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34)
2023(7796)
2022(6408)
2021(5648)
2020(4432)
2019(9992)
2018(9549)
2017(18704)
2016(9638)
2015(10700)
2014(10896)
2013(11064)
2012(10747)
2011(10084)
2010(10346)
2009(9702)
2008(9145)
2007(8369)
2006(7814)
2005(7364)
作者
(29351)
(24988)
(24837)
(23772)
(15771)
(11898)
(11194)
(9613)
(9426)
(8826)
(8803)
(8275)
(8170)
(8063)
(7756)
(7737)
(7348)
(7080)
(7040)
(6689)
(6467)
(6026)
(5948)
(5828)
(5642)
(5620)
(5385)
(5170)
(5109)
(4858)
学科
(73045)
经济(72998)
管理(25167)
地方(22559)
(21784)
方法(20381)
数学(17484)
数学方法(17363)
(15363)
企业(15363)
中国(15218)
地方经济(15067)
(14909)
(13103)
业经(13038)
农业(11298)
环境(9491)
(9370)
(9022)
(8624)
金融(8621)
经济学(8347)
(8257)
(8075)
(8072)
理论(7770)
(7603)
贸易(7596)
产业(7156)
(7131)
机构
学院(153048)
大学(152691)
(78405)
经济(76986)
研究(60143)
管理(54667)
理学(46613)
理学院(45971)
管理学(45326)
管理学院(45027)
中国(44447)
科学(33949)
(33025)
(32102)
(30306)
研究所(27297)
经济学(26245)
财经(25801)
中心(25796)
(23662)
(23289)
经济学院(23282)
(22648)
(21540)
(21421)
师范(21294)
北京(20407)
财经大学(18900)
科学院(18785)
业大(18710)
基金
项目(97824)
科学(78333)
研究(73552)
基金(72097)
(62845)
国家(62382)
科学基金(52979)
社会(50539)
社会科(47859)
社会科学(47852)
基金项目(37538)
(37007)
教育(32093)
(31157)
自然(30877)
自然科(30092)
自然科学(30086)
自然科学基金(29549)
资助(28456)
编号(28438)
(24412)
成果(23649)
重点(22859)
国家社会(22217)
(21981)
发展(20554)
课题(20338)
(20281)
(19752)
教育部(19003)
期刊
(98005)
经济(98005)
研究(53024)
中国(31189)
(24257)
(21494)
管理(21317)
科学(20952)
学报(20769)
经济研究(16520)
大学(16045)
学学(15358)
(14467)
金融(14467)
财经(14137)
农业(14135)
教育(14014)
技术(13403)
业经(12759)
问题(12514)
(12493)
技术经济(9520)
(9351)
世界(8795)
国际(8506)
资源(8317)
经济问题(8231)
统计(8231)
(7258)
经济管理(7228)
共检索到245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任蕾  陈健生  
在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以县域为单元的地区合作已成为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选择。本文扩展出了一个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的产出、贸易与增长模型,探讨县域合作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研究发现,县域合作能够通过减少非自然贸易壁垒提高地区贸易开放度,促进县域经济增长;县域规模越大,县域经济稳态收入水平越高;县域合作促使地区间贸易开放度越一致,越能提高县域经济的稳态收入和缩小因规模差距带来的县域经济收入差距。研究建议,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以扩大县域经济规模,打破和消除县域之间的行政壁垒,以合作促进地区发展,构建城市一县域产业分工与产业关联以缩小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构建县域外部经济与生产网络,为县域经济合作提供平台保障。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雨婷  潘建伟  
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化商品流通渠道建设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利用2013—2018年县域数据,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自然实验,采用多期PSM-DID方法探讨了电商下乡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电商下乡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电商下乡对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经济发展落后、财政依赖度高、信息化水平低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县域具有更加明显的经济拉动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电商下乡推动了县域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且主要通过提高地区农业生产率、吸引企业进入以及改善融资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应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把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渠道建设与电商下乡试点地区的特色农业和制造业相结合,进一步探索县域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方式,以促进县域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灵辉  张迎新  傅鑫艺  
“省直管县”改革作为中央深化县制体制改革的政府分权举措,其对试点县域经济增长的改革效应以及影响机制需要得到科学的理论判断与实证检验,这关乎政府分权理论的适用情境与县域体制改革的深化方向。以政府分权理论为研究视角,构建“省直管县”改革影响县域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探讨改革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内在影响机制,基于河南省103个县域2000—2020年的面板数据,应用双重差分法(DID)对所提出的理论判断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静态DID结果显示,改革显著促进了试点县域的经济增长,对试点县域经济增长的平均年回报率为7.2%;第二,动态DID结果显示,由于改革的渐进性,改革的经济增长回报率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常规省直管”模式并未产生改革效应,而2014年“全面省直管”模式实施后县域发展自主权的全面强化,正是改革效应开始凸显并保持强势增长态势的根本原因;第三,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县域发展自主权的提升通过弱化吸纳效应而非强化激励效应实现了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主要表现为财政与招商引资方面的资源获取水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宋科  李宙甲  刘家琳  
随着县域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以传统银行为主导的县域金融机构体系已发生深刻变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使用通过文本挖掘方法整理得到的2000-2019年中国县级行政单位内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3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情况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中西部地区和交通设施较为完善的地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分析表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能够通过资金渠道与产业渠道影响县域经济增长,即通过促进县域资金回流和工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进一步分析发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存在溢出效应与协同效应。一方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能够显著促进接壤县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协同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本文为准确把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的经济效应,并据此在新发展阶段推动县域金融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与经验证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铁明太  
作为县域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农村职业教育在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县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在综述农村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增长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农村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教育培训内容缺陷、生产服务缺陷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农村职业教育县域经济增长促进功能的因素,并据此提出了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农村职业教育改进策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石盛林  
本文以金融密度为切入点,分析了县域金融发展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密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我国最有效的金融密度是2.2个/万人左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银行间存在的垄断竞争行为可能是导致倒U型的主要原因,基于银行坏账率的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苏文  黄汉民  
我国各省之间的不同历史经历、不同发展轨迹以及我国梯度型推进的改革开放战略导致了制度质量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制度质量的差异性导致了我国经济增长在各省之间极不平衡,是我国地区经济差异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文章利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0~2007年8年的面板数据,设定跨省面板模型,检验了制度质量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的影响,给出了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的制度质量解释。结果表明:体现制度质量的非国有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化率以及市场化程度在各省之间的差异化是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杰  高德步  夏胤磊  
本文利用中国各省份1985—2012年面板数据,从人均真实GDP增长率以及经济增长质量所蕴含的速度和质量两个视角来实证研究三种类型专利授权量对中国经济增长可能产生的作用效应。主要发现是:总体来看,发明专利对各省份人均真实GDP增长率造成显著U型作用效应,而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未产生显著的作用效应;以中国各省份出台专利资助政策为界限,发现1999年前后不同时期中三种类型专利对各省份人均真实GDP增长率的作用效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且1999年后三种类型专利对各省份经济增长质量并未造成理论预期的促进效应;扣除专利资助政策信息后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对各省份人均真实GDP增长率和经济增长质量造成了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晓丽  张宇  谭有超  
资本异质性导致同样数量的FDI可能对东道国经济增长产生不同的影响。基于我国地方政府激烈引资竞争的客观事实,笔者从FDI质量角度出发,使用我国1998年~2008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考察了地方政府引资优惠竞争对FDI质量及FDI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旨在获得更多FDI的引资优惠竞争能够提高地区FDI数量,但同时也会降低FDI质量;FDI质量提高能够显著推动地区经济增长,但引资竞争加剧将弱化FDI质量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效应。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刁伟涛  
本文利用我国30个省份在2010年底、2012年底、2013年6月底和2013年底四个时间点的债务数据,研究了地方债务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窄口径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还是宽口径的政府性债务,对于地区经济增长都已经具有负面影响,并且有不断加剧的迹象。依据这一结论,本文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林轶  
为了探讨旅游业在民族地区经济"包容性增长"中的作用,本文总结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旅游业的本质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旅游业在民族地区经济包容性增长中具有产业辐射带动功能、扶贫功能、要素集聚功能、经济结构优化功能等功能优势,旅游业是实现民族地区包容性增长的一个重要战略。因此,发展旅游业在促进民族地区"包容性增长"过程中必须注意正确处理旅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实现机会的平等,避免单纯的追求经济效应,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相互协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许彩红  
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采用1978年~2009年的浙江省GDP、资本投资总额、从业人员、邮电业务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被解释变量GDP与解释变量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研究表明:信息化对于促进浙江省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最后提出完善政策法规、改革管理体制、加大政府投入、强化人才培养和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辽  杨成林  
文章以中国2000~2014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实证角度考察产业多样化对中国不同地区及不同时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熵指标分解方法将产业多样化水平分解为无关多样化(UV)和相关多样化(RV),进一步检验了多样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相关多样化和无关多样化水平在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空间极化特征比较明显,但是从变化趋势来看区域内的产业多样化水平呈现加速收敛趋势;产业多样化变化1个百分点,引致地区经济增长水平提升0.049个百分点,同时发现多样化与经济增长间存在倒"U"关系,地区产业多样化水平存在一个最优值而并非越高越好:相关多样化(RV)能够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而无关多样化(UV)...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元元  杨壮  
本文基于2003-2018年中国2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设立国家级新区如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以及增长的动力源泉是人口规模的扩张还是发展质量的提升。研究发现:(1)设立国家级新区能显著促进地区GDP增长,而且GDP增长主要源于常住人口规模的扩张,而非人均GDP的增加,即国家级新区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源于人口规模的扩张而非发展质量的提升;(2)国家级新区的设立会产生人口虹吸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但并不能产生创新驱动效应,这刚好对应于研究结论;(3)异质性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基础、布局模式、空间尺度以及行政治理结构的不同会影响国家级新区建设成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韦东明  顾乃华  韩永辉  
"省直管县"改革是中国推动政府层级改革,经济管理权力下放的积极尝试,是基层政府扩权改革的重要措施。深化"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市县关系,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经济包容性增长。文章采用2005-2018年中国县域数据,基于渐进型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省直管县"改革对县域经济包容性发展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省直管县"改革显著促进了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2)"省直管县"改革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弱市下辖县、非省会城市管辖县和强县,且相较于经济"省直管县"改革,财政"省直管县"改革是推动经济包容性增长的主要因素。(3)"省直管县"改革的促进作用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地级市邻近及其内部的县域。(4)"省直管县"改革的促进效应受到财政支出责任和激励性政策的影响,在改革制度中财政支出责任的明确和激励性奖惩政策的设定有助于强化"省直管县"改革的促进作用。(5)机制检验发现,"省直管县"改革通过强化基层财政保障、提升公共偏向水平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渠道推动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文章的研究为深化"省直管县"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制和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提供了经验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