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47)
2023(15886)
2022(13759)
2021(13021)
2020(10663)
2019(24605)
2018(24599)
2017(46452)
2016(25693)
2015(28880)
2014(29121)
2013(28765)
2012(26841)
2011(24300)
2010(24459)
2009(22362)
2008(21841)
2007(19386)
2006(17309)
2005(15351)
作者
(75687)
(62758)
(62346)
(59152)
(40062)
(30420)
(28419)
(24795)
(23987)
(22650)
(21673)
(21255)
(20069)
(19890)
(19313)
(19199)
(18722)
(18524)
(17873)
(17871)
(15721)
(15635)
(15225)
(14355)
(14113)
(14047)
(13973)
(13892)
(12778)
(12467)
学科
(107221)
经济(107116)
管理(70823)
(66017)
(53153)
企业(53153)
方法(43374)
数学(36925)
数学方法(36391)
中国(30539)
(30227)
地方(30123)
(24641)
业经(24396)
(23093)
农业(20578)
环境(19620)
(18257)
(17950)
(17887)
贸易(17872)
理论(17625)
(17199)
技术(16488)
(16261)
银行(16215)
(16087)
金融(16084)
地方经济(15960)
(15547)
机构
大学(361071)
学院(360615)
管理(139572)
(137486)
经济(134118)
研究(126746)
理学(119569)
理学院(118094)
管理学(115877)
管理学院(115242)
中国(94885)
科学(81953)
(79860)
(65246)
(62259)
(62079)
研究所(59384)
中心(57724)
业大(55629)
(55103)
(52146)
师范(51652)
北京(51202)
财经(48937)
农业(48246)
(46673)
(45219)
(44275)
师范大学(41776)
技术(39891)
基金
项目(245337)
科学(191357)
研究(179480)
基金(174012)
(152244)
国家(150923)
科学基金(128389)
社会(110108)
社会科(104027)
社会科学(103995)
(97587)
基金项目(92996)
自然(83801)
(82315)
教育(82098)
自然科(81733)
自然科学(81714)
自然科学基金(80192)
编号(74549)
资助(71619)
成果(60591)
(55945)
重点(55261)
(52638)
课题(52292)
(50141)
创新(46744)
科研(46434)
项目编号(44717)
大学(44562)
期刊
(160420)
经济(160420)
研究(107199)
中国(76210)
学报(59209)
(56943)
科学(54987)
管理(51200)
教育(46560)
(45841)
大学(44149)
学学(41107)
农业(39816)
技术(32896)
(31751)
金融(31751)
业经(27463)
经济研究(23782)
财经(22550)
图书(22060)
(20973)
问题(20681)
资源(19452)
(19234)
科技(18590)
技术经济(17676)
(17211)
理论(17183)
现代(16350)
(15952)
共检索到547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平  徐斌  章力建  
【目的】县域(县级区域)是中国同时具备地域、空间和行政独立性的最基本区域单元,对其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运用基于生物物理量计算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生态足迹模型,对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1982~2003年的发展进行时间序列动态分析。【结果】计算结果显示,阿鲁科尔沁旗人均生态足迹以6.01%的年均增速从1982年的1.19gha增长到2003年的4.05gha,从1982年人均0.58gha的生态盈余,转变为2003年的人均生态赤字1.47gha;全旗生物生产性面积供需不对称,存在结构性错位;万元GDP占用生态足迹衡量的资源利用效益一直处于低水平。【结论】研究表明,...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晨光  张凤荣  张佰林  
以农牧交错区的阿鲁科尔沁旗为例,选取7个典型村,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GIS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农牧交错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形态特征及其与农牧户生计的关系。结果表明:1半农半牧型农村居民点由纯牧型农村居民点演变而来。人口增加导致人地矛盾突出和草原开垦耕种,农牧户生计策略转为畜牧业和种植业结合,农村居民点向半农半牧型转变;2半农半牧型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类型逐渐多样化。从改革开放前居民点内部以农村宅基地占主导,到改革开放后居民点内部公共设施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迅速扩大;3由于农牧户生计活动的多样化和非农化,农村宅基地内部不但包括居住用地(住房),还包括生产性用地和生产辅助性用地(如牲畜的棚圈、菜园和粮草仓库等)。研究认为,半农半牧型农村居民点人均居民点用地和户均宅基地都远大于国家规定的用地标准,是与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和生计需求紧密相关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建  张凤荣  晨光  徐艳  
本文在利用遥感解译数据对1990-2010年科尔沁左翼后旗沙地面积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沙地面积与人类活动因素、自然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0年来沙地面积总体上呈减少趋势;人类活动因素与沙地面积变化存在负相关性,说明耕地和牲畜数量的增加并未对沙地面积变化造成很大的影响;秋冬季节的最大风速起沙风天数、夏季的最小相对湿度总和、夏秋季节的平均相对湿度总和是沙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分析,认为科尔沁左翼后旗在治理和利用沙地过程中,固沙植被的选择应当以耐干旱且耗水量较少的草本或沙柳等灌木植被为主;维持现有的禁止放牧、牲畜圈养、禁止砍伐等政策措施以对人类活动进行约束。本研究结果对进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云  徐艳  
基于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利用科左后旗农牧户的调研数据,研究农牧交错区农牧户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状况。结果表明:1)农业依旧是当地最主要的生计来源,农户生计与土地利用状况与区域自然环境有密切联系,水土条件差、蒙族聚集的区域,农户生计以种养结合为主,土地利用的投入集约度偏低;而土壤条件好,降雨充沛的区域,农户生计以种植为主,土地利用投入集约度明显较高。2)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农户家庭生计策略选择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趋同,表现为农户的土地投入集约度随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的升高有明显变大的趋势。3)农户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开垦行为,这种行为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区域表现的更加显著。基于以上分析,以减少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珍珍  王数  张宏飞  毛率垒  任娜欧  
为了研究施加黏土后的沙地土壤微形态特征,说明其改良效果,对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土壤切片进行观察,并利用土壤切片图像处理分析系统和Image-Pro Plus 6.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基质、孔隙和粗骨颗粒等和土壤肥力状况相关的定量化数据进行分析及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施加黏土后,出现了块状微结构和雏形团聚体;从基质比、毛管孔隙占比方面来说,底施处理效果更好,基质比在C2(3×10~5 kg/hm~2)处理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8.8%,毛管孔隙占比在C3(6×10~5kg/hm~2)处理水平提高了15%;就总孔隙百分比、粗骨颗粒磨圆度、粉粒百分比、粗骨颗粒平均粒径来说,表施处理效果比较好,C1(1.5×10~5 kg/hm~2)、C2(3×10~5 kg/hm~2)处理水平均有显著改善。结论:1)施加黏土后,沙地土壤结构与原始沙地的粒状微结构相比有一定的改善;2)短期底施处理下,C1和C2处理单元的基质比有所提高,毛管孔隙占比随着黏土施加量的增加而提高;粗骨颗粒特征方面,表施处理效果比底施效果要好;3)短期改良情况下,沙地土壤微结构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还是以粗骨颗粒为主,但改良后出现一些雏形团聚体,各量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熊德国,鲜学福,姜永东  
综述了生态足迹理论及其在全球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应用成果,发现生态足迹理论在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时遇到了困难,主要表现为其对区域发展可持续性的评价结果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所阐述的基本原则不一致,认为这主要是将基于全球生态系统的生态足迹理论不适当地用在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所导致的,而根本的原因是生态足迹概念本身的定义不够确切。本文将生态足迹区分为消费性生态足迹和生产性生态足迹,对传统的生态足迹理论进行改进,并以生产性生态足迹作为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以期更真实地反映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比较全球生态赤字和区域人均消费性生态赤字可以对区域发展公平性做出评价。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有效保护和利用国土资源,为全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走出了一条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的成功之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晴晴  梁庆伟  杨秀芳  娜日苏  潘翔磊  王昇  
【目的】筛选适宜内蒙阿鲁科尔沁旗地区种植的燕麦品种。【方法】对12份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的生育期、草产量、茎叶比、营养特性等进行测定和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各品种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2份供试燕麦品种均能在阿鲁科尔沁旗地区完成整个生育期,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生育期为83~94 d,其中枪手的生育期最短(83 d),爱沃的生育期最长(94 d)。贝勒二代和牧王的株高均达到100 cm以上。枪手、贝勒二代和牧王的干草产量较高,分别为9.99,8.69和8.59 t/hm~2。贝勒二代的茎叶比最低(1.12),适口性最好;美达的茎叶比最高(3.19)。爱沃和贝勒二代的粗蛋白含量(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12.20%和11.90%;太阳神、贝勒二代和领袖的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领袖和贝勒二代的相对饲喂价值较高。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综合评价排在前2位的燕麦品种为贝勒二代和牧王,其加权关联度分别为0.838 2和0.799 1。【结论】燕麦品种贝勒二代和牧王综合表现最好,适宜在阿鲁科尔沁旗地区推广种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陶娅  晓芳  
截至2016年6月,我国的资源型上市公司占上市公司总数的四分之一,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可持续发展问题被人们广泛关注,关注的焦点是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而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核心在于评价指标和方法的选择。文章以内蒙古16家资源型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赋予权重,生成内蒙古资源型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衡量和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型上市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昕宇  黄海峰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本文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数对宜宾市10区(县)2014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总体来讲,宜宾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程度低,草地和水域人均生态承载力较低,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ESI)整体偏低,可持续发展强度不高,基于此为宜宾市县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思路、依据和决策支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永振  徐虹  王其格  
以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旅游发展为例,指出民族地区需要转变对旅游业这种传统服务业的认知,加快其现代化发展,构筑以市场为取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方式,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增长,达到大力调整和优化传统服务业行业结构的目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毛锋  宾国澍  肖劲松  
评判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考查其资源环境可持续支持潜力的大小,进而探寻具体的应对方略。较之其它评价体系,生态足迹易于映示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压力和资源环境对人类可持续支持的潜力。文章在简介生态足迹内涵和分析评估方法的基础上,以温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评判和应对策略研究。嗣后,就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贺成龙  吴建华  
采用相同的“等量因子”,计算了沪苏浙200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万元GDP的生态足迹,表明沪苏浙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其可持续发展性不如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建议该地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重点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改变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过度消耗资源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桂军  齐义军  
内蒙古作为拥有丰富煤炭资源的民族地区的一员,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自2002年以来连续8年居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第一位。但在带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煤炭资源种类结构和地区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匮乏、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等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和生态破坏、固体废弃物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逐步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力度,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强化清洁生产,强化节能减排,增加碳汇容量,逐步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制度创新规避"资源诅咒"。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郝桂娟  任天志  
该文以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为研究对象,应用生态农业理论与工业发展理念相结合,对研究区农业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研究区未来农业发展的模式是充分利用现有丰富的农牧业资源,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山上建绿色银行,川地建优质粮仓,草地秸秆养牛羊,培育壮大乳、肉、豆、薯、玉米五大主导产业,做优做强制种、白瓜籽、柞蚕、林果、大鹅五大特色产业,全力实施富民兴旗工程建设,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构建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