 余国新 胡殿毅
为丰富和完善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政策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同步推进农业保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业现代化规划和农业保险政策支持,构建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发展特征,探讨其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2001—2016年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综合发展水平均有提升,但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大部分时间滞后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且波动相对较大;耦合度维持在0.4~0.5之间,波动幅度较小;协调度由2001年的0.337 1上升至2016年的0.667 8,改善明显,耦合协调等级经历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共4个发展阶段,整体协调程度依然较低,离优质协调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为进一步促进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协调发展,提出利用绿色理念和先进技术指导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政府、企业和农户形成合力,改善农险市场发展现状,增加农险有效需求;重视相关政策的配套,实现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的协调推进等政策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小琪 李燕凌
基于2003—2016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统计数据对省域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评,并对其演进趋势予以分析。结果表明:省域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均呈现比较稳定的增长趋势,但省域间有较大差异,呈现出东部沿海>东北>中部>西北>西南的空间格局。而根据动态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两者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表明: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基础设施、外商投资、居民消费等因素对省域"两化"协调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同时省域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存在正的空间外溢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管辉 张少华
力争于2035年基本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前提是基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予以推进。在“大国小农”的国情下,小农户的长期存在将贯穿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始终,因而应针对性地改造小农户、发展小农户,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切实解决好小农户的生计改善和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等问题,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农户 现代农业 协调发展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戴巍 赵玉龙
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始终是县域经济的根,因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9.2亿农业人口中至少还有一多半得在农村。因此,壮大县域经济,就是要繁荣农村经济,解决县域经济中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在我国加入WTO后充满竞争性的新环境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方面政府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伍国勇
本文从我国的基本国情、人类发展需求、生态环境、技术进步,阐述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拓展的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论述了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关系:即从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形态特征、农业食物保障、社会保障与生态保护、农业休闲旅游。指出多功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多功能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原料、市场与劳动力,为城镇化提供劳动力、食物、休闲与城镇人口;工业化、城镇化是多功能农业的发展基础。提出在现代多功能农业发展中必须统筹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和城镇化"三化"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林靖 程鹏
天津的农村城镇化、工业化与都市农业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主要经历了自主自发分散发展和有组织示范带动集约化发展两个阶段。本文从农业发展的约束条件、农业发展目标、农业增长方式、社会对农业的需求等方面,分析了天津都市农业建设的特点。采用灰色系统模型,对天津的都市农业与城镇化、工业化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天津市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子系统处于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其优良顺序是:工业化>城镇化>总体经济发展>都市农业。从现代公共服务制度、社会保障体系、都市农业投入、人才引进,创业创新等,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天津 都市农业 城镇化 工业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