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89)
2023(14178)
2022(11805)
2021(10889)
2020(8904)
2019(20172)
2018(19409)
2017(37946)
2016(19556)
2015(21902)
2014(21581)
2013(21167)
2012(19010)
2011(16964)
2010(16751)
2009(15585)
2008(13710)
2007(11910)
2006(10259)
2005(8936)
作者
(52756)
(44059)
(43731)
(41471)
(27716)
(20928)
(20000)
(17103)
(17062)
(15379)
(15208)
(14767)
(13811)
(13521)
(13517)
(13213)
(12965)
(12755)
(12513)
(12472)
(10622)
(10539)
(10313)
(10194)
(9954)
(9919)
(9386)
(9255)
(8835)
(8626)
学科
(90483)
经济(90412)
(53979)
管理(53624)
(42737)
企业(42737)
方法(38362)
数学(34904)
数学方法(34504)
中国(28385)
(27716)
(27207)
金融(27205)
地方(26480)
(24743)
银行(24737)
(23947)
(22372)
业经(21533)
农业(18735)
(18390)
(15038)
贸易(15024)
(14555)
产业(13627)
(13165)
财务(13123)
财务管理(13097)
地方经济(12969)
(12906)
机构
学院(268351)
大学(263765)
(118597)
经济(116271)
管理(109577)
理学(95043)
理学院(94133)
管理学(92659)
管理学院(92141)
研究(85297)
中国(70658)
(53432)
(52386)
科学(48203)
中心(43520)
财经(43054)
(39857)
(39796)
(39520)
(39195)
经济学(38017)
业大(36456)
研究所(35711)
经济学院(34568)
(33581)
师范(33284)
财经大学(32272)
(32120)
北京(31812)
(31323)
基金
项目(190096)
科学(152662)
研究(142367)
基金(139964)
(119575)
国家(118575)
科学基金(104715)
社会(94534)
社会科(89922)
社会科学(89899)
(76807)
基金项目(74637)
自然(65202)
教育(63917)
自然科(63757)
自然科学(63743)
自然科学基金(62576)
(61854)
编号(57285)
资助(55962)
成果(43771)
(43651)
重点(42486)
(41957)
(40601)
国家社会(39817)
课题(38680)
创新(37972)
人文(36978)
教育部(36797)
期刊
(126791)
经济(126791)
研究(76419)
中国(49988)
(40333)
(39248)
金融(39248)
管理(38963)
(37590)
科学(34580)
学报(34140)
大学(27683)
学学(26614)
农业(25127)
技术(24353)
业经(23191)
财经(21371)
教育(20979)
经济研究(20146)
(18451)
问题(16922)
统计(14060)
理论(13456)
商业(13365)
技术经济(13330)
(13112)
资源(12366)
(12094)
实践(12077)
(12077)
共检索到393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庆杰  郭凌羽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的根基在于产业振兴。分析市场的社会属性及其建构路径,是发展县域市场、促进城乡互融互通的重要议题。文章聚焦探讨市场公共性何以推动产业发展中各参与主体获得发展机会与实现空间拓扑,探索市场建构、扩展城乡互联社会秩序的路径。基于对农村电商产业市场拓展的研究发现:市场通过要素聚合建构了生产秩序,通过分工合作建构了经济和社会交往秩序,通过公共生活参与和规则共识建构了公共精神秩序。市场促成多层级有机互动联合、多元行动主体目标互利共容,将村落、乡镇、县域市场有机链接至全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共同体。市场的建构、维系、拓展机制对县域治理秩序的影响不断推动着传统乡村共同体的开放和转型,由此市场扩展社会秩序的公共性机制随之形成。文章通过对电商产业拓展中的市场公共性的探讨,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寻找到一条可以推动的道路,从而形成城乡协调融合发展的全新局面。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庆杰  郭凌羽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的根基在于产业振兴。分析市场的社会属性及其建构路径,是发展县域市场、促进城乡互融互通的重要议题。文章聚焦探讨市场公共性何以推动产业发展中各参与主体获得发展机会与实现空间拓扑,探索市场建构、扩展城乡互联社会秩序的路径。基于对农村电商产业市场拓展的研究发现:市场通过要素聚合建构了生产秩序,通过分工合作建构了经济和社会交往秩序,通过公共生活参与和规则共识建构了公共精神秩序。市场促成多层级有机互动联合、多元行动主体目标互利共容,将村落、乡镇、县域市场有机链接至全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共同体。市场的建构、维系、拓展机制对县域治理秩序的影响不断推动着传统乡村共同体的开放和转型,由此市场扩展社会秩序的公共性机制随之形成。文章通过对电商产业拓展中的市场公共性的探讨,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寻找到一条可以推动的道路,从而形成城乡协调融合发展的全新局面。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芳芳  罗震东  何鹤鸣  
乡村治理的重构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乡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在重构乡村经济结构的同时必然启动乡村治理结构的转型,形成新的促进乡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治理模式。乡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和运行模式决定了乡村治理的重构过程和机制。以山东省曹县大集镇为例,总结电子商务驱动下的乡村治理多元化重构的特征,进而从内外两个方面揭示利益重组推动内部治理重构与升级需求倒逼外部治理重构的机制和趋势,为乡村建设与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有川  段文婷  迟义浩  李鹏  刘含  
村庄分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分析村庄分类实践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基于城乡融合发展背景细化完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的村庄分类,建构由类型易判定村识别、剩余村庄发展评价、村庄分类草案制定、分类草案空间合理性校核、村民意愿征求与村庄分类完善环节组成的村庄五步筛选分类法,提出了包含乡村振兴能力、建设投入积累、城镇化能力、闲置用地潜力等4个维度的村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山东省招远市乡村地区616个行政村进行了分类。实证研究表明,细化后的村庄类型及其分类方法对县域村庄分类实践具有指导价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东   李琳  
以县域为载体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基于2006-2021年我国1672个县域数据,构建城乡产业融合影响共同富裕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渠道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现“正U”型非线性特征,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县域城乡产业融合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企业引培来推动共同富裕,但只有当县域城乡产业融合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成立。此外,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在区域和城乡产业融合类型层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且县域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合适的城乡产业融合模式。据此,要加快推进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并优化县域金融扶持政策和加强企业引培力度,优化城乡产业空间布局,探索差异化城乡产业融合模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东   李琳  
以县域为载体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基于2006-2021年我国1672个县域数据,构建城乡产业融合影响共同富裕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渠道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现“正U”型非线性特征,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县域城乡产业融合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企业引培来推动共同富裕,但只有当县域城乡产业融合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成立。此外,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在区域和城乡产业融合类型层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且县域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合适的城乡产业融合模式。据此,要加快推进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并优化县域金融扶持政策和加强企业引培力度,优化城乡产业空间布局,探索差异化城乡产业融合模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筱明  郑新奇  
以济阳县域居民点用地为研究对象,根据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将济阳县农村居民点划分为城镇转化型、发展型、限制发展型和迁弃型4种整理类型。从土地规划需要和济阳县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影响居民点空间扩展因素的限制等级,划分城乡居民点空间扩展优先等级区,结合2020年济阳县城乡居民点用地规模预测,对济阳县城乡居民点用地空间布局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济阳县2010—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可减少2 878.47hm2,建制镇用地增加1 094.15 hm2,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可以满足建制镇用地增加的需求。研究可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村居民点规划提供依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永平  
农信社改革的关键是打破其经营上的地理限制以促进竞争、提高效率。本文在分析影响农信社跨县域市场进入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对影响进入的非正式制度、治理机制、市场结构、盈利能力等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应改变当前农信社经营上的地理限制政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樊丽明  石绍宾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的前提与关键在于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而我国疆域辽阔、城乡与地区差距悬殊的国情则决定了均等化的实现必然要经历一个由小及大(实现空间范围)、从低到高(实现水平)、先易后难(实现难易程度)的过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凯霞  
县城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和城镇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着力提升县域城镇化质量,提高县城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是破解制约城乡公共服务融合发展中的一系列突出问题,进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为此,在分析县域城镇化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县域城镇化在城乡公共服务融合发展中的价值,并从扩大内需、补齐短板、强化特色、优化布局等方面,提出提升县域城镇化发展质量对促进城乡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爱君  宋李毅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实现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是我国当前的重点任务。县镇具有同时连接城乡的重要功能,和谐的城乡关系能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对乡村生态振兴有重要推动作用。通过研究县域城乡融合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条件及县域城乡产业、地域及社会融合对乡村生态振兴的推动作用,提出县域城乡融合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路径,为我国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思路。
[期刊] 征信  [作者] 尹奥  丁华  孙灵文  
借助DEA指数方法,基于山东省2007—2011年的县域数据,量化分析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支持的效率及空间差异,提出金融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区位的县域的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应针对县域的具体情况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制定差异化的金融发展政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白凯   资明贵   袁祖社  
<正>公共性是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中的基础范畴,是一个历时态与共时态并存的“复合”概念。当今社会,频繁使用公共性叙事与关注公共性议题,表明“公共性”已然产生了“问题”,并成为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问题~((2))。
关键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齐心   邓苏昊   陈珏颖  
基础设施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均是推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2012—2022年18个省份中979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和机制检验,检验了县域基础设施对城乡融合的影响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县域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将显著提高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县域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将显著影响和提高邻县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且在短期和长期内,县域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将显著促进整体县域城乡融合的发展。机制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在基础设施对县域城乡融合的影响中或存在负面作用。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应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统筹推进全县基础设施一体化,推动建立基础设施县乡协同发展机制,进而强化基础设施对县域城乡融合的支撑作用。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永奇  单德朋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与着力推进城乡融合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现实问题。县域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场景。基于2010至2020年2703个县域数据,以数字福利经济学为内在机理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时间上看,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县域城乡融合。第二,影响机制表明,数字经济虽然能够扭转资本要素配置扭曲。但在新发展阶段,劳动力要素配置的重要表现返乡创业,却对数字经济赋能县域城乡融合造成了阻滞作用。第三,空间上看,数字经济与县域城乡融合的关系呈现“倒U型”。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表现更好,释放内需潜力更强。数字经济推动“流空间”的虚实相生中,尽管数字经济所创造的数字福利覆盖了多数县域,但同时也因新的要素配置扭曲,导致了新一轮数字鸿沟的产生与扩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