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69)
- 2023(17959)
- 2022(14894)
- 2021(13614)
- 2020(11353)
- 2019(25473)
- 2018(25247)
- 2017(48481)
- 2016(26746)
- 2015(29883)
- 2014(29836)
- 2013(29320)
- 2012(26575)
- 2011(23911)
- 2010(23704)
- 2009(21905)
- 2008(21375)
- 2007(18914)
- 2006(16700)
- 2005(14953)
- 学科
- 济(105699)
- 经济(105550)
- 管理(79226)
- 业(73872)
- 企(60737)
- 企业(60737)
- 方法(44483)
- 数学(38287)
- 数学方法(37900)
- 农(31111)
- 中国(29426)
- 财(28755)
- 业经(25404)
- 地方(24068)
- 制(23841)
- 学(23727)
- 农业(20671)
- 贸(18250)
- 贸易(18240)
- 易(17674)
- 务(17237)
- 环境(17194)
- 财务(17160)
- 财务管理(17126)
- 银(16833)
- 银行(16765)
- 体(16723)
- 技术(16584)
- 理论(16542)
- 和(16329)
- 机构
- 大学(382257)
- 学院(379749)
- 济(148255)
- 管理(146988)
- 经济(144939)
- 研究(130456)
- 理学(127629)
- 理学院(126119)
- 管理学(123854)
- 管理学院(123174)
- 中国(95615)
- 科学(83509)
- 京(81744)
- 农(69594)
- 财(69291)
- 所(66395)
- 业大(61563)
- 研究所(60754)
- 中心(58281)
- 江(56591)
- 财经(55055)
- 农业(54621)
- 北京(51094)
- 范(50218)
- 经(50069)
- 师范(49640)
- 院(47354)
- 州(45050)
- 经济学(44544)
- 财经大学(40949)
- 基金
- 项目(265628)
- 科学(207945)
- 基金(192474)
- 研究(189699)
- 家(170448)
- 国家(169025)
- 科学基金(143706)
- 社会(120258)
- 社会科(113808)
- 社会科学(113780)
- 省(104021)
- 基金项目(102578)
- 自然(94422)
- 自然科(92160)
- 自然科学(92130)
- 自然科学基金(90458)
- 划(88208)
- 教育(86320)
- 资助(77712)
- 编号(76383)
- 成果(61589)
- 重点(60002)
- 部(57583)
- 发(56846)
- 创(55275)
- 课题(53090)
- 创新(51710)
- 科研(50799)
- 国家社会(49770)
- 制(49194)
- 期刊
- 济(164066)
- 经济(164066)
- 研究(110210)
- 中国(74489)
- 学报(68188)
- 农(64487)
- 科学(60028)
- 管理(53137)
- 财(52426)
- 大学(50836)
- 学学(48169)
- 农业(43463)
- 教育(41014)
- 融(32593)
- 金融(32593)
- 技术(30564)
- 业经(27572)
- 财经(26770)
- 经济研究(25692)
- 经(22816)
- 问题(21893)
- 业(21773)
- 版(19851)
- 科技(19843)
- 图书(18446)
- 业大(18239)
- 理论(17562)
- 技术经济(17182)
- 现代(16787)
- 资源(16787)
共检索到553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胜利 王金科 黄良伟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县域新型城镇化是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对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影响。选取四川省128个县(市)2011—2020年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县域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县域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助于提升县域整体富裕水平,二是有助于缩小县域差距水平。基于此,从提升县域整体富裕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和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共同富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建雨 储海涛
文章通过构建共同富裕和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9—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有效促进了共同富裕,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问题处理后,该结论依旧稳健。机制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通过引致集聚效应和提升创业活跃度促进共同富裕实现,且随着创业活跃度的提升,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逐步增强。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学涛 于婷 于法稳
“双循环”背景下,新型城镇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支撑。基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背景,从富裕水平、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三方面构建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测算了281个城市的共同富裕水平,并采用SARAR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推进地区经济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新型城镇化和共同富裕存在着空间相关性,且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及其各维度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共同富裕不仅受新型城镇化的影响,还受到城市初始经济发展的影响;比较而言,新型城镇化更能够提升贫困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产生直接作用的同时,还会通过农民收入和公共服务对共同富裕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可从提高富裕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经济差距角度助推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丽琴 李琳 王天娇
我国新型城镇化政策旨在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等方式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以新型城镇化政策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断点回归模型的经验分析表明:(1)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实施对共同富裕总指标、物质经济富裕和公共服务普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别提升了2.7、3.6和4.3个百分点;(2)目前新型城镇化政策还未在拉近城乡、区域差异的共享富裕方面表现出明显作用;(3)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各维度的推动具有区域异质性,其中,对东、西部公共服务普惠提升效果明显,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和政策倾斜,而对西部地区物质经济的拉动作用都不显著。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共同富裕 断点回归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开明 刘书成
降低收入不均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文章在明晰城镇化影响收入差距机制与路径的基础上,依据2000—2020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多角度实证考察城镇化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发现: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稳健的“倒U”型特征,城乡收入差距由升转降的城镇化率门槛值为46.5%;城镇化影响地区间收入差距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显著为正,间接效应显著为负,总体上有利于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城镇化与总体居民收入差距之间也存在“倒U”型关系,总体收入差距由升转降的城镇化率拐点为53.8%。新型城镇化应强化以人为核心的基本内涵,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城镇化 收入差距 空间溢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万广华 江葳蕤 赵梦雪
与所有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历程一样,城镇化或工业化是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引擎,因为它能够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提升。而著名的库兹涅茨曲线意味着,城镇化或工业化会在经济腾飞阶段带来收入差距的增大。事实上,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收入差距急剧扩大,至今仍然居高不下,似乎说明“鱼”(即经济增长)和“熊掌”(即收入分配的改善)无法兼得。本文旨在分析城镇化的分配(即“共同”)和增长(即“富裕”)效应,为探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路径及政策举措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城镇化不但能够显著提高生产率,同时还能够拉动国内消费需求,从而助力“双循环”、推动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城镇化更是消除城乡差异、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而城乡差异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收入差距的重要方面。据此本文得出结论:积极主动推进城镇化和市民化,可以获取“鱼”和“熊掌”兼得的效应,是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城镇化 市民化 收入分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段禄峰 覃作敏 刘启雷
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县域城镇化因其广阔的承载空间、较低的转移成本和户籍门槛,且能较好地维系转移人口的地缘、亲缘关系,对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作用突出。因此,本文利用2020年陕西1997个县域农业转移人口的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值匹配法进行县域城镇化路径与个体富裕水平的因果效应推断研究。研究发现,县域城镇化路径能够独立影响个体富裕水平,且不同路径导致不同效应;不合意的县域城镇化路径会对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产生阻滞作用。县域城镇化要分层次、分类型、多途径推进,并不断优化成本分担机制与地方政府激励手段。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段禄峰 覃作敏 刘启雷
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县域城镇化因其广阔的承载空间、较低的转移成本和户籍门槛,且能较好地维系转移人口的地缘、亲缘关系,对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作用突出。因此,本文利用2020年陕西1997个县域农业转移人口的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值匹配法进行县域城镇化路径与个体富裕水平的因果效应推断研究。研究发现,县域城镇化路径能够独立影响个体富裕水平,且不同路径导致不同效应;不合意的县域城镇化路径会对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产生阻滞作用。县域城镇化要分层次、分类型、多途径推进,并不断优化成本分担机制与地方政府激励手段。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伟 吕婷 陈阳
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2016年、2018年的数据,探究了新型城镇化对中国家庭微观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能有效推进共同富裕,尤其对物质富裕维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新型城镇化主要通过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消费水平和创业活跃度等路径影响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对东、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存在促进作用,但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新型城镇化存在“马太效应”,对共同富裕水平越高的家庭其推动作用越强。基于上述结论,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助力共同富裕的政策方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天琦
新型城镇化是国家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推进新型城镇化,离不开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财政政策的调控支持。改革实践表明,财政政策支持城镇化发展的方式与内容不断健全与完善,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持与互动协作关系也愈加契合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但是,随着改革进程的日渐深入,财政政策支持新型城镇化助推共同富裕仍面临诸多难点与挑战,为此,还要从明晰新型城镇化的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动态优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财政供给、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挖掘市场主体供给公共服务能力等层面入手,破除财政政策支持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 财政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计小青 吴志祥 许泽庆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发展与共享两大关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2010—2019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从发展端和共享端测算出中国地级市层面的共同富裕水平,并将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的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结合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该政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对推动共同富裕产生了积极影响,相对于非试点城市,该政策使得试点城市的共同富裕水平平均提高约2.6%。进一步发现,新型城镇化主要通过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来促进共同富裕,以城市内在品质提升为重点的空间城镇化对共同富裕也能产生一定积极影响。此外,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该政策在发展端的促进作用强于共享端;同时,该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东北、东部、中部地区共同富裕水平,但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研究内容为进一步权衡效率与公平、更好实现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依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永进 刘玉莹
党中央多次强调发展智能制造和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如何定量评估两者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收入分配政策以兼顾效率和公平是一个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户籍、异质性劳动力、内生自动化技术选择的量化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究,并构建区分城市与农村的模型进行补充分析。研究发现,户籍放松虽提高了低技能劳动要素的流动性,释放了经济活力,使得全国真实GDP增长2.04%、福利水平提高2.05%,但也伴随着技能溢价提高8.64%、收入差距提高5.39%的“副作用”产生。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户籍放松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会降低51.39%。因此,在智能化和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不必单纯依靠对高技能劳动者的累进收入所得税来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而是可以通过对机器人征税来缓解对劳动者征税所引起的社会压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枫 邢芳菲
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内在作用。结果表明:要素市场化配置能显著促进共同富裕,该结果在内生性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新型城镇化在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细分共同富裕维度检验发现,要素市场化配置可显著提升富裕程度与共享程度。异质性检验表明,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在西部地区最强,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弱。为此,提出加速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试点改革工作、加大新型城镇化建设力度、靶向发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枫 邢芳菲
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内在作用。结果表明:要素市场化配置能显著促进共同富裕,该结果在内生性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新型城镇化在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细分共同富裕维度检验发现,要素市场化配置可显著提升富裕程度与共享程度。异质性检验表明,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在西部地区最强,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弱。为此,提出加速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试点改革工作、加大新型城镇化建设力度、靶向发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清香 李仙娥
共同富裕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和最强音,蕴含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鲜明特征。选取2011—2021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以及区域异质性进行经验分析。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是赋能共同富裕的新动能,且这种助推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作用机制分析可知,数字经济通过发挥创新效应、协同效应、普惠效应等构筑共建机制、共富机制以及共享机制推动充分发展、平衡发展和共享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以上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更换核心解释变量等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因此,要依托数字经济发展创造社会成员平等公平参与共建与共富的条件和机会,提升致富能力,进而创造丰盈的社会物质财富和丰裕的精神财富,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发展成果普惠共享,进而破解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助力共同富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技术赋能 共同富裕 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