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18)
2023(10392)
2022(9228)
2021(8781)
2020(7262)
2019(16849)
2018(16814)
2017(32762)
2016(17789)
2015(19911)
2014(20076)
2013(19920)
2012(18177)
2011(16297)
2010(16149)
2009(14481)
2008(13813)
2007(11767)
2006(10171)
2005(8761)
作者
(51121)
(42394)
(42003)
(40052)
(26957)
(20340)
(19192)
(16794)
(16203)
(14938)
(14894)
(14192)
(13272)
(13257)
(13168)
(12825)
(12628)
(12518)
(12026)
(11978)
(10480)
(10229)
(10122)
(9642)
(9484)
(9375)
(9342)
(9248)
(8431)
(8399)
学科
(72860)
经济(72791)
管理(49272)
(44910)
(36825)
企业(36825)
方法(32588)
数学(28370)
数学方法(28067)
(18894)
地方(18570)
(17861)
中国(17452)
(16107)
业经(15280)
(13299)
农业(12810)
环境(11695)
(11670)
(11458)
银行(11424)
理论(11354)
(11247)
贸易(11241)
(11078)
金融(11075)
(10921)
(10841)
技术(10508)
地方经济(10255)
机构
大学(247389)
学院(245553)
管理(101554)
(92747)
经济(90558)
理学(88579)
理学院(87563)
管理学(86054)
管理学院(85624)
研究(81164)
中国(60592)
(53329)
科学(53017)
(40914)
(40499)
(39714)
业大(38662)
中心(37594)
研究所(37294)
(35002)
(33518)
财经(33509)
北京(33462)
师范(33249)
农业(31185)
(30561)
(30364)
(28611)
师范大学(27129)
经济学(26747)
基金
项目(177536)
科学(139302)
研究(129259)
基金(128399)
(112244)
国家(111328)
科学基金(95524)
社会(80067)
社会科(75745)
社会科学(75725)
基金项目(69554)
(69359)
自然(63321)
自然科(61768)
自然科学(61756)
自然科学基金(60595)
(58892)
教育(58337)
编号(53405)
资助(52108)
成果(42331)
重点(39399)
(38634)
(37979)
(36562)
课题(36202)
创新(34097)
科研(33959)
大学(32665)
教育部(32647)
期刊
(99255)
经济(99255)
研究(69296)
中国(46136)
学报(39846)
科学(37893)
(35979)
管理(34838)
大学(29676)
(28563)
学学(27966)
教育(26795)
农业(25478)
技术(20499)
(20103)
金融(20103)
业经(16845)
财经(15080)
经济研究(14851)
图书(14030)
理论(13074)
资源(13051)
科技(12940)
问题(12863)
(12640)
实践(12312)
(12312)
(12221)
技术经济(11380)
(11256)
共检索到3475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裘双双  岳文泽  
研究目的:为研究如何从土地管理的时间维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研究方法:目视解译法、GIS空间分析、景观格局指数。研究结果:(1)研究区县域2006—2012年新增建设用地中共产生259宗批而未用土地,面积为515.47 hm2;(2)批而未用土地数目随时间变化波动增长,呈现集聚性、趋向性的空间分布特征;(3)市场不确定性、政策与规划调整以及土地管理脱节是产生批而未用土地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利用高分辨率影像目视监测批而未用土地的方法简单,对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的时空效率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子健  吴克宁  马建辉  孙亚彬  胡晓涛  
文章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研究耕地质量等级监测中的县域土地利用系数更新方法;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本底数据,兼用调查与统计数据,重新评定最大标准粮单产,以逐级修正法更新综合土地利用系数。结果表明:综合土地利用系数更新结果整体趋势升高,数据变化平稳,平均值与统计数据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在农用地分等成果准确可靠的前提下,运用逐级修正法对县域土地利用系数进行更新,过程快速便捷,结果科学合理,适用于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倪旭  杨丽萍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及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数学模型,在设计县域金融风险监测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县域金融风险水平进行评价。最后,本文以湖北省某地区县域金融风险作实证分析,验证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黎显平  冯仲科  游先祥  瞿帅  
为了迅速掌握初级发展阶段中县域城市的扩展特征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选取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RS)变化监测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嵩县城镇扩展变化特征,研究了各驱动因子对城镇扩展中主要用地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6 a来,嵩县城市扩展速度北快南慢,地形对嵩县的扩展影响较大,建设用地增长率达266.0%,耕地面积减少幅度为28.9%,林地增幅为14.3%,水域、滩涂总体变化量较小,未利用地则呈现快速减少趋势。土地利用类型转化的主要方向为耕地与林地的转化,草地与林地的转化,滩涂与水域的转化,未利用地与耕地的转化。其中,未利用地与草地向各地类的转化率最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海峰  周伯燕  陈燕芬  邬明权  牛铮  
为探究县域尺度上基于高分一号卫星(GF-1)PMS影像进行冬小麦遥感监测的可行性及精准性,以河南省滑县为研究区,遴选2015年2月上旬GF-1 PMS影像6景,对影像进行辐射定标、FLAASH大气校正、NNDiffuse融合、几何精校正、地图投影转换等预处理后,在外业调查和样本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新的冬小麦决策树分类模型,模型第1层决策方案中NDVI>0.311的像元为冬小麦,得到冬小麦的粗分类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第2层决策分类,以进一步提高冬小麦的分类精度,分类方案为第1波段地表反射率<0.146、第2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相慧  孔祥斌  陈培雄  李立强  
本文基于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和实地挖掘土壤剖面、农户调查等数据,采用空间叠置、地统计学、统计检验等方法,对内蒙古达拉特旗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样点布控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县域耕地等别监测分区、样点布设方法和精度检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县域耕地质量监测控制区的划定可以依据耕地自然质量控制区、利用等值区和经济水平等值区,通过空间叠置,确定县域耕地质量监测控制区;②监测样点的确定可以依据地统计学空间分层抽样的原理,计算监测样点的总数量,采用面积比例分配方法确定各监测控制区监测样点数量;③达拉特旗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共划分20个监测控制区,并布设了36个监测样点,经统计学检验,监测样点的代表性程度满足地统计学代表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韩莉  王冬艳  
通过研究土地整治质量的监测内容、评价指标及监测技术,为不断推动我国土地整治质量监测的发展提供借鉴。监测内容包括土地整治工程质量、土壤质量、生态环境质量、景观维护以及土地整治可持续5个方面,并总结了相应的监测指标和监测手段,监测技术主要有常规的测定仪器、实验室分析方法、3S技术、探地雷达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我国土地整治质量监测应该向着"土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和生态管护"的方向发展,传统技术手段结合新的科技将促进我国土地整治质量监测不断走向深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良健,包浩生,彭补拙  
本文以广西苍梧县沙头、石桥两镇为例 ,利用航空遥感调查方法结合GIS技术 ,定量分析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 ,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状况。运用马尔柯夫原理 ,建立齐次马尔柯夫链模型中的转移概率矩阵 ,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演变趋势进行模拟与预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克宁  申眺  席聪梅  胡正祥  
通过对河南省修武县农用土地的动态监测,探讨了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993年比1989年全县耕地减少2.3%,其中耕地减少的35.3%为居民点用地;耕地减少的56.3%为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造成的。在分析农用土地利用变更动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晓栋  崔伟宏  
准确把握县级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状况具有重大意义。结合国家“九五”重点课题“包头市郊区县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系统”,介绍了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县级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集成理论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遥感发现了全县土地利用变化靶区的962%;GPS的数据采集方法、“假54”解算方法和“2D异常数据”处理方法提高了数据精度和处理效率;相对于传统的土地变更调查方法,整个系统带来了20多倍的质量—经济效益。最后讨论了建立地区RS判别模型、多时态地理信息系统等问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董世华  范先佐  
构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指标体系,对于科学理性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在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教育学理论,选择教师、学生和教育保障系统三个方面15个关键因素,结合县域内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校际之间和中小学层级之间4个维度,构建了由60个观测点组成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指标矩阵,并初步确定了测度的具体思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江燕  殷守强  张利  门明新  陈影  
耕地质量监测是当前国家及时掌握耕地质量和产能变化的重要工作手段。合理布设耕地质量监测样点可以大幅提高耕地质量监测的效率。以河北省黄骅市县域耕地为研究对象,以耕地的质量属性和空间位置属性为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区的划定依据,采用空间聚类法生成20种备选监测区方案,通过综合比较方差、抽样误差、抽样效率和抽样弹性系数,选出初始监测区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局部优化,最终生成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区方案,最后以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区为分层依据,运用分层抽样法布设了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样点。研究表明:(1)在抽样误差为1%的要求下,分区数为65的备选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区方案的综合样本容量为77,抽样效率相对较高,被选定为初始监测区方案;(2)随着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区数目从5增加到100,相同监测区内耕地单元之间在空间位置和耕地质量等别上的差异程度由快速减少到趋于平稳;(3)在布设相同数量的监测样点时,本文提出的基于空间聚类分层抽样的样点布设方法在表土质地、剖面构型、盐渍化、有机质含量、排水条件、灌溉条件和国家耕地质量自然等指数等因素方面的抽样误差分别为0.37、1.02、1.39、0.91、0.31、1.53和1.27,均明显低于传统的等别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网格分层抽样,具有较高的抽样效率。研究成果可为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样点布设相关工作和研究提供有效指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戴尔阜  吴卓  芦海花  付华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关注的热点地区,也是中国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其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对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土地覆被状况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线性光谱分离技术是利用遥感手段监测土地覆被变化的有效方法。本文选取西藏乃东县为研究区,利用1988、2000和2010年三期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采用线性光谱分离技术,定量提取了研究区三期影像中单个像元的植被、裸土、裸岩覆被率比例,同时将植被分量与NDVI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表破碎,混合像元比例高,线性光谱分离技术可以很好地处理复杂地物的土地覆被变化;21988-2010年间,研究区裸土面积下降幅度较大,植被覆盖率及裸岩覆盖率有所上升,说明本区植被得到一定的恢复,但同时石漠化也在进一步加剧;3通过对线性光谱分离的植被分量与NDVI结果比较,发现线性光谱分离技术对青藏高原土地覆被识别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银辉  罗毅  赵庚星  
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监测是全球变化的一项基本内容,基于遥感技术的两个最主要的应用是通过影像分类制作土地覆被图和通过变化监测分析土地覆被变化,从而为土地利用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与手段。论文以山东省垦利县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利用TM数据进行耕地信息提取及监测,包括遥感图像的几何精校正、数据配准、研究区数据提取及图像增强等,分别采用屏幕目视解译法和自动分类与目视解译结合法两种分类方法提取耕地信息,在此基础上对耕地分类结果进行叠加监测,并对分类和监测结果进行了验证;最后对耕地资源的变化做了一个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计算机自动分类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目视修正,可以有效地提高分类精度,适宜于农用土地区尤其是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葛向东,许彦曦,彭补拙  
鉴于我国目前耕地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 ,建立耕地动态监测体系成为耕地基础研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讨论了耕地动态监测体系的设置原则和方法 ,并以广西柳州市郊区为例 ,研究了县级耕地动态监测体系的系统构成和建立运行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