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59)
- 2023(14350)
- 2022(12203)
- 2021(11197)
- 2020(9315)
- 2019(20978)
- 2018(20784)
- 2017(39406)
- 2016(21844)
- 2015(24271)
- 2014(24358)
- 2013(23592)
- 2012(22109)
- 2011(20060)
- 2010(20352)
- 2009(19014)
- 2008(18598)
- 2007(16777)
- 2006(15265)
- 2005(13972)
- 学科
- 济(86076)
- 经济(85965)
- 管理(66310)
- 业(58329)
- 企(47382)
- 企业(47382)
- 方法(27733)
- 农(26649)
- 地方(26647)
- 中国(24320)
- 财(23868)
- 数学(23576)
- 数学方法(23254)
- 制(22045)
- 业经(19993)
- 学(19884)
- 农业(17562)
- 环境(15965)
- 体(15417)
- 银(14652)
- 银行(14629)
- 策(14542)
- 行(14056)
- 融(13967)
- 金融(13959)
- 地方经济(13727)
- 贸(13701)
- 划(13689)
- 贸易(13688)
- 和(13656)
- 机构
- 学院(304352)
- 大学(301528)
- 济(120781)
- 经济(117801)
- 管理(113752)
- 研究(109053)
- 理学(95990)
- 理学院(94705)
- 管理学(93104)
- 管理学院(92488)
- 中国(83883)
- 科学(67244)
- 京(66128)
- 财(60260)
- 所(55150)
- 江(53742)
- 农(52179)
- 中心(50720)
- 研究所(49763)
- 财经(45746)
- 业大(44192)
- 范(43075)
- 师范(42665)
- 经(41109)
- 北京(40789)
- 院(40719)
- 农业(40503)
- 州(39790)
- 省(36981)
- 经济学(35572)
- 基金
- 项目(203132)
- 科学(160564)
- 研究(151120)
- 基金(145497)
- 家(127327)
- 国家(126270)
- 科学基金(107767)
- 社会(95348)
- 社会科(90306)
- 社会科学(90283)
- 省(81498)
- 基金项目(77086)
- 自然(68953)
- 教育(68291)
- 划(68038)
- 自然科(67104)
- 自然科学(67084)
- 自然科学基金(65869)
- 编号(62526)
- 资助(57784)
- 成果(51599)
- 重点(46735)
- 发(45811)
- 课题(44973)
- 部(44283)
- 创(41861)
- 制(40879)
- 创新(39316)
- 国家社会(39124)
- 性(37932)
共检索到478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姜海 陈磊
从县域出发,深化主体功能区概念应用,探究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及其管制策略对深化我国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主体功能区与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理论关系,借助C-D生产函数考察江苏赣榆主体功能区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并差别化提出管制策略。研究表明,主体功能区建设实质是"以地为本",功能区划理念下土地资源空间配置应遵循边际净收益相等的转化度,具有增进用地效率、减少自发优势竞争效率损失的可能。对赣榆区研究发现,不同主体功能区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数量存在过量配置,具有帕累托改进空间,其根源在于现行土地计划管理缺乏弹性机制调节指标,造成实际落地中的空间错配。因此,赣榆区应从全区统筹主体功能定位,协调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其中优化开发区"革新土地空间结构,转变经济与产业发展方式"、重点开发区"助力城镇工业化进程,确保土地资源利用效益"、限制开发区"着力粮经产品安全,创新农业生产用地经营模式"、禁止开发区"划定生态空间红线,探索农旅生态用地结构布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程同升
文章分析了赣榆县的空间利用特征,找出空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空间发展的趋势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区域空间分类指导、城镇空间集聚发展、产业空间协调对接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空间发展战略措施。
关键词:
县域空间 发展战略 赣榆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磊 姜海
研究目的:以土地资源配置方式遵从优势区开发原则到服从主体功能区分工协作规则演进规律,解释现行中国治理模式下国土空间管理逻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传统优势区开发理念为早期区域发展带来了集聚与规模经济效益,但其内部仍存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失衡等问题,降低了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效率。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传统优势区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理念转型,是中国特定时期具有国家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关键在于明确地方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核心定位,应以法律规范"央地"土地关系、差别化实施政策制度安排、引导公众参与规划决策、创新生态(经济)补偿机制。研究结论:不同分区土地资源空间配置关系协调是世界性问题,转型时期中国国土空间优化和规制治理重点在于厘清中央与地方事权关系,精准落地县域主体功能区建设,健全主体功能配套政策体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伟 周生路 姚鑫 郑群英
主体功能区划是协调我国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以位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长江三角洲江苏宜兴市为例,在建立宜兴市主体功能分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运用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分别计算资源环境约束、现有开发强度、未来发展潜力3个投影值并划分高、中、低3个等级;根据各镇资源环境-开发强度-发展潜力组合类型,利用三维魔方图分类法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将宜兴市划分为优化整合区、重点拓展区、适度发展区、农林优先区、生态保护区5个主体功能区,分区结果更加突出主体功能区从开发型到保护型逐步过渡的"主体功能"特性。此外,通过灰色关联投影模型计算出的评价样本投影值用模的...
关键词:
县域 主体功能区 分区 江苏宜兴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姜开宏 陈江龙 陈雯
本文应用比较优势理论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配置问题。理论推导表明,按照区域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来配置土地资源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的总福利水平。本文以江苏省为例,研究了区域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苏南地区在建设用地的利用上具有比较优势,而苏北地区在农地利用上具有比较优势。江苏省目前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并没有完全发挥其比较优势。按照比较优势分配建设占用耕地指标、补充耕地指标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将是江苏省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矛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土地资源配置 耕地保护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磊 姜海
研究目的:从土地生长演化过程探究土地资源优势区竞争到主体功能区分工协作理论规律,提出主体功能区战略理念下中国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管控重点,为中国国土空间管制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理论演绎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生长是社会属性范畴的一种社会过程,受市场推力和政府拉力共同作用,可分为自发生长、优势区演进和主体功能引导三大空间演化阶段。从优势区竞争到主体功能区分工协作集中体现在政府有效干预下优势区有序发展促使地域空间主体功能特性显化,属政府主体行为直接参与的结果。同时,主体功能区是优势区地域空间功能分工调控行为方式的衍生,具备效率比较优势。研究结论:主体功能区既是基于土地生长动态演进的优势区竞争结果,也是新时期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战略重点。功能分区理念下中国土地资源空间配置应重点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府际纵横关系和效率与公平关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随随 陈洪全 彭俊
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结构,其时空演进及优化升级是提升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保证。县域作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和规划落实的基本空间单元,主体功能区战略所倡导的适度开发、有序发展的理念为其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契机。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综合考虑生态、社会、经济等因素完成县域内部空间产业发展适宜性分区,为县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供更精确的空间框架,是推进县域经济有序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该思路,选取新沂地区为案例,对县域空间进行了"四层五区"的空间适宜性分区,并以其为空间支撑,结合县域重点开发区的主体功能定位及其产业结构现状,分别讨论了中心片区、西北片区、西南片区、东北片区及东南片区的产业结构优化...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县域 产业结构 优化 新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凤武 金志丰 沈春竹 王振山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金坛区为例,基于斑块—基质—廊道生态网格,探讨县域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划定的方法,以期提升区域生态功能,为其他区域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划定提供方法借鉴。研究方法: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阻力面,采用最小路径法识别出潜在生态廊道,并基于重力模型最终确定重要生态廊道。研究结果:金坛区形成了主次分明、点线面要素齐全的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区域,面积占金坛区总面积的44.58%,其中金坛区重点保护区域占金坛区总面积的23.67%,并以此形成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责任追究的红线管控制度体系。研究结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晓芹
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然而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用地压力增大,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经综合测算,到2020年之前,淮安市用地需求将保持在每年4万亩左右;然而国家每年下达给淮安市的用地计划指标只有5000亩~6000亩,尽管还可以通过争取"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琳 朱天明 杨桂山 苏伟忠
在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启动的背景下,建设功能空间分区研究迅速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在GIS数据库和空间分析方法支持下,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方法定量评价县域尺度建设用地适宜性程度和生态限制性程度,并结合矩阵判断方法进行建设功能空间分区。在此基础上,以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的昆山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将昆山划分为允许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4类区域,并提出不同类型区建设用地布局的对策和建议。在允许建设区,鼓励产业和城镇集聚,鼓励高密度、高强度的开发建设;在控制建设区,控制开发建设活动类型,以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开发建设活动为主;在限制建设区,不仅控制开发建设活动类型,而且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丽静 王冬艳
文章从县域土地资源最优配置条件的理论分析入手,构建县域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测度模型,以山东省沂源县为例,测算2005—2015年该县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得出我国县级层面的土地资源配置存在一定程度的效率损失。基于此,分析了县域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损失的原因,并探讨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可行优化路径,包括:研究结合农用地生态效益评估的指标分配技术方法;构建指标再分配机制与机动指标奖励机制促进指标分配的再优化;规范县域土地资源配置秩序,实现每个县域一套指标引导土地资源配置;引入市场机制搭建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交易平台弥补政府干预造成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损失;优化土地资源管理方式缩小土地资源分用途收益差距等。
关键词:
土地资源配置 效率损失 优化路径 县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兴 周生路 吴绍华 王晓瑞 林晨 周华
土地细碎化是与土地规模经营理念相背离的一种土地形态,细碎化的土地经营模式会造成土地利用效率下降、粮食减产以及景观美观度降低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土地细碎化程度的衡量多通过细碎度表征,但尚无统一标准,且主要针对农用地。以江苏东海县为例,首先结合景观指数与主成分分析,分别计算耕地、基础设施用地、居民点用地以及生态用地的细碎度,再通过系统聚类,分析不同地类细碎度组合的地域分异特征。结果显示:不同用地类型的细碎度是自然、社会经济的综合影响结果,耕地细碎度与居民点细碎度有着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生态用地细碎度有着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基础设施用地细碎度和居民点细碎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生态用地细碎度存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新林 仇方道
基于网络外部性,探索区域间经济关联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物理边界,可更好地探索经济空间组织模式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分析县域经济空间网络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得到结论:(1)县域生态效率呈现出波动增加趋势,并呈现“南高北低”的地带性差异特征,市辖区生态效率整体较高;(2)县域经济空间关联日趋密切,连通性、可达性、稳定性不断增强,但空间关联关系及互动水平仍然相对较弱,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均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3)网络密度和网络关联度的增加、平均路径长度和网络效率的降低均能够有效地促进生态效率的提高,点度中心度有利于本县域及整体生态效率提升,接近中心度有利于本县域生态效率提升,而阻碍其它县域及整体生态效率提升,中介中心度有利于本县域、其它县域及整体生态效率提升,县域经济空间网络对生态效率的影响主要源于县域经济空间网络外部性所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钊 申洋
本文考察了始于大城市的住房限购政策对于住房市场泡沫的空间转移以及住宅用地出让空间布局的影响。研究发现,限购政策导致部分非限购城市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相对上升,并且商业住宅用地出让在政策实施后也向非限购城市倾斜。由于非限购城市经济活跃程度并没有因此增加且并非城市化过程中主要的人口流入地,这就意味着限购政策的空间溢出不仅放大了泡沫转移可能造成的房地产市场风险,也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空间错配。本文研究为决策部门更好地落实总书记关于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提供了研究依据及未来政策优化的方向。
关键词:
限购 空间溢出 土地配置效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树启 陆玉麒 侯立春
根据空间结构理论,运用空间作用原理,以江苏省新沂市为研究样本,对影响县域发展的空间结构作了初步研究。指出新沂由于远离经济核心城市、并处于徐连双核结构的中点是其发展滞后的空间方面的客观原因,并提出实施“T”字型开发战略、构建宿新双核结构和新沂中心城市圈等有利于新沂及其邻近地区的空间发展思路。
关键词:
县域 空间结构 新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