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64)
- 2023(16636)
- 2022(13915)
- 2021(13194)
- 2020(10893)
- 2019(24964)
- 2018(24583)
- 2017(46840)
- 2016(25569)
- 2015(28721)
- 2014(28616)
- 2013(27961)
- 2012(25632)
- 2011(23061)
- 2010(23230)
- 2009(21510)
- 2008(21103)
- 2007(19000)
- 2006(16545)
- 2005(14501)
- 学科
- 济(108460)
- 经济(108355)
- 业(72075)
- 管理(70041)
- 企(50394)
- 企业(50394)
- 农(50160)
- 方法(47745)
- 数学(42648)
- 数学方法(41954)
- 农业(33367)
- 中国(26720)
- 业经(25805)
- 财(25476)
- 地方(25102)
- 学(22050)
- 环境(21020)
- 制(19778)
- 贸(18340)
- 贸易(18331)
- 易(17835)
- 理论(16448)
- 和(15793)
- 划(15622)
- 发(15278)
- 技术(15057)
- 务(15029)
- 财务(14964)
- 银(14954)
- 财务管理(14922)
- 机构
- 学院(361249)
- 大学(353682)
- 济(144349)
- 经济(141227)
- 管理(138159)
- 理学(119950)
- 理学院(118652)
- 研究(118120)
- 管理学(116177)
- 管理学院(115530)
- 中国(90589)
- 农(75346)
- 科学(75159)
- 京(73288)
- 财(63910)
- 所(59538)
- 业大(59238)
- 农业(58098)
- 中心(57398)
- 江(55766)
- 研究所(54224)
- 财经(50868)
- 范(47754)
- 师范(47275)
- 经(46254)
- 北京(45209)
- 州(44293)
- 经济学(43204)
- 院(42574)
- 技术(39364)
- 基金
- 项目(248147)
- 科学(194993)
- 研究(181925)
- 基金(178089)
- 家(155489)
- 国家(154141)
- 科学基金(132258)
- 社会(114493)
- 社会科(108151)
- 社会科学(108120)
- 省(100427)
- 基金项目(94025)
- 自然(85252)
- 教育(84318)
- 自然科(83141)
- 自然科学(83120)
- 划(82997)
- 自然科学基金(81604)
- 编号(75802)
- 资助(72527)
- 成果(60143)
- 重点(56351)
- 发(54909)
- 部(54017)
- 课题(52142)
- 创(51707)
- 创新(48246)
- 科研(47695)
- 国家社会(47283)
- 大学(45994)
- 期刊
- 济(160340)
- 经济(160340)
- 研究(97178)
- 农(74835)
- 中国(71306)
- 学报(57500)
- 科学(52456)
- 农业(50698)
- 财(49168)
- 管理(46206)
- 大学(44298)
- 学学(42056)
- 教育(39673)
- 技术(34490)
- 融(32547)
- 金融(32547)
- 业经(32134)
- 业(25102)
- 财经(23910)
- 经济研究(23536)
- 问题(22424)
- 经(20442)
- 版(19764)
- 统计(19025)
- 资源(18704)
- 技术经济(17861)
- 策(17444)
- 科技(16631)
- 图书(16321)
- 决策(15778)
共检索到525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鑫 于法稳 胡晓燕
本文从生态环保督察视角,阐述县域涉农生态环境整治的现实背景、基本概念与内涵特征,并基于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典型案例,概括分析县域涉农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特征。研究发现:县域涉农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重点流域面源污染、工矿业污染、生活污染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等方面,呈现出复杂性、累积性、变动性和区域性等特征。县域涉农生态环境整治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困境,包括理论思维滞后导致整治实践陷入误区,主体责任缺位造成整治内生动力不足,行为能力有限导致整治效果欠佳,服务供给不足造成整治问题解决滞后等。为此,本文从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夯实主体责任、增强行为能力和提升公共环境服务供给水平等方面,提出县域涉农生态环境整治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
生态环保督察 县域 生态环境整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建国 徐艳 刘传俊
基于20个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典型案例,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csQCA),透视地方生态环境治理形式主义行为的多种组态,以解释地方生态环境治理何以发生与再生产形式主义。研究发现:任何单一因素均无法构成形式主义问题产生的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地方生态环境治理形式主义的产生实为“多重复杂并发因果”;六条路径、三类条件组态构成了地方环境治理形式主义产生的主要驱动机制,即“经济约束”驱动型,“注意力兑现悬浮”驱动型与“避责思维”驱动型,各因素的有效结合以“殊途同归”的方式引发形式主义的发生与再生产等。为了防范地方生态环境治理形式主义的产生,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福祉,当前亟需在推动产业转型以促进“经济”“环保”目标的平衡、内外协同以兑现政府环境注意力,以及精准问责以疏解官员“避责”情结等方面下大功夫。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建国 徐艳 刘传俊
基于20个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典型案例,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csQCA),透视地方生态环境治理形式主义行为的多种组态,以解释地方生态环境治理何以发生与再生产形式主义。研究发现:任何单一因素均无法构成形式主义问题产生的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地方生态环境治理形式主义的产生实为“多重复杂并发因果”;六条路径、三类条件组态构成了地方环境治理形式主义产生的主要驱动机制,即“经济约束”驱动型,“注意力兑现悬浮”驱动型与“避责思维”驱动型,各因素的有效结合以“殊途同归”的方式引发形式主义的发生与再生产等。为了防范地方生态环境治理形式主义的产生,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福祉,当前亟需在推动产业转型以促进“经济”“环保”目标的平衡、内外协同以兑现政府环境注意力,以及精准问责以疏解官员“避责”情结等方面下大功夫。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佐群 杨嘉露
环保督察是我国现代化治理的创新制度,具有行政督察和党内督察的双重性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党政问责是落实环保督察的有效手段。学界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其党政问责机制做了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其制度特征、优势,但鲜有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的问责为研究对象。通过公开信息渠道获取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责数据,从问责对象、级别人数、问责情形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估,有助于总结实践经验,提高问责效率。运用实证方法评估问责级别与问责情形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研究证明,部分问责情形与问责级别存在相关性。根据研究结论,可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责对生态环境治理的影响以及对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建设的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佐群 杨嘉露
环保督察是我国现代化治理的创新制度,具有行政督察和党内督察的双重性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党政问责是落实环保督察的有效手段。学界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其党政问责机制做了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其制度特征、优势,但鲜有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的问责为研究对象。通过公开信息渠道获取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责数据,从问责对象、级别人数、问责情形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估,有助于总结实践经验,提高问责效率。运用实证方法评估问责级别与问责情形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研究证明,部分问责情形与问责级别存在相关性。根据研究结论,可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责对生态环境治理的影响以及对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建设的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姜雅婷 杜焱强
作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一项重大体制创新和改革举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运行8年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关于其制度成效如何生成的因果机制尚未被揭示。本文运用理论建构型过程追踪对内蒙古自治区岱海湖治理过程展开长时段纵向跟踪研究,研究发现: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与地方生态环境治理成效间存在由“情境建构—行为调适—效能生成”3个部件持续互动所构成的因果机制;其中,制度成效取得的关键在于“压力—能力—动力”逻辑,这一逻辑不仅实现了环境治理委托—代理机制下央地纵向关系的良性运转,而且体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内在统一。本文从过程研究范式出发创新性地识别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制度—成效”间的因果机制,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制度优势何以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提供了借鉴与启示,也为解决西方语境下环境治理委托—代理困境、形成具有中国话语意义的理论思考提供了方向。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胜利 邓祥艳 赵礼强
统筹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协调发展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利用2012至2021年中国县级面板数据,通过渐进DID分析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作为准自然实验与农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生态环保督察通过资源调控、纵横联动、监督威慑、约谈问责等多元化的行为,形成要素集聚、组织变革、文化重构及服务整合等多种效应显著促进了农业绿色技术创新;县域政府竞争对这一关系通过“创新补偿效应”和“遵循成本效应”起到先增后减的倒U形非线性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环保督察政策对农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会因地理区位、粮食生产区域属性以及电子商务示范县资格的不同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因此,在实施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政府竞争强度和县域差异,有效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胜利 邓祥艳 赵礼强
统筹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协调发展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利用2012至2021年中国县级面板数据,通过渐进DID分析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作为准自然实验与农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生态环保督察通过资源调控、纵横联动、监督威慑、约谈问责等多元化的行为,形成要素集聚、组织变革、文化重构及服务整合等多种效应显著促进了农业绿色技术创新;县域政府竞争对这一关系通过“创新补偿效应”和“遵循成本效应”起到先增后减的倒U形非线性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环保督察政策对农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会因地理区位、粮食生产区域属性以及电子商务示范县资格的不同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因此,在实施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政府竞争强度和县域差异,有效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萌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实施以来,对政策成效的分析一直是研究的焦点。然而,现有研究较少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来展开论述。基于对全国各个省份的问卷调查,从社会大众的视角出发提出两项研究假设,并采用Order Probit模型的半参估计方法,研判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社会影响和实施成效,以期能够增加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开展,尽管建立了投诉举报的社会参与机制,但是该机制在实施效果上并未完全达到社会的心理预期,从总体上看,公众并不认为这一投诉举报机制是行之有效的。另外,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开展能够起到改变公众消费习惯的作用,使社会消费更加倾向于绿色和环保。这一政策激励效果还会随着督察制度实施有效性的提升而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司林波 聂晓云 孟卫东
目前,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面临着环境保护内聚力不足、责任分担难以界定、合作共识难以达成等治理困境。建构以内生动力为驱动的多元协同治理模式,形成国家、市场和社会一体化的协作性治理网络是解决跨域生态环境治理中面临的困境的有效途径。多元协同治理模式的实现,必须健全决策与预防、参与执行、沟通协调、信息共享和互信、政绩考核与监管,以及生态补偿机制等协同治理机制,以保障跨域生态环境治理切实取得实效。
关键词:
跨域 生态环境 协同治理 多元协同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国兴 林伟纯 郎玫
中央环保督察是环境领域"督政"的重要制度,其直接作用对象是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地方政府行为是动力和约束两个维度多种因素综合交织的结果。基于此,本文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的动力及所受约束出发,构建中央环保督察压力下的地方环境治理行为发生机制的分析框架。以2018年被督察的30个案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 QCA)探究压力和约束共六个条件变量相互交织对地方环境治理行为的复杂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地方环境治理行为的发生有两种路径:(1)环保压力驱动模式,环保压力是地方环境治理行为发生的关键因素;(2)拐点型模式,经济约束与资源约束是地方环境治理行为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从完善地方政府生态政绩考评体系,健全环境治理领域转移支付制度和财政税收政策及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提出政策启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珏
本文对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实效进行分析,认为总体上该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表现在一些部门投资扩大,耐用消费品支出增加,股市出现价格指数上升趋势。但是,房地产市场复苏缓慢,建筑投资依然低迷;工薪收入增额下降和较高失业率的存在,以及对未来经济前景的信心不足,使得个人消费支出难以迅速扩大。此外,该政策推动了国家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政府信用等级下降,投资者风险增大,这些因素反过来进一步使得投资者信心不足,就业岗位创造艰难,GDP增长疲软。该政策虽使金融市场流动性增加,但"促进投资、刺激消费"的两大目标并未充分实现。
关键词:
美国经济 美联储 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文力 赵云皓 卢静 杨高玄 代毓 张钦 徐志杰
实施近岸海域环境整治EOD项目对统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关联产业发展,将海洋生态环境禀赋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基于近岸海域环境整治EOD项目实践,分析了模式运作机理、实施路径、实施要点,总结了近岸海域环境整治与海港经济融合发展、近岸海域环境整治修复与海洋文旅融合发展、入海农村环境整治与生态种养等三类EOD实施典型路径,提出了生态环境问题识别、产业发展内容选择、投资运营主体确定、项目要素条件满足及保障机制建立五个EOD项目实施要点,为近岸海域环境整治EOD项目谋划与实施提供借鉴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文力 赵云皓 卢静 杨高玄 代毓 张钦 徐志杰
实施近岸海域环境整治EOD项目对统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关联产业发展,将海洋生态环境禀赋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基于近岸海域环境整治EOD项目实践,分析了模式运作机理、实施路径、实施要点,总结了近岸海域环境整治与海港经济融合发展、近岸海域环境整治修复与海洋文旅融合发展、入海农村环境整治与生态种养等三类EOD实施典型路径,提出了生态环境问题识别、产业发展内容选择、投资运营主体确定、项目要素条件满足及保障机制建立五个EOD项目实施要点,为近岸海域环境整治EOD项目谋划与实施提供借鉴参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安海燕 张家源 何金彪
随着第二轮土地承包陆续到期,“顺延+小调整”政策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立足于历史、制度及现实背景,剖析了小调整与稳定的关系,并选取已开展二轮延包的XF、YL、QS和PY四个试点县(区)进行实践分析,探讨了小调整策略的选择。研究发现:1)小调整涉及调整对象的界定、调整方式的选择以及调整标准的确定三大核心议题;2)试点地区分别采用了“未承包地”调地模式、“进利不进地”分红模式、“混合调整”模式和“退地调地”模式。小调整的规模,按农户比例分别为6.67%、2.15%、2.27%和0.86%;按面积比例分别为3.24%、0.59%、0.14%和0.31%;3)小调整策略的选择受到村集体未承包地状况、村集体经济水平、确权基础和农户诉求的共同影响。因此,各地应重视小调整,结合村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产权形式,设计适宜的小调整方案,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以确保延包工作的稳定实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