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85)
- 2023(11841)
- 2022(9410)
- 2021(8280)
- 2020(7003)
- 2019(16053)
- 2018(15446)
- 2017(29286)
- 2016(16374)
- 2015(18516)
- 2014(19027)
- 2013(18714)
- 2012(17270)
- 2011(15533)
- 2010(15607)
- 2009(14591)
- 2008(14586)
- 2007(13506)
- 2006(11887)
- 2005(10909)
- 学科
- 济(74925)
- 经济(74869)
- 管理(43374)
- 业(41924)
- 企(32093)
- 企业(32093)
- 方法(31340)
- 数学(27850)
- 数学方法(27569)
- 农(21950)
- 中国(21124)
- 地方(20155)
- 财(17072)
- 业经(16783)
- 制(15585)
- 学(14979)
- 农业(14882)
- 银(13752)
- 银行(13723)
- 行(12813)
- 贸(12614)
- 贸易(12600)
- 易(12012)
- 地方经济(10873)
- 和(10720)
- 融(10714)
- 金融(10711)
- 环境(10496)
- 理论(10198)
- 发(10180)
- 机构
- 学院(240045)
- 大学(239887)
- 济(97704)
- 经济(95493)
- 管理(88639)
- 研究(83743)
- 理学(75963)
- 理学院(75038)
- 管理学(73521)
- 管理学院(73076)
- 中国(65004)
- 科学(53346)
- 京(51548)
- 农(45713)
- 财(44329)
- 所(43542)
- 研究所(39695)
- 中心(39130)
- 江(38448)
- 业大(37416)
- 农业(36013)
- 财经(35147)
- 范(33139)
- 师范(32804)
- 北京(32308)
- 经(31782)
- 经济学(30611)
- 州(30387)
- 院(30311)
- 经济学院(27848)
- 基金
- 项目(161018)
- 科学(125875)
- 研究(116261)
- 基金(115091)
- 家(101343)
- 国家(100546)
- 科学基金(85055)
- 社会(73358)
- 社会科(69507)
- 社会科学(69485)
- 省(64222)
- 基金项目(60853)
- 自然(54293)
- 划(54067)
- 教育(53462)
- 自然科(52973)
- 自然科学(52958)
- 自然科学基金(51976)
- 编号(47821)
- 资助(46551)
- 成果(38686)
- 重点(37318)
- 发(36608)
- 部(35045)
- 课题(33650)
- 创(32732)
- 科研(30958)
- 创新(30794)
- 国家社会(30666)
- 计划(29660)
- 期刊
- 济(108810)
- 经济(108810)
- 研究(69561)
- 中国(48294)
- 农(41815)
- 学报(40034)
- 科学(35963)
- 财(34591)
- 管理(30351)
- 大学(29530)
- 学学(27837)
- 农业(27476)
- 教育(26010)
- 融(25606)
- 金融(25606)
- 技术(21357)
- 业经(18584)
- 财经(17242)
- 经济研究(17234)
- 业(15301)
- 问题(15176)
- 经(14750)
- 统计(12507)
- 版(12335)
- 技术经济(12201)
- 资源(12040)
- 商业(11733)
- 理论(11517)
- 策(11473)
- 图书(11418)
共检索到3592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俊娥 王丹 李明
文章以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为样本数据基础,结合经济社会统计数据,构建了城镇化质量与县域商业网点布局质量的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及耦合关联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各省(市、自治区)县域商业网点布局质量与城镇化质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互关联关系。研究表明,县域商业网点布局质量的提高对于地区城镇化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且二者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提升县域商业网点布局质量与城镇化质量的耦合关联度是提升城镇化质量和优化县域商业网点布局的有效手段,也是优化县域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建文
城镇商业网点的布局规划是县域城镇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 ,本文分析了县域城镇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的角度、类型和层次 ,提出了研究问题的分析模型和网点布局的选址模型 ,并就网点的优化布局提出了几点初浅的建议。
关键词:
县域城镇 商业网点 布局 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俊娥
文章选取中国28个地区的县域为研究样本,用商业网点总量为研究数据基础,建立了中国县域商业网点总量的二级评价指标体系,用熵权法测度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得到人口密度、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GDP的权重系数较大,在评价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所选区域县域商业网点总量进行了评价,并验证了中国县域商业网点布局总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祁鹏卫 张贤
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评价单元,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度模型,全面评价重庆市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水平,并测度其当前耦合协调状态。研究发现:(1)2006—2016年,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由低水平阶段整体提升至较高水平,空间格局呈“东高西低”;城镇化由起步阶段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空间格局呈“西高东低”。(2)2006—2016年,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耦合协调状态整体由拮抗阶段转向磨合阶段和协调阶段,并形成了处于协调阶段的主城高质量发展区和处于磨合阶段的其他较大区域。(3)2006—2016年,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整体超前于城镇化,但各区县形成原因差异较大。(4)2006—2016年,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类型整体由Ⅲ型转向Ⅵ型和Ⅸ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祁鹏卫 张贤
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评价单元,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度模型,全面评价重庆市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水平,并测度其当前耦合协调状态。研究发现:(1)2006—2016年,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由低水平阶段整体提升至较高水平,空间格局呈“东高西低”;城镇化由起步阶段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空间格局呈“西高东低”。(2)2006—2016年,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耦合协调状态整体由拮抗阶段转向磨合阶段和协调阶段,并形成了处于协调阶段的主城高质量发展区和处于磨合阶段的其他较大区域。(3)2006—2016年,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整体超前于城镇化,但各区县形成原因差异较大。(4)2006—2016年,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类型整体由Ⅲ型转向Ⅵ型和Ⅸ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亨溢 陈政 张引 宗会明
文章旨在通过分析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与产业经济的空间特征及其耦合关系,以解释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水平、增长方式与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内在关系。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耦合分析模型和测评指标体系,空间差异和聚类特征,测算城镇化质量和产业经济的耦合度。结果显示:重庆市区域城镇化和产业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空间差异;空间聚类特征与目前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基本一致;区域城镇化质量和产业经济指数的耦合情况分别处于拮抗、磨合和高耦合阶段,五类耦合类型的划分也与主体功能区划分有较高一致性。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产业经济 空间聚类 耦合模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纯彬
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大规模兴起的时候,由于不懂工业化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却以小农的眼光和思路看待、指导这场巨大的经济与社会变迁,结果铸成今日的农村工业布局不合理、县域城镇体系布局也不合理问题。当大家终于达成共识,认为需要调整时,却发现工业化城市化布局的调整,比农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还要困难得多。所以几年难以取得大进展,调整、集中的方式反倒成了滥占耕地、滥办工业小区的适当理由。本文试图提出一些调整改革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
县域城镇 体系布局 工业布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海波 陈政 欧沙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县域人口回流趋势明显的背景下,实现人口回流与县域城镇化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复杂系统理论探讨人口回流与县域城镇化相互作用机理,进而构建县域城镇化评价体系以及人口回流与县域城镇化耦合关系模型,以中部人口大省湖南省为例,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GIS技术对县域城镇化与人口回流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和空间可视化表达。研究表明:①县域城镇化是人口、产业、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各系统协调发展的过程,人口回流与县域城镇化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关系;②湖南各县域整体上人口城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人口回流与县域城镇化耦合协调度低,且空间分异特征明显。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兴 李晓涵 何奇龙 马九杰
促进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厘清二者互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测算我国2014—2021年1625个县域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并进行耦合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1)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都呈上升趋势,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结构;(2)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度逐步提升,但整体耦合处于中等水平,且呈现“东部高、其余区域低”的空间结构特征;(3)全国及各区域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超前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二者相对发展状态不尽平衡;(4)教育水平提高、产业结构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政府适当支持均能推动二者耦合协调发展,但存在区域异质性。因此,促进二者耦合协调发展不仅需要政府支持引导,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和居民素养提升方面,还需要因地制宜,最终推进各区域均衡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雷朝阳 苏啸
本文运用观察法、文献法对赣湘省域边界县级城市江西省上栗县的商业网点布局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商业网点的布局现状、存在问题、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江西省上栗县商业布局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推动江西省上栗县商业布局的优化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涛 陈池波
人口迁移驱动的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两个并行而又相互关联的现象。本文以人口迁移空间选择特征为切入点,构建人口迁移、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湖北省县域单元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在区域层面上审视二者的对应关系并计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口大量外流,湖北省多数县域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农村人口空心化;由于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绝大多数县域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的耦合协调度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城镇人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施凡基 徐勇
基于人口城镇化率与产业高级化指数之间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利用1990、2000与2010年,全国2 271个县域的截面数据,分析中国县域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高级化之间的耦合关系,并对二者耦合关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中国县域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高级化的静态耦合协调度随时间推移不断提升,并且呈现出明显的自西向东逐渐协调的空间格局。(2)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高级化的动态耦合特征分为"衰退型"、"滞后型"、"超前型"与"增长型"四类,不同类型的之间的转化特征同样体现出时空依赖性,"胡焕庸线"以东地区主要由"超前型"转变为"增长型",以西地区则恰好相反。(3)平均海拔和高中学历以上人口比重在不同阶段都对耦合关系存在显著影响,此外,区位条件、人口与就业、非农化程度等因素均对耦合关系产生影响,且影响作用逐渐显著。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涛 陈池波
人口迁移驱动的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两个并行而又相互关联的现象。本文以人口迁移空间选择特征为切入点,构建人口迁移、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湖北省县域单元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在区域层面上审视二者的对应关系并计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口大量外流,湖北省多数县域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农村人口空心化;由于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绝大多数县域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的耦合协调度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城镇人口规模、是否首府县域、统计口径变化、山区地形是造成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落后的二三产业无法创造充足、可持续的就业机会是县域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脱节的深层次原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付占辉 梅林 刘艳军 郑茹敏 田靖
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脱钩模型等方法探讨1997—2015年县域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时空演进特征以及二者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南阳市县域城镇化水平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空间特征;基本公共服务高水平和中等水平类型由带状分布逐步演变为连片分布,继而演变为分散布局。总体来看,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空间不匹配,多错位发展。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耦合协调度值较低,二者耦合协调水平较差,总体以失调和勉强协调为主。从脱钩状态来看,主要以脱钩和负脱钩为主;从脱钩程度来看,方城、西峡、内乡、淅川等4个县(市)为扩张负脱钩,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为正向增长;南召、镇平、桐柏属于城镇化水平下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长、脱钩系数小于0的强脱钩;而唐河、邓州则与南召相反,属于强负脱钩。11个县域中仅有社旗、新野的脱钩关系较好,属于增长连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远
构建了涵盖城市包容质量的城镇化质量测度体系,利用2000—2012年新疆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测度,并据此分析了城镇化质量系统中的各子系统与城市包容质量子系统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2年新疆城镇化质量的提升速度要慢于城镇化率的提升速度;经济发展质量、人口就业质量基本逐年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城乡协调质量逐步下降,居民生活质量略有上升,总体上呈波浪式变化趋势,公共服务质量先下降后上升,城市包容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经济发展质量、人口就业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居民生活质量、公共服务质量和城乡协调质量与城
关键词:
包容性发展 城镇化质量 系统耦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