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68)
2023(12913)
2022(10349)
2021(9341)
2020(7367)
2019(16534)
2018(16652)
2017(30814)
2016(16996)
2015(19183)
2014(19550)
2013(18975)
2012(17693)
2011(16031)
2010(16215)
2009(14633)
2008(14454)
2007(13029)
2006(12016)
2005(11293)
作者
(49232)
(40807)
(40625)
(38543)
(26161)
(19672)
(18537)
(16000)
(15755)
(15015)
(14095)
(14029)
(13617)
(12974)
(12578)
(12540)
(12080)
(11973)
(11943)
(11816)
(10629)
(10164)
(9964)
(9702)
(9428)
(9190)
(9184)
(9124)
(8352)
(8171)
学科
(75017)
经济(74942)
管理(42957)
(40428)
(28990)
企业(28990)
地方(28704)
中国(26449)
(24957)
方法(19800)
业经(19566)
农业(17257)
数学(16329)
数学方法(16154)
地方经济(15043)
(14627)
(14377)
(14080)
(13908)
环境(13323)
(12921)
银行(12905)
(12882)
金融(12879)
(12504)
(11991)
贸易(11977)
(11419)
理论(11173)
(11132)
机构
学院(235921)
大学(230569)
(92730)
经济(90417)
研究(87136)
管理(82517)
理学(68440)
中国(67600)
理学院(67478)
管理学(66239)
管理学院(65778)
科学(53917)
(52062)
(44745)
(44542)
(42871)
(40907)
中心(40410)
研究所(40026)
(36927)
师范(36555)
业大(33355)
(33167)
北京(32688)
(32309)
财经(32179)
农业(31228)
(30966)
师范大学(29145)
(28784)
基金
项目(150904)
科学(117927)
研究(116438)
基金(103628)
(89628)
国家(88745)
科学基金(75367)
社会(72148)
社会科(68067)
社会科学(68051)
(63438)
基金项目(54841)
教育(52572)
(51538)
编号(49994)
自然(45455)
自然科(44258)
自然科学(44250)
自然科学基金(43398)
成果(40987)
资助(40477)
(39808)
课题(36604)
重点(35085)
发展(32319)
(31769)
(31421)
(31271)
(30057)
创新(29432)
期刊
(121319)
经济(121319)
研究(75554)
中国(61547)
(39476)
教育(36022)
学报(33873)
(33063)
科学(32879)
管理(32288)
农业(26534)
(26136)
金融(26136)
大学(25596)
技术(23405)
学学(23377)
业经(22387)
经济研究(17606)
问题(16117)
财经(15052)
图书(14989)
(14182)
资源(14122)
(13115)
(12400)
(12291)
论坛(12291)
现代(11749)
科技(11362)
(11300)
共检索到389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静  谷人旭  王春萌  许树辉  
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探索,而非城镇化的工业化却导致我国工业发展遍地开花。本文对多次蝉联百强县榜首的江阴市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协调性进行测度。结果显示:自2001年以来江阴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协调度不断提升,且长期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自从2010年进入优质协调阶段以后,先前优势并不明显,说明高水平的工业化与城镇化未必带来高阶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协调性。江阴市新桥镇的成功转型表明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镇域尺度的产镇融合,为县域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推进探索方向,也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产业园区、产业小镇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荣  虢佳花  祁春节  
本文在揭示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两者互动发展的内在机理,并指出当前我国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政策含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汤明  曾芳  陶春元  杨涛  
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为支撑、互为依托。近些年,由于承接产业转移,江西沿江区域依托资源优势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整体的到一定程度提升。但整体上,工业化和城镇化仍是各行其道。通过对江西沿江区域各县市区UR/IR的测算,判断出该区域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性仍比较差,并对该区域进行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进行了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并就联动发展机制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柏程豫  吴旭晓  
工业发展在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首先对中部6省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现状进行评估分析,力求准确把握其具体情况及趋势;其次,运用回归方程对中部6省工业支撑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力度分别进行定量研究;再者,运用灰色综合关联度模型对工业支撑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影响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和发展短板;最后,根据不同省份的具体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邓志喜  赵海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推进城镇化促进经济发展既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和加快城镇化进程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内在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未来,我们要在科学规划城镇发展、改革完善体制、培育产业集群、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促进县域经济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国惠  赵新燕  黄永胜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要保护生态环境又可能会放慢城镇化发展的脚步。通过对二者关系的研究,提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生态工业、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奇中  
长期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总体上各行其道,不同步、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在新的形势下,要进一步提高工业化、城镇化质量,推动"四化"同步,就必须找准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协调发展的突出矛盾和切入口,加快政策和体制创新步伐,打通两者互动发展的阻碍,增强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整合和供给能力,实现两者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向鹏成  廖宗义  罗芸  
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共同追求的目标和关注的话题。与此同时,测度二者之间的关系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首先,通过构建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和工业化水平测度模型,对重庆市工业化水平进行测度。其次,运用价值工程理论构建了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度测度模型及分类判断标准。最后,应用该模型对重庆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状态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自1996年来,重庆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可以分为两类四个阶段。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志刚  华淑名  
本文在阐释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两者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新疆2000—2012年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始终超前于工业化且两者都不高,但基本上都呈上升趋势;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工业化弹性系数为0.9991,且两者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2000—2005年的高耦合度是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协调性较低,2005—2012年两者耦合协调性过渡到中级协调状态,并逐年缓慢递增。在未来十几年内,新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仍将保持稳步提升的趋势,并将在2030年左右实现优质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长海  刘梦岩  
城镇化与工业化只有协调发展,才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进步。保定市城镇化与工业化已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城镇化、工业化水平仍较低。通过测度得出:保定市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虽近些年滞后状况有所缓解,但滞后态势依然未发生根本改变。因此必须改革城乡二元制度、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小城镇建设质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段禄峰  张沛  
城镇化与工业化紧密联系、互相促进。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国城镇化总体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改革开放后这种滞后现象趋于缩小,2003年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最为协调,但自2003年后,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现象又有逐步增大趋势;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受自然基础和政策因素影响,各个地区又呈现出不同的情况,其中东中部地区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东北地区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不高,但却与工业化发展最为协调。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区际差异性,要求在不同的区域实行不同的政策,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谷人旭  钱志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郭进  徐盈之  
培育我国内需的突破口在于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由于居民"吃、穿、用"方面的绝大多数产品来源于工业生产,而"住、行、学"方面的主要产品只能通过城镇化建设来实现,因此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是培育我国内需的重要途径。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包含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发展和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发展两个层面,本文采用非参数估计方法测算得出,2005-2012年我国各省份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水平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但由于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水平的提升速度小于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升速度,导致二者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且在省际间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红根  谢元态  翁贞林  刘克春  刘小春  
工业化与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的协调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为促进江西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应在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建立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市场法制建设、重要要素聚集功能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建立健全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系统等方面制定相应对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新利  肖艳雪  
本文通过建立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度模型,测算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中各子系统的发展指数及系统间协调发展度,进而判断其总体是否协调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大系统的协调发展与其子系统的协调发展相互依赖,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之间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