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71)
2023(17327)
2022(14675)
2021(13548)
2020(11229)
2019(25386)
2018(24882)
2017(47622)
2016(25828)
2015(28662)
2014(28385)
2013(28226)
2012(25773)
2011(23326)
2010(23487)
2009(21687)
2008(20227)
2007(17947)
2006(15924)
2005(13757)
作者
(76873)
(64293)
(63597)
(60404)
(40148)
(30930)
(28728)
(25254)
(24383)
(22574)
(21879)
(21655)
(20100)
(20015)
(19678)
(19619)
(19404)
(18855)
(18288)
(18240)
(16163)
(15635)
(15569)
(14732)
(14580)
(14316)
(14110)
(14089)
(12992)
(12805)
学科
(105384)
经济(105278)
(75533)
管理(67725)
(53063)
企业(53063)
(51713)
方法(44025)
数学(38827)
数学方法(38463)
农业(34457)
中国(31439)
业经(27687)
(27362)
金融(27359)
地方(26547)
(26105)
银行(26033)
(25482)
(25109)
(22673)
(21752)
(18754)
贸易(18741)
(18236)
技术(16189)
环境(16143)
(15920)
财务(15858)
财务管理(15832)
机构
学院(365502)
大学(362598)
(144833)
管理(142260)
经济(141761)
研究(124694)
理学(124521)
理学院(123117)
管理学(120956)
管理学院(120322)
中国(97346)
(84458)
科学(81031)
(75991)
农业(65508)
业大(65430)
(63734)
(62365)
中心(58797)
研究所(58761)
(53110)
财经(50714)
(47367)
北京(46936)
师范(46812)
(46396)
(44264)
(43198)
经济学(42782)
农业大学(41717)
基金
项目(259472)
科学(202435)
基金(187408)
研究(185311)
(166102)
国家(164652)
科学基金(139716)
社会(117054)
社会科(110656)
社会科学(110625)
(103317)
基金项目(100552)
自然(91751)
自然科(89578)
自然科学(89553)
自然科学基金(87932)
(86333)
教育(82831)
编号(75618)
资助(75554)
成果(59338)
重点(58415)
(57049)
(55939)
(54101)
课题(51299)
创新(50523)
科研(49885)
计划(48370)
国家社会(48246)
期刊
(157614)
经济(157614)
研究(100818)
(84545)
中国(69572)
学报(67268)
科学(59304)
农业(57042)
大学(50277)
学学(48200)
管理(45722)
(44011)
(43791)
金融(43791)
教育(34681)
业经(31635)
技术(28098)
(26803)
财经(23582)
经济研究(23260)
问题(21872)
(20624)
(20097)
业大(19719)
科技(19288)
资源(17081)
理论(17077)
技术经济(16800)
农业大学(16494)
图书(16348)
共检索到526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振  何婧  臧日宏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灰色聚类分析法,基于吉林省39个县的数据,对县域农村金融排斥地域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吉林省县域金融排斥严重,金融排斥指数FEI(Financial exclusion index)>0.5的县占44%;2)县域农村金融排斥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FEI>0.5的县,50%以上分布在东部地区;3)东部地区半数以上的县FEI≥0.5;4)第一产业比重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则农村金融排斥越严重;5)工资性收入的比重越高、农村金融贡献度越大、农户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则金融排斥程度越低。缓解农村金融排斥应该根据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采取针对性措施。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董晓林  徐虹  
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户的金融服务(包括存款、汇兑等最基本的服务)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金融排斥现象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本文以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分布作为农村金融排斥状况的代理变量,从金融供给方视角分析影响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因素。研究发现,人口规模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小、金融基础设施状况差的县域更易受到金融排斥。分机构考察表明,商业银行在进行网点布局时更多地关注城镇人口规模与城镇居民收入,而农村信用社在进行网点布局时主要关注人口规模变量(尤其是乡村人口规模),收入变量不显著。考虑到我国县域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传统OLS的均值回归并不能反映所考察问题的全貌,本文运用具有更高稳健性的分位数回归,分析各因素对...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贵港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陈万基  
农村金融排斥是指农村金融改革虽然取得相当的成效,但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的促进作用有限的这样一种阶段性农村金融市场表现。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历程,采用皮尔逊系数法对造成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计量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地区贷款贡献率、就业人员数以及农业化水平是造成农村金融排斥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另外,采用变异系数法对我国不同地区进行差异性区分,并分析了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化程度,排斥指数从0.94跨度到0.41,区域化的差异极其明显。最后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在农村金融排斥治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有效措施,并结合国内地区性农村的实际情...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宗义  袁亮  刘亦文  
首先,在阐述金融排斥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省际差异研究的问题,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以往对农村金融排斥的研究多从定性角度进行理论阐述或者利用调查问卷进行理论总结。接着,选取1995~2009年的相关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29个省市区的农村金融排斥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我国各地区农村金融排斥的定量表示。最后,利用系统GMM方法建立了29个省市区农村金融排斥影响因素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指出前一期金融排斥水平、农村人口总数、农村教育水平、地区地理特征对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影响显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沛星  王修华  
本文基于省际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法定量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并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分析了形成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排斥指数从0.91跨度到0.39,区域差异明显;形成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收入因素、金融效率因素、就业因素和农业化水平;缓释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及其区域差异应从成因及影响因素切入,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关措施。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鲁强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中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内在机理,提出农村金融排斥六维度假设,并构建农村金融排斥模型(EXCLUDED)和农村金融排斥程度的测算指标。农村金融市场是一个多维复杂的体系,影响中国农村金融排斥的最主要因素为价格排斥和营销排斥,且政府财政支农、调控利率等干预手段在省域范围内存在失灵,农村金融排斥程度在省域范围以及地域范围内差异较大,同时农村金融六个维度排斥程度之间的差异也相当大。解决农村金融市场排斥问题需打"金融组合拳",促进中国各省市农村经济的稳定与协调发展,改善农村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水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德勇  曾楠茜  辛士波  
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我国的金融体系明显地存在城乡二元特征,农民、农企、农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资金大量向城市聚集,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制约着农村和农业的发展,也使得城乡经济社会的差距不断扩大。微观上看,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受到地理条件、受教育情况、收入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面临着严重的金融排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石先进  黄琦  陶建平  
通过对2007~2014年我国31个省(市)的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严重的农业保险排斥,且整体呈现两极分化;各地区农业保险排斥程度波动较为明显,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补贴、农业风险水平和农业种植面积等因素能够缓解农业保险排斥,而市场集中度、第一产业增加值、自然灾害救助、农村社会保险和农村金融资源等因素会加重农业保险排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石先进  黄琦  陶建平  
通过对20072014年我国31个省(市)的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严重的农业保险排斥,且整体呈现两极分化;各地区农业保险排斥程度波动较为明显,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补贴、农业风险水平和农业种植面积等因素能够缓解农业保险排斥,而市场集中度、第一产业增加值、自然灾害救助、农村社会保险和农村金融资源等因素会加重农业保险排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鑫  王礼力  魏姗  
以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2002—2011年的数据为基础,利用泰尔指数方法衡量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农村金融发展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从区位发展因素、经济发展因素、政治因素和市场因素四个方面定量分析了影响差异形成的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程度的地区差异显著,且区域内差异对总差异贡献较大;地区教育水平、地区商品交易效率、地区信息化水平、地区政策支持和金融市场交易效率对金融相关比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受农业的弱质性和农业资金外流的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金融发展有微弱的反向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泽炯  马艳平  
文章首先利用泰尔指数对我国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农村金融发展差异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区域内差异不断扩大,而区域间差异则相对平稳。然后,基于泰尔指数分析结果,运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人均邮电业务量、农村人均纯收入和财政支农等因素对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形成有正向影响,而人均货运量、人均农林牧渔业产值、人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化水平等因素有反向影响。最后,提出缩小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姚梅洁  康继军  华莹  
文章基于2006-2010年2 578个县(市)的大样本数据,从区域角度对我国金融排斥状况进行了全景式考察,分析了金融排斥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效应及实现路径。研究发现:(1)东部地区金融排斥呈下降趋势,中西部则呈上升趋势,金融资源使用效用性的非均衡发展是导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2)金融排斥对县域经济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金融排斥并非随当地经济增长而必然减少;(3)我国金融排斥逐渐呈现出由"设施缺乏指向"转为"机制缺乏指向"、由"个体特征指向"转为"区域禀赋指向"以及农业产业链前端受金融排斥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姚梅洁  康继军  华莹  
文章基于2006-2010年2 578个县(市)的大样本数据,从区域角度对我国金融排斥状况进行了全景式考察,分析了金融排斥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效应及实现路径。研究发现:(1)东部地区金融排斥呈下降趋势,中西部则呈上升趋势,金融资源使用效用性的非均衡发展是导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2)金融排斥对县域经济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金融排斥并非随当地经济增长而必然减少;(3)我国金融排斥逐渐呈现出由"设施缺乏指向"转为"机制缺乏指向"、由"个体特征指向"转为"区域禀赋指向"以及农业产业链前端受金融排斥加重三大特征。文章不仅提供了来自大样本的"中国证据",而且为决策部门综合动态把握金融排斥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可靠参考。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一鸣  张树忠  
基于全国2018个县域的数据,对农村金融制度市场化改革以来,县域所面临的金融排斥问题进行了分析。实证研究发现,当前县域金融排斥现象仍然存在,并且主要表现为对信贷资金的排斥,而非对传统金融机构的排斥;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当前,县域出现了信贷资金排斥与机构相对饱和同时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增加传统金融机构的供给并没有为"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信贷资金支持,反而是加剧了县域资金的外流。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一鸣  张树忠  
基于全国2018个县域的数据,对农村金融制度市场化改革以来,县域所面临的金融排斥问题进行了分析。实证研究发现,当前县域金融排斥现象仍然存在,并且主要表现为对信贷资金的排斥,而非对传统金融机构的排斥;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当前,县域出现了信贷资金排斥与机构相对饱和同时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增加传统金融机构的供给并没有为"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信贷资金支持,反而是加剧了县域资金的外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