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70)
- 2023(18882)
- 2022(15504)
- 2021(13997)
- 2020(11481)
- 2019(25945)
- 2018(25095)
- 2017(47181)
- 2016(25782)
- 2015(28563)
- 2014(28369)
- 2013(28145)
- 2012(26564)
- 2011(24245)
- 2010(24481)
- 2009(22787)
- 2008(21730)
- 2007(19566)
- 2006(17380)
- 2005(15815)
- 学科
- 济(110692)
- 经济(110589)
- 管理(67274)
- 业(67093)
- 企(51025)
- 企业(51025)
- 方法(41193)
- 中国(36237)
- 数学(36169)
- 数学方法(35842)
- 农(33507)
- 地方(32968)
- 融(28488)
- 金融(28485)
- 银(27308)
- 银行(27237)
- 业经(27216)
- 财(26770)
- 行(26326)
- 学(23603)
- 农业(23261)
- 制(21994)
- 贸(21110)
- 贸易(21093)
- 易(20371)
- 环境(18041)
- 地方经济(16654)
- 技术(16362)
- 务(16001)
- 财务(15965)
- 机构
- 学院(367893)
- 大学(366029)
- 济(149044)
- 经济(145688)
- 研究(134072)
- 管理(133434)
- 理学(114161)
- 理学院(112608)
- 管理学(110628)
- 管理学院(109931)
- 中国(104305)
- 科学(86072)
- 京(78801)
- 农(74660)
- 所(70105)
- 财(67644)
- 研究所(64072)
- 中心(62891)
- 业大(60157)
- 农业(59015)
- 江(58267)
- 财经(52982)
- 范(51199)
- 师范(50566)
- 北京(49353)
- 院(48273)
- 经(47948)
- 州(46686)
- 经济学(45763)
- 省(44829)
- 基金
- 项目(249062)
- 科学(193977)
- 基金(177673)
- 研究(177337)
- 家(158076)
- 国家(156707)
- 科学基金(131877)
- 社会(111972)
- 社会科(106097)
- 社会科学(106061)
- 省(101181)
- 基金项目(95000)
- 自然(85570)
- 划(84544)
- 自然科(83531)
- 自然科学(83503)
- 自然科学基金(81979)
- 教育(79657)
- 编号(71566)
- 资助(70523)
- 发(59243)
- 成果(57416)
- 重点(57269)
- 部(52722)
- 创(52260)
- 课题(50481)
- 创新(48972)
- 科研(47967)
- 计划(47452)
- 发展(46436)
- 期刊
- 济(167889)
- 经济(167889)
- 研究(106931)
- 中国(79273)
- 农(68373)
- 学报(66137)
- 科学(57994)
- 财(51531)
- 大学(48009)
- 管理(45977)
- 农业(45895)
- 融(45849)
- 金融(45849)
- 学学(45250)
- 教育(38792)
- 技术(30103)
- 业经(28778)
- 经济研究(26512)
- 财经(25618)
- 业(24769)
- 问题(22610)
- 经(22026)
- 图书(19486)
- 资源(18985)
- 版(18970)
- 科技(18130)
- 技术经济(17702)
- 贸(17543)
- 商业(16915)
- 理论(16768)
共检索到563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明贤 郑洲舟 陈铯
县域是普惠金融发展的主战场,发展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研究湖南省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分异性与相关性,揭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分异格局及演化过程,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湖南省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这种差异存在"固化"特征;(2)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按主要板块呈现集聚特征;(3)不同区域内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4)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湖南省内不同区域的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均有促进作用,政府干预程度在传统金融发展水平与数字普惠之间起调节作用,会抑制传统金融发展对县域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据此,文章提出推动县域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水根 王露
加速县域流通产业发展是巩固产业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基于湖南省武陵山片区37个县(市、区)2001—2019年数据,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索了县域流通产业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县域流通产业总体规模扩大但区域发展极不均衡,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流通经济联系度(量)不断上升,"增长极(冷水江)—最弱极(古丈)"特征明显;流通产业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性,局部集聚态势减弱但两极分化明显;劳动力、技术进步、政府扶持和城镇化对县域流通产业发展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市场需求的促进作用有待提高,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本对周边县域流通产业发展产生负外溢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湘勇 彭建刚
以湖南省望城县为例,首先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从产业的角度分析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的支持作用;然后,在对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作合理拓展的基础上,将金融要素引入到该模型中,测算金融要素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小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唱唱 邓楚雄 李忠武 孙惠芳 陈韶清 赵浩
[目的]城郊型乡村可作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首要区域,选取典型的城郊县域湘潭县为例,基于拓展的“人-地-业”框架开展土地非农化空间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可助推其空间优化从而实现人地关系的高质量发展。[方法]采用标准差椭圆、全局莫兰指数及冷热点分析乡村土地非农化的空间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1)湘潭县乡村土地非农化总体呈“东北-西南”空间分布特征且在此方向上的向心力逐渐趋强;(2)乡村土地非农化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呈“先上升、后下降、总体减小”的趋势,但空间关联程度在样本期间有所下降;热点区始终向西北部集聚,不平衡的“川”型分布格局在不断地强化,土地非农化不平衡现象突出且不断加剧;(3)对乡村土地非农化的显著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密度、距最近建制镇距离、坡度、人均农村建设用地面积超标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村民代表大会召开次数、村内企业个数、规模经营耕地面积比例和是否有合法村庄规划,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结论]基于“人-地-业”视角探讨不同区域乡村土地非农化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可为科学制定乡村空间优化策略提供参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建军 戴为 鞠方 杨营贺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结合GeoDa软件,考量湖南省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南省各地级市间的房地产价格空间效应主要体现于误差扰动项中的空间依赖性,土地供应量对湖南省房地产价格影响最大。鉴此,房地产价格调控手段应偏向于金融政策和合理的城镇化水平。
关键词:
湖南省 房地产价格 空间计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课题组 刘杰
论文通过一般均衡分析和案例实证研究发现,湖南县域房地产业随着改善性需求和农民工需求相继释放完毕,到2022年左右将会出现需求下降的拐点。因此,金融机构在支持县域房地产发展时首先应形成整体支持的理念,在支持时机上应尽早在各类需求释放初期介入,在区域上优先支持政府有效管控供给行为的县域,在客户选择上要把握好需求梯次释放的节奏。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郭平 黄承威
财政支出是县域城镇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对县域城镇的发展影响重大,但对财力并不雄厚的县域城镇来说,一味增加财政支出规模并不是明智之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才是关键。本文运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湖南省28个县(市)财政支出推动城镇发展的效率进行了测评。研究结果表明:从地区来看,湖南东部地区效率得分明显较高;从经济实力来看,经济强县的效率要普遍高于经济弱县;从动态来看,各县各年的M值均小于1,但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平均值大于1,因此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原宏 杨治辉
文章使用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基于“绝对量”“增量”“增速”“变异程度”四项指标的综合距离面板数据聚类方法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省域发展特征进行分析,并采取半参数理论的分析方法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在省域层面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从空间上看,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特征具有较大差异,青海、贵州、西藏的数字金融发展均呈现高增长量、高增速、高波动的特征。第二,数字经济发展、居民金融素养、金融规模均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线性促进作用,而投资规模和金融风险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影响。具体来说,投资规模过大不利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金融安全性过高会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产生抑制作用。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面板数据聚类 半参数理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华丽
通过阐述区域森林保险发展的机理,建立模型对湖南省森林保险保费收入与参保比例、林农收入、上年度森林保险赔付率及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应明确区域森林保险险种供给的主导方向,提高森林保险的保障水平,进行森林灾害风险区划,增加财政补贴森林保险保费的标准,依据不同的险种提供不同的补贴额等区域森林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森林灾害 区域森林保险 优化策略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兴 李晓涵 何奇龙 马九杰
促进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厘清二者互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测算我国2014—2021年1625个县域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并进行耦合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1)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都呈上升趋势,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结构;(2)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度逐步提升,但整体耦合处于中等水平,且呈现“东部高、其余区域低”的空间结构特征;(3)全国及各区域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超前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二者相对发展状态不尽平衡;(4)教育水平提高、产业结构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政府适当支持均能推动二者耦合协调发展,但存在区域异质性。因此,促进二者耦合协调发展不仅需要政府支持引导,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和居民素养提升方面,还需要因地制宜,最终推进各区域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楚雄 谢炳庚 潘艳平 李迎春
在宏观分析劳动力转移及耕地流转影响因素与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以湖南省典型农业县域新化县为研究区域,抽样调查520户转出劳动力耕地处置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家庭成员耕种为参照组,建立起各耕地处置方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Logistic回归计量模型,定量分析影响转出劳动力耕地处置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年龄、文化程度、非农就业技能、非农就业地点、非农就业收入、非农就业稳定性、非农就业社会保障等是目前新化县转出劳动力耕地处置方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2基于因农往返成本、非农就业稳定性和非农就业社会保障状况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文化程度较高的外出劳动力会理性选择转包、出租、入股这三种市场化水平较高的方式来处置家庭承包的耕地;3年龄越大、非农就业地点越近、非农就业收入较低的转出劳动力,越倾向于选择代耕这种进退自由的方式来处置家庭承包的耕地;4年轻、非农就业技能越强、非农就业社会保障愈完善的转出劳动力,越倾向于选择转让这种更为彻底的方式来处置家庭承包的耕地;5政府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耕地流转的合理引导,形成有效的耕地转出、转入需求和通畅的流转渠道,可极大程度提高耕地流转效率。
关键词:
转出劳动力 耕地处置 影响因素 新化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春 谭学通
县域普惠金融的均衡化发展是助推国家金融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文章采用中国2007—2017年1 972个县域数据,考察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时空格局、演进趋势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县域普惠金融整体水平较低,且呈稳步上升趋势;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显著且随时间扩大的地区差距,并具有显著空间正自相关,且高热点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成渝城市群;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演化趋势存在显著的"俱乐部趋同"和"马太效应",同时处于高水平县域的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最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就全国而言,公共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与本地及周边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存在显著正向关系,而就地区(东中西)而言,各影响因素差异性明显。最后,依据实证结论得出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唐棠 冯湘勇
本文选取《湖南省县域金融生态评估技术分析报告》的相关数据,运用相关模型方法分析了县域金融运行与外部环境的相关性,得出以下结论:经济基础、信用环境和法治环境对县域金融运行均有很大的影响,经济基础对县域金融运行影响最大,信用环境的影响次之;法治环境是影响县域金融机构风险状况的重要因素;而外部环境对县域金融机构盈利能力的影响相对较小。应从引导县域金融资源回流、优化信用环境、加强法治环境建设等角度,改善县域金融运行环境,促进县域金融健康有序运行。
关键词:
县域金融 信用环境 法治环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冯兴元 孙同全 董翀 燕翔
迄今为止中国缺乏系统度量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数评价体系。本文利用网商银行在全国1884个县(县级市、旗)的业务数据和这些县域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广度、深度与质量三大维度出发,建构了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评价体系,提出了该指数评价体系各级指标得分的测度方法,测度了2017-2019年这些县域的各级指标得分,较为系统地反映了这些县域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研究表明,2017-2019年中国各大地区和各省的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总体提升较大,但各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服务广度和服务深度提升较大,服务质量提升相对不足;数字贷款和数字授信发展最为迅速,数字支付次之,数字理财和数字保险发展相对迟缓。总体而言,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发展空间巨大,应进一步加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普惠金融顶层设计和法规政策,提升县级政府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提高县域人口数字普惠金融素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国艳
县域银行网点实施数字普惠金融、践行“金融为民利民”,已成为县域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补充。文章分析县域银行网点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思路,充分认识实施数字普惠金融的重要意义,找出制约其发展的难点和问题,给出从构建政策框架体系、优化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着手,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在县域银行网点全面铺开的策略。
关键词:
县域 银行 数字普惠金融 思路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